<p class="ql-block">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介绍家乡的一种习俗”。在大作文之前,我让孩子们练写了一篇“介绍家乡的美食”,我想写法上可以为“介绍家乡的一种习俗”做铺垫。因此收获了以下作文。(因为两篇习作间隔时间较短,没有进行分类整理,以下是“介绍家乡的一种美食”和“介绍家乡的一种传统习俗”混杂习作。)</p> <p class="ql-block"> 1.难忘麻糍的味道</p><p class="ql-block">龙游县实验小学六(2)班柳玉颖</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南方,麻糍是常见的小吃。它软糯香甜,价钱便宜。活泼可爱的小孩子,成熟稳重的青年人,年迈的老年人,一提到麻糍,谁都欲罢不能……</p><p class="ql-block"> 别看麻糍小小一个,它的寓意可丰富着呢!在逢年过节时,吃一口麻糍,具有“合家团圆"之意;在婚姻嫁娶时,吃一口麻糍,还有"甜甜蜜蜜"之意。</p><p class="ql-block"> 关于麻糍,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候,人有小节尾巴,9节黄了,就表示要死了,他们会在临死前,用麻糍做被子,饿了就咬上一口。不料,他吃了一条又一条麻糍,一直话到一百岁。大家见他命长是吃了麻糍的缘故,就分着吃麻糍……尽管传说是虚构的,但却给糍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制作麻糍的工序简便,技术含量低,失败的可能性小,是懒人、手残党练手的福音。</p><p class="ql-block"> 打麻糍先得浸泡糯米。浸泡时间是有讲究的。在前一天晚上把糯米洗净放水里浸泡一夜,糯米发胀圆润,大拇指和食指捏着使劲搓,刚好会碎。浸的时间太短会硬邦邦蒸不诱,时间太长又太湿太粘乎。所以最好是8小时。把糯米放入饭甑就可以蒸了……大约三四十分钟后,一颗颗晶莹透亮、米香萦绕的糯米就出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此时要趁热将饭甑的糯米放入石臼内。平日难得一见的纯手工打麻糍正在上演。伴随着“噔噔登”的木杵声,空气</p><p class="ql-block">中弥漫着淡淡的糯米香味。爸爸先用木杵使劲压糯米饭,将其从蓬松压为严实,然后挥舞木杵大力敲打糯米饭。妈妈这时也出场了。爸爸每敲打一两下,妈妈就伸手给石臼里的糯米团翻个身,一边打一边翻,两个人配合默契,将糯米饭团打得均白细腻。等爸爸额头开始冒汗,糯米饭也已被打成麻糍坯了,黏乎乎,完全看不出前几分针还是一颗颗饭粒。-</p><p class="ql-block"> 接着,我将一团麻糍坯放到大盆子里,用大拇指和食指拧出一个个圆球形麻糍,扔在提前准备好的竹匾里,在中面</p><p class="ql-block">撒上芝麻、糖……就这样,洁白嫩滑的麻 糍变得满身芝麻。趁热入口,细嚼品尝,裹在外层的芝麻甜而不腻,牙齿触碰到芝麻的瞬间,它在口中散开,似乎是什么暖融融的东西钻进心窝,直透心底。再咬下一口,芝麻直击味蕾,不一会儿便</p><p class="ql-block">滑入肠道。回过头来再细细品味之时,芝麻的甜香依旧在口中回荡,让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难忘的味道,麻糍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2.北乡汤圆</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北乡,最出名的莫过于北乡汤圆了。别处的汤圆是甜的,我们北乡汤圆可是咸的;别处的汤圆圆滚滚的,我们北乡汤圆除了圆之外,还带有一条可爱的小尾巴。</p><p class="ql-block"> 北乡汤圆大多为咸味的。馅的味道直接影响汤圆的味道。一般包汤圆,先要将馅炒熟备用。只见<span style="font-size:18px;">奶奶把那整块肉切成小小的一条一条,然后切成一个个小丁一样的。再把豆腐干和冬笋也切成细细的小丁。最后再把白萝卜去皮用工具刨成一丝一丝的,然后把白萝卜切碎。把这些菜按先后顺序放入锅里去炒。炒熟了装在一个大的不锈钢盆子里,上面撒上切好的葱花,这样就大功告成了。</span></p><p class="ql-block"> 北乡汤圆口感特别好。它的外皮之所以能Q弹爽滑,糯而不失劲道,和和面大有讲究是分不开的。先把专用米粉倒入一个大盆中。重点来了,要加入滚烫的开水才能开始和面。奶奶抻了抻袖口,将手伸进盆中。米粉因开水的加入,烫得直冒烟。她却一点不怕烫似的,手法传神。