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期间,汾河西岸的上曲、上段、段城、新堡、炮守堡5个村属于祁县管辖,人们称之为“河西五村”。1956年3月10日,祁县的“河西五村”划归文水县管辖。让我们走进历史上的“河西五村”。 上曲村 上曲村<br><br>1<br><br>古汾河由北向南到此地急转西流向下曲,然后又转向东弯去,这两个弯就形成了上曲和下曲,上曲在下曲的上游。<br>上曲村中有较为规范的十字街形成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东西大街北有东西向的老后街,东西大街南有三条南北向的小巷,东街往南有东巷、堡巷,西街往南有半片巷。整个村布局正方,村的四周有水圪洞,外有护村堰,堰上是环村道,栽有柳树。村东口和村西口建有庙宇,村南口和村北口建有影壁。<br>村东西大街东口是座观音庙,村里人称东头庙,坐东朝西,正殿三间,供有观音菩萨。正殿两边有耳殿,北耳殿供有财神,南耳殿供有黑白二蛇精。南北各有配房三间,正殿前有棵柏树。<br>村东南有座关帝庙,坐北朝南,正殿三间,塑有关公、周仓、关平、王甫、赵累五尊神像。正殿两边有耳殿,东西有配房各三间。正殿前两侧各有一棵柏树,配房与正殿间有牌厦。庙门两侧有牌厦和钟鼓楼,门外还有两颗老槐树。庙门对面是戏台,坐南朝北,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卷棚硬山顶,六檩无廊结构,柱头科三踩单昂斗拱,明间出斜拱一朵,龙头、象鼻耍头,明间额枋下有木雕龙形图案雀替,墀头为砖雕琴棋书画以及动物。戏台两边各有两口井,据说当时是为了扩音效果。每年四月十三是上曲村的庙会,会址就在关帝庙。据说,村里杨建福把木雕神像当柴烧了,夜晚家里扔进了炉渣块,查看窗户却完好无损。<br>在关帝庙西有个大院,人们叫下处,是出门人暂时住宿的地方。大门朝南,南有场棚,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五间。有腰门与关帝庙相通。平常供来往商人和客人居住,村里唱戏时,演员们就在这里居住。<br>东西大街西口是座南海大士庙,村里人称西头庙。坐西朝东,正殿三间,两边有耳殿,南耳殿供有文昌爷,北耳殿供有二郎神,院内南北配房各三间。庙门前有棵大槐树,村里人称之为神树,上面经常披挂着红布。据说人们在这里求神药治病很灵验。在南海大士正殿后面,有座坐东朝西的五道庙。南海大士庙南有下处院,有腰门与庙相通,院内北房、西房各三间,曾在这里办过学堂。<br>村西北原来有座大寺,供奉有十王阎君等,后来三间正殿里塑了三尊大铁佛和若干小铁佛,村里人称之为铁佛寺。<br>村南北大街的南口和北口各有一座影壁,上面有砖雕神龛。<br><br>2<br><br>上曲村和姓、郭姓较多,和姓始祖为和贵,迄今25代,与裴会和姓同宗。郭姓有从文水西街迁到云周西,清道光年间始祖郭永昌迁到外婆所在的上曲村,迄今9代。杨姓从祁县来远迁来,始祖杨登朝,迄今16代。武姓从祁县西关迁来,迄今15代。李姓从祁县固邑迁来,渠姓分别从祁县和段城迁来。<br>村里有十字社、杨家社、郭家社、灯山社、忠义社等社坛,每年元宵节期间设立社坛,挂十王爷祭奠,敲锣打鼓闹红火。俗话说:“祁县的画棚太谷的灯,徐沟的背棍爱煞人。”和希圣在太谷东门外大有余粮店当掌柜,特别喜欢太谷的灯,一年元宵节,他在堡巷内用各种灯组成了灯山,村里人都到这里来观灯山。背铁棍、旱船也是村里的主要活动。<br>上曲的锣鼓在当地也有名气,他们《牛斗虎》《将军令》八面威风,独具一格。锣鼓班子主要有和希圣、和希顺、渠育茂、郭维庆等。祁太秧歌也是村里的一道风景,主要演员有渠来柱、郭汝儿、郭甲根、渠育茂、郭维庆、常牛儿、杨映庭等。<br>民国期间,郭汝儿给孙子郭拉成过三周岁,请得上段的“二侯眼”等来唱秧歌。郭汝儿是个票友,也会唱秧歌。听着听着,他从衣服口袋里掏出火柴,划着火柴在地下寻找着什么,人们问在找什么?郭汝儿说,在找调儿。原来台上唱的秧歌跑了调儿了。<br>村里祈雨时,人们有跑报子的,有挂铡刀的,有抬爷爷的。大家赤着足,头戴柳圈,去交城狐爷山抬狐爷求雨,抬上狐爷回来时要在武良村歇马,因此,和武良村结有神亲。<br>清末村里有位杨秀才,开办有私塾。民国期间,又出了位秀才和联第,他也开办私塾,写得一手好书法。长寿村的乡绅申继绍组织重修了关帝庙,请亲戚和希圣写个碑文,和希圣也写得一手好字,但他推荐了本村的秀才和联第写了碑文,果然名不虚传,得到大家的赞赏。<br>和庆仁是清同治年间武举人,民国初期,汾河在上游云周村有坝,上曲村浇地只能靠人家漏下来的水。和庆仁多方呼吁,在上曲也打了坝。以前打坝都得用建安村的人来打,一次,在祁县田义水利部门做事的和希圣对村里的年轻人们说,咱们村敢不敢自己把坝打起来,年轻人们齐声说,敢!