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叶圣义 潘益朋</p><p class="ql-block"> 荆溪山属南雁荡山钱仓山系,山上多奇形怪状岩石。清人潘耒在《游南雁荡记》中形容它们"如笏拱,如剑削;如花簇等,如芝承盖;如鱼鼓厚者,如乌拂盲者,钟卧者,鼓悬者,彝鼎敦盘错然陈列者,迄还不绝"。</p> <p class="ql-block"> 2023年2月12日(周日),我们一行8人慕名穿越了被驴友称之为荆溪山的“抱石环线”。是日上午9时许,我们从鳌江镇山外村法师殿出发,东行至大悲禅寺左拐步上游步道,再右拐进入野道。道旁多蜕皮桉树,灰白色的树干像笔杆一样坚挺,直插云霄。</p> <p class="ql-block"> 走出秀林时,晨雨暂停,眼前的峡谷里布满裸露的灰褐色大小石头,山上云雾缭绕,石头两边长满锯齿般的荆棘,也许这就是荆溪山的来历吧。由于怕被荆棘扎破手和脸,我们只能手脚并用的抱着光滑潮湿石头上行,这可能是取名“抱石线”的缘由吧。谷中岩石奇形怪状,除了清人潘耒在《游南雁荡记》中形容的形状外,我们还看到了:有的像初月、有的如鲤鱼、有的状若卧牛……</p> <p class="ql-block"> 越往上,峡谷中的卧石越险峻,块头也越大,有些爬点必须用绳索辅助才能攀越,有的路段是一线天,卸下双肩包才能挤过,有的要匍匐前行,有的则在架空的石头阵下穿过。闲暇间向下观望,整条峡谷的石头极像龙脊,犹如巨龙出山;向南回望,鳌江镇区的高楼和民房沉浸在漂浮的云雾中,宛如海市蜃楼,甚是壮观。穿越峡谷石头阵,不仅耗体能,而且耗时间。到达峡谷尽头石亭时,我们已精疲力尽,可总行程才2公里,却耗用了3小时。</p> <p class="ql-block"> 荆溪山并不高,海拔只有400多米。山顶东西两个山头如梳得整齐光亮的发髻,所以有东躜和西躜之说。接近东向山顶的是荆山禅寺,这里又称东躜。荆山禅寺原名石室庵,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寺建于岩洞中,岩洞像狮子口,石室奉许真君。明代叶衡的《游荆山》中曾经写道:“忆昔旌阳令,探奇靴鞋来,虎踪从此灭,狮口豁然开。石室依山创,岩泉滴漏猜。攀援穷绝顶,拜雨访高台。”</p> <p class="ql-block"> 荆山禅寺东首是一片空坦,其北面依山处是一石屋,屋顶全是石头凿制的瓦片,石屋多见,可用石瓦盖屋顶的房子甚为罕见,在此见到,甚为欣慰;其东向是书有“荆山东篡”的古式石头门台;其南向围栏是一条巨大石条,石条做围栏,也甚是少见。出门台沿游步道下行,下方的山脊上全是叠叠石岩,仔细观之,个个虎虎生威、威风凛凛。而在最下方的一个大石壁上,则刻着一颗硕大的“佛”字。</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叠石丛间的野道中,领略了这些石头的景致。其中的一个叠岩,从上往下看如爱心、从下往上看如憨态可掬的哈巴狗,若站在前面看,像元宝。爱心石(元宝石)下方一个岩石如跳板,也像一枚荆棘大刺,如此景观也只有此地有。</p> <p class="ql-block"> 荆溪山除满山栩栩如生的岩石外,还建有多座佛寺,叠石丛下方是荆溪寺,沿途除了大悲禅寺、荆山禅寺外,沿游步道往下还有居士林、静安寺、静心寺,在西躜还有啸云寺,据说在此寺院凭栏远眺,鳌江两岸和东海的景色尽收眼底。在静心寺上方的一块巨石上,摹刻着一个半丈见方的“心”字,旁边还有一行“平常心即道,道心是佛”的小字,对于这行小字,不同人会悟出“佛心本平常”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 游步道的尽头是荆溪山景区的牌坊式山门,我们沿村间小道西行,于下午3时许回到了原点。此行总里程约6公里,累计爬高460多米,耗用5个多小时。现赋诗记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鳌江北麓系钱仓,</p><p class="ql-block"> 栩栩奇岩满谷岗。</p><p class="ql-block"> 如笔秀林荆像剑,</p><p class="ql-block"> 摹出佛道心平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