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7年1月7日,入伍来到位于辽宁宽甸县的某坦克团。只在新兵连训练了半个月,便被送到了某坦克教导队学习坦克驾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教导队位于沈阳抚顺本溪三市交界的一处叫楼子沟的山沟里。学员共分两个连队,一个连队学习坦克驾驶,另一个学习坦克射击。我们这个驾驶连,共分六个班,每班12名学员,另有一名班长(是从上一年的学员中留下来的)。我被分在了一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为我们班全体合影。二排中间者是班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很庆幸自己能被安排学习坦克驾驶。一是对开各种车的兴趣与生俱来,更别说是开坦克了。二是心里边觉得,坦克兵坦克兵,只有开坦克才算是真正的坦克兵,其它乘员,都还差着点意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学习的是五九式中型坦克。这是一款从老毛子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产的T54坦克仿制过来的。1959年定型生产,并以32辆的阵容,参加了当年天安门广场的国庆阅兵。到了七十年代,尽管它当时仍是我军性能最好、装备数量最多的坦克(包括出口在内,此型坦克共生产了上万辆,而且直到现在,我军任何其它型号的坦克,都没有达到它的这个数量)。但跟国外的主流坦克比,已经算是比较落后了。落后多少呢?用一件事来说明一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段时间各种媒体每天都在大量热炒的德国准备援助乌克兰的豹2式坦克,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但现在的肯定是版本更高更先进),豹2的很多性能参数,相比我们的五九,都具有碾压优势。对比两个数据。一个是发动机功率,五九是520马力,豹2 是1500马力;单位功率(也叫吨功率,即每一吨的车身重量平均能产生的动力),五九是14.4马力/吨,而豹2是28马力/吨。在以这两个数据为代表的性能差距面前,说碾压真不算过分。欣慰的是,几十年后的今天,以99A为代表,我们自己的坦克也终于跻身世界先进坦克行列了。虽然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肯定不会是象当年那种代际的差距。遗憾的是,我这个老坦克兵,对五九之后的所有新型坦克,都没能再接触过。如果有机会,我特别特别特别的想接触一下99A等先进坦克。不用让我驾驶,只要能让我坐进它的驾驶舱,知道一下它先进在哪了?先进到什么程度?是怎么做到先进的?再跟它合个影,我就心满意足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为豹2坦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为我军99A坦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在当年,对我们这些以前从未接触过坦克的新兵蛋子来讲,五九仍是神一样的存在,神秘感、新鲜感、科技感,这感那感的,满满的。再说了,当时我们对世界上的先进坦克也缺乏了解,当兵前同学间甚至还有“老毛子的坦克老先进了,车身翻了180度,肚皮朝上还能正常行驶”之类的民间演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九坦克共有4名乘员(现在好多比较先进的坦克,由于采用了自动装弹,乘员已减少到三人),即车长,一炮手,驾驶员,二炮手(主要负责装填弹药)。这四名乘员,通常情况下,一炮手、驾驶员都要经过专门培训,车长一般是从其它乘员中选拔,之后再进行专业培训。二炮手一般不用送到专门机构培训,由连队自己培养就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为坦克乘员练习三步登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以为到了教导队后,马上就能学习开坦克。可实际上挺长时间内,连个坦克的边都挨不着。虽然来前已经在新兵连训练了半个月,但属于新兵必须要完成的各项训练任务,还缺了好多课。所以,来教导队后头一段时间的训练,都是着眼补课,以三大条令的学习,队列训练等共同科目为主要内容。心里着急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的背包捆绑,就是三横压两竖。