于是,在建安人的嘲笑中,上曲人自己把坝筑起来了,合拢口是个技术活,请徐家镇的“堰师”帮忙把龙口合了起来。<br><br>3<br><br>村里曾经有个和员外,在村东南修了大院,并用堡墙围起来,人们把这里的巷子称为堡巷。传说,和员外娶了相邻的平遥长寿村妻子,就从堡墙内挖了条通往长寿村的地道,并用砖碹起来,村里有人挖宅址时,从地下挖出特别大的古砖。<br>和应元是晋商翘楚,是商界成功人士。其生有三子:和福太、和禄太、和安太。和福太有三个儿子,在南大街路西小巷内,坐北朝南并排三座宅院,每座宅院都是一样的砖雕垂花门楼,院内都是东西厢房各五间,正房五间。和禄太在南大街路东有一片宅院,北院大门朝西,进去有两座朝南砖雕街门,西街门进去是主院,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五间;东街门进去是辅院,有正房三间,东房三间。北院南紧靠的是座以东为上宅院,砖雕街门在院落西南朝南开,南北房各五间,东房三间。这座宅院南是一条巷,巷子南面是一座南院,坐南朝北,砖雕街门朝北,东西厢房各三间,南房五间。<br>和安太之孙和汝瑾走西口发财后,回村给五个儿子都建了宅院。五个儿子分别是和庆华、和庆寿、和庆禄、和庆仁、和庆贤,老四和庆仁考上举人,其余四人都是四品五品的“捐官”。“捐官”又称捐纳,是封建社会时期为弥补财政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物以取得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和庆华在南大街路东有座闷房院,和庆寿在堡巷北有座闷房院。和庆禄在堡巷路西有座坐北朝南二进院,小巷进去大门朝东,东西厢房各两间,砖雕垂花街门进里院,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三间。和庆仁在堡巷南坐西朝东有座四合院,砖雕街门朝东,东西房各三间,南北房各五间。这处院后来卖给了王家,总是觉得屋内有响动,便请来风水先生,根据风水先生意见,把原来在东南角对着南房山墙街门,往北移了一点。据说,此后屋内再没有响动了。和庆贤在南大街路东小巷有坐南朝北宅院,砖雕街门朝南,两边有石狮,院内东西厢房各五间,正房五间。<br>村里有位“吉祥委员”和凤贤,经常头戴礼帽,手持文明棍,一副乡绅打扮。一次,在下曲的庙会上,他身穿长袍头戴礼帽,用文明棍打开庙会一条街的通道,来到戏场走到戏台,人们以为是什么委员来看戏,便让点戏。后来才知道是上曲一混混小名吉祥则,从此“吉祥委员”在这一带传开了。在南大街路西小巷和福太三座宅院西,坐北朝南一座闷房院,砖雕街门在院落东南朝南开,院内有西厢房,正房五间闷房。后来,这座宅院卖给了村里的医生郭清璧。<br>和永昌在村里开杂货铺,曾发行过自己的流通券。十字街往东路北第一家就是他的二进宅院。大门在院落东南朝南开,大门西是倒座南房连大门七间,也是开杂货铺的门面,院内有西房五间。砖雕垂花二街门两边有石狮,设有仪门。里院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是七间闷房。<br><br>4<br><br>郭宪章、郭宪芳兄弟在太谷开有木器厂,村东大街路北有座郭宪章的二进宅院。大门朝南,一进院是场院,砖雕二街门两边有石狮,里院东西厢房各五间,正房五间。老后街路南有座郭宪芳二进宅院,圆形大门朝西,西院内西房五间,正房五间,南房七间,东房三间。在东房北侧有个腰门通往东院,有正房三间,东侧有方形大门通外面。<br>东大街有座李家门楼,李家在外经商,宅院门楼精致,木构单檐悬山顶,雕饰麒麟、龙、宝剑、如意、喜鹊登梅、葡萄、花卉、宝瓶等图案。民国期间,村里杨大恒在太谷开有车铺,和生丽是祁县谦和诚杂货铺的掌柜。<br>武金枝是晋剧大师“狮子黑”乔国瑞的徒弟,嗓音锐亢,泰然而上,工架峻峭 ,矫健多姿,成为祁县一带晋剧台柱子。传说,一次有幸与丁果仙同台,却紧张的发不出声来,从此,离开了舞台。<br>据说,村北原来有武家的楼儿院,所以现在村北还有“楼后地”地名。而村西的“河槽地”也表明当时汾河从村西流过。<br>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经常在上曲一带活动,日军也常来骚扰、扫荡。武德耀宅院有地窨,八路军有时在这里隐蔽,后来有人告密,日军敲开武德耀街门,把开门的武德耀一枪打死;村长韩铁祥为保护群众捐给八路军的军鞋,被鬼子杀害;村长李树常的老母亲候秀兰为掩护八路军伤员被日军百般拷打,保住了八路军伤病员;年迈老人丑娃嫂在鬼子面前认八路军伤员为儿子,救出了八路军一个伤员。村里和治福曾是日伪宪兵队队长。