用手关节把面向前推,之后用手指把面往回拉,重复这个动作。不一会儿奶奶额头上冒出来细细的汗珠。许久,面团才和好了,此时,面团在她手中俨然就是一大块橡皮泥,光滑极了,看上去弹性十足。 </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一步,当然是我期待已久的包汤圆了。奶奶说面团要趁热包,否则容易干燥,就不好包了。</p><p class="ql-block"> 奶奶先揪了一小团面,搓圆,用大拇指按了一个小洞,之后用大拇指指腹,像洗碗一般,一边转圈圈,一边把皮打薄。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开始上手。学着奶奶的模样,揪了一小面团,戳了个洞,将大拇指深入探索……嗯,似像非像吧!“很好!”我努力安慰自己,让自己有信心做下一个。就这样做了一个又一个,我终于做得有点像样了……</p><p class="ql-block"> 镜头来到妈妈这边---包馅。汤圆个头大的原因,就是馅料给得足,只要一鼓作气往里塞就好了。塞好馅就封口了——用虎口掐着它转圈,好似小蝌蚪的尾巴。这样,一个汤圆就大功告成了!</p><p class="ql-block"> “啪,啪,啪……”汤圆像跳水运动员般,一个接一个下入锅中。接着等它们一个一个浮出水面就可以了。我打开锅盖,大量的白烟热情地扑面而来,随后呈现在眼前的便是一个个可爱的汤圆浮在水面上。</p><p class="ql-block"> 我迫不及待地装了一个在调好汤料的碗里,立马咬了一口,皮薄馅多,一口下去,馅料都要溢出来了。土猪肉、豆腐干、冬笋、萝卜的香味充盈着我的口腔。我狼吞虎咽吃了一个又一个,肚子已胀成一面小鼓了,还感觉没吃够……</p><p class="ql-block"> 北乡,一座美食古镇,北乡汤圆,更是舌尖上独一无二的味道 。</p> <p class="ql-block"> 3.龙游发糕</p><p class="ql-block"> 龙游实验小学六2班童锦媛</p><p class="ql-block"> “雪花飘飘,外婆炊糕。大笼糕、小笼糕。白糖糕、红糖糕。桂花糕、莲子糕。大吉大利龙游糕……”说起龙游,绕不开的美食,那肯定就属龙游发糕了!</p><p class="ql-block"> 每当过年,奶奶都会炊发糕,因为发糕取“福高”的谐音,寓意着“年年福,步步高”。今年,我们又开始做起了发糕。奶奶将酒糟倒进米粉里去去,继续搅拌。我很疑惑,问奶奶:“为什么要加酒糟呀?”奶奶笑着告诉我了一个有趣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一个小媳妇在拌粉蒸糕时,不小心把酒糟倒了进去。可她不敢声张,怕遭到公婆的责骂。她就只好把加了酒糟的米粉放进锅里蒸,可这次蒸出来的糕特别松软可口,还有一丝酒香。就这样用酒糟蒸发糕的方法就流传下来了。”我拍着手,高兴地说:“原来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呀,我要多吃两块发糕!”</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将洗好的粽叶铺在蒸笼底下,再将和好的面糊摊在粽叶上,用手抹平便可连蒸笼一起</span>放进锅里蒸。土灶里立刻炊烟袅袅……过了许久升腾的烟雾中依稀带着甜味,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粽叶的清香,这不禁勾起了我这小馋虫的食欲。来来回回地在厨房走进走出。</p><p class="ql-block"> 终于,发糕蒸好了,掀开锅盖,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我闻到了发糕那独特的甜甜腻腻的味道。奶奶趁热再印上红印,撒上红绿丝。奶奶说这寓意着“红红火火”。</p><p class="ql-block"> 还没等发糕完全冷却,奶奶见我嘴馋,忙切下一块递给我。我立刻拿起了发糕,“啊呜”咬了一大口,好吃!软软糯糯的,Q弹不粘牙,红绿丝也有着甜甜的香味。就连平时不爱吃甜食的妹妹,也和我抢起了发糕吃啊。对啊,龙游发糕这么美味,有谁能拒绝一块软糯的发糕呢?</p><p class="ql-block"> 龙游发糕,洁白如玉,孔细如针,甜而不腻,糯而不粘,简直是人间极品!</p> <p class="ql-block"> 4.寻味.元宵的味道 </p><p class="ql-block"> 龙游县实验小学六2班方子怡</p><p class="ql-block"> “天上一轮满,人间万里明。”在元宵节这一天,家家都要吃汤圆。</p><p class="ql-block"> 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权旁落,于是密谋叛乱,起兵造反。