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第二实验小学春季学期安全教育手册(上)

阳谷县第二实验小学

<p class="ql-block">新学期已经开始了,</p><p class="ql-block">孩子们上学路上、校园内外</p><p class="ql-block">有哪些安全隐患?</p><p class="ql-block">家长和老师们在提醒孩子</p><p class="ql-block">认真学习的同时,</p><p class="ql-block">安全教育也必不可少!</p> 01 防疫安全手册 <p class="ql-block">1.敦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手部卫生,比如用餐前、如厕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都要认真洗手,平时少聚集。</p><p class="ql-block">2.口罩、免洗洗手液等物品要常备,上下学的路上等人多的场合要佩戴口罩、注意防护。</p><p class="ql-block">3.住宿生不混用洗漱用品,宿舍开窗开门通风。</p><p class="ql-block">4.学生和家长要养成检测体温等健康状况的习惯,一旦身体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老师和学校报备,听从学校安排。</p><p class="ql-block">5.每天要保证健康饮食,不要熬夜,进行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p><p class="ql-block">6.家长日常也要注意防护,因为孩子的健康与家长息息相关。</p> 02 交通安全手册 <p class="ql-block">孩子们每天上学、放学都会遇到各种复杂的交通环境。一些青少年精力充沛,缺乏自控力,交通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容易诱发安全事故。4.不要与机动车抢道,路口要四处观望,确认安全后再通过;不要在机动车道骑行,不要在路上并行骑车,不要在骑车时听歌、看手机。</p><p class="ql-block">1.遵守交通法规,不要闯红灯、不要横穿、猛跑过马路;不要翻越隔离栏;不在马路边玩耍打闹;不要走路时低头听音乐、看书、看手机。</p><p class="ql-block">2.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未满16周岁不骑电动自行车,不使用成人手机开启并骑行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动车。</p><p class="ql-block">3.乘坐公交、地铁时不要抢上抢下;乘车时不向窗外招手探头,乘车须抓紧扶手,待车停稳后再下车。</p><p class="ql-block">4.不要与机动车抢道,路口要四处观望,确认安全后再通过;不要在机动车道骑行,不要在路上并行骑车,不要在骑车时听歌、看手机。</p><p class="ql-block">5.不乘坐无牌无证车辆、不乘坐超载车辆上学回家。</p><p class="ql-block">6.留意路面情况,不要突然开车门下车(警惕“开门杀”)。</p><p class="ql-block">7.警惕汽车盲区。家长应告知孩子汽车在行驶和倒车时的盲区,不让孩子在盲区玩耍、逗留。</p><p class="ql-block">8.警惕孩子被遗忘在车内。家长和老师离开车前一定要留心查看,在孩子具备一定能力的情况下,教给他们一些求救办法,如按喇叭、打双闪以及拍打车窗等方式引起周围人的注意。</p> 03 防溺水安全手册 <p class="ql-block">3月开始,天气逐渐升温炎热,加之汛期降雨强度加大,溺水事件进入高发期。对于青少年而言,如何减少溺亡事件?夏季防溺水,这些要牢记!</p><p class="ql-block">1.不到河边、湖边、海边、水池、鱼塘、水渠、水坝、水库、亲水平台、工地水塘等不安全的地方游泳、玩耍。</p><p class="ql-block">2.不捡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p><p class="ql-block">3.不在河道边洗东西、摸螺狮、钓鱼虾等。</p><p class="ql-block">4.不在河道、湖泊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场所戏水或游泳。</p><p class="ql-block">5.不在游泳池里嬉戏打闹。</p><p class="ql-block">6.发现同伴溺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同时可向溺水者抛救生圈、泡沫板、救生绳等,但不可盲目施救。</p><p class="ql-block"><br></p> 04 校内活动安全手册 <p class="ql-block">青少年处在活泼好动、爱玩爱闹的阶段,这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一切活动都务必以安全为前提。</p><p class="ql-block">1.不爬墙、树木及危险物。</p><p class="ql-block">2.无论教室是否处于高层,都不要将身体探出窗外或护栏外,更不要爬到高处玩耍。不要倚靠楼梯栏杆,因为有的栏杆之间缝隙过大,有的栏杆高度不够,有的栏杆经过风吹日晒可能生锈破损,都存在安全隐患。</p><p class="ql-block">3.擦玻璃等打扫卫生活动要注意安全,既要防止自己跌落,也要防止打扫工具掉落,带来高空坠物危险。</p><p class="ql-block">4.课间文明休息,不在教室中、楼道里、楼梯口、楼道拐弯处追逐打闹,课间活动不猛跑。</p><p class="ql-block">5.不要把学校公共设施当成游乐设施,不在体育器材周边追逐打闹,不玩危险性游戏。</p><p class="ql-block">6.教室门窗等缝隙会“咬人”很危险,尤其是在开关门窗时,不要将手指等身体部位放到缝隙处。</p><p class="ql-block">7.上厕所易疏忽大意滑倒会脚卡便池,应及时报警求助。.无论教室是否处于高层,都不要将身体探出窗外或护栏外,更不要爬到高处玩耍。不要倚靠楼梯栏杆,因为有的栏杆之间缝隙过大,有的栏杆高度不够,有的栏杆经过风吹日晒可能生锈破损,都存在安全隐患。</p><p class="ql-block">8.经过假期长时间休息后,学生突然回归学习状态,体力和精力会有些不足,参加运动会、军训、体育锻炼等活动时,要避免中暑、肢体拉伤,要及时补充水分,保证休息时间。