和俊杰曾在祁县日伪织布厂做工,八路军组织抢布行动时,里应外合配合八路军行动。<br>杨育贤自制了炸药包伪装成糕点,派人送给村长和联元,和联元在打开糕点时被炸身亡。杨育贤关在与薄一波同一个监狱。后来经组织营救出狱,走上了革命道路,解放后在军队任职。郭荣,独4旅12团战士,民国三十六年(1947)在东庄战斗中牺牲,被授予革命烈士。杨映庭曾是八路军12团战士,参加过东庄战斗,后来任村农会主任,领导土地改革,解放后任第一任村长,1953年任党支部书记。杨大兴是解放后第一任党支部书记。<br> 上段村 上段村<br><br>1<br><br> 明初,郝秀实及其弟郝美实,从洪洞大槐树移民于祁县汾河之西,拓荒建村,名郝家堡,康熙年间郝家堡合并于上段村。<br>明朝正统六年(1441)发生大饥荒,朝廷发动民间捐银捐粮,以赈饥民。郝秀实之孙郝希敏一副农民模样,在捐献点转来转去。办事人问,你也要捐银?他说,我没有银两,我捐粮豆。于是马上办完手续,一千一百石粮豆火速起运。据说当时黄牛拉的车拉黄豆,黑牛拉的车拉黑豆,花牛拉的车拉花豆,拉粮豆的牛车从上段村一直排到祁县城。此举皇上明英宗朱祁镇大为感动,嘉奖在郝希敏住宅旁敕建牌坊,并命朝廷官员经过此牌坊时,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表示崇敬。<br>不久,一座牌坊就耸立在郝家堡村。牌坊坐北朝南,由并排四根木柱支撑,中间两柱又粗又高。木柱下有石座,铁条紧固。上有斗栱,色彩鲜亮,正中悬两龙蟠结的金字立匾“敕建”,前有铁铸旗杆。牌坊周围砖墙围垅,墙外有一水井。牌坊后是郝家祠堂,门悬“郝宗祠”。一条甬道直通正厅,正厅面宽三间,门上匾额题“广施博爱”。厅前柏树三株,木制插屏一幢,正面有禹王像,背面写有禹王治水的故事。插屏旁两面三尺大鼓,族人每有嫁娶喜事,用之增添喜庆。正厅挂有神则,始祖为郝秀实。<br>郝家牌坊从明正统六年始建,民国年间郝本忠任村长时重新修过一次,请当地有名的木匠郝振元主持重修。传说,拆到最后一个斗栱时,里面有一纸条:“比我高者,多一斗;比我低者,少一斗。”重装时,果然剩下一斗,无论如何装不上去。<br>郝家堡合并到上段村后,在北大社牌匾、五龙庙和真武庙的碑刻上,都出现过“豪家堡”字样,这也融入了原郝家堡人的情感。<br><br>2<br><br>上段村有两条大街,形成了十字街。每街直达村头都有一座庙,东头是观音庙,南头是阎王庙,西头是大寺,北头是真武庙。另外,村东有旧老爷庙,村东南有魁星楼,村西南有奶奶庙和民祭堂,村西北的五龙庙,村北有新老爷庙。<br>真武庙正殿三间,内奉北极玄天真武大帝之神。东西厢房各三间。庙门两旁有钟鼓楼,门外两侧各有一尊两米多高的石狮子,雕刻精美,伟岸雄健,两棵大槐树分立左右。五龙庙正殿内五个大神像,后殿是泥塑五龙圣母像,前殿分列四海四渎木制龙王像,此木像一人多高,整木雕成,多姿多彩。东西有厢房,两旁钟鼓楼。庙门前正对一戏台。魁星楼是两层建筑,上层奉北斗爷,下层奉文昌帝。四周围以砖墙,楼上风铃叮当。登楼远眺,汾河两岸景致尽收眼底。<br>传说,当年上段准备修一座庙,正愁请谁来修,有一外地人路过这里,说这有什么难的,我一夜修好。大家不信,不过同意让他试试。那一晚上只听得风声不断,而且越刮越大。第二天一座宏大精美的寺庙坐落在村口,那人却无踪无影了。人们发现正殿大梁上有一斧头砍入,上去取时只能摇动,怎么也拔不出来。这时有人认出是鲁班斧,人们明白了,原来那人是鲁班,这座庙是鲁班修的。<br>有一年天特旱,村里计划在老爷庙搞祈雨活动,便让两村民外出买羊。两人在买好羊回村的路上,突然发现买的竟然是两只母羊。两人连忙在路边堆起土,插了三柱麦秸代替香,跪下祷告说:“关老爷,对不起,没注意买成母羊了,求求你,能不能就用母羊供献你?”这时有只羊叫了一声,两人忙高兴地说,“你答应了?关老爷答应了!”回到村里,祈雨半天不见动静,村里人开始埋怨他俩没有买回公羊。两人忙跪下对着天空说:“关老爷,你是三国一将,我是民国一民,都是中国人,路上你许诺我们了,你现在怎么又反悔了?既然答应了,你就下点雷雨也算,哪怕是冰雹也行。”刚说完,只听得一声炸雷,暴雨夹着冰雹从天而降,那两个人躲避不及,淋了个落汤鸡,头上还被冰雹打了几个包。<br><br>3<br><br>村里流传着:“郝家一大户,张家一小户,王家一旮旯,其他都是杂苗苗。”郝家人口众多,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六十。<br>上段的郝家人以种地为主。郝焕朝人们俗称牛头四,是村里少有的经商户,曾在绥远做生意。村里有座坐北朝南的二进制四合院,里院正房面宽五间,东西厢房各四间,外院为场院,有场棚。整个院落垛口高墙,锦瓦飞檐。上段郝氏木工技艺在当地很有名气。生于道光年间的郝万银,继承了父辈的木工手艺,在祁县谷恋村开了木业铺,带领侄孙辈十多人,他们制作的木器做工精巧,盛名远扬,先后经营近百年。