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前几天从朋友圈里得知,重庆渝中区委宣传部,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渝中区解放碑CBD管委会,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要在重百大楼地下室,共同举办一个名为《重庆城市印象•母城记忆纪实影像展》。对于从小在原市中区解放碑附近长大,母亲和二姐曾在解百工作,教我画画的童良俊老师又是重百美工,当年还是以解百子弟身份,去丰都当知青的我来说,心里充满了期待。2月17日早上,发现了策展人戴伶发在朋友圈的现场展厅链接,从中看到了很多老重庆熟悉的建筑和街道影像,包括旧城改造期间,好些在建项目施工时的珍贵照片,以及某些重要历史时刻的情景再现,特别出乎意料的是,还发现了与我曾经有过那么点关系,原朝天门客运码头新缆车站的高清照片,更是让我喜出望外,迫不及待中,匆匆从家里步行前往重百地下室观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透过解放碑下涌动的人流,远远地就看到了重庆百货大楼侧门两边,装点着醒目的引导标识,不用费心寻觅,对直走过去,进得门来按箭头所指,从这楼梯往下走一层就来到展览大厅。沿途墙上涂满了煽情的语言和绘画,立马让人激情燃烧,心潮澎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速写画的应是湖广会馆禹王宫,放大到如此尺度,仍不失细节,传神而昂扬的笔触里,自然流露出内在的自信、沉稳和从容,让人感受到了此展非同凡响的气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本次展览于2月13日开幕,要一直延续到5月8日才结束。当策展人戴伶在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群里,提前邀请大家前去观展时,我想:能在寸土寸金的商圈里,搞这场毫无功利可言的展览,没有点情怀和墨水,肯定是不行的,等开幕式过后,无论如何都要去看一下。今天刚刚走进这展厅,就让我感受到了很不一般的氛围,看来解放碑下长大的重庆妺儿跟崽儿,一旦认真做起正经事儿来,真的会出手不凡,大气磅礴,惊艳世界,绝非一般。小时候常听老辈们说的话,恐怕今天又要再一次得到印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展厅设在重百大楼负一层,记得这地方原来是老重庆百货大楼的美工室。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在重庆21中读高中时,常带着习作,到这里来找童老师讨教。临街那些橱窗里漂亮的陈列,几乎都是童老师在这里设计的。不知道重百如今是否还有专职的美工,这些摩登的广告,都出自于谁之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主展室别出心裁地设置在周边还是家具卖场的场地中央,用纱幔围合出了几个类似葫芦串一般,首尾相切的圆形展示空间。柔软的展布,平整地垂挂在纱幔前或装在灯箱里,经亚光处理和精挑细选出来的170余张新老照片,似有万丈光芒,以不同形式的排列组合,耀眼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仅只一瞬间就吸引了观展者的眼球,强烈地冲击视觉,迅速地汇入脑海,深深地铭刻于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入口半弧大厅左右两侧的巨照,都是渝中半岛的影像,左边是上世纪60年代拍的全景图,右边是去年才拍的鸟瞰图,从强烈的对比中,可以直观感受到两江四岸60多年来,所发生的沧桑巨变。从这里继续向前,还没完全从无限感慨里脱出,一个让人目不暇接的影像长廊,又展示在了我面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前言》不知出自谁之手笔,仅用五小段朴实文字,纵横捭阖,说古论今,让江山重庆这魔幻之都,在时光里华变的身影齐奔眼底,把这历史文化名城数千年兴衰荣辱的往事注上心头。我想在此多停顿一会儿,好让自己再次沐浴在这座都市的荣光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重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从周初巴国定都江州到现在,有着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之称。南宋淳熙16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称为"双重喜庆",重庆由此而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重庆古城"府会川蜀之众水,控瞿塘之上游,临驭蛮剪,地形险要"自巴人据此为都以来,历代皆以此天险为城。从巴国、巴郡、渝州、恭州、重庆府,重庆经历了秦张仪、蜀汉李严、南宋彭大雅、明戴鼎4次筑城,城市由沿江向跨江发展,初步莫定了今天重庆城市的格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重庆城市印象·母城记忆纪实影像展》,以百年重庆历史长河为展呈内容,整个展览由一幅幅新老照片串成,如同浩瀚星空,每帧画面都如繁星闪烁,并从中选出6颗最耀眼的星:即城门城门几丈高·朝天门;十字金街话沧桑·解放碑;英雄之城寻遗珍·七星岗;峥嵘岁月忆往昔·上清寺;沧海桑田说变迁·大坪;街街巷巷觅烟火·十八梯六个部分,分别为展览主题,讲述百年重庆城市来路发端、自然地貌独具特色、时尚高级无限可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芳华。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独有的在地文化。