为了增强大家的战备意识,每周都要求有一天要打背包,其它时间则叠成所谓的豆腐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好不容易把这一课补完了,可离能开上坦克还差着好几条街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别看坦克浑身是钢是铁,好象老抗造了。可实际上也娇贵着呢。就说它的发动机吧,使用500个摩托小时后,就必须得送去大修。据说那时我们这种坦克的单台造价是36万(这可是七十年代的36万啊,其中发动机这块占了多少不清楚,但肯定便宜不了),所以,每消耗一个摩托小时,那都是一大笔白花花的银子啊!我们这些学兵,虽然训练周期是七八个月,但真正的实车训练,每人只计划安排了17个摩托小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为拆下来的坦克发动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起这个“摩托小时”,还让我产生过误解。一开始听说“摩托小时”这个词时,还以为是坦克驾驶员的训练,要先从学习开摩托车练起呢,心里那个偷着乐啊。后来才搞清楚,那就是一个特定训练用语,跟摩托车毛关系都没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月份时,教导队领导们知道我们这些新兵,特别急于照几张在教导队学习训练的照片,便专门把照相馆的工作人员,请到营区为大家照相。上边这些照片,不少就是那时照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张前排中间者是我们的排长,人长得很帅气。前排右侧是二班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张彩色照片,是片中右侧的战友自己上的色。心灵手巧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边这些照片,前两张是在三月份左右,班长带我们去爬营区附近的大顶子山,在山顶上用自带的相机拍的。第三张照片的拍摄时间记不清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摩托小时”的珍贵,成了我们迟迟不能接触实车的一个障碍。另外,遵循一般的训练规律,我们也必须先理论后实践,先基础后应用,一步一动,打牢基础,循序渐进。所以,进入专业技术训练阶段后,我们第一步是先学习坦克理论。象坦克的战术技术性能,主要武器装备,车辆的基本结构,发动机的三大机构四大系,齿轮传动箱,离合器,变速箱,行星转向器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了解。而对其中的任何部分,都要了解掌握它的功能、构造、工作原理,而且要熟记于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为五九坦克教学挂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通过这个阶段的理论学习,让我对坦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既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概念,也了解了在那一堆钢铁的包裹下,里边的很多大名堂。就说这个基本概念吧。什么是坦克?这个问题听起来根本就不是问题,可真叫起真来,还真没几个人能做出标准的回答。 “具有较强的机动力、较强的火力、较强的装甲防护力,炮塔能旋转360度的履带式战斗车辆”。看看,哪一个限制词,都界定着坦克与其它车辆的本质区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就是通过对坦克战术技术性能的学习,对一辆坦克所拥有的战斗力,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坦克被称为陆战之王,那可绝不是浪得虚名。就是我们这算不上多先进的五九,那也是三头六臂啊。我给你叨咕一下。一门100毫米的坦克炮,配弹34发;两挺7.62毫米的重机枪,配弹2000发;一挺12.7毫米的高射机枪,配弹500发。二炮手配有一支冲锋枪,其他三名乘员各配1把手枪。看到没,这么一堆打人家伙,招呼到谁头上,也都够他喝一壶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是坦克机枪的分解图。记得还有一个关于它的构造的背记口诀:枪管机匣授弹机,活动部分加钣机,装填拉柄把手布,还有附品和工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为坦克高射机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联系一下眼前,老泽家的那位连斯基先生,为啥死乞白赖地天天嚷嚷着让西方国家援助坦克?因为这玩意确实有它的厉害之处,特别是象德国的豹2,老美的艾布拉姆斯M1A2等顶级的坦克,更是浑身的高科技。