木匠郝志朝长于算计,一棵树只要抬头一看便可算得出多少立方。 <br>郝悦隆青年时期在太谷一家木工铺当木工。当时农村经常流行传染病,尤其是伤寒病是一种传染很快的瘟疫,有时甚至一村一村传染开来,死者甚众。见此情况,郝悦隆便弃工回乡,立志学医,济世救人。回村后他一边务农一边学医,光绪十七年(1891)他自学成才,开始给群众治病,从此行医四十五年。他乳名学则,人称“学先生”。学先生医道深湛,经验丰富,尤其善治伤寒症和妇女病,对穷人经常不仅免费看病, 还要送给药。有一次去原西村给史兆瑞家孩子看病,看见他家连火都生不起,学先生看完病后,掏出几百铜钱留下让他家买煤烧。民国十八年(1929),全县闹灾荒,有许多穷人欠得药钱收不回来,学先生让儿子把没有收回来的欠条烧掉了。<br><br>4<br><br>光绪《文水县志》这样记载汾河:“汾河在县东五十里,经太原东徐沟西至孔村南入县东北境,西南径冀家堡、韩武村之西,又东南径西社镇之东,苗家堡之西,又西南径高车村之东,又东南径贯家堡、邢家堡、云周村之西,保贤之东,又西南径胡家堡、王家堡之西,水寨村之东,又西南径北齐村、南齐村、徐家庄之东,又南接平遥西孝义东。”由此可见,当时文水县志所描述的汾河和现在的汾河河道是不同的。不过里面并没有提到水寨村至北齐村之间,属于祁县管辖的上段村、炮守堡、新堡、上曲村、段城村和属于平遥管辖的门世村,这些村均在汾河之西 。<br>曾经是祁县的河西五村,由于和祁县县城有汾河之隔而交通不便,又在祁县、文水、平遥三县交界之地,这里就成了八路军经常活动的地方。村里有个车把式赵连元,养着马车,家境不错。他院子里有个地窨,能容纳十几个人,通气口在另一个院子里。这里就成了八路军和区干部开会及藏身之地。每当有八路军开会,地窨口上便堆上了马粪,赵家人就承担起了放哨任务。一次敌人跟踪八路军来到他家,却怎么也找不到了踪影,便把赵连元十七岁的大女儿抓到建安村,对她实施了“三砖一瓦”坐老虎凳拷问,始终没有吐露她家地窨的秘密。最后赵连元花了好多钱,才把女儿保回来。<br>有时候八路军就在坟地隐蔽,赵家人就胳膊上戴上黑纱,以掩人耳目,去给他们送水送饭。一次雨天,八路军正在地窨里开会,敌人便来到赵连元家,他们怀疑赵连元家藏有八路,便把赵连元抓到建安。在一个黑房子里连续关了七天,也没有问出什么有价值的情报。雨越下越大,房子漏得快要塌了,敌武装把赵连元又狠狠打了几下后,一脚把他踢到雨中……<br>赵家现在还保存着当年八路军的一张合影,还记得郭凤山、王耑生、杨巨海、孔汉山等等,他们一身武工队打扮,前排握着手枪,后排腰别手枪,英姿潇洒。在祁县政协为纪念祁县解放四十周年汇集的《血共火的战斗》文史资料中,有一篇采访王耑生的文章“忆祁北区的堡垒户”,详细回忆了当年八路军在河西五村群众的掩护下,开展对敌斗争的情况。<br>其实,当年的堡垒户,建立起的也是一座座丰碑,那是一座座无形的高大“牌坊”。<br> 段城村 <br>段城村<br><br>1<br><br>段城原名上安村,后被洪水冲毁只留下一小段,故名段城村。在村西头庙的大梁上,写有“上安村”字样。<br>段城村有东西向的街道两条,南面的叫南街,北面的叫正街,也叫五道爷街;南北向有两条巷,村子围在护村堰中。<br>在正街东有座关帝庙,坐东朝西,正殿三间,塑有关公、周仓、关平等神像,墙壁上有壁画。正殿两边各有一间耳殿,北面有厢房五间。庙门两侧有钟鼓楼,庙前有一口古井。<br>正街西有座西头庙,坐西朝东,正殿三间,两边有耳殿,有许多木雕神像。院中有一个石制元宝,南北各三间厢房,曾做过学堂,庙门两侧有钟鼓楼。民国期间天旱时,南其富在西头庙正殿组织少年祈雨。<br>正街中心有个丁字街,有座五道庙。村东护村堰内外各有一口井,村东南护村堰外有一口井,村西、村北各有一口井。<br><br>2<br><br>段城南姓较多,占全村人口的1/3。早先南国栋、南国材从外地迁来,形成了大南、小南两股,迄今23代。<br>村里南街和正街各有一个社坛,元宵节期间,人们在这里闹红火。闹票儿的人们就拉开阵势,唱起了晋剧。主要参与者有南培德、董培瑞、武受英、渠淳、武荣、南春、侯士荣等,有时候建安村的爱好者也过来参与其中。演出的剧目有《赐环》《忠报国》等。据说,南培德曾坐在东头关帝庙的老爷坐像的腿上拉过胡琴。南培德、董培瑞二人文武场都是把好手,后来被内蒙一剧团录用。<br>当年汾河水浇地都是大水漫灌,常常形成四水围村,村里会组织壮劳力出工,叫“记散工”,并安排吃饭。据说,有个叫武贵的人吃饭时吃得太多了,躺在西头庙院里的元宝石上呻吟着:“老天爷呀,让我活了帮我放个屁,不让我活了就要了我的命。”至今仍为笑谈。<br>村里有“七楼八闷房”之说,北楼院和南楼院较为出名。北楼院在正街西路北,是武家兄弟四人的宅院。