每一个时代的文化都是值得人们记忆保存的,因为它是构成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化基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重庆是一座具有世界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城市,我们期许通过纪实影像展览,把重庆历史文化再现,让重庆人更喜欢、更热爱重庆,让更多的中外友人了解这座充满传奇故事的城市,将那些已消失的建筑、风景和人文故事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通过一幅幅或旧或新的图片的"记述",让更多人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重庆。 策展团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处于弧形圆心位置的几个正方形立柱四周,顶天立地垂悬着几幅立轴,上面书写着言简意赅的精言俚语,还有取自于我们早已司空见惯的,从这座江山之城不同视角拍摄的巨幅照片,以画龙点睛的如虹气势,携着巴山渝水的风云际会,历史烟雨,令人于仰慕中,回肠荡气,心灵震颤,思绪万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展览的六大部分内容,把新老渝中主要节点:朝天门,解放碑,七星岗,大坪,上清寺,十八梯的影像,有选择地囊括了进去,那些难得又鲜见的照片,带人穿梭腾越于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有重点的突出展现了近百年来,重庆渝中半岛令人惊喜的变迁与发展。也再次让我找到了自己来时路上,差点就要被遗忘的那些初心与往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相关媒体报道中看到戴伶说:这170余张照片,是策展团队从400余幅照片中精选出来的,从这些照片中可以直观感知渝中区的发展巨变,也能看到市民的生活场景和精神状态。展览从策划到开展不足一个月,此前,我们在策划影像展,尤其是《重庆城市发展三部曲》时,积累了大量珍贵影像素材,加上我们长期坚持挖掘、整理、研究影像历史,这为高质量呈现此次展览打下了良好基础。期待通过展览,将那些已经消失的建筑、风景和人文故事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通过一幅幅或旧或新图片的“记述”,让更多人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重庆。城市更新,不仅要让陈旧、冰冷的建筑变得有温度、有活力,还要让人的思想随之更新,享受到更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举办此次展览,可以于潜移默化间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让老牌商业焕发新生机,还能让大众感受到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的恒久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些老照片里的老城景象,也曾在其它影像资料里见过一些,但大多象素不高,不夠清晰,比较模糊,而这里展示的高清图片,能让我们发现其中更多信息和细节,把那些正在时空里徘徊,黯淡,走远的残存影像,重又拽回到现实,使其变得愈加清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张照片,真实地记录了2012年8月30日,发生在朝天门广场后面,来福士项目正式开工前,那次定向爆破。随着硝烟散去,上世纪八十年代,由西南设计院中标设计的重庆港务大楼,以及它周边那些只能留在人们记忆里的老街巷和建筑物,瞬间灰飞烟灭,让已经没有多少历史印痕的朝天门老码头,彻底淡出了重庆人的视线,仅留下谁也拿不走的地名、空旷的广场和万古江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朝天门这个令人感叹的地名,包含着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人文信息。据说萨夫迪是在朝天扬帆的启示下,才把这几幢超高层建筑,设计成了这牵强附会的模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先辈们在营造建筑过程中,那赋情、写意、造景的功力炉火纯青,相信当代中国的杰出建筑师们,也绝不会做出那些令人贻笑大方,班门弄斧,牵强附会,不伦不类的浅薄之事。中国不缺乏人才和技术,更不缺乏了解本土文化的建筑设计大师,始终没弄明白:为什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近几十年会有那么多地标性建筑,都要高价聘请对中国文化一窍不通的洋人来设计?!!如果硬要把两江环绕的渝中半岛喻为一艘大船,懂行的水手一定不会将主帆置于船头,否则头重脚轻的大船必遭倾覆。建筑学院的老师们常常教导学生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书,但眼前这堆建筑放在此处,让已经具有了节奏和韵律的江山之城,在最显要的位置上,失去了本该成为音乐华章的点睛之美,且霸气地用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将石头已经写成的史书,毫不留情地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这堆在短期内建成的庞然大物,如大腹便便的大佬,目中无人地挺立在渝中半岛东端,藐视着这座有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和万古奔腾的大江,彻底摧毁了重庆城市规划曾经坚守的原则和底线。在这不大的地块上拼命塞进一百三十多万平方米的建筑群,谁都明白严重超负荷背后一定有什么东西在左右,这不争的事实路人皆知。建筑学强调:建筑必须适应和融入环境,其开发强度必须严格而科学的予以控制,但这些最基本的设计原则,被这个项目粗暴地改写了,也许决策者对此一无所知,或者设计大师和专业管理部门,心中另有苦衷?!!