别看现在的反坦克武器层出不穷,但矛和盾都是同步发展的,矛上去了,盾也不会只看热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为美军M1A1坦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到正题。理论学得差不多了,该能接触实车了吧?别忙,你还得等。理论学习之后的下一步,是驾驶椅操作。现在咱们常听到看到的,在飞机、汽车等驾驶训练中,有一种模拟驾驶仪。我们的驾驶椅,大体上也可以算做是这么个东西。但是它只能算是个乞丐版,甚至根本就跟“仪”不沾边。就是用几根钢筋铁板,仿照坦克驾驶室的基本结构,按相应位置弄上离合器踏板、制动器踏板、油门踏板,再加上两根操纵杆(后期的改进型,增加了加油齿杆和起动按钮等)。但还真别小看了这么个简单的装置,它还真是完成坦克驾驶基础训练的一个重要帮手。从发动车辆,到挂档、加油、起步、增档、减档、转向等,实际驾驶坦克所需要的基本操作,在这个驾驶椅上,都能进行相应的模拟练习。训练时,教员下达各种操作的口令,我们根据口令做动作。虽然仿真度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你的动作做没做,做得是否准确到位等,教员都能清楚地看到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因此,通过一段时间的驾驶椅操作训练后,我们在建立驾驶思维和形成相应的肌肉反应肌肉记忆等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为下一步实车训练奠定了很好的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4张图均为坦克驾驶椅训练。第一张是我回到部队后,连队组织训练。后3张均为网上下载,他们使用的驾驶椅已经明显比我们那时先进多了,特别是最后一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接下来的训练,我们终于能真刀真枪地坐进坦克驾驶室了。要说我们的前辈们,在坦克驾驶教学上也真是琢磨到家了。我们这边真真地坐进了坦克驾驶室,也真真地实际发动了车辆,真真地做出了挂档加油转向等各种驾驶动作,但是,可但是,但可是,我们这一步的训练方式叫什么?叫“断履带驾驶”。啥意思?坦克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一系列传动装置,传递到主动轮,之后由主动轮驱动履带,完成坦克的移动。所谓”断履带驾驶“,就是将履带从主动轮上卸下来,这样当你在驾驶室做各种行车的操作动作时,动力虽然逐级传到了主动轮,但此时的主动轮却只能在那空转,坦克本身,则由于履带被卸下而停在原地一动不动。我很佩服当初能琢磨出这种训练方法的人。在驾驶椅训练和真正的实车驾驶之间,安排“断履带驾驶”这样一个训练步骤,对于增强学员的心理适应能力,增强训练的安全性,降低训练成本等,益处多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为履带被断开后的样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终于啊!终于啊!我们能实际开动坦克了。但也远不是想象当中的跃马扬鞭,风驰电掣。还是那个老套路,必须一步一动,循序渐进。从起步停车开始,逐步升级到直线驾驶,转向驾驶,增减档驾驶,山地驾驶。再后来开始了单个障碍物驾驶,连续障碍物综合驾驶,中间还有一个夜间驾驶。最后一个终极科目是公路驾驶。每进行完一个科目,都要进行考核,合格后才能转入下一个科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中的坦克驾驶员,是处于升座驾驶状态。这种状态的好处是视野开阔,但也有不利方面。一是自身暴露,不利于防护,通常只能在没有敌情顾虑的情况下采用。二是这种状态下不能旋转炮塔,否则容易造成驾驶员死伤。我们这期的一位班长,后来在部队的一次训练中,就因此身亡。三是驾驶员不能随时观察到各操纵装置,给操作带来不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在所有科目的训练中,都要求必须降座驾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感觉有三个科目的训练比较有意思。一个是连续障碍物驾驶。就是在驾驶场地内,连续通过八个障碍物。既不能超过规定的总时间,同时通过每个障碍物时也必须符合“高速接近,平稳通过,快速离开“的要求,不能出现停车、熄火等问题,否则就很有可能不合格。这八个障碍物包括土岭、弹坑、崖壁、车辙桥,双弯限制路、直线桩间限制路等。都是依据坦克在行军和作战时,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设置的。