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同学们时常聚会的上海静安公园八珍茶室。<br><br> <b>原本以为这样的美篇主要是为了给老同学的。没想到还有6千多位美友来访并留评、送花。上篇上传后,有的同学给我通电话,有的在微信群里留言、点赞,有的在美篇中留评。看得出大家的兴致很高。<br> 其中杭诚方(20号)给我打电话。我俩初一初二同班,初三分班时他到了8班。高中我们又同学三年。上大学我们又一起来到北京。我俩有关高中班的事没说几句,更多的是聊起了初中班的同学。原来他也是考“五四中学”未成,安排到常德中学。我俩他一句我一句,居然也回忆起十几位同学。说起来都是六十多年前的事。有的想到了,却怎么也记不起姓名了。他现在再河南开封河南大学工作。他说等着我的(下),太有意思了。<br> 今天我就把余下的30位同学的“花名册”上传。图片编号依然是按学号排序。</b> ↑(31)瞿霭平(女,前排右二),1964年她和万宝璐一起随我们男生的自行车队,大家轮流带着她俩到佘山游玩。在我们《同学录》开始联络时,就听说她已故世。 ↑(32)王友根(图中第三排右二),他应该也是原初三(5)班的。可惜没有联系上他。 ↑(33)华自强,当年他考上南京化工学院。文革初,我和王晓邦到过他的学校。那次,我们还一起沿着石头城,从他学校步行途径玄武湖、鸡鸣寺、明孝陵到中山陵”。回程我们还去了长江边的燕子矶。他后来应该在南京石化工作,联系上他后,我们通过一次电话。 ↑(34)朱发弟,他家原先住在靠近泰兴路的康定路上。不记得是谁联系上他的?2007年在俞秀琴家聚会,我赶上与他有了这张合影。<br> ↑(35)朱三林(左),上学时篮球打得好,体育老师罗国忠喜欢他,选入校队。我在学校表演魔术的时候,他是助手。高中毕业他也在工农动力机厂工作,我还到过他们厂,几位同学都见到了。2011年到石公山聚会,我见到他了,但错过了和他合影。退休后,他开了一家棋牌室。 ↑(36)王纪阳,他家原先在新闸路853弄善昌里(我家马路对过的弄堂里),也是一座石库门房。我家是新闸路900号街面房子,用直线来量,和他家也就100米左右的距离。后来他搬到武宁南路原沪西中学后面的高层里。 ↑(37)吴少强,他家原先也是住在万航渡路。2016年在朱源龙家聚会,他告诉我和我电影学院的同学金伟良是向群中学初中同学,我当场就让他俩通上了话,还建立了微信联系。真巧! ↑(38)沈常林,他家原先在茂名路。那年俞秀琴的先生在京开会突然病倒,我和缪昕到医院探望,沈常林真巧来京,那次我们在医院附近一起用了晚餐。这是2008年在静安公园茶室留下的合影。 ↑(39)杨善惠,他家原先住在新闸路638弄西海电影院对面的西斯文里,我去过,离我家半站地。我忘了哪一年我回沪探亲,我俩在福康里906弄相遇。原来他搬到福康里9号住了。我家的后门走906弄,在直弄堂就能见到他家的窗户。可能是福康里拆迁,他又搬到了华灵路大华新村。 ↑(40)刘作其(前排右),他不仅是我初中一二年级的同班同学,我俩还是小学同校。他是我们的少先队大队长,每次开队会,大队辅导员把大队旗交到他手中的时候,好神气,我好羡慕啊!他家原先住在新闸路920弄福康路上的临时棚棚里,后来搬到福鑫里的一户三层阁上,我也去过。一直没有联系上他,也有说他已经不在了。 ↑(41)朱源龙,他在我们班年龄比较小的,个子也不高。学习成绩很棒,毕业后考上上海复旦大学,文革中分配到辽宁当教师,最后回到母校任教。去年他编辑的我班《半个世纪的回眸》很精彩。 ↑(42)王关清,没有联系上。记得他家住在学校后面康家桥。有一阶段我和徐先德和他,中午都在学校后面小巷的居委会开办的食堂搭伙,饭后还会到他家玩一会儿。这是1968年王关清(左起)和匡相禹、蒋先生在襄阳公园的合影。 ↑(43)曾湘敏,本人上初中一二年级的时候,不是个好学生。学习成绩差还经常逃课。有幸分到初三(5)这个全校纪律好,学习成绩优的班级,把我改造成守纪律、肯学习的学生了。高中毕业蒙进了电影学院摄影系,后又在人民画报任摄影记者。现在和大家一样是个退休人员。图为2003年在青岛出差是拍摄。 ↑(44)吴玉麟,家住胶州路北京西路的一条弄堂里。他的儿子投师周国华,现在也成了著名画家。玉麟他练就一手裱画的高超技术,还有一手好书法。