商人就是商人,来福士项目在这两江汇流之地,为富豪们提供了重庆最豪华的住宅,把南山、一棵树、南滨路、长江、嘉陵江、东水门大桥、千厮门大桥、江北嘴、渝中半岛等最美的景观尽收眼底,将这风水宝地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重庆那些花巨资入住此地的富豪,用几十年打拼从国人兜里赚来的钱,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落入了新加坡商人的口袋。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建筑系的著名建筑评论家迪耶•萨迪奇在《权力与建筑》中说:建筑与权力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是因为建筑,特别是大型纪念性公共建筑,无不取决于并不充足的社会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掌握和分配。这些建筑象征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或一个时代,也反映了一个权力做出的政治判断。(当然,也包括判断者的品格与水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那千百年来形成的陡峭石梯,漫山遍野的吊脚重楼,遍及港口码头趸船的叫卖,候船厅里摩肩接踵的拥挤,南腔北调放开嗓门的喧闹,晨雾迷濛中的炊烟袅袅,起锚靠港时的江舟笛鸣,随波起伏的长长跳板,街头巷尾的诱人鲜香;还有那翘首迎来亲朋的不亦乐乎,挥手送走离人的愁情别绪;那上下满载的梯式缆车,那排队进站的辫子电车,那争抢客人的出租汽车,那嘎吱作响的双人滑杆,那挥汗如雨的赤膊棒棒,那人车争道、客货同行的一幕幕市井景象,随着那腾起的烟尘飘散,就这样绝尘而去,消失在时光里,永不再来,只把残缺的影像,留在逐渐老去的一辈辈老重庆人脑海之中,成为他们也会淡忘的记忆和难与人诉的千古离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站在这幅照片前,又让我想起1984年,大学毕业两年后,从重庆交通学院主动辞职,来到重庆市设计院市政设计室工作的往事。那时由徐士刚、周武成等老师负责,即将完成朝天门客运码头缆车新站项目的设计。室主任汪建廷和张洪轩总工程师,安排我进到该项目组,跟着老师们学做设计,并指定徐士刚老师,带我学习了解站房建筑设计工作。徐老师对我十分认真负责,手把手地教了我很多从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和知识。每次去现场作施工处理,他都会带上我,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尽心尽力,把我领进了建筑工程设计这道神圣的大门。这是我大学毕业到重庆市设计院,接触到的第一个实施项目,因此印象十分深刻难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必须拍张照片留作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非常巧合和有意思的是:今天,2023年2月17日,著名媒体人、典型的重庆崽儿姜汤大哥,邀请一群有趣又有故事的重庆人,包括与重庆有关的友人,一起建了取名“重庆往事”的微信群,他希望这些朋友,与他闲聊一些有趣的重庆往事。他说:“重庆是值得我们更加关注与热爱的城市,它的往事是值得描述与推广的历史”。在这个刚刚建立起的群里,新朋老友十分踊跃,一见如故,谈笑风生,故事不断,毫不生分;我也第一次在这个群里,看到了钟飙先生创作于2011年的这幅画,当时就被震到了。他通过孩子的视觉,画出了很多老重庆人,对渝中半岛美丽家园建设,那些渴望留住过往的心愿和憧憬,其中也包含着无法言喻的心酸故事与情怀。经征得他同意,把这幅具有时间巧合与象征意义的佳作,搬到了这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张刘邓大军进入山城解放碑大十字的照片,我是第一次见到,这场面应该相当震撼。1949年11月29日至30日,解放军先后占领重庆南岸长江沿线各渡口,30日凌晨,正面进攻重庆的解放军进抵长江南岸海棠溪,左翼迂回部队从李家沱过江,经杨家坪、大坪至沙坪坝,将重庆市区团团围住,大势已去的蒋介石从白市驿机场,匆匆乘机逃离山城。傍晚解放军先头部队分几路从朝天门、储奇门等处进入市区,受到重庆市民的热烈欢迎。至此,山城重庆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宣告解放,翻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以前从网上收藏了解放军进入重庆城的这张照片,经仔细比对,与今天观展时看到的上面那张,应该是站在现大都会路口,原大阳沟菜市场主要进出口处,面朝解放碑方向,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段内拍摄的。图中老亨得利表行的招牌,赫然醒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也是处于解放碑大什字中心处的亨达利表行,听老人说是由我老家宁波樟村人创建的。那时的亨达利,占据了中国钟表业的大半壁江山,首屈一指,无可替代。公私合营后,重庆亨达利和亨得利表行合并,改名亨达利钟表眼镜行。我父亲从抗战初期开始,曾在武汉亨达利、贵阳亨达利学徒,最后到达重庆,一直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多年。为父一生勤恳,待人真诚,性格豪爽,技艺精湛,声名远播,人缘极好。后来为支援三线建设,被抽调到重庆北碚光学仪器厂工作。学校放暑假期间,他常会带我到歇马场去耍。附近的红岩机器厂,浦林机器厂有很多下江人,跟我父亲是好朋友,因此我也去过这些工厂宿舍,包括附近的大磨滩和小磨滩水库。再后来我父亲又调回市区,在机械局工作。而我叔父、堂弟一生都没有离开过亨达利,直到退休,相信无数重庆人坏过的钟表,都是他们修好的。当年我家住在新民街与蜈蚣岭之间的曹家菴,距离解放碑很近,因此常去店里玩耍,店里的师傅及营业员,几乎无人不认得我。记得那三层小楼,一层是店堂,二层是修理部,三层是办公室,经营红火得很。那时解放碑常有群众集会、演出、游行等活动,我也常偷跑到楼里高处,或在楼梯间的窗口上打望。