可以说,如果能把这些都完成好,执行各种任务也就问题不大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3张图,第一张是通过土岭,第二张是通过崖壁,第三张是通过泥泞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面两段视频,是2021年夏天,我跟班长一起重回教导队时拍摄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多年来,这个场地一直由附近的坦克部队在使用,所以好多设施仍处于完好状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另一个是夜间驾驶。它又分为开灯驾驶和夜视仪驾驶。开灯驾驶不用说了。夜视仪驾驶,是针对战时隐蔽伪装的需要设置的。训练前,先要把坦克大灯的普通灯罩换下来,再装上一个红外线灯罩。同时,再将坦克驾驶室内的普通潜望镜换成夜视潜望镜。这时,在夜暗条件下,人们用肉眼就看不见坦克的灯光了,而驾驶员则可通过夜视潜望镜,利用红外线灯的照射效果,勉强能看见外边的路况。但不得不说,即使在当时,这种看似有点科技含量的技术,实战意义也不是太大。主要是夜视仪的观察效果太差。夜视距离,理论上只有五十米,实际上二三十米外就基本啥也看不清了。再就是夜视仪中看到的景象非常模糊,象看鬼火似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面这张图片,反映得就是使用夜视仪的观察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一个是公路驾驶。我们平时的驾驶训练,都是在专用的坦克训练场内完成的。由于要以通过障碍物为主,车速也起不来,多是用一二档,挂个三档就算挺快了。另外也基本没有外来人员车辆等干扰顾虑。公路驾驶就不一样了,它要离开专用场地,在附近的几个村镇间的公路上行驶,车速自然要比在场地内快多了,行人啊车辆啊什么的,也都可能随时随地的遇到。所以,教导队上上下下,对公路驾驶都很重视。我们这些学兵,也都是一半期盼,一半激动。记得开始公路驾驶的头天晚上,好几个战友都睡不着了,大家坐在宿舍外,对明天的训练一顿乱七八糟的畅想。训练开始后,倒也比较顺利,没出现什么大的情况。这里边还有一个小细节。坦克行驶中,最怕发动机的机油润滑出现故障,一旦出了问题,几分钟时间内,就可能导致发动机报废。那可是大事故啊!在驾驶室内,机油压力表被设置在驾驶员的右侧。当驾驶员集中精力进行车辆操作时,很难时常观察机油压力表,特别是我们这些新手,忙活驾驶还忙活不过来呢,哪还顾得上看机油压力表啊。那时的车辆的技术水平有限,没有机油自动报警装置(后些年,有人专门针对这一问题,发明了机油压力自动报警装置,还因此获得了奖励)。针对这种情况,队领导做出了这样的安排:学兵们互为伙伴,你驾驶时我在你身后专门负责看仪表,我驾驶时你也同样。问题算是解决了。但那个负责看仪表的人却遭了点小罪。主要是坦克里边的空间十分狭窄,人待在驾驶员后边那个地方,只能半坐半趴半跪,还要盯着机油压力表的情况。近一个小时下来,有些人基本是连晕带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的坦克,已经开到了高速公路上。我们那时的所谓"公路驾驶"可没这个待遇,也就是在乡间的沙石路跑跑而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几个月的实车驾驶下来,有三点感受比较深。一是坦克驾驶是一个力气活。别的不说,就是那个转向用的操纵杆,每拉一下需要的力量是35公斤。至于踩离合器,踩制动器,没有一个是轻巧活。刚开始实车驾驶那阵子,我们这些人没有几个不吵吵腰酸腿疼的。坦克兵的伙食费标准比步兵和炮兵都要高,他们是每人每天五毛多,而我们是七毛三。虽然这不一定合理,但当初高层在制定这些标准时,肯定也是有着相应的考量。二是坦克驾驶是个挑身高的活。我们驾驶连的这些学兵,最矮的一米六多点,最高的有超过一米八的。干坦克驾驶这个活,这两种身高都有点吃亏。个矮的,首先是踩踏离合器和制动器,腿有点不够长;其次是通过潜望镜往外观察,也有点列列巴巴。个高的,脑袋得顶到驾驶窗盖上,腰也没法挺直。最合适的身高,是一米七到一米七七左右(庆幸的是我正好在这个范围内)。三是坦克保养是个又脏又累的活。每次实车驾驶,我们只训练一个上午,之后整个下午都被用来保养坦克。每个人用在保养车上的时间,绝对是开车时间的几倍。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负责各个部位的擦拭保养。几乎就没有省心省力的地方,变速箱和行星转向器漏油甩油是再正常不过,战斗室驾驶室闷热难耐,履带和负重轮部分连泥带水没个抠净。这些还都不算什么,万一赶上需要调整履带的松紧度或更换履带板,那才是真要劲,十八个老山东都呛不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是驾驶员驾车时的景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是往坦克上装电瓶。