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济南电台2024年3月13日播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堤口铁路宿舍是由五十多座楼房组成的大型居民区,宿舍的中部有一个综合性商店,居民们都习惯叫“合作社”,是铁路员工消费合作社的简称。它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铁路宿舍区一起建成的生活配套设施。起初是由铁路经营管理的,营业员都是铁路职工。因为当时堤口铁路宿舍地处偏僻地带,地方商业局没有在这里设立商店。铁路有自己的生活供应站,专门负责向铁路沿线的站区供应生活物资,保障铁路职工及家属的日常生活需求。当时在济南的大型铁路宿舍区都设有合作社。六十年代铁路合作社移交给了地方商业局管理,隶属于济南市百货公司经营,而在民间“合作社” 的称呼就沿用下来了。铁路生活供应站只保留了对沿线中小车站的生活物资供应。七十年代我参加铁路工作以后,仍然能够看到专用铁路棚车装载的生活供应车,挂在货物列车中为沿线站区服务。堤口铁路宿舍的合作社虽然移交给了地方,但仍然保留了一些铁路的痕迹。有不少售货员是铁路家属。合作社的玻璃柜台下端的木板上和里面货架上端的路徽标志,表明了和铁路的历史渊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合作社是坐北朝南的尖顶平房,比普通民居平房要高大宽阔,总体面积相当一个篮球场大小,有三个大房间各有一个两扇对开大门,西边的大门平时不开,只有夏天打开卖西瓜。房子的地基较高,大门前有五六层台阶。东边的一间卖副食品油盐酱醋调料,西边两间没有隔墙形成一大间,卖日用百货烟酒糖茶。东西两间大屋之间有一个相通的门。合作社里还有一个“小银行”,合作社的东侧是菜店,隔着马路对面是粮店。这里可称得上是宿舍里的商业中心,居民们不用出宿舍基本可以满足生活需求。连附近堤口庄的农民和煤矿学院的大学生也到这里来买东西,合作社算得上是周边最大的商店了,也是宿舍里平时最热闹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进东门东侧便是卖肉的柜台,后面立着一个圆木墩子。往里走是卖鱼和鸡蛋的位置。鸡蛋都是石灰水泡过的,是为了保存期长,但不新鲜了。北侧的柜台是油盐酱醋和咸菜佐料等。酱油分一二三级,那时大都是散装的,居民们提着瓶子去打油。售货员用提勺盛油,把漏斗插到瓶子口上,油顺着流进瓶子。花生油后来有了液压式的设备,油桶上面安装一根金属弯管接油,旁边两根立柱上有手柄,抬起手柄往下压,油就从弯管流入瓶中。立柱上有十个活动的档,从下往上最高处是一斤,可根据需要设置。其他散装的商品要用秤来称,早期用杆秤多,后来台秤渐渐多起来。食盐分两种,有粗盐和细盐都是散装的。还有豆腐乳和臭豆腐,花生酱和芝麻酱都很受欢迎,经常买不到。那时猪肉六七毛钱一斤。记得有一次我拿着两毛钱去买肉,肉卖完了只剩下一小堆剔下来的肉皮,售货员就全给了我,两毛钱买了一包足有半斤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穿过两屋之间的门,进入西面的大房间。正对着大门靠东墙是布匹柜台,货架上竖着许多用一米来长的木板缠绕着的五颜六色的布匹,在这里经常围着一些大妈,听见售货员撕布的声音。北面的柜台是日用百货、文具用品和玩具。学生们大都是到这里买本子铅笔。1964年我上小学时母亲带我到合作社买文具,铅笔盒有两种样式,一种是老式木制推拉盖的,一种是新式铁皮翻盖的。我选择了铁皮的,喜欢盒盖上的彩印图画。西面的柜台卖烟酒糖茶糕点水果。有地瓜干做的散酒,也是用提勺盛酒,提勺有大有小,分一两的,二两的和半斤的。看到过有人打了散酒,站在那儿就喝了。邻居张大伯嗜酒成瘾,张大娘每天都要去打半瓶白酒,他下班回来看不到酒就发脾气。商店也卖整瓶的高粱酒,黄色标牌的景芝白干最畅销,我父亲爱喝这种酒。点心有饼干、桃酥、鸡蛋糕、长寿糕、蜜食和糖酥煎饼等。糖块儿大多数是硬的,软的是高梁饴。香烟高档的有大前门和琥珀牌,普通的有泉城和天桥牌,便宜的有珍珠鱼和大众牌。还卖烟丝,红双喜牌的闻起来很香,我家对门的郭伯伯爱吸烟斗,喜欢抽这个牌子的烟丝。茶叶最受欢迎的是茉莉花茶。还有一种甜味的油茶和呛鼻子的汽水小孩子爱喝。靠西门的水果柜台的品种不多,平时常见的有苹果和梨,夏天就是卖西瓜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面两门之间是收银台,在约两米高的位置上拉上了几根铁丝,连接到各个柜台,铁丝上挂着铁夹子。售货员将售货款及票据夹到夹子上,用手一推滑到收银处,收银员取下后再将找零的钱返回柜台,这就完成了一笔交易。这种结算方式用了一段时间,后来就不用了。银行借用合作社的房子,在这个地方设立了一个储蓄所,这大大便利了居民理财和消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合作社的周围也很热闹,南面有一块空地和一条路,有烤地瓜的,卖冰糕的,修鞋的,修自行车的。墙根有租小人书的,我经常到那里去看书。一分钱看一本薄的,二分钱看一本厚的。