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

丘坑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五十一年前的情人节</b></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是1970.3开始离开3096部队农场的,我被分配到广东韶关钢铁厂子弟学校任教,当年我们都是大龄青年,不管男的还是女的,都非常想尽快成家。韶关钢铁厂是广东省重点投资建设的重工业,但技术设施比较落后,而且多是高温、重体力的工种,所以职工中特别是年轻工人中以男青年为主,男多女少就造成不少年轻人难于成家,这是冶金企业的通病。</p><p class="ql-block"> 而我们大学刚毕业出来的青年,也属于“知识分子”之列,当时被称作名声很不好听的 “臭老九”。当年女青年择偶的标准首选是复员退伍军人,然后是工人……。“臭老九”在当时是很难在厂里找到对象,在我们学校几个适婚男教师中,在韶钢厂都无法找到对象,都纷纷回到自己的老家农村寻找配偶。何况我的出身又不好呢!记得当时学校的体育老师还帮我想过不少办法,他有一个老乡就住在韶钢厂九栋房附近的梅花村。七一年的暑假胡老师专门带我去梅花村见过他的老乡(有个女儿),当然这次行程也是失败的。</p><p class="ql-block"> 事有凑巧,就在这年的十月份,小学叶老师给我带来一个好消息,她要为我介绍女朋友了。这可给我带来了永伴终生的她。叶老师夫妻俩是一对汕头普宁老乡,她老公赖先生原在省煤炭设计院工作,与我老婆的姐夫既是同事又是潮汕老乡。她(我的老婆)65年9月上山下乡来到韶关始兴司前农场,七零年分配到始兴水泥厂工作,由于她姐夫的关系也认识了老赖,有时也带些始兴特产到韶钢来探望叶老师。</p><p class="ql-block"> 七一年的十月,是我来到韶钢厂的第二年,叶老师给了一张一寸大小的黑白相片。细想起来,这张普通的相片曾给我太多的想象,相片中的她就是我一生的伴侣,我从未有过如此的激动,一次又一次地看着相片,虽然相片不大,也不很清楚,每次我都尽量睁大眼睛仔细地看,真是百看不厌。</p><p class="ql-block"> 相片中的她实在太耐人寻味,她是一个广州女孩,现在在始兴水泥厂工作,是她们的老乡、好朋友的小姨子。至于她的性格如何?兴趣爱好?家庭背境?……,一概不知,我多么希望能尽早见到一个很多情况都不了解的她。</p><p class="ql-block">说来也巧,还是这年的冬天,广州的老乡、中学的同班同学也给我介绍了一个同名不同姓的孤儿姓罗,她在英德龙头山,也在水泥厂工作,经考虑我选择了她(现在的老伴)。现在看来这个选择也是非常明智的,一个城市里长大、在完整健全的家庭里成长的女孩,肯定会有许多优点。</p><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学校放假了,该回家过年的老师一个个都走了,在我们学校宿舍的一排平房里留下的老师所剩无几,白天要解决一日三餐的琐事,夜幕降临就无所事事,那时又没有什么活动,只好找些书来打发日子,书看累了就睡觉,有时半夜醒来,思量着:自己从1961年离开家就一直在外,也有十年多没有在家里过年了,现在家乡的情况如何?家里的两个老人和姐姐一家子都好吧?而自己差不多也近三十了,有家不想回,一个人在外,几时才有自己的家?几时才能找到自己的终生伴侣共渡一生?是寂寞?是凄凉?想到再过几天就可以见到有可能伴我共渡一生的人儿,心里也乐滋滋的……。</p><p class="ql-block"> 终于捱到了除夕前一天(1972.2.13),微微的北风吹着,不时还下点小雨,天气挺冷的。相约这天下午她要从始兴来韶钢,在叶老师家见面。然后相约一起回广州,在她家过年。事情果真会一切如愿、那么胜利吗?我没有想过,也不由我想,就随縁吧!然而事情都是顺顺利利地发展、心想事成,真没有想到老天竟会如此地眷顾我。</p><p class="ql-block"> 考虑到她回广州会带不少行李,与叶老师一家人商量:由我到韶关去接她回厂。我们俩从未见过面,能认识吗?认错人怎么办?反正我也没事就抱着试试吧!</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提前去到韶关长途汽车站,了解周边的情况,把候车室内外、旅客出入口、班车到站时间表等等巡视了一遍。