没把子力气绝对不好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是钻到坦克底下保养车的景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边说的这些,就是我这七个多月学习坦克驾驶的主要情况。最大最深的体会,就是每一步的训练都扎扎实实,基础牢固;所有的训练科目都是严格遵循训练规律,循行渐进。这样训练的结果,就是相关的要求和要领,已经融进了骨子里,甚至能相伴一生。我们同期的那些老伙伴们相聚时,大家经常表示,现在把一台老五九交给我们,只要稍微熟悉一下,我们就照样可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学习训练之外,也有好多其它方面的事,有可乐有趣的,也有荒唐不堪的。且挑几件说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饭堂小广播。也不知是哪代前辈开创并留下来的传统,全连在饭堂吃饭时,经常有人站出来,大声念自己写的决心书、倡议书、学习训练体会等稿件。偶尔也有人因犯了点小错误在这种场合念检讨书的。连队有号召,各个班长就动员自己班的学兵踊跃发言,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比赛甚至竞争。那个场面也挺有意思,这边大伙正在吃饭,不知从哪张饭桌上,突然就嗷地冒出一嗓子:“决心书!”内容多是我要在学习和训练中怎么地怎么地的宣读。经常是一顿饭下来,“决心书”此起彼伏。当时各桌的菜都是统一盛在几个盘子里。有时那边的决心书还没念完,这边的盘子就已经快见底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紧急集合。为了能在战争突然爆发和遇有紧急情况时,保证部队迅速出动,几乎所有的部队,从新兵入伍开始,都要经常搞紧急集合训练。我们这个教导队也不例外。有时是连里或排里组织,有时各班自行组织。班里组织时,大家就寝后,班长会突然吹响紧急结合哨,同时宣布某某班紧急集合,并且不许开灯。集合完毕后,班长会宣布一些假定的敌情或其它情况,之后组织全班向某一个地方跑步前进。一段时间后,便宣布情况解除,全体带回。紧急集合,最看重的是完成时间的快慢。而打背包的速度,是影响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平时一旦有空,班长就经常组织我们进行快速打背包的训练。待基本熟练后,还要把眼睛蒙上,模拟在夜暗条件下快速完成打背包。前些年看央视的星光大道节目,其第二个展示环节是才艺大比拼。有时我就瞎想,如果让我去参加那个节目,在才艺比拼这个环节,我就来一个蒙眼打背包的表演。几十年前练的基本功,现在稍微熟悉一下,照样还能把“三横压两竖”(部队打背包在捆绑上的基本要求)整得有模有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班务会。通常是每周开一次,由班长主持。主要内容一是总结本周工作,好的表扬,差的批评。二是布置下周工作,强调注意事项。班务会有时全程由班长一个人讲,有时也要求大家挨个发言表态。当年的班务会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说的事,真正的亮点,是在42年后的2019年,我们班的人又以开班务会的形式,相聚在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市。遗憾的是尽管已经千方百计地多方联系,但最终也只来了六个人,其他七人,两人因事来不了,五人失联。那次班务会之后,班长和大家还有意找个机会再张罗一次,或去四川,或去海南。也不知啥时能安排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边这段视频,是2019年这次组织42年后的班务会中的主旨活动,主要是为了营造出当年的氛围,找回当年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面的视频和照片,记录的都是2019年班务会的活动。巧的是在某公园遇到的这台供参观的坦克,正是我们当年的五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火墙爆炸。连队的居住条件非常紧张,三十多人住在一个寝室内,上下铺加对面铺。一到深夜,除了咬牙放屁吧叽嘴这些常规交响曲外,有时也能听到"换二档"这样带有职业色彩的,日有所想夜有所思所喊的"专业"梦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下铺之间的高度很低,下铺的人坐着时勉强能把腰挺直了,上铺的人坐着时则连腰都直不了。对面铺之间只有两米左右的距离,冬天时两铺中间还要砌上一个炉子和一道火墙。空间十分拥挤。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火墙突然爆裂炸开,崩得上下两层铺上全是黑黑的粉尘。