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水神殿的传说<br> 徐纪会<br>女埠古镇是我第二故乡,我曾租住在女埠中街水神巷一私宅内多年,一墙之隔就是当地有名的水神殿。<br>水神殿面对金华山,依兰江而立。水神巷、水神码头皆由殿名而取。传说乾隆皇帝游江南乘船路过女埠时,突遇狂风暴雨袭击,但安然无恙,遂下旨,在水神殿和水神码头间立一石柱,取名将军柱,并把女埠码头渡口称为太平渡。据说,从此渡口一带水域从未发生过重大翻船死人事故。<br>水神殿外观平庸无奇,但殿内气势不凡,宽广空畅。殿分三层,前殿是一个较大的木结构大舞台,舞台两侧,各有一个长长的可通舞台的悬空木阁楼,演戏时可供演职人员化妆、休息,舞台前面有一长方形平坦而不深的大天井,人们可站在天井中看演出看电影。中殿则是宽敞的主殿,几根木质的大圆柱,一个人双手都围不了。最后一层是附殿,面积较小。殿内没有一尊神像,也没有什么文物和有关水神殿方面的历史文字记载,显得单调空荡。大殿平时都关正门开边门,居民可以在殿里休息、娱乐,放电影、演戏、有些大的集会也在此进行。记得当时看电影看戏要凭票人场,三分五分一张票,但那时有些孩子还是花不起,经常出现想方设法逃票现象。据说,有一次晚上放电影,有几个孩子趁清场前,爬梁走栋钻上屋背去藏身,放映时再下来。在屋背,有一小孩因尿急控制不住,拉了出来,溅在天井中一个观众头上,他还以为天下雨了,旁人用手电筒照照夜空,并无雨,有人便说:“屋背肯定有小瘟鬼……”惹得大家议论纷纷。<br>辍学期间,我曾在悬空木阁楼上参加过一私人办的少儿文化补习班,但不知道为何只办了一个学期就停办了。文革期间,水神殿里还举办过红卫兵破四旧立四新成果展、红卫兵造反派两派斗争辩论会和文艺演出活动。当时人们那种激动和狂热,回忆起来真是不可思议。<br>后来,我离开了女埠,除了春节平时基本不去。有一年正月我去却发现水神殿消失了,原地建起了私宅。我为女埠古镇失去了这处独特的古迹深感痛惜。如今,只有那根将军柱还保留原地,但柱体已磨损严重,柱上字迹都看不清了。据说,在建筑防洪大坝时,本来要挖掉它的,因在施工中发生了两起人身安全事故,有关领导尊重民意,此柱才得以原地幸存下来。<br>(写于2023.2.4)</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