一两个小时过去了,没有见到一个可能的“她”,就在此时,在汽车站前广场上,见到一个身穿海军蓝色呢绒上衣的女子慢慢地走过,是不是她?一时难于辨认,又不好意思上前询问,一会儿就不见“她”的影子。天快黑了我也回到叶老师家,果真那个身穿海军蓝色呢绒上衣的女子已经来到了叶老师家。</p><p class="ql-block"> 她家四个姐弟中,姐姐在广州工作,大弟弟在广州待业,小弟弟还在念高中,只有她一人不在父母身边,独自离家来到二百多公里外的粤北山区,家里人个个都非常关心她的婚事,希望她能找到一个好男人,尽快地成家立室。</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二年的除夕(1972.2.14),大概是下午五点多,我们才在马坝火车站坐上了从坪石开出的加班车,要回家过年的人早就走了,要赶回家吃年夜饭的,上午也就走了。而这趟车无论如何开,也赶不上回家吃年夜饭,所以坐车的人特别少,而且这班列车原硬卧车,上车的人又少,我们上车后就很多空位,由于是加班车,火车开开停停,开了六个多小时才到达广州火车站东站。</p> <p class="ql-block">在广州我们坐上3号公交车回到她家附近的多宝路站下车,已是晚上十一点多了,又遇上停电,(文革期间,生产很不正常,停电是经常发生的)街上是乌灯黑火的。我跟着她,背着一大袋的行李慢慢走着,来到了她家门口,我们沿着破旧的楼梯拉着上楼的绳索上楼,见到两位老人(他们年龄并不是很大,才五十来岁,可二人都戴着一圈又一圈的深度近视眼镜)还没有休息。两位老人当然也知道她会在这个晚上回来,而且还带来一个神秘陌生客人,他们思想复杂地等着。</p><p class="ql-block"> 过不久恢复了供电,家里才灯火通明。他们租住的一间二十多平方米面积的屋子,被间成两房一厅,虽然面积不大,家具也不少,但整理得井井有条,地面也抹得干干净净。不久大弟弟从姨妈家搬回一张可折叠的桌面回来,印象中当晚好像没有见到小弟,大姐六八年已成家住在沙面大街。</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对城市人,特别是对广州人是不甚了解,总以为城市人比较高傲,看不起乡下人。这次春节是我第一次与广州人家如此几天的亲密接触,感觉还算过得很好、很满意。他们一家人及其亲戚朋友都待我很热情,我们一起逛公园、走亲访友,真的有点宾至如归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春节短短的几天的接触,假期也已过,各自要回到自己单位上班,大家相约彼此以信件来往进一步的交流沟通。在交往的信件中体现大家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体贴。慢慢地大家都觉得对方是真诚的、是值得信赖的,由此而产生爱慕之心。说真的那时候的人是很单纯、真心实意的,没有再多的猜疑、想象,而且我们都到了适婚年龄,双方都有急需成家的意愿,就这样我们相恋了。</p> <p class="ql-block">  他们全家人及亲戚朋友都在广州,大家都特别关心她的婚事,他们四姐弟中,只有她一人不在父母身边,十多岁时就独自离家上山下乡,来到粤北山区。</p><p class="ql-block"> 为了对我的情况了解更多,他们家还特地要她姐夫去到我们学校,了解我在校的表现。当时学校厨工黄师傅,也是潮汕人,她姐夫去到学校老师宿舍住了一个晚上,与黄师傅聊到半夜。黄师傅也是一个忠厚老实人,我们几个年轻老师与厨工也算是很要好,他也希望我能尽快成家立室,肯定还帮我说了不少好话,给她姐夫留下好印象,当然这一关是不会出问题的。</p><p class="ql-block"> 七二年的“五一节”劳动节放假,她请了三天假,从始兴来到我们厂,住在我们学校的一间宿舍。虽然春节后各自回到各自的单位,虽然信件来往不断,仅两三个月没有见面,但彼此都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相约去了韶关市,带她去了韶关市地区人民医院找医生看小毛病,浏览了韶关市容。这短短的三天假期可能是我们真正在一起谈恋爱的时间。经过这次会面,彼此增进了感情,感觉性格还比较融洽,都默默地计划着成家的事项。三天后她就返回始兴,此时大家都感到有点恋恋不舍的。