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是小我运作机制中最普遍的三种形式。通过卡普曼三角,我们可以清楚地觉察到我们的小我是如何在我们无意识时带走我们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国心理学家卡普曼发现,每个人心中都经常会上演一个由三个角色构成的三角戏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迫害者】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较低下、不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拯救者】也是把别人看得较低下、不好,但他的方式是从较高的位置提供别人帮助,他相信“我必须帮助别人,因为他们不够好,无法帮助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受害者】则自认自己较低下、不好。有时受害者会寻求迫害者来眨抑自己,或是寻找拯救者提供帮助,而肯定自己“我无法靠自己来解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这种三角戏剧有以下三个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当迫害者过分地攻击、指责,受害者过于接受攻击和谴责,援助者过于热心地帮助解救被害者的时候,心理戏剧便开始,这些行为便成为戏剧的内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在很多情况下,心理戏剧是随著三个人的角色的变换往下进展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戏剧的当事人中,如果有一个人不再起作用,从角色中脱离出来的话,这场戏剧便可自行中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每个人来讲,夫妻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父母关系中都可以发现这三种角色的影子和作用力。其实就算是在一个单一事件中,这样的角色扮演场景也同样存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说,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场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下班后接到先生电话,说要和几个朋友吃饭,不回家了。你想到有几张购物卡快要到期了,就说去商场买些东西,不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上九点多,你提着重重的一堆东西走出商场,给先生电话,想问他能不能来接你。听电话里传出的声音,那边正喝得酣畅,显然是接不了你。这时,天正下着雨,一时很难打到车,站在蒙蒙细雨中,你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一会儿生气他为什么喝酒不能来接你,一会儿又气自己为什么这么多年就是不肯自己开车。在这种种恶劣的心情中,折磨了自己一个多小时,直到上了一辆的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的士向前开着,车厢里很安静,你突然意识到类似的事情似乎发生了好几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你明明知道这个时间在那个商场周围根本打不到车,可是还是这个时间去了这个商场,这样折腾已经好几回了。明明知道老公晚上会喝酒,接不了我,可还是抱着幻想给他打电话,这种情况也已经好几回了。明明知道这样做是自找麻烦,知道还是这么去做,不是自讨苦吃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件事情当中,当你很辛苦地提着一堆东西,站在雨中,渴望先生像平时一样来接你,这时老公就被你当成那个幻想中的【拯救者】。而当他因为自己的事情不能来时,先是失望,继而生气,瞬间你就变成了受害者;而他在卡普曼三角戏剧中顿时变成了害得你这么沮丧这么生气的【迫害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设想,接下来,如果回到家你继续指责你老公,你就变成了一个【迫害者】;他如果很无辜很内疚,你可能又会感到过份而安慰他,摇身一变,你成了【拯救者】,而当他是一个受我情绪失控影响的【受害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们的小我往往会在这三种角色中不停地切换,而当你扮演了其中一个角色时,周围的人为了维持这个三角的平衡,就会无意识地扮演对应的角色。我们能做的改变就是“觉察”。在每个当下去觉察到小我在三角模式中所处的角色,当我们选择停止继续做那个角色,那个模式对应的其他两个角色也会失去能量的牵扯,而发生转变。这也是我们平时说的不需要去改变别人,只需要改变自己,自己变了,你和外在的关系就变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静下来想一想,其实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根本不值得生那么大的气。那是因为当时的你已经不自由主地深深陷入了这个【受害者-拯救者-迫害者】的三角戏剧中而无法觉察和自拔。在这个游戏中,你既是一个受害者,又是一个迫害者,还是一个拯救者。在这个游戏中,其实并没有别人,只有我自己。没有什么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只有你自己一个人的心理戏剧在雨中上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已经觉察到了这个游戏和自己角色的不停转换,心情也就很自然地恢复了平静,而从这场戏中抽身出来,不再继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三角游戏,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在内心上演,但是没有人能够察觉我们可以同时身兼多职——变幻莫测,乐此不疲,上演着生活中的一幕又一幕的悲喜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感受到这个三角游戏中的一种或两种角色,有的人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比如陷入种种不幸的婚姻中的受害者,比如有拯救者情结的各种类型的助人者,比如动辄就指责抱怨要求别人的压迫者。只有当我们明白其实这个三角游戏中的三个角色其实都是自己时,才有可能走出这个游戏,减少生活中的痛苦和冲突,而做回真实的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这个游戏三角,上演这个戏剧的目的很简单,为了满足小我被爱、被需要、被认可、被接纳的渴望。当这出戏发展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痛苦的强迫性重复,就会形成不可自控的施虐-自虐模式,而导致心理或人格障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如,在追寻心灵成长的道路上,很多人经常会有一种“法执”的倾向,就是觉得自己比其他人高出一等,自己的道路是唯一正确的,希望大家都能采纳。这时,你就在扮演【拯救者】的角色。然而,在《金刚经》中佛陀已经强调过,应该无四相,也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其实对于修行者或普通人,无四相的意思都是一样的,觉察内心的小我,别去扮演【拯救者】:不要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无我相);不要觉得对方是需要拯救的(无人相),不要觉得众生是低下的(无众生相),不要觉得拯救别人会让自己得到什么(无寿者相)。</p><p class="ql-block">人生如戏,只不过这戏剧是出演在我们不知道的内心世界中。作为普通人,常常不自由主地过度入戏,或被各种关系卷入到他人的悲情戏剧中。我们要能够了解自己内心上演的种种无意识的戏剧,有能力从自己或他人的戏剧中走出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