老大武受忠经营土地,老二武受谦、老三武受节在外地经商,据说常常有骆驼队贩运商品,老四武受国在村里当过村长,威信挺好,日军侵华期间,他白天哄骗着日军,夜晚给八路军办事。宅院坐北朝南的二进院,砖雕街门在院落西南朝南开,门前有五六个台阶,门两边有石狮。进门西厢房山墙上有砖雕照壁,雕饰有二龙戏珠图案。有倒座南房连街门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砖雕二街门进去,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为二层楼五间闷房,圆拱形门窗。房前有七八各台阶,台阶上是木构单坡悬山顶抱厦,雀替有花卉图案。<br>南楼院在正街往南的巷子内,是南家宅院,南晋魁曾当过村长,其长子南瑗在祁县做生意,老二南瑄过继给南楼院主人,老三南云在祁县祥云局经商,老四南璠在祁县意生邮局做事。宅院坐西朝东三进院,大门在院落东北朝东开,一进院是场院。大门对面在二街门北面墙上有砖雕照壁,雕饰着凤凰戏牡丹图案。砖雕二街门两边有石狮,设有仪门,二进院内南北厢房各三间。砖雕三街门进去南北厢房各三间,西房是五间二楼闷房,圆拱形门窗,木构单坡悬山顶抱厦。<br><br>3<br><br>闷房院其实是当时家族经济实力的象征,段城村的大户宅院就以闷房院为特色。在正街西路南有两座坐北朝南的南家闷房二进院。东院是南午宅院,砖雕街门朝南,两边有石狮,东西厢房各三间。砖雕二街门两边有石狮,里院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是五间闷房。西院是南温、南良、南俭、南恭兄弟的宅院,南温曾在村里当书记员,南良、南恭在外做生意。宅院街门在院落东南朝南开,门两边有石狮。倒座南房连街门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砖雕垂花二街门两边有石狮,里院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五间闷房。<br>在正街西路北还有一座坐北朝南二进制闷房院,是村里医生闫凝瑞宅院。大门在院落西南朝南开,有倒座南房连大门五间,一进院是场院。砖雕垂花二街门两边有石狮,设有仪门。里院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五间闷房。院落的东边还有一处场院。<br>正街往北的北楼巷路东有座坐南朝北的渠家宅院,民国期间,渠昌和他的父亲开有曲坊和酒坊,村里人称他的父亲是渠老酒,渠老酒还开有钱庄。大门朝西,门两边各有一间二房,一进院是磨房院,东面磨房一侧有后门,通向东面场院,场院里就是渠家的曲坊和酒坊。北面砖雕二街门两边有石狮,里院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为五间闷房。<br><br>4<br><br>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段城村处于文水县、祁县、平遥三县交界处,属于祁县河西五村,交通不便,即成为我党祁北区武装工作队的活动中心,当时被称之为“小延安”。在区长郭凤山的带领下,村出现了南岳、南钊第一批共产党员,南岳任民兵队长,南钊为工作队联络员。<br>段城村有两处隐蔽的地方,经常有八路军和工作队员在这里隐藏。一处是村东南角的南其富家地窨里,这里在村子边上,利于发现情况后人员撤退。还有一处是五道庙后闫凝中家的小耳房,耳房对面是条小巷,通往大街,在这里可以观察到大街上的动静。<br>当时流传着:“这一战打得激,离不开南岳二流子。”二流子是南维信的绰号。南岳、南维信都是村里的民兵,后来参加了游击队,他们打战勇敢,声威大震。一次,文水、祁县、交城几支阎军部队合围平川,南岳等游击队员隐藏在桥洞里,看见阎军大部队撤走,他们便去端掉了建安伪乡公所。<br>阎军在“三自传讯”时,把南钊抓到建安,面对阎军各种手段的刑讯逼供,他宁死不屈,壮烈牺牲。<br>武旺、南其政、南维孝曾被抓为阎军常备兵,后来加入解放军。武旺成为司号员,南其政、南维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br> 新堡村 新堡村<br><br>1<br><br>新堡有条南北大街,另有南北向的南巷、北巷,北巷也叫闫家巷。东西向有东头街和后头街。村东不远就是汾河,村子在护村堰内。护村堰中间是条路,能走牛车,两边栽种有柳树、榆树。东大街路南有棵老槐树,往南30米还有棵老槐树。<br>村东有座坐东朝西的观音庙,村里人称东头庙。正殿三间,塑有观音菩萨像,南北耳殿各一间,南北厢房各三间。庙门两侧有钟鼓楼,钟鼓楼倒塌后,大钟就扣在庙院南面的老杏树旁边,小孩们经常爬上去玩耍。