</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的男女双方都是抱着结婚的目的而恋爱,没有考虑什么”几大件”,而当时收入都不高,我在部队农场劳动锻炼期间,每月才43.5元,在韶钢厂也只有47元,那时的确大家都穷,就一起过穷日子吧!</p><p class="ql-block"> 她回到始兴后,正在进行“离开始兴”的行动计划——做杉木箱、买小家具等等。由于我们相识时间太短,始兴的同事们、“同煲们”都还不知道我们之间关系的进展,等到她七月份到厂领导请假回广州办大事时,许多人都感到很咢然,大家都从内心祝福我们。</p><p class="ql-block"> 叶老师那时是三口之家,儿子还很小,这年(1972年)上半年,她母亲还来到叶老师家帮他们料理家务,由于对我的表现已经做过调查,没发现什么问题,他们家也就同意我们八月中旬学校放假期间结婚。</p><p class="ql-block"> 为了筹办我们的婚事,我她母亲大约是六月底就离开叶老师家,回到了广州。我们双方各自在单位写了证明,于六月中旬也办了结婚证书。</p><p class="ql-block"> 学校七月中旬学校放假了,我们俩八月初,才一起回到广州,和家人进一步购制结婚用物品。</p><p class="ql-block"> 我们结婚是比较沧促的,考虑到经济开支,仅在广州简单办理三桌酒席,婚房就设在沙面姐姐家,婚庆也很简约,没有婚车,我们两从她们家出发,手拿一束鲜花,手拖着手从多宝路、宝华路、大同路一路走到沙面。晚上出席酒宴的主要是她们家的亲戚朋友,我们男家只请了在广州工作的叔伯哥哥两。酒席还是她表哥与他的好朋友一起操办的。 </p><p class="ql-block"> 学校虽然还未开学,但她的婚假已到,八月下旬我们离开广州各自回到单位,开始了一段时间不长的分居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回到学校就立即向领导打报告,要求把她工作调动来我们厂,当时学校校长是广州人,一个很体察民意的领导,因为她家在广州,她对新婚夫妻两地分居的心情是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 由于她住在厂指挥部,经常到厂办去过问,工作调动进展相当迅速,没多久,她就从始兴水泥厂调来我们厂的水泥车间。那时候的人思想也相当的简单,觉得能那么快能解决工作调动问题,就相当高兴了,工作安排也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就这样对口安排在厂的水泥车间。</p><p class="ql-block"> 她在水泥车间上班期间,的确也遇到很多困难,工作三班倒,那是很多人很难适应的,虽然在始兴时也要倒三班,毕竟那里厂子小,上下班走几步就到了,而来到韶钢厂,厂子大多了,当时我们被临时安排居住在学校宿舍里,上下班要走20多分钟的小路,特别是三更半夜,而且有几百米是田间小道,有时遇上发大水就更惨了。当然这种时日并不长,而且没多久她也有喜了,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她们单位领导也很照顾她,安排在离家较近的厂建队的饭堂卖饭菜票,这样工作也轻松多了,而更实惠的是当时经济还相当困难,猪肉还要凭票供应,可她在饭堂工作,我们经常不用自己买菜煮饭,从饭堂打饭回来就解决两个人的吃饭问题,特别是饭堂吃猪肉时,油水就更足了,比别人优惠多了,那时候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还有滋有味的。</p><p class="ql-block"> 她从饭堂卖饭菜票到后来做出纳、学做会计,一路走来,都是他们单位的领导对她的信任,她还多次被评为单位积极分子,出席韶钢厂以及韶关地区的会议。</p><p class="ql-block"> 七三年春,我们搬离学校宿舍,被安排居住在离学校不远的平房,这些简易平房原本是为顺德民兵建造的简易干打垒房,每间房间面积约三十平米,厂房管科为解决我们生活的需求,借给每户两块床板、两张长凳、书桌、靠背椅等等,以及少量的竹子、竹笪、油毛毯,这些材料是给我们自己搭建简易厨房用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居住,生儿育女,一直坚持到一九八零年,搬家至韶钢厂西区的楼房,前后八年时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