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甲 骨 文 书 法 乱 象 批 评</p><p class="ql-block">摘要</p><p class="ql-block"> 一百年前,罗振玉先生率先以小篆笔意将甲骨文引入书法实践,开启了甲骨文书法先河。经过几代学人不懈探索和传播,甲骨文书法现已形成风靡全球的喜人局面;此起彼伏的甲骨文书法展更是将甲骨文书法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甲骨文书法人的队伍也迅速地扩大;全国多地大、中、小学校也纷纷引进甲骨文书法教学。大好形势之下,我们也清晰地看到甲骨文书法界在近20年来滋生出许多乱象,主要表现为:甲骨文书法用字乱象、甲骨文书写规律乱象、甲骨文普及教学乱象等。这些乱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如不痛加抑制,甲骨文书法必然为这些乱象毁害不前。</p><p class="ql-block">关键词:甲骨文 书法 用字 拼造 通假 乱象</p><p class="ql-block">一、甲骨文书法用字乱象</p><p class="ql-block">1、拼造字乱象</p><p class="ql-block">甲骨文书法中的拼造字,可以说是甲骨文书法乱象的“祸首”,这一点,在甲骨文学术界、书法界都已得到了公认。然而,在当今文艺类新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各地方书法名家创作的甲骨文书法作品;部分中书协、国际书协的书家也纷纷推出他们的甲骨文书法(拼造字)作品。看得出,他们在甲骨文书法用字方面缺乏起码的严谨和研究。由于他们在海内外书法界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样的作品必定会误导若干甲骨文书法初学者,起到了及其严重的“坏”作用,是必须要批评的。</p><p class="ql-block">那么,这些书法艺术家们拼造甲骨文字的依据是怎么来的呢?无疑是效仿我们某些甲骨文书法前辈的。回看近20年,我们会发现拼造甲骨文字首先是由我们甲骨文书法前辈发起的。由于拼造字能化解甲骨文书法用字障碍,一度被学界个别专家认可。这些终究是甲骨文书法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瑕疵”,可以理解。但是,在甲骨文书法迫切需要健康发展的今天,作为当代书家仍然还要顽固地把拼造甲骨文字搬上“餐桌”,是极不正常的。如果我们不认真对待、不严肃批评、听之任之的话,试问我们传承、研究甲骨文书法的意义何在?甲骨文书法的出路又何在?</p><p class="ql-block">2、通假字乱象</p><p class="ql-block">通假字在甲骨文里已有萌芽,其大量出现则是在两周至秦的一千多年时间里。总体上是由政权割据、民族分裂、信息闭塞等因素导致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不能规范统一的结果。通假字相当于今天的错别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些通假字逐步被后人接受并通用。因此,适当地使用通假字,对甲骨文书法用字确可起到了一定的弥补作用,也是前辈学者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后来书家则滥用通假字、拼造字书写《论语》《心经》《千字文》《唐诗宋词》等比比皆是。如果我们不加克制地使用通假字,只会将甲骨文书法引向更加混乱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根据王海根先生编纂的《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中有近5000个通假字。也就是说我们日常所使用的汉字多半有“单通”、“互通”和“通同”的情况。有的一字可通假十几字甚至几十字之多。将《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14年3月第6版.大字本)与《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逐字对照发现,能够适用于甲骨文书法的通假字有约600字,而真正能让甲骨文书法界普遍接受 且易识、易解的通假字不足百字。</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天仍有许多甲骨文书友滥用通假字创作甲骨文书法作品,这个方向肯定是错误的。首先,《通假字典》主旨不是为甲骨文书法“服务”的;绝大部分通假字是不可以、也无法运用到甲骨文书法中来的。