老杏树非常高大,每当杏子成熟时,孩子们就用石头往下砸杏子吃。<br>村西是坐西朝东的西天古佛,村里人称西头庙。庙门悬有“便是西天”匾额,两边是钟鼓楼。正殿三间,塑有如来佛大神像和一些小神像。南耳殿是财神殿,塑有财神爷像。北耳殿是龙王殿,塑有龙王爷像。东西厢房各三间。民国期间,村公所曾设在西头庙。<br>村北有座文庙,正殿两间,塑有近3米高的孔夫子木雕像。正殿两边耳殿各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曾是村里学堂。<br>村东北有座坐北朝南的关帝庙,正殿三间,塑有关公、周仓、关平等神像,正殿左右耳殿各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br>村东南有座坐南朝北的影壁,影壁上有文昌庙神龛,供奉着文昌爷。村南南北大街南口有影壁,上面神龛里是五道庙。村北阎家巷北口的影壁上,有真武庙神龛,供奉着真武大帝。<br>每当正月初一,全村的孩子们去“七庙烧香”, 早晨天还不亮就起床争头香。而大人们则在中午烧香敬纸,以祈祷保佑。<br><br>2<br><br>“秦弹花,李当家。”秦是来这里以弹棉花为生定居的,李家是宅地主,据说,武姓、闫姓也是宅地住。新堡村张、温、秦、康姓人口较多,张姓从平遥长寿村迁来,所传长寿三代依次为惟广、羽、子周,新堡始祖为张河,直系五代依次为河、廷学、登科、问仁、熠,迄今18代。温姓从平遥长则村迁来,始祖为温兆某(某:此字村里人记不清),村里人流传着:“温兆某,有德行,三个儿子九个孙。”民国三十二年(1943),牛姓从河南逃荒来到村里。<br>南大街路东有座坐东朝西的温家祠堂,有正房三间。村里有四个社坛,东大街是康家社,北大街是秦家社,村中是温家社和张家社。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各社坛组织祭拜十殿阎王和闹社社活动。锣鼓、秋千、塔塔火、踩高跷、旱船、推车等,村里的耍毛猴很有特色,一个大人扮成大毛猴,十来个少年扮成小毛猴,表演各种调皮可爱的动作。大毛猴一般由牛清水扮演,扮演小毛猴的有张学明、康建华、范如林、张学贵、张世明、张世昌等。<br>村里人喜欢祁太秧歌,经常在村里闹票儿。主要演员有秦定荣、康天清、张士望、温玉宝,器乐演奏有范毓贵、张士贵、张胜利等。主要剧目有《算账》《二娘写状》《补凉袜》《卖柴记》等。<br>康天清曾是八路军12团的司号员,多才多艺,既会说文水跌杂则,也会太原莲花落。民国期间太原一戏台倒塌,压死的当中还有个本村的康姓人。康天清编了段《塌戏园则》跌杂则:“年代多,木头旧,烂的螺丝没丝扣;人们只顾台上瞅,不觉顶棚往下走。……”解放太原期间,他又编了《打太原》莲花落,深受大家欢迎。后来他以说莲花落和跌杂则为生,在太原成家立业,还成了“三晋栈”的正式演员。<br><br>3<br><br><br>村北北大街口有座南北对头院,是张振福、张振经、张振威、张振秀、张振统兄弟的宅院。张家兄弟在张家口有生意,祁县长盛源旱烟店有股份,据说,在阳泉三矿还有过股份。张振经是祁县长盛源在张家口分号的二掌柜,大掌柜是祁县东关北巷的范殿臣,店员有祁县永安村的程义寿、贾令镇的康宝章、祁城村的马丰仁。分号的主要任务是推销产品,大车和骆驼为主要运输工具,将货物转发到包头、呼和浩特、前营、后营等地。同蒲铁路修筑之后,交通运输就更便利得多了。据统计,张家口分号每年光销售原生烟和晋生锭就可达一千多囤。日本侵华以前,每年最高盈利为白洋六万元,其时,长盛源有人股十股,银股十股,共计二十股。按股分红,每股可分白洋三千元。张家宅院宏大豪华的木结构大门朝西,门上雕有精致的《全家福》木雕图,有十五六位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门前有两棵露明柱,门口有拴马柱和上马石。大门进去南北两座四合院,砖雕街门相对,两侧均有石狮。院内均为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五间。大门对面是场院,场院南有牛房院,场院内曾有油坊,场院东面有大门,门匾上题“德盛油店”。<br>村东西大街中段有坐北朝南的四合院,是温培堂和温培金兄弟的宅院。温培堂在祁县开有乾和诚旱烟店,温培金是太谷孔家经销煤油的经理。宅院砖雕街门在院落东南朝南开,倒座南房连街门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五间。<br>村中心路东有座高大的二进院落,村里人称楼楼院,是李再宏祖上传下来的宅院。李再宏是个文化人,村里的私塾先生。砖雕街门朝南,一进院东西厢房各三间,砖雕二街门进里院,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五间。