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八十载绕不开的鼓词情

想飞的鱼

<p class="ql-block">□ 余盛强</p><p class="ql-block">坐在我面前的这位老人家,现年96岁,精神矍铄,耳聪目明,举手投足间,风雅尽现。当他架势一摆,金口一开,击鼓敲板,那嗓音清越、抑扬顿挫,瞬间唱进了我的心坎里。他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鼓词代表性传承人、温州鼓词“阮派”艺术创始人阮世池。</p><p class="ql-block">近日,董震宇老师带着我们到阮世池先生位于锦湖街道曲艺宿舍的家中,一段鼓词表演,让前来拜访的人大饱耳福,大呼过瘾。</p> <p class="ql-block">阮世池先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杰出艺术家,从12岁开始学艺到如今,已从事温州鼓词表演82年了。作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他为温州鼓词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艺术功底深厚,并在艺术实践中大胆探索,形成了独特的“阮派”风格。温州鼓词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也成了他人生的全部。虽说现在由于年龄关系很少上台表演,但他只要一碰到牛筋琴、扁鼓、三粒板等,仿佛就忘了自己的年龄,变了一个人似的。</p><p class="ql-block">说起入行,阮世池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与鼓词表演结缘,是因为一次机缘巧合。</p><p class="ql-block">1928年9月,阮世池出生于瑞安城关一个贫苦家庭,念了4年书后辍学,为父亲做帮手,从事雨伞骨架加工。12岁那年,父亲受人所托,在陶山请了一位鼓词名师王启凡,准备赴玉环表演。恰遇台风来袭,船不能开,王启凡只好在他家住了三天。在这三天相处的日子里,王启凡见少年阮世池嗓音好、脑子灵光,便收为徒弟,教了他很多表演知识和技巧。但只学了两年,王先生就病故了。阮世池又先后拜陈阿奴、陈宝生等人为师。</p><p class="ql-block">13岁时,阮世池便开始登台表演,独自闯“江湖”。随着表演机会增多,阮世池开始思索吸收、借鉴民间小调、京剧、瓯剧、高腔等戏曲元素,独创了“流水”“紧板”等板式复化,成为“阮派”唱腔创始人。17岁时,他以唱《五凤图》《十二红》成名。1952年参加浙江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演唱鼓词《王贵与李香香》。1958年参加全国第一届曲艺会演,演唱的鼓词《别靠天》受到了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央首长的接见,并作为青年演员代表登上大会主席台,同台的还有老舍、赵树理这样的名家。他的成名作先后在多家媒体播出,轰动全国、享誊海外。几十年来,他演唱的《十二红》《五凤图》《八窍珠》等作品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2016年,他被中国文联、中国曲艺家协会评为“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此次拜访,其实是有备而来的。董震宇老师早在20多年前就与阮世池先生有过交集。当时,董老师就是一位比较有名气的民间收藏家,阮老先生闻知后,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决定把一张跟了自己50多年、最心爱的牛筋琴赠给素昧平生的董老师永久收藏。这张琴为十三弦,由上等桐木所制,阮老认为最珍贵的物品由最合适的人收藏才能发挥最大价值。</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有一种默契,叫做高山流水。⼈与人之间最珍贵的东西,不是金钱的多少,而是彼此的信任,它是无价的。这是何等的信任啊!民间收藏艺术家,表演艺术家,两位艺术家的惺惺相惜,更是书写了一段文艺界的佳话。面对赠琴之情,董老师更是一直惦记在心,准备在近期举办一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展览,而阮先生赠予他的这套乐器,成为展览中的珍品。董老师此番专程拜访,一方面是再次感谢阮老当年赠琴之谊,并告诉他展览事宜,另一方面也是向老人请教鼓词韵律之美。</p><p class="ql-block">打开一册册影集,翻开一页页泛黄的照片,阮老真切地给大家讲述自己的从艺之路,回忆了学艺、登台的往事,他勤奋刻苦的学艺经历和一丝不苟的表演态度深深感动了大家。同行的姚绍栋问:“阮老师,能不能给我们表演一段鼓词?”阮先生欣然答应,立刻吩咐家人取出一身红色唐装并穿上,摆好架子及牛筋琴、扁鼓和三粒板。</p> <p class="ql-block">“飞云江水浪千顷,滚滚浪花淘英雄。瑞安地灵出人杰,不少名人出其中……”从第一声开腔,到最后一个音符落下,那种真情的流露,丰富的肢体语言,整个精气神的配合,结合唱词的浑然天成,众人仿若置身于美丽的飞云江畔,穿越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步入灵魂深处。</p> <p class="ql-block">阮世池先生认为,鼓词表演是“俗”的,但这“俗”绝不是庸俗、媚俗或低俗,而是通俗和民俗。上台说的是知识、趣味、笑话和正能量,绝对不能故意恶俗,拿伦理开涮甚至对骂,来换取观众的掌声和笑声。提起喜欢讲什么样的段子,他说自己喜欢讲历史类的段子,充满正能量的段子,融入寓意美好的一些历史典故。后辈人对温州鼓词的坚守和深情,让人看到了精神和希望。他希望温州鼓词与时俱进、多出精品,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传承者。</p><p class="ql-block">随着阮老的娓娓道来,我看见一个不辍前行、满身勇敢与活力的身影,背负着一门他所热爱的艺术赋予他的使命。即便一路上有许多艰辛、坎坷,偶尔寂寥,仍毫不犹豫地坚定向前。我既惊叹又感动,原来真的有一种热爱可以绵亘持续这么久,始终润泽在生命的光阴里,成为一种智慧的底色。而人也真的可以因为热爱与敬畏,始终焕发着光彩和活力,不轻易委顿,不轻易落泪,也不轻易老去。</p> <p class="ql-block">作者(右一)、董震宇(右二)、潘旭升(右三)与阮老及阮爱珠(左一)、阮爱兰(左二)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