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了寻访无锡最古老的银杏,2021年11月20号我曾经来过一次周铁,走在古镇老街,浓浓的水乡古镇风情扑面而来,我被原汁原味的周铁所吸引。由于那天时间匆匆,走马观花,未曾细细品味,略有遗憾。今年1月30号,再次来到了周铁。</p> <p class="ql-block">2700年前的周朝,因朝廷在这里设立“铁官”,于是古镇取名为周铁。</p><p class="ql-block">周铁桥多,河多,此中穿梭老镇区的一条河,叫横塘河,直通太湖。站在周铁桥向横塘河的两侧望去,错落的白墙灰瓦,参天的千年古树,绘成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周铁最著名的是这棵1800年的古银杏,树高24米,树干最粗的地方,胸围3.4米。传说是16岁的孙权在做阳羡令后,他母亲种下的。古树承载着岁月的沧桑,见证着历史的巨变。</p> <p class="ql-block">古银杏呈花瓶状,上粗下细。问了当地老人,说是五十年代,城隍庙改为酒厂,工人把钢丝缠在树上,固定一个铁葫芦,拉重物。长年累月,古树被钢丝磨得越来越细。</p> <p class="ql-block">古银杏树后,便是周铁城隍庙。始建于明朝初年,由朱元璋下令敕建,乾隆和道光年间亦有重修。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风雨沧桑,满是时代更迭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后背有一清代贞节牌坊,为杨氏节孝坊。由于原牌坊被砌在墙内,文革时才逃过一劫。</p> <p class="ql-block">由于周铁古桥很低,影响船运,这是拆除古桥后重修的周铁桥。</p> <p class="ql-block">横塘河西岸的古帆轩,是清代的古建筑,边上有一座小码头,以前是个小型交易市场。作为太湖之滨的鱼米之乡,周铁物产丰富 ,交通便利,是旧时城乡物资交流的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周铁老街,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斑驳的墙壁、老式的屋檐、锃亮的麻石路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岁月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古街的中间由石板铺成,两边镶嵌长满青苔的青砖,“十”字形的古街道,沿街楼房,商铺林立,隐约可见当年老街繁华闹市的身影。站在十字街口四望,木窗棂半开半掩,满眼的灰墙青瓦,让人一时分不清此时何时,此身何处。</p> <p class="ql-block">古街两侧巷子很窄,但从每家开着的门看进去,却又“庭院深深”,给人一种想探寻岁月尽头的神秘之感。</p> <p class="ql-block">周铁老街上的建筑,几乎为一个模样,沿街一式二层小楼,一楼为店面,二楼为住家。大多数小楼还是从前的木结构建筑,其中还有清朝、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老屋。</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开有书院、茶亭、裁缝店、老虎灶、布料行、米行、竹器行、剃头店、杂货铺……现在的周铁老街,依旧能见到这些店铺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铁锅店门口有一口洗澡用的大铁锅,生于农村的60后小时候会在这种大铁锅内洗澡,锅底烧稻草加热。锅里还备一个木块,呈圆形,俗称“木乌龟”,垫在屁股下面,起隔热作用。</p> <p class="ql-block">花花绿绿的布料店。布料店老板悠闲的弹着琴……</p> <p class="ql-block">琳琅满目的烟酒杂货店。</p> <p class="ql-block">剃头店,看到这些50多年前的旧物、旧景,似乎有一种穿越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五六十年代的合作商店。店面是一块块长条木板(无锡人叫推槽板)拼成一个整面。一早,店铺就陆续有徒弟或老板开门卸门板了,傍晚再装上木板打烊。</p> <p class="ql-block">程天民旧居。程天民,1927年生于周铁,是我国著名防原医学与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第三军医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竺西母校情 周铁故乡情”。正厅墙上挂程天明的亲笔小篆对联,苍劲有力。</p> <p class="ql-block">第1进和第2进房子之间有一天井,下面放着一口蓄水的大水缸。在中国‘风水’学中,天井是气口,作用在于聚财、养气。</p> <p class="ql-block">长春桥位于北街北口,始建年代具体已难考证,不过在古镇很早就有“长春澄月”一景,看来应该是文人雅士在桥边赏月所得,在幽静的月夜,这玲珑剔透的小桥,那习习的凉风,只待君来。</p> <p class="ql-block">桥的四只桥望柱上有两副桥联,分别是“非因上落湖潮涌;为有往来学子多”和“两岸静涵湖水绿;一弓长抱竺山青”。</p> <p class="ql-block">长春桥的桥北便是竺西医院旧址。</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三年(1924年),共产党员张效良先生返回老家周铁养病,在周铁老街北街河畔开办“竺西医院”,悬壶济世之外,继续从事地下革命工作。</p> <p class="ql-block">竺西书院,建于清光绪六年,由当地士绅毕承谟、张树荣等倡议捐建,陈锦祥慷慨捐地,在环镇河北兴建书院。周铁东有竺山,书院位于竺山之西,故名竺西书院。解放后,书院也曾是最早的周铁小学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一条老街,一段记忆。周铁老街把我带回五十年前,家乡的张镇老街虽然很小,也有老石桥、老房子、老弄堂、老店铺,更有儿时的伙伴,许多最美好的回忆,一幕一幕,恍如昨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