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读书可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眼睛观赏不了的地方,读书可以</span></p> <p class="ql-block">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提高工作室学员的人文素养,2023年1月,王文英名师工作室举行了“书香润心 阅读启智“为主题的读书分享活动。</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先来看看导师王文英老师的阅读分享吧!</p> <p class="ql-block"> 《透过地理看历史》,这是李不白所著的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书!90副彩色地图,山川险阻、地缘关系一目了然,形象生动;20多首古诗词、歌谣,唱活山川,金戈铁马的岁月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 作者纵横山河岁月,以地理为轴,上下讲史,重新勾画起地理和历史关系。蕴含了数不尽成语典故发生之地,读罢不觉如临其境……有酣畅淋漓、手不释卷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再看看学员们的阅读书摘:</span></p> <p class="ql-block"> 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中品味出人生的哲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陈霞 摘自 鲁迅《朝花夕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个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校要加强系统研究、顶层设计和综合改革。一是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反映在教育的一切活动与过程中,反映在课程、教学、课堂、活动、文化中,进行系统的链式设计。二是增加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多样化供给,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为核心素养转化成基本素质提速增效。三是推进各种教育资源跨界融合,提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生成的“立交桥”和“结构模”。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基础教育,还要解决两个问题,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就在“关键”和“必备”上。基础教育重新定位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核心也指向了素养的交集,解决“和而不同”中的“和”即“共同”问题。只要学校有效解决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在此基础上腾出的大量课程时间和精力,必然促使多元教育需求的供给与满足,实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使基础教育百花齐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金海霞摘自《提升学生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人生在世,有意有情,到了死后各自干各自的去了,并不是生前那样个人死后还是这样。活人虽有痴心,死的竟不知道。况且林姑娘既说仙去,他看凡人是个不堪的浊物,那里还肯混在世上。只是人自己疑心,所以招些邪魔外祟来缠扰了。</p><p class="ql-block"> 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彭燕燕 摘自《红楼梦》</p> <p class="ql-block"> 在孩子眼中,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甚至都是有生命的,然而大人们总是弄出很多规矩,分出很多等级。</p><p class="ql-block"> 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尊重孩子的选择,尤其是这种选择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然而,为了儿童的发展,需要这样做。</p><p class="ql-block"> 皮皮是一个自由的精灵,每一个孩子也都是精灵,他们需要爱,更需要自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李晓敏 摘自《阅读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教师的成长需要扬长避短,短板于人生而言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强化学习,借助环境力量,发现和加强长版,比费尽心思加强“短板”的效果要来得更实在,更有价值。</p><p class="ql-block"> 教师的成长需要动力支持,动力当然离不开外界环境和因素,但更要重视蕴藏在我们自身体内的巨大潜能,要做有思想的“明白”人。</p><p class="ql-block"> 教师的成长需要内心强大,要正确看待教师行业面临的种种不如意。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教师首先应该能做到自理、自立,做到有独立的人格,做到心态平和,不急不躁,用隐忍、担当、乐观的态度给自己的教育生涯定性,从而在享受深层次幸福中不断提升。</p><p class="ql-block"> 教师的成长需要心灵对接。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既是教育目的,也是教育的结果。缺乏对“人”的研究,缺乏心灵共振、心灵对接的教育不是真的教育。要和学生始终“站在一起”,平等、公正、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p><p class="ql-block"> ——蓝静 摘自《我,就是教育——一个草根教师的成长启示》</p> <p class="ql-block"> 辱不惊的全高境界,就是面对死亡的从容淡定。参透人生,心道一体,方能真正做到宠仔不惊看世间花开花落,生死不惧望時空云卷云舒。</p><p class="ql-block"> 宇宙浩渺无涯,人之生存其间,特别是与人相识相处,是种天地机缘。西此</p><p class="ql-block">种天地机缘。因此,必须珍惜,不能宽人宽物,个体的内在和谐就会受到威胁。</p><p class="ql-block"> 宽容大度,当如茫茫大海。大海正是因为能以博大的胸怀纳百川,不嫌弃细流,容污浊且能净化为碧水,才有滚流长江、浊浊黄河。涓涓细流.不惜百折千回, 争先恐后,投奔而来,汇成碧波浩渺、万世不竭、无与伦比的壮观。</p><p class="ql-block"> 痛苦,孤独、寂笑、交难、 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无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我们往往只看见一些有形的东西,其实,那些无形的东西的“负担”重重。放下心理层面的“负担”。才能走进 “无我”的境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麻霞霞摘自陶继新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p> <p class="ql-block"> 阳明心学整体可概括为三方面:心即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事上练;修身正心,致良知。