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镇的封面——南浔

一滴水

<p class="ql-block">喜欢旅游的人对古镇总是情有独钟。江南古镇南浔地处美丽富饶的杭嘉湖平原腹地,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风景秀美,被誉为“江南古镇的封面”。早在四五千年前,南浔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南宋以来已是“水陆中要之地"“耕桑之富,甲于浙右",文化积淀深厚。明万历至清中叶为古镇繁华时期,辑里湖丝声名鹊起为皇家御用贵品,蜚声京都,远销海外。南浔古镇方圆十里,园林书楼,处处庭院深深;人文荟萃,名士辈出,真真诗画水乡;中西文化的融合在这里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建镇几百年,这里人文景观和古迹众多,中西合璧建筑的典型杰作刘氏梯号,江南园林佳作小莲庄,张静江、张石铭等名人故居,明代建筑百间,驰名全国的嘉业藏书楼,丝业会馆,成为浙江文化之瑰宝。南浔所产的“辑里湖丝”驰名中外,成为“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在中国近代史上,南浔还是一个巨富之镇,有被称为“四象八牛七十ニ金黄狗”的百余家丝商巨富。</p> <p class="ql-block">小桥流水人家可以说是江南古镇的“标配”。在南浔古镇,明清石拱古桥与清清溪流自然景观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广惠桥位于南浔镇南侧,俗名“张王庙桥”,东西向跨南市河,因桥东边有广惠宫(上图)而得名。现在的这座桥是清同治五年(1866年)重修的,长23米,宽3.3米,拱高5.3米。桥东逸北侧有清光绪石狮一对,造形生动,刻工精细,与古桥浑然一体,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悠悠倘佯在清流上的迎亲船虽然只是景区的“道具”,却给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增添了灵动的色彩。游人行走于清水边不仅能感受古韵,也能享受现代生活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1851年,南浔“辑里湖丝”在伦敦首届世博会上一举夺得金银大奖,牵起了中国与世博的第一根红线,由此诞生的俗称为“四象八牛七十ニ金黄狗”的大贾巨富们采集中西方文化之精华,建造了一座座集“大气、洋气、财气、文气”于一体的豪门名宅、私家园林,留下了众多的中西合璧、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文奇葩。</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房间里小小的木楼梯扶手雕刻的如此精美!(下图)刘氏梯号(又称崇德堂),是南浔“四象”之首刘镛三子梯青的居所,建成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是南浔古镇中西合璧建筑的典型杰作。刘梯青曾在国子监接受过中式传统教育,同时又受“西风东渐”的影响。整座大宅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因两幢西式楼房皆用红砖砌筑,故当地人俗称“红房子"。中部建筑以江南传统风格的厅、堂、楼、厢为主体,设计独特,高敞恢弘,纯粹展示了中国儒家文化的居住理念,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刘氏梯号”的南北建筑则融入了西欧罗马风格,其中北部欧式建筑更为壮观,从木质百叶窗到花岗石罗马柱,从欧式玻璃到法国进口的花纹地砖,无不体现出十八世纪西欧的建筑风格,连室内的装饰和陈设也是如此,房间摆布欧式家具,壁炉边围着沙发,门窗上镶嵌彩色玻璃。</p> <p class="ql-block">刘氏梯号,这座融汇中西方建筑类学艺术臻品的建筑群,就是清初第一文字狱“庄氏史案”原庄家的居住地。庄氏世居江苏吴江震泽陆家港,其父庄胤城时迁居南浔。“家巨富”、“素饶以资”,在南浔镇上开有“质库”(即典当)。其父子兄弟俱有才名。庄氏迁浔所居之夏家园,在南栅花园弄内。据周庆云《南浔志》,廷钺在园中建百尺楼。百尺楼为南浔十景之一的南楼春晓。庄氏籍没后,该园为董绍闻所提,改称董园。后园废,园址后归刘氏改建宅第,即为现刘氏梯号。</p><p class="ql-block">清顺治、康熙车间,湖州南浔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影响深远,至今仍然让不少中外更学研究者探究的大案。史称“庄氏史索”。浙江湖州富户庄廷出钱购买明人朱国祯一部6未完成的《明史》。后庄廷揽名士,增润删节,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实,其父庄胤诚于顺治十七年冬公元1660年将书刻成,即行利书《明史辑略》。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归安县革职知县吴之荣,挑出史书编年的毛病,言此书仍奉明朝正朔,告至辅政大臣鳌拜府上。鳌拜当即派出钦差查究。庄家全族十五岁以上的尽数处新。因此案入狱者2000余人,审讯后定死刑70多人,其中18人被凌迟处死。</p> <p class="ql-block">在红房子非常有特色的院墙边拍人物照,效果还是很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小莲庄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家花园,始建于1885年。位于鹧鸪溪畔,粉墙黛瓦,莲池曲桥,奇峰怪石,让人品味到“虽由人作,宛 天开”之意境。后经刘家四十年的经营,由其孙刘承干于1924年全面建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虽然满湖的败荷叶,难掩花园建筑的灵秀。</p> <p class="ql-block">张静江故居是典型的晚清江南豪门大宅风格。张宅大门上的“张静江故居”五个大字是民国老人陈果夫所书。黑色的大字镶嵌在水方砖上,没有任何修饰,简朴无华。</p> <p class="ql-block">被称为“江南第一宅”的张石铭旧宅(又称懿德堂),由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石铭所建。</p> <p class="ql-block">江南明清沿河民居建筑群“百间楼”,是江南一带极为罕见的沿河民居群落。</p> <p class="ql-block">百间楼依河立楼,河道蜿蜒逶迤,有石桥与骑楼式长街相连。屋宇之间均有形式各异的封火山墙、河埠石阶、木柱廊檐,与映在河水中的倒影,构成了一副江南水上人家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三叠式的封火墙,还是拱形的过街券洞门、水柱廊檐都在静静的河面留下了美丽的倒影。</p> <p class="ql-block">轻巧通透的券洞门组成的骑式长街。</p> <p class="ql-block">关于百间楼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明代礼部尚书董份归隐南浔后,其孙子与南浔白华楼主嘉靖进士茅坤的孙女结亲而建。因为迎接新娘的时候,茅坤家嫌弃堂堂董尚书家里的房子不够宽敞,就遣媒人对董家人说,女方有100个陪嫁的婢女,你家太小住不下。老尚书说:不妨,我马上造100间楼房,给你家毎名婢女住一间。因此董家遂依河而建,立屋百余间,故曰“百间楼”。</p> <p class="ql-block">被称为中国近代私家藏书楼绝唱的嘉业藏书楼,因清朝溥仪皇帝题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由南浔"四象"之首刘镭的孙子刘承干于1920年至1924年建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体设计为中西合璧园林式布局,寓肃穆的书楼于幽雅的园林之中。最盛时有藏书60万卷,共约18万册,其中不少为海内秘籍和珍本。</p> <p class="ql-block">凭借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人文景观,南浔古镇已获“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等殊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