齐王刘囊与开国老臣周勃带领大军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汉文帝登基后,深知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于是设席款待众臣,席间有一道用糯米粉包裹了馅料的小吃,由于味道独特,逐渐流传到了民间。经过不断传承,形成了如今的汤圆。</p><p class="ql-block"> 南方汤圆形状滚圆馅料大多为芝麻,豆沙等,而我们龙游北乡汤圆馅料为咸口,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调整。而且带有一根可爱的“小尾巴”。</p><p class="ql-block"> 每到元宵这一天,我们一家便会一起做汤圆,寓意新的一年团圆美满,制作北乡汤圆的第一步,便是炒馅了。北乡汤圆的馅料有很多种,在我们家最受欢迎的便是瘦肉,冬笋,豆腐干这三种所组成的馅,有时还会加上白萝卜丝提鲜。</p><p class="ql-block"> 馅炒好了,接下来便是和面,在碗中倒入糯米粉,再加入滚烫的开水。开水的多少可以根据自己想吃粉皮的软硬程度进行调节,然后用筷子搅拌均匀。搅拌好后在手上倒上些许色拉油,涂抹均匀,用手将粉进行下一步的揉搓,使融合好的粉更加劲道。再拿出菜板在上面铺上面粉,在碗中取出面团放在菜板上搓成粗细适中的长条,并用刀切成大小适中的几段,放在碗中封上保鲜膜进行保温,以防面团冷却而导致干裂。</p><p class="ql-block"> 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包汤圆了,先在手中均匀的撒上面粉,然后取出面团放置掌心上,将它搓成一个球形,再用大拇指在中心按上一个小洞,并将小洞四周的粉团轻轻按压,一边按一边旋转,使粉皮的按压程度十分均匀。按压完后粉皮变成了一个极近似碗的形状,然后再咬上几勺肉馅,将肉馅轻轻按压紧实,随后将开口处放在右手虎口处,一边旋转一边揉搓,封好口后汤圆,自然而然地就拥有了一条“小尾巴”做好汤圆后,妈妈便去煮汤圆了……</p><p class="ql-block"> "方子怡!吃汤圆了!"我一听立刻飞奔向厨房。只见妈妈刚打开锅盖,一股白烟从锅中升起。等白烟散去,锅中的汤圆呈现出了它的全貌。煮好的汤圆呈奶白色,胖乎乎的"小尾巴"显得它格外呆萌。随着锅中水不停地翻滚,汤圆也随之不停地起浮着,有趣极了!</p><p class="ql-block"> 妈妈将汤圆盛起,放到了汤碗中。放到汤碗中的月饼好似披上了一层淡棕色的纱衣,令人忍不住要咽上好几口唾沫。轻轻咬上一口,Q弹劲道的粉皮夹拌着咸淡适宜、汤叶浓厚的肉馅,简直是人间美味!我不禁吃了一个又一个,直到撑得实在吃不下为止。</p><p class="ql-block"> 元宵节吃汤圆,这一独特的传统习俗,深受广大吃货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 5与发糕作伴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龙游实验小学六2班支熙瑶</p><p class="ql-block"> 冬日的暖阳缓缓爬上山头,春天的气息悄然向我们走来。今天是农历25日啦,由于有太阳,奶奶决定今天蒸发糕。</p><p class="ql-block"> 发糕是我们龙游的特产。它,洁白如玉,孔细如针,闻之鲜香扑鼻……</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爷爷围上围裙,套好袖套,在大盆中加入发酵好的酒糟,十斤白糖,还有按比例调制好的米粉,加入温水,然后用手不停地拌着,时不时还要把整块的小粉团捏开。爷爷耐心地和着面,我坐在边上静静地看着……</p><p class="ql-block"> 直到这盆糊状的东西,变得洁白浓稠,爷爷再加入小盘肥肉继续不停地搅拌。我很好奇为什么要在发糕中加入肥肉。爷爷告诉我加了猪肥油,发糕更滋润,它的味道会更香。爷爷还半开玩笑地对我说,看你这么瘦,平时又不吃肥肉,加进去。你吃了会长胖。爷爷说着便抬起头,乐呵呵地看着我……</p><p class="ql-block"> 奶奶在一旁把洗净的荷叶垫在蒸笼里。她见我在看,就教我怎么垫:要把有毛的反面朝上……奶奶讲着,我也认真地听着…。</p><p class="ql-block"> 糊好了面糊。把面糊倒进蒸笼里,将蒸笼放进大锅中,一层一层叠起来,烧上一把火,让它再发酵半天就可以蒸了。点火,上锅,开蒸啦!弟弟兴奋地跑过来,欢呼着。</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弟弟他仿佛是等不急了,一个人进进出出厨房。