看到这张场景拍得如此完整的老照片,仿佛又把我带回到那个从前,感觉一切都十分熟悉和分外亲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亲眼见证过重庆上半城大什字兴衰的父亲,曾经给我讲述过从精神堡垒到抗战胜利纪功碑,再到解放碑的来历。文革读高中期间,几乎每天清早,我都会与同班同学,终身好友,英年早逝,曾任重庆康福来出租汽车公司总经理顾颂,围着解放碑晨跑,还偷偷把种在碑座周边的小盆花卉,拿回家去种植。甚至还从碑下那并未关严的小门进去,爬到了顶上钟楼俯瞰四周。这当年由国家修建的唯一一座纪念抗战胜利的纪功碑,今天在摩天大厦的簇拥下,虽显矮了身段,但仍是这座城市不争的地标和魂魄。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重庆解放碑,其实从来就不只是重庆的标志性建筑,而是中华民族不屈抗战,团结一致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历史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连接上半城小什字和下半城陕西街,可直通朝天门码头的打铜街,当年的名气远比解放碑大。美丰银行、交通银行、川康银行、聚兴诚银行、川盐银行、和成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包括很多著名的餐厅、酒楼,如九园包子、重庆饭店等等都聚集在这一带,因此,又被誉为“抗战时期中国的华尔街”。记得我在重建工学建筑学时,章孝思教授就带我们来过这里写生,主要是画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交通银行,后来,这里几乎成了建筑学子和美术院校学生的实习课堂,经常可见他们带着画板在此写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15年春节前,我和夫人到位于壁山青杠的养老院,去看望庄奴时,曾见到过一位坐轮椅的老人,推他出来晒太阳的护士说,重庆解放碑就是他设计的,那时他已不能与人交流,究竟是不是黎伦杰,当时完全无法证实。有人说他解放前就去了香港,再没回来过,也有人说他2001年就去逝了,不可能出现在这里。真心期望相关院校,能做一次调研,将真相公之于众。黎伦杰曾在中山大学任教,1940年前往重庆,入重庆大学建筑系任教,并组织新建筑工程师事务所,任复刊后的《新建筑》主编。1946年进入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任工程师。他曾在1947年《新重庆》第1卷第3期以黎甯的笔名,发表《抗战胜利纪功碑之建筑》一文,详细记述了纪功碑的情况。他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极其重要的现代主义建筑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退休这几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寻找当年,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参加工作时,曾参与过设计的那些项目照片,更期望能够找到相关的文字和影像资料。因此,今天突然发现朝天门客运码头缆车站、像个大工地的解放碑地区、刚完工的万豪大酒店、尚在施工中的世贸中心工地现场等,十分清晰完整的老照片时,心情很有些激动。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通过这张航拍照片,把我参与和负责设计实施的,重庆市前三座超高层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大都会广场、万豪大酒店的建设实施过程,竣工的先后顺序关系,彻底理麻清楚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万豪大酒店是重庆有史以来的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五星级酒店,第一幢获批的超高层建筑,也是我担任总设计师完成的第一个国际五星级酒店。它建在原青年体育场及小米市老街旧址上,此前是由建院的老师雷春浓先生设计,功能为写字楼,施工到十层才临时决定改为五星级酒店,以适应当年重庆直辖的现实需求。业主为重庆奥克公司,记得老板钟进找到我时,基于客观现状和难度,我根本不敢接招,经他做工作,市设计院直接领导也找我谈话,才答应承接下此项设计。这是我职业生涯中,遇到问题最多、最复杂、最难做的工程。设计团队不惧艰难,想尽办法,采取了许多非常规技术手段,解决了大量复杂技术问题,才使其满足了国际五星级酒店的所有要求。施工单位是重庆十八冶金建筑公司。由于工期太短,是典型的三边工程,施工图几乎是完成一张,就马上送到施工现场,每个月七层半的施工进度,刷新了重庆记录,还比早于它立项的世界贸易中心提前竣工。记得接受任务时是1997年4月,主体工程竣工是当年12月,设备安装和装饰装修工程同步进行,为酒店按时投入使用,赢得了宝贵时间。1999年3月酒店开业后,受到各方好评,获得过很多奖项,被列入重庆标志性建筑之列,接待过无数国内外知名人士,甚至是政商界大佬。不知何故,如今又改头换面变成了公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人生中,精力最为充沛,最为宝贵难忘那20年青春年华,全是在重庆市设计院度过的。从实习生到小组长,再到海南分院副院长,设计室主任,二所副所长,所长,副总建筑师;还有从助工到建筑师,再到高级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等蜕变,都是在这里实现和完成的。几十年职业生涯中,亲自参与和负责完成了很多重大项目设计,包括后来调任北京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又派驻回重庆,担任中国西部设计院总建筑师、总经理,一直都处于常人难以想象的忙碌之中,一门心思于工作,根本无瑕顾及其它。由于条件所限,加上留存资料以作个人备查或总结的主观意识不强,除留下了十分详细的一大摞工作笔记外,却没能有选择地,给自己留下系统的影像资料,以及自己的设计手稿。