</p><p class="ql-block">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精髓。“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重在“事上练”,就是在事上磨炼,真正的知道就是能做到。我们常常抱怨没有机会、没有平台、没有运气,却不知其实事事皆可练。“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合一”能够帮助我们塑造自己、改变自己,继而成就自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陈慧君 摘自 郦波《五百年来王阳明》</p> <p class="ql-block"> 有很多人经常能量不稳定,有高能时刻,也有低能状态。经常保持对自己的觉知,保持能量稳定很重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抑郁时刻,关键是要去调整。</p><p class="ql-block"> 当你觉知到这样低能的时刻,一定要去做一些提升能量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比如去超市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一直想买没有买的东西;找要好的同学朋友聊聊天;到操场跑步;写出此刻自己的感受;听自己喜欢的曲子等等让自己喜悦开心享受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总之,尽可能的去爱自己,保持对成绩的正确认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叶蓓 摘自《我的学生我的爱》</p> <p class="ql-block"> 育人的过程如爬山、跑马拉松,教师难免会感到疲倦,但只有保持一种不倦的精神,才能带着学生欣赏到无限风景,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真正的好老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张丽梅摘自《师者力量》</p> <p class="ql-block"> 叶嘉莹先生的话说:“人的心灵大概也和肉体一样,是可以因日久摩擦而起茧子的。”所以如果孩子的感悟力还没有完全自主的时候向他们教授诗词,即使之后感悟力日趋成熟,孩子也会因为对作品太过于成熟而无法敏锐地体会其中的情感。</p><p class="ql-block">——陈晨摘自《陶渊明也烦恼 给家长的传统文化启蒙课》</p> <p class="ql-block"> 读懂学生的言行是教师的基本技能,这项技能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了解学生,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真正做到心心相通。读懂学生的言行,你就能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知道学生要干什么,有什么想法。读懂学生,不是用三两句话能说明白的,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多用心去体会、去感觉、去领会。</p><p class="ql-block"> 那么,教师究竟需要读懂学生什么呢?作者刘陆军在《读懂学生的言行》一书中做了详细的介绍。</p><p class="ql-block"> 只有读懂学生,才能让课堂充满智慧,让学生充满快乐,让教师充满思想,让教育充满幸福。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李婷摘自《读懂学生的言行》</p> <p class="ql-block"> 与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可以不分昼夜地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此一来,不管是醒着还是睡着,你都永远不会知道焦虑的滋味,你在人堆里都会活得跟个神一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伊壁鸠鲁 </p><p class="ql-block"> 如果美食就摆在眼前,享受最棒的烹饪并没有什么错,只要别期待每顿饭都这么豪华就行……事实证明,温和的禁欲主义也许更稳妥。这不意味着我们要每时每刻否定自己的快乐,相反,这是在鼓励我们节制消费,这样当我们放纵自己的时候,可能会感激这些不必要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塞拉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季秀纾摘自《如果我们可以不通过消费获得快乐》</p> <p class="ql-block">1.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是教育管理人员进人接于的体巴齐的耶人。</p><p class="ql-block">2.每一个孩子都具有独特性,当我们注意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就能引发我们的思考。</p><p class="ql-block">3.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观察,聆听具体情境中的某个具体的孩子或某群具体的孩子,和他或他们进行互动,给予他或他们反馈,进而培育和保持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p><p class="ql-block">4.有了丰厚的思想基础,我们和孩子们相处的敏感性和机智才会不断提高。</p><p class="ql-block">5.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看。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和生活有许多的可能性,孩子们从学校、媒体、邻居和我们的行为中感受着这一切。但是他们必须经过亲身的探索选择和行动,才能发现自己的独特性。我们如何将这些可能性展示给他们?什么样的世界才值得我们去展示?我们不能仅仅期待孩子们去发现生活,我们也要允许他们去行动,去实践,去创造生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季尚梅摘自《教育的情调》</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教育的生命力?让教育从孩子的需求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体验中,通过思想的行为不断矛盾统一的过程而逐步发展起来。人的品性不是有了才做,而是经常做才有。只有积极引导孩子们充分地感受生动的生活情境,在活动中反复体验深化,才能促使学生道德不断内化。</p><p class="ql-block"> 好老师是有“温度”的,是带着温情育人的。有“温度”的课堂是师生动情的课堂,有“温度”的课堂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我们要不忘初心,温暖前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陈静摘自《做有温度的教师》</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读书活动交流,工作室学员进一步明确了读书的重要性,路漫漫其修远兮,要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的文化积淀,“手不释卷”,阅读,积累,启智,我们永远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