我手头还有一封他用毛笔书写的信,他的书法确实精彩! ↑(45)章吉甫,家住愚园路。我与吉甫在高中三年里,虽未同桌,却在同排,只隔个间隙。毕业后在新疆建设兵团度过一段艰难的日子。后夫妇俩在余杭安家,并创业了钓鱼竿企业,非常成功。有一年,他与浙江省外贸、杭州市外贸、龙泉市外贸出差来京,好象我给他们在天安门广场拍照留念……。 ↑(46)姜宝全(右),没有联系上。这是1968年襄阳公园合影中剪裁的。 ↑(47)薛恭余(前排右二),没有联系上。这是1964年全班合影中剪裁的。 ↑(48)卢景彬(后排左二),长得瘦瘦高高的,性格较内向,待人真诚有礼,当年进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好像是保送的?二外在北京东郊,在京几年和我们四人交往很少。有一次他去北大探望姐姐,在我校门口小西天站换乘31路公交。在车站我们在京交往就这一次。他和缪昕初中同班,应该是通过这条线和他联系上的。我在和他通话时得知,他毕业后分配到广西柳州铁路系统工作,成家后夫人是常州人,后夫妇俩一起调回常州,他在一学校任英语教师。 ↑(49)薛梅珍(女),这是2006年的合影,她的形象和当年变化不大。 ↑(50)徐家丰,我们经常放学同路回家,他到泰兴路右拐,家就在北京西路上。他是老同学聚会积极的参与者。十分好客,经常邀请大家上家里聚会。大嫂也是一位热心人。 ↑(51)任金凤(女),高中毕业后她也是分配到工农动力机厂的六位之一。退休前时任厂工会主席。 ↑(52)沈仁鸣(女),圆圆的脸,是位美人。家住静安寺愚园路上。高中毕业后上的是警察学校,如果不改行的话,退了休的她,也是有30多年警龄的老警察了。见面时她说是在银行工作。 ↑(53)金 垭,人很帅。他哥哥在上戏和祝希娟同班。可能受其哥哥的影响,他也考上了上戏。毕业后分在安庆话剧团。退休前他时任安庆民盟主委,并担任安庆市人大副主任。2006年他邀请部分同学到安庆玩,游了天柱山。<br> ↑(54)林莉莉(女),瘦瘦的,梳着两根辫子。听说她在河南焦作橡胶轮胎厂工作。2005年我送同事到焦作挂职副书记。我向市组织部打听,最后得知她已经过世两三年了,儿子还在焦作工作。 ↑(55)杨静煜,个子修长,很有才华,英语课成绩优良。当年能考入上海交大深造,想来也应该是我班栋梁之才之一吧。现定居美国。 ↑(56)李梅芳(女),上学时她是一张圆圆的脸,显胖。这次初见她时,我都没有认出她来。变化太大了。 ↑(57)徐先德,他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皮症,成了瘸子。他家住新闸路成都路,上学路过我家。他几乎每天都会到我家叫上我,再一起步行25分钟到校。放学时一拐一拐地“送”我回家。他也是个沪剧迷,喜欢袁滨忠袁派,还能学着哼几句。有几次我俩还一起到剧场看袁的演出。毕业后,分在三海关路小菜场工作,假期返沪,我还会去看望他。2005年,我和他联系上了。这是在他大华新村新家门口。 ↑(58)阮德明,他家原先住在康定路,上学、放学不同道,上学时和他联系不多。高中毕业后,他也分配在工农动力机厂工作,是通过徐玉仁联系上的。<div><br>↑(59)空号。</div> ↑(60)匡相禹,他比别的同学年龄要大一些,是因病休后加入了我们班的,并担任团支部书记。他也是我的入团介绍人。我考电影学院初试通过后,他还帮我做口试的准备,还真的用上了。这是和他联系上后,他第一次参加的活动时,我们在宁波东钱湖的合影。 <b>补充:从学号(18)号开始,应该都是男生了。但也掺杂着(31)号和(49)号以后又有几位女生。(59)号还空着。<br>上篇提到(26)号周国华,其实他也许是(31)号?班里还有一位男生龚世昌,高一时参军去了,他应该也空出一个号。我就不记得周和龚水谁是(26),谁是(31)了。龚参军后就没了音讯,(31)号有被瞿霭平占了,所以我把周国华安排在(26)号了。<br> 还有一位同学杨毓琪,人很帅,有富家子弟的派头。高一时同班,高二好像退学去了香港?他家住在新闸路陕西北路拐角处的弄堂里。<br> 可惜,那时候没有留下龚和杨的图像。</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