按规定存档的设计资料中,估计也不会有可以对外公开的照片,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国泰艺术中心刚刚在重庆亮相时,很多不知情的人说它抄袭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实在是冤枉了建筑师。我亲历了该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对其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这是一个背后有故事的建筑。方案设计招标时,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还没有出现。主创建筑师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景泉,在崔恺亲自指导下完成的方案设计。原创构思受重庆湖广会馆禹王宮大殿檐下斗拱启发,后经重庆三峡博物馆馆长王川平点拨,才结合"题凑"的构造,采用了与斗拱相关的古建制式来表达。中国红构件象征着巫山红叶、红汤火锅和红辣椒,以及重庆人似火的热情,黑色构件则代表着乌木的坚忍和三峡石的厚重,整个建筑形态犹如態熊燃烧的篝火,寓意抗战时期,国泰大剧院为点燃民族抗日烽火,所起到的历史作用。该项目拆除了重庆民族饭店、半条来龙巷,搬走了市公安局,保留了原中英联络处老建筑。在拥挤的都市中心,挪出了一块难得的外部空间,改善了区域环境,实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至于其外观,那是见仁见智各自评价的事。修建于一九一零年的中英联络处,原名真元堂,曾做过日本驻华公使馆,抗战爆发后被收回,成为中英军事联络处,是一个秘密情报机构,为抗战作出过重大贡献。解放后曾是重庆市公安局业务办公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四十多年前,可能谁也不会想到,千厮门外那片破破烂烂的吊脚楼群,会因改革开放和老祖宗留传的火锅而浴火重生,涅槃出如今名扬天下的洪崖洞景观。是重庆土生土长的官员何智亚,第一个萌生出打造这处能代表重庆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念头;是重庆小天鹅集团总裁何永智作为中标业主,全程负责组织实施和经营策划管理,事无巨细,把控全局,日夜操劳,呕心沥血,不顾伤痛日夜坚守在施工现场;是四川美术学院川美文化实业公司王林教授,承接了该项目策划,与郝大鹏教授描绘出了这里最初的创意草图;是重庆著名建筑师胡东溟和李向北等设计师完成了建筑设计和施工蓝图;是渝都难得的古建专家、重庆金宇装饰集团董经龙董事长携设计团队和各专业人才,具体负责装饰设计和施工,带领无数工匠风雨无阻、夜以继日、流血流汗,将小天鹅集团的梦想变为了现实;是四川美术学院的郭选昌教授,用他那冲击视觉,浓缩抽象的雕塑作品,装点了这梦幻般的建筑空间;是他们呕心沥血的辛劳和付出,让这项工程成功地成为了重庆渝中半岛的旅游名片,红透大江南北,声震五州四海。是重庆火锅成就了小天鹅集团与何永智、廖长光,是改革开放和无数有情怀的重庆人,用智慧和心血成就了悬崖上这璀璨的吊脚楼。重庆,不应忘了他们,特别是那个从不愿意抛头露面、追求完美、凡事喜欢亲历亲为、穷尽一切技术手段、解决了无数超乎想象难题、费尽心力、创新发明、精雕细琢、承前启后的大国工匠,在湖广会馆里长大的、重庆吊脚楼营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董经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张拍摄于2022年12月31日,跨越新年夜的照片,可能是整个展览里,距今最近的都市重大事件记录,那一个个走出三年疫情折磨的普通重庆人,深深地打动了我。抗战期间,重庆被小日本狂轰滥炸了六年零十个月,但这座英雄的城市也从来没有屈服过,既使是在轰炸最疯狂的时候,她也从来没有像这样长期“静默”过。就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在漫天的细雨迷濛中,在中华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关键时刻,重庆人不再忍受凌辱和沉默,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齐聚在曾经的精神堡垒解放碑下,无言地向那肆虐人间的病毒宣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再次筑起新的长城。在令人心悸的严冬里,无畏地抗击着西伯利亚寒流带来的病毒,以牺牲无数共和国历史功勋、知名教授、耄耋黎民为惨痛代价,终于在农历癸卯兔年除夕,那漫天绽放的焰火中,送走瘟神,迎来新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小时候,常听老人们念叨:重庆城,重庆城,开九门,闭八门,九八一十七道门。但对于生在五、六十年代的我们这辈重庆人来说,眼中看到的所谓老城,已经早不是父辈们记忆中的那座城了,民国陪都时期和建国初期的大建设,相信亦可用沧桑之变来形容。在我印象中,那大多数未曾蒙面的古老城门只是遥远的传说,就连最为著名的朝天门也没在我辈记忆中留下什么痕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众多城门中,只有通远门这道唯一通向陆路的旱门,才与大多数重庆城里头的人结有难解之缘。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人进占宁波前,我父亲为躲避战乱,被迫离开故乡,辗转香港、武汉、贵阳等地,一路风尘从通远门进入已是陪都的重庆,与先到的伯父重逢,在"自家人"开的亨达利表行做童工、学手艺。后来,我叔父、我姑姑,也从这里来到重庆城。1950年,我母亲跟随伯母,也是从宁波老家出发,一路艰辛从通远门进城,与抗战胜利那年,在老家相亲时彼此一见钟情的父亲成婚,必然地让我们姐弟们,成为了这座城市新生的第二代移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父母曾在下半城白象街、上半城金汤街住过。