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月14 日西方的情人节,她复活了中国人的浪漫细胞。过情人节,送玫瑰花,已经成为年轻恋人们表达情感的固定模式。其实,我们华夏的先民,早在3000年前,在《诗经》时代就举办了自己的情人节——“上巳节”,也选举了表达爱意的花朵——“芍药”。《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就是描写郑国三月上巳日,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游春,从相约同行、再到相谑、相赠爱情花的浪漫过程。完美的呈现了中国最早的“情人节"男女约会的动人情景,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生动的“采兰赠药”慕春图。情感纯朴真诚,真正地达到“诗无邪”的境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国的“情人节”大致有三种说法:元宵节、上巳节、七夕节。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和上巳节,才可以出来,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也就有了元宵节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相遇的场景,便滋生了元宵佳节是中国“情人节”的说法;而七夕,更倾向于是一个女子的专属节日,其内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在古代七夕与爱情关系不大,于近代才成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象征爱情的节日;上巳节的历史更是由来已久,先秦时,上巳节已成大规模的民俗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祓禊”,期盼美好生活。传说这一天也是伏羲、女娲交合的日子。因此,上巳节成就了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三月春暖花开,春水荡漾,自然也成为青年男女见面相聚、互诉衷情的好机会。《诗经·郑风·溱洧》就描绘了发生在郑国的溱河、洧河边,青年男女借上巳节春游时机,相会、互结同心的爱情画面。溱洧之约,芍药寄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诗经·郑风·溱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首诗的大意是:溱水流、洧水流,三月冰融水自流。男女春游,手持兰草,驱走不祥。女子说:“一起去看看?”男子说:“我已经去过”。但再去一次又何妨呢?洧水旁,宽敞又好玩,男女互相调笑,赠芍药表真情;溱水清、洧水清,男女春游,人海人海,热闹非凡。女子说:“一起去看看?”男子说:“我已经去过”。但再去一次又何妨呢?洧水旁,宽敞又好玩,男女互相调笑,赠芍药表真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溱洧》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叙事诗,却渗透着强烈的抒情意味。诗歌以人物对话的方式,来反映内心世界。写的是溱洧河畔春游踏青的青年男女,有的佩戴兰花,有的手执芍药,以简单对话表达情意,以互赠芍药来互表爱意。全诗二章,共二十四句,叙事述情,极富顿挫婉转之妙。诗的一开始便描述郑国男男女女都涌向郊外游玩赏春的情景,渲染烘托了欢快的节日气氛。以溱洧两岸宽阔广袤的田野作为背景,碧波涣涣,风和日丽,与蓝天白云交融在一起,温暖着人们的身心,意境明朗妍丽。如此良辰美景,正当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们,无不陶醉在这旖旎的春光之中,尽情享受着他们的快乐。接着便话锋一转,把目光转向一对正窃窃私语的小情侣身上,通过男女率性真挚的对话,像是一段小小的插曲,在平铺直叙中掀起小小的波澜,避免了叙述方式的单调。使得全诗的结构增添了几分曲折的韵味,妙趣横生。最后以恋人分开并互赠芍药结尾,可谓言已尽而意无穷。节日的欢乐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恋人心中那美好的记忆却久久留存,那荡漾在情人的心中的爱情春潮,依然波光潾潾,氤氲情怀。充分反映出了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民主,社会风气开放,人民追求自由快乐的幸福生活,民风淳朴的生活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溱洧》和《诗经》中大多数作品一样,运用了回环往复的手法,诗歌利用前后两章回环往复的吟咏,在洗练的语言中巧妙地渲染出盎然的春意和欢快的节日气氛。全诗以 “芍药”与“蕑”是支撑起全诗结构的两个支点,凭借着这两种香草的芬芳,作品完成了从风俗到爱情的转换,从自然的春景到人生的青春的转换,从略写到详写的转换,由此描绘出一个天真活泼的女子形象,从而反应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清新淳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古时的爱情之花为什么是芍药(即勺药)?《本草纲目》中记载芍药:“犹嬉约也。婷约,美好貌。此草花容嫜约,故以为名。”“芍药”读起来是“着约”的谐音,即是守约、赴约之意。古时候情人在分别之后互赠此草,以寄托即将分别的情怀和表达对对方的爱恋。这富有象征意义的香草为他们的爱情增添了沁人的芳香,点缀出绚丽的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每每重拾《诗经.郑风.溱洧》,不管道学家们给了多少淫奔之评,纵使穿越千年,扑面而来的依然是灼灼的青春气息,是先民们风趣幽默、直率坦然的性情。那种蓬蓬勃勃的生命力。她如同一朵朵鲜艳的芍药花,在春风中摇曳生姿。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绚丽和美好。士与女,方秉蕳兮。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千年回眸,熠熠生辉。撒一路芬芳,播一春诗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