如《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有:哀通爱;安通然;凹通污;败通摆;般通班;爿(片)通半;方通绑;报同赵;抱通孵;抱通抛;背通倍;备通被;鼻通短;比通遍;辟通壁;边通遍;别通变;秉通病;步通部;采通菜;曹通躁;草通造;长通肠;车通居;乞通吃;齿通始;赤通尺;串通穿;吹通炊;歹通打;土通地;敦通殿;督通董;度通打;多通只;伐通乏;反通翻;反通饭;方通房;非通飞;非通肥;分通半;分通彬;分通奋;风通锋;封通泛;封通峰;逢通蜂;否通闭;夫通彼;伏通孵;伏通负;伏通赴;阜通富;丐通概;干通韩;干通擀;敢通感;告通造;革通勒;各通路;各通客;各通略;艰通根;艮通银;公同松;工通江;工通空;弓通穹;勾通够;姑通孤;谷通欲;古通胡;古通苦;官通关;归通怀;合通含;寒通韩;豪通毫;何通贺;壶通胡;骨通滑;亡通荒;皇通况;昏通荤;昆通浑;化通货;还通营;疾通激;及通急;集通辑;稽通计;羁通寄;加通嘉;家通驾;嘉通贺;斝通稼;见通宽;建通倦;交通咬;角通脚;角通觉;教通叫;集通结;亲通近;晶通精;晶通清;竞通劲;九通久;旧通舅;求通救;吉通橘;举通巨;学通觉;槁通靠;会通快;利通赖;婪通蓝;律通类;罗通罹;礼通裡;李通理;力通励;利通厉;挛通恋;良通郎;梁通掠;灵通龄;柳通留;陆通楼;鹿通粗;履通屡;虞通虑;貌通邈;每通么;眉通猕;每通媒;每通谋;眉通猕;民通绵;敏通谋;莫通没;莫通墨;母通海;牧通默;鸟通乌;农通努;柏通拍;配通陪;朋通蓬;辨通平;求通仇;去通处;庸通荣;友通柔;塞通揌;杀通煞;善通饰;伤通痒;伤通常;上通常;神通慎;圣通胜;失通设;十通什;石通硕;塞通实;食通饰;矢通驰;台通始;氏同是;市通持;事通士;事通治;守通收;首通手;素通舒;榆通输;蜀通属;庶通煮;隻通双;公通颂;素通苏;素通数;宿通肃;陶通逃;陶通掏;特通待;庭通亭;定通停;通通痛;突通脱;毌通弯;圆通丸;元通玩;危通檐;委通尾;乌通瓦;畏通威;武通妩;昔通错;夕通席;益通锡;喜通熙;下通遐;下通假;夏通雅;先通洗;咸通感;相通镶;香通馨;祥通翔;宵通萧;小通稍;叶通汁;解通谐;欣通显;兴通歆;兴通衅;行通形;省通醒;姓通性;臭通朽;须通需;须通谁;须通虽;寻通淫;巡通沿;顺通驯;亚通压;亚通掩;焉通然;延通烟;严通阎;言通然;妍通研;应通颜;燕通胭;扬通漾;羊通蝇;要通约;要通邀;夭通遥;幽通窈;遇通偶;原通缘;蛊通冶;一通遗;宜通懿;易通移;以通倚;义通俄;役有颖;肆(肄)通隸;阴通隐;祈通吟;引通胤;庸通颂;甬通钟;悠通忧;犹通欲;犹以摇;油通诱;游通柔;又通宥;与通予;与以誉;吾通语;员通运;原通缘;此通紫;枣通早;则通贼;曾通怎;占通瞻;单通战;蚤通找;勺通赵;罩通超;者通这;者通遮;者通着;真通珍;镇通正;正通整;朕通胜;震通镇;知通是;智通志;之通斯;之通治;执通质;至通制;终通总;甬通鐘;鐘同锺;受通纣;庄通壮;宰通冢;竹通筑;齐通资;字通治;宗通充;宗通丛等。这些还只是“通假字”的冰山一角,除极个别字勉强可用外,其余是断不可用来拼凑甲骨文书法作品的。况且,每个字的通假关系十分庞杂,如果这样“通”下去必定会将绝大部分汉字都调动起来通行无阻,越通越多,越通越乱。</p><p class="ql-block"> 3、新旧释字混乱</p><p class="ql-block">这个问题是由新旧“甲骨文字典”引发的,也是甲骨文书法用字争议最激烈的问题。典型的现象有:正、足混乱;共、拱混乱;嘉、树混乱;髦、美混乱;祼、福混乱;岳、羔混乱;草、春混乱;又、力混乱;人、匕混乱;从、比混乱;成、咸混乱;淄、海混乱;公、兗混乱;国、戓混乱;瘟(藴)、因混乱;牡、尘混乱;孛、孝混乱;老、瞽混乱;夙、艺混乱;梅(异体)、相;还有会飞的熊(能),以及 飞、处、湖、富、贵、淡等。更乱的还有:鏵、华(花)混乱;岳、华(花)混乱;宾、客混乱;兴、與混乱等。</p><p class="ql-block"> 随着甲骨文考释技术的提升和人才队伍的扩大,新释的甲骨文字无疑是我们主要学习、考证和使用的重心。我们在缅怀、尊仰甲骨文先贤时,就不要把他们那个时代的“错误”带到今天来了。</p><p class="ql-block"> 集甲骨文创作中华诗词(简称“甲骨文诗词”)是化解甲骨文书法用字障碍最见成效的手段。百年前的先贤们在“开发”甲骨文书法的同时就已经发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也给我们留下许多优秀的甲骨文诗、词、文、联。可惜,这个优良传统没能得到很好地继承和发展。</p><p class="ql-block">二、甲骨文书写规律乱象</p><p class="ql-block"> 甲骨文肯定是有书写规律的。我们日常所熟悉的真、草、隶、篆诸体都有各自的书写规律。当然,这些规律都是因为代代学人接力传承而来的,加之各个历史时期大量的实物遗存及典籍文献为后人留下丰富的研究资料。而甲骨文留给我们“契刻”以外的痕迹太少,使我们无法准确获得它的书写规律。</p><p class="ql-block"> 殷商时期已有官办学校“瞽宗”和乡办学校“庠序”,也有文化、教育类官职名称。说明殷商时期文化教育体系是完备的,文字也是当时统治者政治运行最主要的工具之一。在这样的国家体制下,文字的传承教育不可能是无规律地进行。更何况英明如般庚、武丁这样的国家“领导人”也不可能任凭自己民族的文字无规律地发展。那么,我们从哪里才能获得甲骨文写规律呢?我们又怎样才能获得甲骨文书写规律呢?