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传染病预防温馨提示

中山幼儿园

<p class="ql-block">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很容易在抵抗力弱的幼儿间传播蔓延。现将几种常见的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与各位家长一起分享,希望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关注并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幼儿健康。</p> 01流行性感冒 <p class="ql-block">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经空气飞沫传播,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发热(可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等症状,有时也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无并发症患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p> <p class="ql-block">主要预防措施:</p><p class="ql-block">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措施,流感疫苗全年均可接种,最佳接种时间为9-12月份。</p><p class="ql-block"> 2.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不共用毛巾手帕等;</p><p class="ql-block"> 3.注意保持空气流通,及日常环境消毒工作;</p><p class="ql-block"> 4.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人密切接触,探视患者应戴口罩,探视后应采取洗手等防护措施;</p><p class="ql-block"> 5.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p> 02手足口病 <p class="ql-block">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病原体有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5岁以下的孩子最易中招。冬春季换季期,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通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p> <p class="ql-block">主要预防措施:</p><p class="ql-block"> 1.预防手足口病,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p><p class="ql-block"> 2. 减少孩子处于公共场所的时间。游乐园、室内商场、公共交通这些公共场所,由于人群密集,病毒密度相对较大,孩子很容易被传染。</p><p class="ql-block"> 3.感染手足口病后要进行隔离治疗,尽量减少外出参加聚会活动,以避免传播疾病。若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应在家自行隔离更长时间,直至皮疹水泡干涸后2周。</p> 03水痘 <p class="ql-block">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2—10岁为高发年龄。水痘传染性强,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丘疹—水泡,常伴有瘙痒,1-2天后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部更少。</p> <p class="ql-block">主要预防措施:</p><p class="ql-block">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p><p class="ql-block"> 2.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p><p class="ql-block"> 3.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p> 04流行性腮腺炎 <p class="ql-block">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主要发生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也可见于成年人。我国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季节性双峰分布,第一个发病高峰在3~7月,第二个发病高峰在10月~次年1月。</p> <p class="ql-block">主要预防措施:</p><p class="ql-block"> 1.接种腮腺炎疫苗。</p><p class="ql-block"> 2.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p>

口病

水痘

手足

传染病

预防措施

腮腺炎

肠道病毒

流行性

发病

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