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font color="#333333"> 一部容纳三百卷人物列传的宏篇巨著《清史稿》,收录了清朝有品级的人物成千上万,唯独没有一生经四帝、仕康熙雍正两朝的名臣—工部尚书李永绍。据说是因为其后人秉承其“不许拿钱买虚名”的遗训,不肯向清史馆捐五万“袁大头”所致。这个李永绍是烟台市莱山区西解甲庄村人,故西解甲庄村被称为尚书故里。<br> 2009年前后,我曾与山东工商学院刘志刚先生两次来这里考察尚书府等旧建筑以及李永绍的事迹,摄影采风。当时,除主体建筑有些破败外,多数房子保存基本完好。从李氏后人介绍中,知道了许多发生在这些旧屋内的故事和轶闻,对这个村的历史与文化有了一些深层的感受和认识。在参观村办的民俗陈列时,陪同的村领导还专门介绍了旧村改造规划以及对旧屋的保护问题。他们设想在旧村改造规划中,将这批旧建筑全部进行保护性维修,并开发利用起来,创造条件建立烟台民俗博物馆,发掘李氏氏族文化和民间文化,并以此为中心建设社区文化公园,形成有特色的文化社区,建设富有文化特色的新农村。<br></font><font color="#333333"> </font></h5> <h5>(本组照片拍摄于2009年)</h5> <h5> <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西解甲庄村,位于解甲庄办事处驻地西侧,北有苗山,南有常年流水不断的辛安河,西与名为解家河的小溪相连,村中亦有一条季节性的小溪,正好流经尚书府邸门前。站在尚书府邸门前,遥望西、西南至南是群山环绕,连绵不断。按古语讲:山抱水环,必是风水宝地。所以这个村自明嘉靖年间李姓自云南迁此建村以后,一直崇尚文化,耕读传家,学有所成出仕为官者不乏其人,其中最富盛名的则是李永绍,官至一品的工部尚书。</span></h5><h5><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李永绍出生于顺治年间,康熙年间考中进士,雍正朝任工部尚书,逝于乾隆年间。李永绍一生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据记载他在任浙江乌程知县时,革除弊政,免除百姓负担;任御史时,拒绝收受馈赠和贿赂;任工部侍郎时,奉命筑城、设义学、筑皇陵,屡有建树。他曾向康熙皇帝进呈描写家乡宁海州大旱饥荒的《甲申叹—康熙甲申岁荐饥》诗,发出了“安得高廪千万斛,大庇一郡穷民果其腹”的呼声,为民请命,康熙皇帝因此下令免除其家乡三年田租,成为后世传诵的佳话。晚年辞官回乡,自号“痴愚老人”,流连山水之间,以饮酒赋诗为乐,享受天伦,留下了一部《约山亭集》的诗稿。</span></h5><h5><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span></h5> <h5> <font color="#333333">李永绍去世后,其后人秉承先辈家风,为官的,经商的,多事业有成,代代有名人。许多人后来都回到家乡扩建旧宅,建造房屋,形成了以尚书府和李氏祠堂为中心的、颇具京风官宅特色又有地方民风的建筑群,有十多栋房屋至今保留完好,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br> 不久前,我又一次来这里,寻访旧建筑,采风摄影。我看到,尚书府邸的主要建筑都修复一新,外观大气有势,十分引人注目。作为尚书故里,西解甲庄村也比前几年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了更多的文化韵味。临街一些村民的房子外墙都画上了画。其内容有李永绍画像及生平事迹介绍,有李永绍义杀“御赐牛”济民生的故事,还有涉及传统寓言故事以及现代新风尚的画作,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时代文化及理念的传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br> 应当说,尚书故里,作为整体开发和建设,还属起步,其未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期待着尚书故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展示出新的风采! <br></font><font color="#333333"> </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