大家一顿抢险救灾,幸无人员受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岗。我们站岗的地方是坦克停车场,平时只停着我们训练用的十多辆坦克。有一天半夜接岗后,月光下发现多了一辆坦克牵引车(一种专门用于拖拽坦克的装甲车辆,主要用于坦克的救援)。白天时看到过这辆车,是附近另一个部队的,到这儿利用教导队的训练场地进行驾驶训练,晚上就将车停在了这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对坦克已经不觉得新鲜了,但这个牵引车还是头一次见到,自然就好奇。我就溜哒到车跟前,东摸摸西看看。无意中拉了一下位于车后的门,竟然没锁,我开门钻了进去。也看不太清,半摸半看地在里边一番“探索”。忽然摸到了一个盆状的东西,再往里一摸,软软乎乎的,拿起来一闻,原来是几张白面烙饼。我们的伙食不好,此时根本就没有什么思想斗争和各种纠结,直接进嘴下肚,不一会儿就干进了好几张。盆里的饼挺多,吃饱后还剩下不少。抹抹嘴,钻出车外,继续站岗——天上的月亮好圆啊!估计这是搞牵引车训练的人开的小灶,白天没吃了,就放在车上了。结果让我偏得了一顿”站岗夜餐补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为64式坦克牵引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被窝吃黄瓜。一天晚上正在睡觉,突然一只黄瓜塞进了被窝,来人还小声叮嘱:别吱声,快吃。我反应过来后,将头缩进被窝内,咔咔一顿嚼。什么洗没洗啊,什么农药残留啊,想都没想。风卷残云后,在对黄瓜清香的回味中重入梦乡。原来,当晚站岗的是一位关系不错的同班战友,他从连队的塑料大棚内偷了几根黄瓜。哥们儿挺讲究,有福同享,顺手也给几个要好的哥们儿每人被窝里塞了一根。连队的伙食不好,以我们的伙食费标准不应该吃成这样。所以大家有机会就会叼拉两口,既是肚子需要,也是不满情绪的发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于驾驶舱。某位战友给老家的女朋友写信,在信的末尾,特意注明某月某日于驾驶舱。以我们当时的训练要求,根本不可能有在坦克驾驶室内写信的条件,年轻人,想在女朋友面前卖弄一下,也属人之常情。而且我觉得他这个驾驶舱的“舱“字用得特别好,一个字就把驾驶坦克的神秘感和科技感给提升上来了。巧的是,另一位战友,经常以”检查思想工作“的名义翻看别人的私人物品,正好把这封还没来得及寄出的信给翻出来了。于是乎,”于驾驶舱“就成了大家开玩笑的一个笑柄,弄得写信的那位战友很是难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就是坦克驾驶舱的全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偷拿班长相机外出照相。班长有一架相机,好象是海鸥4B方箱那种。我们很是羡慕。某个周日休息,借班长出去办事的机会,我们四个要好的战友,偷偷的将班长的相机拿了出来。忘了那个黑白胶卷是从哪弄的了,跑到附近村庄旁的一个山岗上,以山上的大松树为背景照了几张相。我们四个人只有一人略微懂一点相机的使用,一顿胡乱操作,算是把那个胶卷拍完了。赶紧回到连队将相机放回原处。也不知后来班长是否发现了此事。后来找机会把胶卷冲洗出来,总算有几张有影的,但也是模模糊糊,免强能看出点模样,这就已经很满足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边第一张照片,就是偷拿班长相机那次照的,对焦不准,人都是模糊的。第二张照片,是2021年我和班长再回教导队时,看到那两棵松树还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航向机枪。前面提到过坦克上配有两挺7.62毫米重机枪,其中一挺是由驾驶员负责射击的。枪就被固定在驾驶员右侧的车体内。在车前方的倾斜装甲板上,留有一个射击孔,子弹通过这个孔向外发射。在右操纵杆的上端,有一个发射按钮,大姆指一按,就可以射击了。为什么叫航向机枪?就是枪的射击方向是由车体赋予的,车体的“航向”朝哪,就只能往哪个方向射击,不能独立确定射击方向。估计当年老毛子在做这个设计时,其针对的使用场景,应该是当坦克对敌阵地发起冲击时,在其前方可能出现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驾驶员就可边驾车,边对敌人进行射击。在当年,按老毛子对坦克的使用原则,这种作战场景和需求可能会出现,但在现代作战中,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极低。所以五九坦克的后期改进型,也都取消了航向机枪。