</p> 05 人身安全手册 <p class="ql-block">防欺凌</p><p class="ql-block">校园欺凌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学生、家长、老师应当了解它、正视它并去制止和预防它的发生。</p><p class="ql-block">1.同学们之间有矛盾时,要找班主任老师和家长沟通解决,千万不要打架斗殴,更不能找人报复。</p><p class="ql-block">2.如果孩子不愿上学,身上出现伤痕却不愿告知家长,反复出现焦虑、暴躁、情绪失控等异常反应,家长需要去学校了解情况,及时安排医生对孩子进行专业疏导,在心理层面给予孩子帮助,要理解和同情孩子,宽容对待孩子的焦躁和抵触心理。</p><p class="ql-block">3.家长知道孩子遭遇校园欺凌之后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收集相关人证和物证等关键证据,通过学校协调或法律途径解决。</p><p class="ql-block">4.家长、老师向孩子普及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增强孩子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结合一些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分辨是非对错,树立正确是非观,拒绝校园欺凌。5.家长鼓励孩子参与有利社交的活动,培养有益的爱好,逐渐消除负面情绪,培养孩子建立乐观、自信、勇敢的精神品质。</p><p class="ql-block">5.家长鼓励孩子参与有利社交的活动,培养有益的爱好,逐渐消除负面情绪,培养孩子建立乐观、自信、勇敢的精神品质。</p> <p class="ql-block">防性侵</p><p class="ql-block">儿童性侵害,指的是施害者以强迫或引诱等方式与儿童进行性接触(包括身体接触、非身体接触),或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性活动。常见的形式有强奸、猥亵、给儿童讲色情语言、看色情图片和视频、拍裸体照片、在儿童面前暴露隐私部位,使用儿童制作色情片等等。</p><p class="ql-block">1.父母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包括重要的隐私部位,教孩子清楚地说出这些部位的正确名称,大大方方地进行性教育;并且向孩子强调,隐私部位不能随意被他人碰,更不能在公开场合裸露。</p><p class="ql-block">2.鼓励孩子对任何不舒服的身体接触说“不”!如果有人向孩子展示性器官或相关画面、视频,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呼救,或立刻跑开。3.警惕邻居、亲戚、老师、校长等熟人的异常行为,父母尽量不要让幼小的孩子和其他大人单独独处,平常需要注意孩子的心情有无变化,并及时和孩子沟通,比如问问孩子:“你们刚才一起做了哪些事?”。</p><p class="ql-block">3.警惕邻居、亲戚、老师、校长等熟人的异常行为,父母尽量不要让幼小的孩子和其他大人单独独处,平常需要注意孩子的心情有无变化,并及时和孩子沟通,比如问问孩子:“你们刚才一起做了哪些事?”。4.很多施害者往往会哄骗孩子:“这是你和叔叔/伯伯/爷爷/阿姨/老师之间的秘密,不可以对别人说”,并且给予威胁或奖励。孩子往往就保守“秘密”,什么也不说。父母平时一定要注重和孩子的互动关系,与孩子建立坚固的信任关系,了解孩子每天的生活,留心他们的言语和动作,有事没事和孩子聊聊:“如果你有什么秘密,但是它让你难受,一定得说出来。爸爸妈妈爱你,会尽全力保护你。”</p> 关注心理健康 <p class="ql-block">抑郁症开始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学业压力、家长对于孩子过于严格、人际关系紧张、情感纠葛、经济压力、家庭氛围不和谐、迷失网络世界不能自拔……这一切反映到学生身上,导致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不断增多。青少年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活动减少,无用、无助、无望、自责、失眠等精神痛苦,甚至有自杀倾向、自伤自残行为。</p><p class="ql-block">1.在班级中老师发现这类孩子要特别给以关注,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与温暖,教会孩子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以减轻他的失望程度,使他向好的方向转化。</p><p class="ql-block">2.肯定孩子的长处,并在班上有意识地多表扬他,鼓励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p><p class="ql-block">3.安排孩子参与班级活动的机会,在活动过程中,让孩子亲身体验到自己的改变,排除疑虑,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p><p class="ql-block">4.老师发现学生有精神、心理问题,应及时与家长联系交流,及早带孩子到专业的心理医院寻求帮助。</p><p class="ql-block">5.在生活中,作为父母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多听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当发现孩子的表现跟以前不同了,跟周围的同学或同龄人不一样了,学习成绩突然下降了,要引起重视,给孩子以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分析孩子发病原因,如与环境刺激有关,则要改造、消除这种环境因素的影响。</p><p class="ql-block">6.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进行锻炼,使孩子在实践中明确“坚强意志”和困难的真正含义,让孩子学会感恩,珍惜生命。</p><p class="ql-block">7.青少年网络成瘾沉迷游戏、逃避上学,不仅仅是青春期叛逆,家长要务必引起重视,尝试着真正地理解孩子的内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家人的陪伴、理解、认可。</p>

孩子

不要

家长

老师

栏杆

安全

手册

活动

青少年

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