为了省钱小伙伴们经常交换着看,但不能让租书人发现。再就是两三个人合起来看一本。冬天在暖洋洋的阳光下蹲在墙根看小人书真是一种享受。直到兜里没有钱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合作社的东邻是菜店。一溜水泥台子上,摆放着各种蔬菜。买菜可以选品种,但不可以挑好差,全由售货员挨着拿。不管好差最后都剩不下,能买到就不错了。夏天黄瓜和西红柿最受欢迎,大家都拿它们当水果吃。冬天就只有大白菜和萝卜为主了。菜店对面是粮店。大门朝西,进门北侧一个小窗户是收款处,买粮食不光收钱,还要交粮本做记录。东侧是一溜装粮食的大木箱子,几个木箱子分别装着不同的米面,木箱子之间是台秤,上面摆放着白铁皮做的大簸萁。售货员用大簸萁到木箱中盛粮食,称好后倒入买粮人张开的布袋里。粮食除少量白面大米外,大多是各种粗粮,有地瓜面、三合面、小米、地瓜干和鲜地瓜等。那时粮食是定量供应的,每人每月二十多斤到三十斤不等。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不少男孩子多的人家用细粮换粗粮,一斤细粮可换二斤粗粮,解决粮食不够吃的困难。我最怵头吃地瓜面窝窝头,胃里经常反酸,济南话叫“烧心”或“沥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情形。商品匮乏要凭票证供应,紧俏的商品还要经常排长队。进入八十年代后市场越来越丰富,票证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商业网点遍地开花越来越繁荣,堤口铁路宿舍里的合作社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兴旺,到九十年代中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芸芸众生,以食为天。在清贫拮据的日子里,虽然缺吃少穿却充满了温润的烟火气,合作社成为凡世间一个时代的缩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合作社的房舍尚在,已经改做他用。由于地面的抬高,显得不再那么高大了。加之它的对面原来是一区四排二层的小楼,现在变成了五层的高楼。抑或是因为我长高了吧,记的逢年过节在南面的窗口前排队买肉,我要踩着一块石头才能够把钱票递上去。转瞬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合作社就像一台苍老的蒸汽机车,被湮没在岁月的烟尘里,可它深深珍藏在老堤口人的记忆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史海钩沉:“合作社”的由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span style="font-size:22px;">铁路员工消费合作社最早起源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安源路矿是上世纪初中国最大的官僚买办企业汉冶萍公司的一部分,由江西萍乡的安源煤矿和从湖南株洲到萍乡的株萍铁路组成,共有工人两万多人。1921年秋冬,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两次到安源开展革命工作。1922年中共安源支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相继成立,7月工人俱乐部创办了消费合作社。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是为维护工人利益、服务工人而创办的,员工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生活日用品,让工人们得实惠。当年的广告是:“消费合作社,可买便宜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这是我们党在革命年代创办的第一个消费合作社,由工人们自己管理经营,消费合作社主要出售粮油、布匹、鞋服等生活必需品。货品从长沙武汉等地采购,然后由铁路工人顺路捎回来,节省了运费,因此价格比市面价格便宜。但是消费合作社周转资金遇到困难,经常出现断货情况,合作社又采取了招股的办法,社员自愿入股,享受分红。社员们认为消费合作社是为大家谋利益的,所以积极踊跃买股。这样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规模越办越大。随着铁路工人运动的不断兴起,工人消费合作社在全路各地涌现出来。胶济铁路员工消费合作社也应运而生,这就是济南铁路宿舍合作社的前身。解放以后沿袭了铁路员工消费合作社的传统名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以上部分照片来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