我也有些等不及了,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央求烧火的爷爷给我讲个发糕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从前,有个女人常给人们做发糕吃,有一次他在做的时候不小心加入了米酒。可他不但没处理,还将错就错。听到这,我有点埋怨起那女人来。错了就错了。还将错就错。真是的!。后来,她发现做的发糕不但没有酒味。反而更加好吃了。于是,人们在制作发糕的时候都要加入酒糟。听了爷爷的故事,我浮想联翩,关于发糕的传说也太传奇了吧!</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 发糕终于蒸好了,接下来的工序就是给发糕印“梅花”。只见爷爷拿了个梅花印,蘸上可以食用的红色燃料,均匀地在发糕上盖满了印,发糕顿时变得鲜艳起来……</p><p class="ql-block"> 一旁守了半天的弟弟顾不上烫,立马撕下一小块来,结果烫了嘴……</p><p class="ql-block"> 发糕就这做好了。它的吃法通常有许两种:蒸着吃,煎着吃。不管怎么吃都很美味。</p><p class="ql-block"> 发糕是龙游人都爱吃的传统美食。寓意着年年发,步步高。龙游发糕因其独特的口感以及美好的寓意,正迈着轻巧的脚步,走出了龙游,走进更多美食爱好者的餐桌。</p><p class="ql-block"> 我与发糕作伴的一天,见证了发糕的制作过程,不禁为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树起大拇指。</p> <p class="ql-block"> 6.灯火璀璨过元宵</p><p class="ql-block"> 龙游实验小学六2班林子晴</p><p class="ql-block">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元宵节主要有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传统习俗。而我最难忘的,是“庆元宵活动”中的赏花灯。</p><p class="ql-block"> 在空地上架起柱子,把一盏盏各色的花灯挂在上面,眼前一片霓虹。随着夜幕降临,人们熙熙攘攘地进入了会场。抬头仰望,有活泼灵动的兔子灯,两只粉红的耳朵垂在脑后,显得呆萌而不失灵气;有温婉可人的美人灯,只见美人端坐在草地上,用一双清澈的眼睛温柔地注视着怀中的小兔,一人一兔四目相对,在浅黄色的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温馨;有精致绚丽的宫灯,灯的四角都挂上了火红的流苏,在灯面上还有各式的花草图案作点缀,更为宫灯添上几分古韵……在观灯期间,游客们纷纷驻足观赏、拍照,我也不例外,短短几分钟,手机里就多了五十多张照片。</p><p class="ql-block"> 在众多花灯中,有一盏灯我最为喜爱,也是整场灯会最为壮观的,那盏灯的名字叫作“海”。从远处眺望海灯,只见一片碧蓝,蓝得那么整齐,却又蓝得那么参差:由紫蓝与深蓝作“海底”,以散蓝作“海水”,用浅蓝与白灰作“海面”。在海中,有一只蓝鲸,它仰望着海面,漆黑明亮的眼中透露出对海洋以外的渴望。它好似想游出海面,在未知的世界中自由翱翔。那围绕在它身边的点点星光,或许是它小小的梦想。设计师将蓝鲸的尾部与鱼鳍设计得格外宽大,大抵是想借它一双能够飞翔的翅膀,帮助它实现自己的梦想……不管是从外形还是立意上来说,这盏海灯完胜了所有的花灯。因此,这盏灯成了最引人注目的打卡地,黑压压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住海灯,拍照时的快门声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 听主持人说,元宵节的开灯祈福活动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所设。相传吕后一系发动叛乱,平乱之后,汉文帝定正月十五为与民同乐日。而根据道教的说法,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上元”归天官管辖,所以在这一天要燃放花灯。</p><p class="ql-block"> 元宵赏灯会,热闹非凡。花灯可谓琳琅满目,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这也更使我对下一次的灯会充满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