当我在通远门城墙上的妇产科医院出生时,家已经在附近的曹家菴了。那是一栋赭红瓦,黄粉墙,墙上密密爬满藤蔓,坐北朝南,坡屋面,带阁楼、东端向南突出的三层洋楼,房前有大院,屋后有花园,高厚的夯土围墙,精美宽大的门坊,坚实沉重的杂木大门,让这座过去四宝斋唐老板的公馆隐隐透露出些许神秘。小院前瞰胡子昂公馆、铜鼓台,背靠蜈蚣岭、将军坟、莲花池,左依忠烈祠、德兴里,右邻新华街、存心堂。天气晴好时,从三层阁楼晒台上可看到长江对岸刻在山崖上的"塗山"二字。全院共居住了十七户人家,来自天南地北,地富反坏右各色人等成分复杂,家家都有许多故事,还有很多小孩。虽然那时物质匮乏,但邻里之间真诚相待,彼此帮扶,如同家人,也衍生出许多家长里短,恩怨情仇的故事。这张照片中的生活场景和氛围,很具有代表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天官府是明朝年间建成的王爵府第,后毁于战火,仅留下街名。抗战期间,郭沫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借四号院两幢楼作办公、居住用,这里遂成为无数历史文化名人荟萃之处,沈雁冰、老舍、陶行知、邓初民、翦伯赞、胡风等都曾是这里的常客。《屈原》《棠棣之花》《孔雀胆》《天国春秋》等作品就创作于此。后郭沫若旧居因失火被毁,只留下原三厅及文工委楼房,即现天官府8号。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曾数年居住在毁后原址重建的单元楼里与之为邻。据市设计院邓申君老总说,那时陶行知先生办的社会大学在火药局巷,现渝中区政府办公楼位置,邻近的放牛巷小学旁边有个神学院。至圣宫原川剧院处,有一家牛肉馆,炖的牛肉汤、牛尾汤很有特色,郭沫若等人常光顾于此。那店铺不大,墙上挂有多幅郭先生等人的墨宝题词。牛肉汤的味道至今还让他回味无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已被夹在都市缝隙里的若瑟堂,当年是解放碑到七星岗路上,最醒目的标志性建筑,教堂敲钟时,声音传得很远很远,附近的安乐洞、临江门、大同路、莲花池、蜈蚣岭、德兴里、曹家菴、忠烈祠、铜鼓台等方圆几公里范围内,都能听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旧城改造时,曾有不少人提出过保留老城、重建新城,控制解放碑周边建筑高度的建议,也有不少专家学者,曾提出过不少具有前瞻性的很多好建议。回头看看,那些承载过群林市场、淳辉阁书画装裱铺、老凤祥银楼、亨达利钟表行、国泰电影院、五一电影院、唯一电影院、八一电影院、运输电影院、山城宽银幕电影院、华华公司、冠生园、庆馀堂、大众糖果糕点铺、长江文具店、外文书店、颐之时饭店、山城羊肉馆、顺庆羊肉馆、小洞天川菜馆、老四川牛肉、人道美、陆稿荐、德元汤圆酸梅汤、山城小汤圆、丘二馆、吴抄手、会仙楼宾馆、皇后歌舞厅、胜利剧埸、实验剧场、建设公寓、重庆宾馆等等老字号的老建筑,还有临江门那坡层层叠叠的吊脚楼,都已统统被连根拔起,难觅踪迹,令人扼腕痛息。仔细想想,当年北京连老城和城墙都难保,这座精神堡垒和小城中心,从抗战胜利纪功碑,演变为人民解放纪念碑和中央商务区的命运还算不错。尽管前几年有人花巨资,在江北龙兴镇,克隆了一条老重庆民国历史风貌街区,大多数建筑承袭了民国风情,抗战胜利纪功碑也没刻上刘伯承元帅的手迹,尽管那些山寨的建筑形象酷似,但其躯壳下的灵魂和基因却无法拷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重庆劳动人民文化宫是我儿时常去的地方。一到夏天,很多家长都怕小孩私自下河游泳,就会让小孩到新华路青年宫或者这里来办游泳证,以保证儿童游泳安全。但是不管大人怎么操心管束,几乎所有城里头的娃儿,都背着大人,私下邀约起下过河,两条大河里,每年都会淹死会水人。1984年我到市设计院工作后才知道,枇杷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大田湾体育场馆,鹅岭公园等地方,那里面的很多建筑,都是本院的一批老建筑师的作品。设计了鹅岭公园绳桥、劳动人民文化宫大门、礼堂等建筑的著名建筑师龚达麟先生,性情非常豁达乐观,特别喜欢下象棋。那年他因病住院,与我同在二所工作的他女儿,偷偷向我透露了这个消息,我马上通知院里王振渝书记,一起去八院住院部看他,他高兴得翻身从病床上坐起来,拉着王书记就要跟他杀一盘,并且在医院也拒绝戒烟。几天后他就去了天国,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重修建筑学时,万钟英教授曾绘声绘色,给我们讲述了当初重庆人民大礼堂项目征集设计方案,被贺龙、邓小平、刘伯承最终选中张家德方案的故事,还专门说到了张家德手绘的这张效果图。今天再次在这里看到张家德先生的原作照片,不禁驻步于前细细端详。建国初期,重庆城市建设成就斐然,出现了很多建筑精品绝非偶然,它们的产生同时具备了三个条件:一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机遇;二是遇上了独具慧眼,品格高尚,坚持原则并作出了正确判断的决策者;三是把项目交给了有能力把握整体设计方向,融会贯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功底深厚如张家德般的总设计师,及强大的设计团队倾力而为,才有了代表一个时代的重庆人民大礼堂,劳动人民文化官,大田湾体育场馆等一大批优秀建筑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上清寺专题中,以下这段文字把它的过往交待得很清楚:中山四路最深层次的美,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不到1千米的街道上,拥有众多历史遗迹旧址,如周公馆、戴笠公馆、桂园、蒋介石官邸等。这是一条抗战历史文化街,如今的重庆市委也在这条街上。中山四路是重庆最美街巷,历经百年风云变幻,如今绿树成荫、青砖黛瓦,保留着民国时期风貌,石墙老树根、历史建筑,旁边还可看过山车版轻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当年大坪、石桥铺地区尚未划入市中区,应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母城范围,但从其溶入渝中区后,近几十年来的发展,也早已成为主城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前在从市中区去杨家坪、石桥铺分道路口的电信大楼,绝对说得上是该区域内的标志性建筑。