</p><p class="ql-block">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殷商先民和我们只是昨天和前天的距离;在人类文明史上,甲骨文与现代汉字又都是同时期文明产物。因此,在传承、使用文字方面,殷商先民和我们必然有着共同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p><p class="ql-block">顺着这样的“方针”寻找:</p><p class="ql-block"> 1、甲骨文单字笔画书写规律</p><p class="ql-block">通过真、隶、篆的笔画书写规律寻找甲骨文的笔画书写规律。</p><p class="ql-block"> 2、甲骨文单字主次结构关系</p><p class="ql-block">选择一个陌生的甲骨文字形练写30--50遍,即可发现该字形结构的主次关系,书写时先主后次,主重次轻即可。</p><p class="ql-block"> 3、甲骨文单字架构技法</p><p class="ql-block">选择1000个以上常用甲骨文字(约5000—7000个字形)逐字、形摹写百遍以上,即可总结出甲骨文架构技法:重心稳定,中线分明;打破对称,保持平衡。</p><p class="ql-block">笔者另有《甲骨文书写规律探索》择机发布。</p><p class="ql-block"> 4、甲骨文对立统一之章法布局</p><p class="ql-block">大篇幅甲骨文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列与列、行与列之间,或奔放对朴实、或险绝对平正、或轻飏对重落、或纤瘦对肥硕;打破对称又保持平衡,制造矛盾又化解矛盾。这种对立统一的艺术哲学直接影响迄今为止所有历史时期的书、画美学观。</p><p class="ql-block">当代甲骨文书法还没有形成没有统一的甲骨文书字写规律,基本上都是按照各自的喜好和习惯来描摹甲骨文。更有完全脱离甲骨文原字形,独创曰:“楷书甲骨文、写意甲骨文、草书甲骨文...”;还有以小篆笔意将甲骨文写得粗细一致,上下左右整整齐齐、规规矩矩,完全对称;尤其是甲骨文中的人物、动物字形,本应是甲骨文书法作品最为耀眼的美术元素,却让诸多书者写得如“咸鱼”、“化石”一般的呆板死气,完全失去了甲骨文天真烂漫、清新灵动的活泼气息。</p><p class="ql-block">甲骨文的美学哲学已达极致,且不输后来任何书体。甲骨文留给我们最大的空间是契刻线条艺术转为笔墨线条艺术的再加工,仍然属于传承的行为范围。切记,不要轻易地“创新”甲骨文。因为,甲骨文一直新着。</p><p class="ql-block">三、甲骨文普及教学乱象</p><p class="ql-block"> “甲骨文进校园”、“甲骨文进教材” 是近年来相当时尚的新闻,也是令人欣喜的话题。全国已有五十多所高校相继设立了甲骨文专业。各地的新媒体也竞相播发有关甲骨文教学的视屏和图片。揪心的是,这些新媒体让我们看到的不光是频频出现明显的甲骨文错字,在甲骨文书法教学方面仍然是毫无规律地“画瓢”。这样“讹”传教学甲骨文是有非常“害”的,对学校、学生也是不负责任的;且弊大于利,得不偿失。甲骨文书法教学者,不光要扎扎实实学习甲骨文等古文字知识,还要不辞辛苦地进行甲骨文书法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p><p class="ql-block">其它乱象</p><p class="ql-block">浮夸乱象(略)</p><p class="ql-block">评审乱象(略)</p><p class="ql-block">总结</p><p class="ql-block"> 从诗、文、书、画到影、视、新媒体,我们处在全民族文化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如何持续这种辉煌,就需要我们对影响民族文化健康发展的不良现象作坚决地抵制和批评。提出批评是有风险的,有可能伤及自身。你好、我好、大家好;相安无事,明哲保身;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明白的处世哲学。但是,朋友们:这些都是极端狭隘的“小我”思想。通观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史,任何一个民族衰败期都是由无数的“小我”人物导致的。甘入虎口,敢下地狱;救民族于危难,振国家于富强;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一代又一代满怀“大我”精神的英雄儿女,支撑着我们这个民族不朽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作者:金农</p><p class="ql-block"> 2020年月于西子湖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