其实楼楼院并没有楼房,只是地势较高,房屋也高。<br>南巷南头路西有座张国栋的四合院,砖雕街门在院落东南朝东开,东西各三间,南房五间,北方五间。院子上空布满防盗铁丝网。张国栋小名威虎,曾在票号里当先生。<br>东大街路南有座坐西朝东四合院,砖雕街门在院落东南朝东开,东西房各三间,南北房各五间,这是村里文武秀才温秉元的宅院。<br>东大街路北是张振绂宅院,砖雕街门朝南,门匾题“务我本”。院内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五间。张振绂北平朝阳学院毕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br><br>4<br><br>张振绂因患伤寒回家修养,一天晚上,两名西盟会战士在当地抗日武装干部张一武带领下来到村里找张振绂,结果张振绂已去世十多天,不料却让日军发现了。日伪军很快包围了村庄,向张振绂院落逼近。三人从张振绂宅院房顶跳到邻居张生贵院内,张一武地形熟悉,急忙跑进厕所,跳进茅坑。日伪对张生贵院里进行了搜查,两名西盟会战士在院内被抓。张生贵厕所盖有房顶,里面黑漆漆的,日军在厕所门口看了半天,没有发现异常便出去了。<br>日伪军把张生贵和两名西盟会战士带到西头庙村公所,一顿毒打,让他们说出另一个人的下落,他们咬定说就是两个人。后来,张生贵释放了,两名西盟会战士被带到建安日军驻地。<br>河西五村从管辖上属于祁县,但从地理位置上又是在汾河西岸,与文水平川相连,所以这里两地八路军经常在这一带活动。村里张振富住在村西靠堰的地方,他就是八路军培养的堡垒户,抗日干部郭凤山经常在这里隐蔽。郭凤山还组织河西五村抗日干部在离张振富住宅不远的张振秀院内开过会,讨论安排各村的村长。村里张士元、张生华参加了王智领导的武工队,张学禄曾当过罗贵波的警卫员。张振绂之子张士富字乃景也参加了八路军。村里民兵队长温双扣被阎军骗到建安开会时乱棍打死。<br>村里秦树澡当过村长,秦树茂负责河西五村的税收。秦树春、康有德是较出名的木匠,割家具、做风箱、修房子样样都行。温敦是位医生,不仅懂中医,还在太谷学过西医。张士林是位武术高手,在太谷学过形意拳,还懂得中医针灸。赵姓小名二有德开过食品店,并发行多信用券。张中华在祁县和村里都开有德盛源粮油店,温蔚在祁县春和堂药店当掌柜,张国富是祁县铁业杂货店的二掌柜,张士仁在祁县开缝纫社……<br> 炮守堡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炮守堡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知道什么时候,村里有了一门“大枪”,从来没有人用过。后来在与外县的村争水时,这门土炮有了用场,抬到河岸上瞄准对岸,没有人不惧怕它的威力。从而,人们把这个村称之为炮守堡。</p><p class="ql-block">炮守堡村北高南低,原来是祁县管辖,与平遥长寿村中间有一条老坝堰。村里东西三条街,南头街、西头街、正街,在正街往南有条丁字街。整个村庄房屋呈锯齿状分布,护村堰也是七圪溜八圪拐,解放战争期间阎军驻扎在建安,八路军就在炮守堡,中间汾河相隔,河里没有水或结冰时,人们来回比较方便,水大时就用船摆渡,当地人们形象地称炮守堡为备战村。</p><p class="ql-block">村东是座关帝庙,坐东朝西,正殿三间,塑有关公、周仓、关平等神像。正殿两边有耳殿,东西各有三间配房,庙门两旁有钟鼓楼。</p><p class="ql-block">村东村内有一座规模较大的二进院狐爷庙,坐北朝南,正殿三间,两边耳殿各一间,耳房前有碑厅,存放有几通碑。东西厢房上院各三间,下院各三间。南面就是戏台,戏场内方砖铺地,据说一块方砖上站四个人还不拥挤。传说,狐爷正殿前有一尊香炉,里面藏有宝贝,所以戏场里不管进来多少人都不拥挤。民国六年(1917)年村里发大水,戏台被淹,人们把戏台重修到庙外,有了更大的场子。后来,狐爷庙改建成学校,西式牌楼校门上有“西炮守堡初级小学校”砖雕匾额。</p><p class="ql-block">村东南有座观音庙,村里人叫南庙。南庙四周低洼,仿佛建在了一个大水圪洞内,所以人们也称之为圪洞庙。观音庙坐南朝北二进院,正殿宏伟,塑有很多佛像,人们传说是千佛万菩萨,最上面是云彩,云彩中也有许多木雕小佛,殿前面是十八罗汉。西耳殿里塑有一神像,东西厢房上院各三间,下院各三间,庙门两侧有钟鼓楼。传说,不管下多大的雨,观音庙周边的低洼处都不存水。民国期间,村公所就在南庙里。</p><p class="ql-block">村西也是座关帝庙,是民国六年(1917)发大水后重新修建的。坐西朝东一座小院,正殿两间,塑有关帝神像。