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91年,著名心理学家查尔斯·斯奈德教授提出了希望感理论。希望感理论认为,希望感并不是一种心灵鸡汤或者让大家愉快的一种感觉,而是一种动态的认知动机系统 。希望感能够让我们去不断进步并得到提升。那么,如何培养我们的希望感呢?斯奈德教授其实已经给了我们一个行动的实施方案。</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培养目标导向的思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目标导向的思维,也就是给自己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说今年我要在日记星球锻炼写家庭教育日记,通过美篇和可亦心理公众号分享,让更多人了解家庭教育。 </p><p class="ql-block"> 斯奈德教授建议,最好的目标是那些可以实现、同时又不那么容易实现的目标。为此,他提出来一个设定目标的SMART原则,即我们设定的目标应该是:具体的(specific)、可以测量的( measurable)、可以实现的(attainable)、有关的(relevant)、有时效的( time-bound )。</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找到成功的方法。</b></p><p class="ql-block"> 设定目标后,我们不妨经常想一想,能不能找到好几种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方法?比如孩子希望今年能进校队,那么除了刻苦锻炼,是不是还有其他方法让孩子的技能在短期内得到快速提高?按照目标推选出几套方案,然后,选择一两种最可能成功的方法去执行。</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找到实现这些事情、这些目标的路径和方法。越是有创造性的人,越容易觉得自己有希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落实行为的改变。</b></p><p class="ql-block"> “心动不如行动” 。希望感理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个人的主动精神。因此,我们要实现我们的希望,一定要主动采取行动。有些父母说道理我都懂,就是行动不起来。家庭教育不是纸上谈兵,没有我们以身作则去引导,孩子的改变也只能是收效甚微。</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做好时间管理。</b></p><p class="ql-block"> 时间管理前面的日记也有提到过,一个好的办法就是能够养成一种习惯。习惯形成后,我们就会发现既省时,又省力,更省我们的心神。长期的目标,尤其需要有一种坚持精神。这也就是提醒我们,做一个希望感强的人,首先应懂得如何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时间,要给我们认为重要的目标留出更多的时间,而不太重要的目标少留些时间,或者根本就不用考虑了。</p><p class="ql-block"> 希望感是清晰的目标,是合理的方法,是迅速的行动,是良好的习惯。希望感是我们每个人的初心,是我们不懈的坚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