该项目也是由重庆市设计院设计的,总设计师叫林锦相,广西人,非常谦和友善,令人尊重,还是四川美术学院著名版画家江碧波教授的姐夫。在我任海南分院副院长期间,他曾任总建筑师。那时中国客运交通非常落后,到处人满为患,有一年春节后,经重庆航务二处朋友指点,我俩从重庆朝天门码头坐船至城陵矶,再转车至株洲,奋力挤上绿皮火车,经广州回海南,他被拥塞的人堆所阻,上不了厕所,我舍弃茶缸帮他,也没能奏效,被内急害惨了。今天看到这张照片,又让我想起已去天国的他,祈愿他老人家在天之灵安息,永不再受人间疾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十八梯影像是本次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这里原来是最具山城特色、充满人间烟火气、破破烂烂、贫民扎堆,家长里短、百业兴旺,也是如今最能唤起母城记忆的地方。渝中半岛类似于倒扣的树叶结构,落差很大,经脉相连,以山脊上展开的中山干道为主脉,形成了多条连接滨江地带的步行通道,十八梯只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条而已。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经常通过那些长长的梯道,在上下半城之间穿梭奔跑,以极快的速度比赛下坎,常常跑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浑身舒坦,练就了眼明腿快,闪躲腾挪的功夫,也累积了很多老街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那些依山就势,户户相连,砖木混搭,彼此搀扶的的吊脚楼,在起伏不定的地形条件下,沿梯踏步漫延展开,自由生长,相互依存,迷迷麻麻,布满山地,形成了高低起伏,层层叠叠,超乎想象,空间魔幻,重楼危居,观山望水的世界建筑奇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虽然全世界有很多建在山区的中小城镇,特别是意大利和巴尔干地区,有不少很有特点的山地城镇,但很少有像重庆渝中半岛这样,具备大山大水的外部空间环境,完整坚固的地质内在条件,历经磨难的千古沧桑磨砺,人文荟萃的丰厚文化积淀,真可谓得天独厚,老天关照,宠爱有加,所以才有现今重庆妹儿崽儿,那么包容的心去宠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坝坝宴并非农村专利, 那些年都市里面也司空见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改革开放初期,开放的国门,引进的不仅仅只有彩电、冰箱、洗衣机,还有靡靡之音、大片、录像厅、歌舞厅等等等等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夏季乘凉的奇观,那时是山城火炉最奇特,又能引人瑕思的一景,一句暑天无君子,就包含着很多故事,如今昨日不在,已经完全消失在广厦万间的缝隙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十几年前,我在兼任重庆大学城科建筑学院院长时,为教学改革需要,曾将十八梯改造、重庆钢铁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松溉古镇旅游开发,山城巷保护利用等设想,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引入课堂让学生们放开脑洞尽情发挥,真刀真枪假题真做,如今这些命题正在一个个变成现实,令人十分欣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能在解放碑下,搞这么一个小型的印象展,实属不易,令人感动,虽不是面面俱到,宏大叙事,甚至并不完美,且在不同的人眼里,看到的肯定是不一样的东西,获得的也是不同的感受。但我仍在一段段文字,一张张照片前久久端详留连,无比感慨,不愿离去,那些熟悉的街道、建筑、缆车、码头、轮船、梯坎、招牌,还有那些只有重庆人才知道的、曾经与自己及祖辈有关的一幕幕生活场景,都唤起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重庆这座绝非一般的城市,从古至今就有写不完的旧事,讲不完的往事,惊心动魄的故事,还有一众生于斯,长于斯,有情有义,有德有才,经历不凡,如龙似凤的朋友,在为留住如风往事,不让记忆成烟,真乃万幸之至。感谢所有为这个展览,作出奉献的人们,用难能可贵的有形影象,唤醒了无数老重庆人对母城对家乡最难忘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3年2月25日周毅完稿于重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中绝大部分照片均为本人在展览现场,用手机拍摄,还有一些来自于网络,向原作者表示真诚的感谢,文中有部分文字,来自本人原发于美篇的文章中,特此说明)</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us6xm33"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走街串巷看重庆上</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v4l52y4"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走街串巷看重庆下</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1wi7z7r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火锅与重庆</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qmxuyup"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旧城记忆</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smksqgu"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重庆传》诵读会</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s0k5uk"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江南岸,马鞍山!