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广西(之二十八)——北海篇(1)

文刀山石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岩摄于2022年12月--</h1> <h1>  2022年12月~2023年2月,刘岩郑新光夫妇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过冬。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背靠内陆面向大海,是中国唯一临海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国西部唯一的沿海地区。因全区大部属于秦朝的桂林郡和象郡,故简称桂。</h1><h1> 80万年前,广西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春秋战国时期,广西为百越之地,开启与中原和周边族群交流和交融的历史。星移斗转,多元文化在此交相辉映。1363年设广西省,1958年设广西僮族自治区,后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h1><h1> 八桂大地,壮美广西,山清水秀,英雄辈出。广西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以岩溶地貌为主体,峰林、溶洞,河流遍布,古文化、古水利工程遗址等众多,少数民族风情多姿多彩。近代太平天国起义、镇南关大捷、百色起义等发生于此。</h1><h1> 广西原住民族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广西壮族约占全区人口的31.4%,占全国壮族总人口的87.8%,壮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全区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2021年常驻人口5037万人,GDP24741亿元。</h1><h1> 北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几千年来,不同地方的移民在不同时期迁居于此,姓种繁多,语言多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旅游优秀城市,现全市面积3337平方千米,2021年常驻人口185万人,2022年GDP1674亿元。</h1> <h1>北海涠洲岛。位于广西北海市北部湾,总面积29.9平方千米,中国最大和最年轻的火山岛,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天主教堂、客家民居等人文景观丰富,有南湾鳄鱼山、五彩滩、滴水丹屏、天主教堂、海洋运动公园等景区,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火山科考科普的理想场所。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5年获评“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h1> <h1>涠洲岛游览图。游客在西角码头登岛,购买全岛旅游票,岛上所有景点不再购票。</h1> <h1>鳄鱼山火山公园。位于涠洲岛南湾西侧,从上空俯视,如一只巨大的鳄鱼匍匐着,张嘴向深海游去,故得名。它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多期火山活动遗址公园,千姿百态的火山遗迹和风光奇异的海蚀地貌,令人流连忘返。</h1> <h1>大海之眼。灯塔位于涠洲之巅(海拔78.95米),指引船只航行方向。由海军始建于1956年,广东海事局2002年重建,塔高18米,灯光射程18海里,素有“大海之眼”的美称。</h1> <h1>汤翁台。为纪念明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而建。汤显祖在中国和世界文学界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因犯“抨击朝政”之罪,他被贬到徐闻县衙作典史。赴任途中游览了涠洲岛,赋诗感慨:“日射涠洲郭,风斜别岛洋。”让涠洲岛为世人所识。</h1> <h1>大鹰钩鼻岩</h1> <h1>火山口。中心式火山岩浆喷发位置。当岩浆从地幔软流圈(80千米以下)形成后,沿通道向上运移中,加热遇到的地层水后,产生大量气体,加上岩浆减压过程中释放的CO₂、H₂O、H₂S等气体,压力增大,发生爆炸,冲破上覆岩层,形成火山口。此处火山口形成于7100年前。</h1> <h1>藏龟洞。岩块状如海龟,身藏于洞内,头朝外窥视大海。</h1> <h1>龙宫探奇。海蚀洞底部与海水贯通,上部形成天窗。</h1> <h1>猪仔岭。无居民海岛,长约100米,宽约60米,因岛形似猪仔而得名。</h1> <h1>扬帆起航。这块火山岩由玄武质沉凝岩与火山角砾岩构成,底部为火山渣,神似海船的外观,故得名。