</p><p class="ql-block">村正北有座大寺,坐北朝南,分两座院,东院是关帝殿,塑有关公、周仓、关平等神像;西院正殿有三尊铁佛,西房是阎王殿,庙门两边有钟鼓楼。大寺后面是西安去山东的官道,这里是驿站,供来往的商人休息。大寺主要是来往的商人捐资修建的。传说,平遥宋家堡的水井和郝村的水缸中能看到大寺的影子。</p><p class="ql-block">村里有三座影壁,影壁上有五道庙,分别在丁字街、狐爷庙的西北角、南头街。原来炮守堡有个庙会,据说卖给了平遥长寿村。那象征炮守堡的土炮,也被村民扔进了一口枯井中。</p><p class="ql-block">村里保存着两通《善士施钱碑记》,一通为清光绪七年(1881)勒石,记载着吕庆舜施钱六千七百文,吕世清施钱一千二百文,吕银施钱一千文等;另一通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勒石,记载着吕音会施钱一千,吕光义、吕怀德、吕洲等各施钱一千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里旅姓来自陕西吕家沟,吕仲山、吕仲江兄弟二人通过洪洞大槐树移民过来,迄今已经24代了。吕仲山一族被称为东吕,吕仲江一族被称为西吕。据说,吕家有秀才,吕家坟地有墓顶石。</p><p class="ql-block">胡姓来自河南辉县,胡雨、胡宜兄弟二人通过洪洞大槐树迁移而来。据1953年4月胡家第十四孙胡纶书写的《胡家谱》可知,胡家有老神则一轴,始祖胡雨、胡宜;又有小神则五轴,祖先分别是胡梦伊、胡梦周、胡梦英、胡梦凤、胡奉珉。胡姓有移居北齐、门世、平遥、绥远等地。胡家曾有过九品官。</p><p class="ql-block">炮守堡村有很多在外座生意的人,其中走西口到外蒙古一带做生意的人也不少,吕孝贤、吕绍贤、胡论汉、胡懋德等。民国初期,村里一半以上的男人都在外做生意,留在村里的妇女有很多在饲养鸽子,满村都是遮天蔽日的鸽子。养鸽子的主要目的是去河南产麦区“偷”麦子,鸽子飞到麦田吃饱就会飞回来,主人喂上白矾水,吃上的麦子整粒就吐出来了,很大程度上能解决人们的粮食问题。后来,在政府的干预下,杜绝了饲养鸽子。</p><p class="ql-block">正街东头路北有座吕家二进院,吕家祖上在东北开着大酒坊,村里人说那酒坊的锅很大,可以在里面跑步。吕建林在村里当过村长。据说这座宅院是仿祁县乔家的院子修建的,大门在院落东南朝南开,门上方有一块石雕匾,题“耕读” 二字。倒座南房连大门五间,东西两边有牲口棚。砖雕垂花二街门两侧有石狮,设有仪门。里院东西厢房各五间,正房五间。</p><p class="ql-block">正街西头路北是吴夺元的宅院,吴夺元是祁县元正永的股东。大门朝南,两旁倒座南房十间。一进院的北面并排东西两院,东院大门进去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四间;西院东西厢房各五间,正房五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期间的一天,村里正在砍树,一辆马车装上树往回拉,突然,一架日军飞机飞过村庄的上空,或许以为马车上拉的是炮,对准这辆马车一阵扫射,村民胡世畏、胡良玉和两匹骡子被当场炸死。</p><p class="ql-block">胡有德是村里的书记员,日军怀疑他给八路军办事,把他抓到南庙,枪杀了。还把村民吕全挖了个坑,脑袋埋在土里打了一顿。幸好村民救得及时,挖出来还活着。</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期间,村里农会组织分了地主吕宏高的田地、财产,并组织了批斗会。一天,区干部来到吕家,一只猫从柜子里跑出来带出一团纸,区干部一看,上面记着分了他田地和财产的姓名,还写着批斗时的发言积极分子名单。经汇报区政府,处决了地主家两口子,儿子吕融却逃跑了。后来,儿子带着阎军回村抓人,全村抓走了十来个老人和二十来个青壮年。原来计划把老人推进汾河,青壮年让当兵,阎军当官的觉得不能什么都听他的,便让家属把老人都拿钱赎了回去,只把青壮年抓到了建安村。在建安村逐个审问,愿不愿意当兵,说不愿意的就把头用两扇门夹住,用铁锹打屁股。虽然当时都留下来了,但后来他们都逐步逃了回来。</p><p class="ql-block">村里民兵胡三牛,民国三十五年(1946)在支前战斗中牺牲;胡林海,祁县独立营战士,民国三十三年(1944)在平遥泉峪沟战斗中牺牲;吕玉川,8纵队24旅战士,民国三十七年(1948)10月在太原战斗中牺牲;胡志成,0701部队连级干部,1964年8月23日在天津杨郁军事训练中牺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