在我整个的坦克兵生涯中,从来也没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只是当看到右侧操纵杆上端的那个按钮时,知道它是干这个用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中,画红圈的地方,就是航向机枪的位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中,红色箭头所指的位置,就是航向机枪的射击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教导队的那段生活,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了。想再就大家容易问到的一个问题啰嗦几句。学习驾驶坦克和汽车,哪个难度更大?当然是坦克更难开了。难在哪?四个方面吧。一是能实际开车的时间太少。我们大半年的学习,理论上是开了17个摩托小时,可掐头去尾,实际上连这个时间也达不到。即便是后来回到战斗部队,普通的坦克驾驶员,一年可能连十个小时都开不上。那些担任教练车驾驶员的能好很多,但也就是几十个小时而已。摆弄机械这种事,主要得靠实践来堆,时间不到位,神仙也不行。二是坦克上的机械装置要比汽车复杂很多,再加上好多装置的技术比较落后,操作难度很大。起步时挂一档,如果车辆调校稍微不到位,挂着就很费劲,经常会两手抱住变速杆晃着膀子硬往档位里勒,齿轮打得咔咔响。还有那个一档换二档,必须得按“稳油稳五六,短促加油不过九”等要领规范操作,稍有出入就换不上档造成停车。还有就是转向,开汽车时只需要转动方向盘,边走边转就完事了。坦克上的转向机构就复杂太多了,光是转向方式就有分离转向、局部制动转向、第一位置转向、原地转向,而且每种方式都有相应的油门配合要求,一旦弄不好,甚至还会出现“反转向”(你想让坦克往左转,但它却可能跑向右边)。三是坦克驾驶员的观察视野很小,当按战时要求降座驾驶时,只能通过潜望镜向外观看,观察死角和死界都很大,根本无法向开汽车那样,前后左右都能照顾到。第四点就是坦克的使用环境,多是在脱离公路的野外,翻山越岭沟沟坎坎是常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为坦克潜望镜。四名乘员的位置上,都有各自的潜望镜,但数量和结构不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是从驾驶位置通过潜望镜向外观察的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橘色圈出的,是坦克的两根操纵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图左侧橘色圈内,左侧是离合器踏板,右侧是制动器踏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右侧橘色圈内,是换档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是变速器的档位装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图是坦克加油齿杆,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手油门。每次发动车辆后,要先通过对它的调整固定,让坦克保持在每分钟500转左右的最低稳定转数。这个转数很重要,低了容易造成发动机经常熄火,高了则容易造成换档困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7年的9月6日,我们结束了在教导队的坦克驾驶培训,各自回到了原来的部队。那七个多月的时光过得特别充实,每天都充满了探求和向往,每天都能感受到进步的快乐。几十年来,也曾几次回那个地方看望过,特别是2021年夏天,又和当年的班长一起回去过一次。虽已物是人非,但当年的激情犹涌荡心中,当年的马达轰鸣犹回响耳畔,当年坦克履带碾出的辙印,不但犹深嵌在那里的每条山沟,而且还以此为出发点,一路延伸开去,铺展出了三十多年的军旅生涯,铺展出了相伴终生的铁甲情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两张图为毕业合影。第一张是我们驾驶连的,后排左2为作者。第二张是射击连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面的视频和照片,都是2021年与班长一起重回教导队时拍摄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最后,再写上一组与当年的坦克性能有关的数据。权当作是接头暗号:凡能准确解读这些数据的,绝对都是五九坦克门下的家人们。8485毫米, 6040毫米,3270毫米,3840毫米,2640毫米, 2.7米,1.4米, 12150L,812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贴中部分照片是班长和几位战友提供的,感谢啦!还有一些图片是从网上借用的,向原作者致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