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以测导教”是“测试”的功能之一。</b>2023年2月17日上午8:30—10:00,全市小学四年级学生利用市级提供的监测工具——样题,进行小学语文练习。打开这份样题,我和孩子们一起练习。边做题,以下几个想法陆续浮现在眼前。</h1> <h1><b>题量大是这份样题紧扣语文教育改革趋势的特点。</b></h1><h1>基础知识、 积累与运用、语文与生活三个板块共3200多字的试卷,加上写作,90分钟完成,对于上个学期受疫情影响,在校学习时间与往年相比相对较少,刚刚从三年级升上来的孩子们,这个题量真让很多孩子直呼“时间不够”;这样的题量,刚好印证了当下语文命题的一个趋势——阅读量增大,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当下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快速阅读不仅是在校监测的趋势,也是各级各类招聘考试笔试的趋势。</h1> <h1><b>任务群在题本里呈现是这份样题的创新点。</b></h1><h1>第三板块“语文与生活:我是家乡代言人”围绕“玉溪”这个主题,巧妙地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神话阅读、名人故事阅读、习作以任务群的形式呈现。“任务一:家乡信息我了解”,考查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任务二:家乡故事我会读考查第四单元“神话的魅力”及所要求学生掌握的语文要素,任务三:家乡名人我宣讲考查第七单元“爱国”文章里渗透的语文要素,并将第六单元“批注”这一考点巧妙穿插其中。任务四:家乡好地方我推荐考查的是第一单元的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与第七单元学习写书信两个考点内容的整合。如果不深入仔细地分析这些内容,可能会发出边远山区孩子“难考”的感叹,但是,当你深入解读每一个考题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所有考点设置,都是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训练的“语文要素”。</h1><h1>新课标强调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第三板块,就为所有玉溪的孩子们构建了解玉溪、赞美玉溪、推荐玉溪这样一个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将教材中训练的语文能力巧妙的渗透其中。</h1><h1>新课标出现了“任务群”这个新名词,因为我们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是2012年教育部组织编写的,2019年全国统一使用,新课标2022年4月发布,虽然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不像高中教材那样,以非常明确的任务群呈现单元系列,但是我们小学语文教材双线组元,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落实在单元教材的课后练习中,以“进阶 ”的形式呈现,这是任务群呈现的体现。这次的题本以这样的任务群形式呈现,让人眼前一亮,同时也给我们怎样去以任务群的形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典型的范例。</h1><h1>这是题本制作者的大智慧。只有有智慧并深入研究课标、教材、语文教改的专家,只有汲取发达地区教改理念的专家,才能选取那么妥帖的本土阅读材料,融入那么多语文要素的重点。</h1> <h1><b>紧扣“语文要素”命制题本是这份样题的根本点。</b></h1><h1>基础知识、 积累与运用两个板块11个题,字词来自课本,句子的练习来自课本,14分的根据所学内容填空均来自课本里要求背诵的课文、古诗、文言文、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这些散见于课本中的课文、语文园地里的基础知识,或者是背诵内容,当在试卷里呈现的时候,除了背诵课文的原文填空,大多数题都不再是原来的语境,原来的模样。这种来自于课本的基础知识点,创设不同于课本原文的语言运用情境,考查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就是新课标教学的方向。</h1> <h1>粗略地解读了这份市级质量监测提供的小学语文监测工具——样题,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呢?</h1><h1><b>一、扎实打好语文教学的字词、积累基础是学好语文的根本</b></h1><h1>字词是语文学习的根基,只有学生字词掌握扎实了,学生的表达才有载体,否则“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薛法根老师的语文课中,每节课都要给学生扎实听写字词,他的经验就是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把字词作为学生打牢语文基础的一个方面去落实。新课标“运用语言”的根基就是字词,当学生能“出口成章”时,字词的根基才能让其顺利地“下笔成文”。也只有学生字词根基扎实,在所有“观察”后的表达,“阅读”后的表达考题中流畅地书写,才能得高分。</h1> <h1><b>二、紧扣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势在必行</b></h1><h1>如:试卷中的任务群二</h1><h1>14.我能讲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3分)</h1><h1> 起因 山神养育了一对神奇的龙马。</h1><h1> 经过 龙马( ),歹徒( )。</h1><h1> 结果 <u> </u></h1><h1>15.请你用“<u> </u>”画出文中你觉得最神奇之处,写写自己的感受。(3分) </h1><h1><u> </u></h1><h1>16.第②自然段中,龙马还为老百姓做了哪些事情,请发挥想象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2分)【温馨提示:想象越神奇,得分越高哦!】</h1><h1><u> </u> <u> </u> </h1><h1>如:试卷中的任务群</h1><h1>21.我能讲述曲焕章与“百宝丹”的故事。(2分)</h1><h1>小妙招:文章一共写了4件事,先弄清每件事讲什么,再把几件事连起来。 </h1><h1>主要内容: <u> </u></h1><h1>以上考题14、15、16题紧扣第四单元“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21题紧扣第七单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命题。训练点都在教材中,关键的问题是在利用教材“教” 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真正让学生“学会”了吗?学生的这些基本能力有没有通过教师利用教材,利用手头有的资源,让学生在训练中变成能力。如果学生有这样的能力,就能应对这样的考试。 </h1> <h1>结语:<b>高分语文是什么?语文高分是什么?是人人过关的字词掌握,是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训练语文要素,让那些写在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变成学生的能力。</b></h1><h1><b>题量大,阅读材料多,</b>学生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可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语文监测的趋势;<b>思维能力、语言运用的考查更加灵活,更加与生活接轨是命题的趋势;多个考点整合在一个题中出现也会是题本制作的一个方向……</b>我们的老师从市级的提供的监测工具——样题中看到了什么?我们今后教学的着眼点在哪里?每个人心中要有一杆秤。<b>从备课开始,把学生置于课堂中央,真正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在各级各类的质量监测中让学生取得好成绩。</b>(本文原创:王绍玲。谨以此文作为华宁县四年级语文市级监测训练后的一次网络教研内容,供各位小学语文老师学习。)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