</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249blib"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龙门浩老街与南山民宿考察</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m0m7qbz"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灵魂何处安放?</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p6q61lz"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曾经尘封的故事</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lmje1el"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幻城隅见</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q17hvvg"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回故乡</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awq4wm1"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今昔黄水缘</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3kyzv7o"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岁月无痕</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r9ccnlt"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逆神》演读会</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pi0hzik"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玉树后庭花</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p3qy6sb"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他们的世界</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tj1c0tb"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烽烟三国»重现历史辉煌</a></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本文作者周毅】笔名博毅,越人后代,祖籍宁波,生于重庆,理工男,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道桥系和建筑系;1997年至98年初,在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青干班学习;担任过重庆渝中区政协委员。现任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理事,地域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山地建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建筑学院名誉院长;重庆交通大学客座教授;重庆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委员会委员;曾担任过重庆市设计院副总建筑师,海南分院副院长,第二建筑设计所所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重庆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西部设计院)总经理、总建筑师,周毅工作室主任;重庆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副院长,执行总建筑师,董事,兼三分院院长,其间兼任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建筑学院院长近八年;退休前任重庆同和建筑设计事务所董事长,总建筑师。从业三十多年来,担任总设计师和项目设计主持人,亲自完成过近两百来项复杂且具有重大影响的重点项目设计,曾获得过詹天佑奖、鲁班奖、城市标志性建筑设计奖、世界华人建筑师设计奖等,撰写和发表了《吊脚楼,一座城市的故事》、《大型国际会展中心设计初探》、《关于加快调整和完善重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思考》、《感悟山水文化》等学术论文。60岁退休赋闲,喜欢摄影、旅游、阅读、写作、唱歌、弹琴、做饭,平凡度日自得其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