</h1> <h1>火山集块岩。火山爆炸时,火山口上部早期岩浆结晶被炸飞的熔岩块体。</h1> <h1>百兽闹海。海中怪石挺立,如狮、虎、海豹,宛如海上动物园。</h1> <h1>踞虎豹</h1> <h1>游龙探海</h1> <h1>海蚀拱桥。海蚀洞在海浪的不断冲蚀、掏蚀下,形成石质拱桥,桥高4米、宽8米、长15米,随潮水涨落,桥孔中海水进出。人从桥上过,潮汐脚下流。</h1> <h1>火山弹冲击坑。由火山喷出的火山弹从空中坠落地面,冲击松散的滨海沉积物而形成,多呈浑圆状,直径多在0.1~1米之间。</h1> <h1>青螯斫海。火山集块岩是火山爆炸时,火山口上部被炸飞的早期岩浆结晶的熔岩块体,经陆地风化、海水冲蚀等作用,形成形态各异的造型。此处形成的“螃蟹”造型,犹如一只大青螯挥舞着双螯披风斫海。</h1> <h1>鳄鱼山名片。满山翠绿,灯塔与月亮湾交相辉映,集鳄鱼山之精华。</h1> <h1>金蟾赠宝。“金蟾”沐浴着阳光雨露,不断为涠洲岛招财纳福,是岛上的吉祥物之一。<br></h1> <h1>“情定涠洲”石。据说,2004年10月6日,82岁科学家杨振宁来此,在“情定涠洲”石下公开宣称,28岁的翁帆是“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她给我衰老的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欢喜”。随后订婚、结婚。人们也称此石为“杨翁石”。</h1> <h1>海沽石烂。与“情定涠洲”石相对。杨翁在此定终身,天时地利,恰如其分。正是:海枯石烂老少恋,情定涠洲共枕眠。</h1> <h1>珊瑚礁海岸</h1> <h1>海蚀平台。分布于基岩海岸的海蚀崖前的宽度不等的微向海倾斜的基岩平台。其表面有海蚀柱、礁石、浪蚀沟穴、海水溶蚀浅凹地等微地貌形态。</h1> <h1>猩猩侧颜。涠洲岛最独特壮观的地貌景观----活海蚀崖。海蚀崖是海岸受海蚀而产生崩塌所形成的向海悬崖陡壁,继续受波浪作用,崖陡、崖面新鲜无植物的称为活海蚀崖。这片活海蚀崖远看如嘟嘴卖萌的黑猩猩。</h1> <h1>“人头”火山弹。火山弹是火山口喷射的岩浆团在空中旋转飞行再坠落所形成。</h1> <h1>多期火山喷发遗迹。200万年前,北部湾海域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涠洲岛由此起源。之后历经四次喷发,在7000~1万年前形成了涠洲岛。这里的崖壁保留了多次火山喷发的遗迹,中间的白色层理是不同时期火山喷发的间隔层。</h1> <h1>平台听涛</h1> <h1>龟年鹤寿。由火山角砾石构成,经海水常年冲蚀,勾勒出“海龟”产卵形态。</h1> <h1>石螺口。海浴沙滩宽广,海水清澈,是海上娱乐的好去处。</h1> <h1>远处海面上是中海油的石油钻井平台</h1> <h1>海滩牛群。此景少见。</h1> <h1>五彩滩。退潮时,海蚀平面裸露,黑、红、黄等颜色的火山岩层叠,岩石上附着的绿色青苔、海藻,以及湛蓝的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彩斑斓,故得名。</h1> <h1>海蚀沟槽。五彩滩的海蚀平台上布满由海水冲蚀形成的海蚀沟槽,沟的宽度与深度可达数十厘米,长度可达十余米,往往有数条海蚀沟槽与海岸平行、斜交或垂直分布,大多受节理或断层控制。</h1> <h1>露兜。常绿分枝灌木或小乔木,生有与红树一样的支柱根,叶子呈带状,两边和背面中脉上都有尖锐的锯齿。它的果实大,单生,小核果集合成复果,长达20厘米,形似菠萝,故又称”假菠萝“。其源头可追溯至冰河时期,是植物的活化石。</h1> <h1>古采石场</h1> <h1>五彩湾边海钓人</h1> <h1>层理构造。火山喷发的角砾、火山灰与陆地风化剥蚀形成的石英碎屑物一起沉积下来形成平行层理,表明当时的滨海环境比较稳定,沉积地层形成后,地壳稳定抬升或下降,没有经历强烈的构造运动。</h1> <h1>圣堂景区。位于涠洲岛盛塘村,其天主教堂是晚清四大教堂之一,由法国传教士建于1853年,历10年建成,属典型的法国哥特式教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涠洲岛人文地标。</h1> <h1>教堂由珊瑚石、糯米红糖、火山岩糅合贝壳建成</h1> <h1>修女院。修女休息、睡觉的地方。修女是天主教中离家进入修会的女教徒,主要负责祈祷和协助神父进行传教等工作,只有领洗5年的教友才能当修女。</h1> <h1>拍摄历史的沉淀</h1> <h1>百年菠萝树。波罗蜜,桑科常绿乔木,株高可达20多米,原产东南亚,果实肥厚柔软,香味浓郁,有”热带水果皇后“之誉。该树树龄134年之久,国家三级保护古树。</h1> <h1>婚典广场。以百年古教堂为背景,绿地鲜花,是拍婚纱照的佳地。</h1> <h1>静谧安详,恍若置身世外。</h1> <h1>房前小憩</h1> <h1>百年芒果树。芒果树,漆树科常绿乔木,原产印度,果肉细腻,风味独特,素有”热带国王“之誉。该树树龄134年之久,国家三级保护古树。</h1> <h1>清蒸老虎斑。涠洲岛海鲜,一鱼两吃,鱼身清蒸,鱼头豆腐汤。老虎斑是中国四大名鱼石斑鱼的一种。</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