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南极见闻》(一):拉巴斯高原

老展

摄影/张勤、老展; 文字、编辑/老展 <p class="ql-block">2016年初,过完春节,一个团16人准备了两年去南极游。说走就走,顺便游览南美的玻利维亚和智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美安第斯山以山鹰为骄傲,本集以南美音乐《风在鹰翅下》为背景音乐!</p><p class="ql-block">本集编辑一开始放错了音乐,在电脑上改,但手机上始终改不了!最后把音乐上传手机,从手机端才改过来!</p> 从北京T3航站楼出发。 在转运车上。 在芝加哥转机。 夜里,又在迈阿密机场转机去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 在进入南美的空中破晓。<div><br></div><div>多民族玻利维亚国(西班牙语:Estado Plurinacional de Bolivia),简称玻利维亚,是位于南美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周边与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巴拉圭五国相邻,国土面积109.8万平方公里。法定首都为苏克雷,实际政府驻地为拉巴斯。截至2022年9月,玻利维亚全国人口1183.2万。玻利维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被称为“坐在金矿上的驴”。除了著名的矿藏,还有为人所熟知的印加帝国遗址。此外该国还拥有仅次于委内瑞拉的南美洲第二大天然气田。</div> 世界上最高的机场,拉巴斯机场,海拔4100米。团中女生基本都高反了!<div><br></div><div>公元13世纪为印加帝国的一部分。1538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史称上秘鲁。1825年8月6日宣布独立,为纪念解放者玻利瓦尔取名玻利瓦尔共和国,后改为玻利维亚共和国。1835年与秘鲁合并,成立秘鲁-玻利维亚联邦,1839年联邦瓦解。1879年同智利发生太平洋战争,丧失沿海领土,成为内陆国。1932年至1935年与巴拉圭发生查科战争,战败后丧失大片领土。1952年4月爆发人民武装起义,民族主义革命运动领导人帕斯•埃斯登索罗就任总统。此后,军事政变频繁,政局长期动荡。1983年10月恢复民主政体。2009年,国名改为“多民族玻利维亚国”。<br><br>玻是南美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2021年玻国内生产总值为388亿美元,同比增长6.11%,失业率5.17%,全年通货膨胀率为0.9%。世界银行预测玻2022年经济增长为3.9%。<br><br></div> 拉巴斯(La Paz),玻利维亚的行政首都,在西班牙语的意思是「和平之城」,拉巴斯虽位处一个盆地之中,但海拔仍高达3640米,足以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离天空最近的首都,绝对是货真价实的天空之城。是议会和政府机构所在地(法定首都和最高法院所在地是苏克雷)是该国最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亦是拉巴斯省首府。<br><br>拉巴斯位于玻利维亚高原东部拉巴斯河谷,西与秘鲁和智利接壤,西南为高原,东南为山地,东部是热带河谷,北部是亚马孙河流域边缘的雨林带。气候属于亚热带山地气候,海拔高度3627米,年平均气温7℃,是世界上位置最高的首都。拉巴斯所处地理位置极富有山城特色。城的四周由群山包围,使其免受寒风的袭击。<br><br>西北距的的喀喀湖55千米。海拔3577米。人口约100万。原为印第安人村落。1548年因在拉巴斯河发现砂金而建城。1827年为纪念阿亚库乔战役,称拉巴斯阿亚库乔。<br> 旅馆的早餐。 拉巴斯街景。 后巴洛克式的建筑。 在城市高处的缆车站。<div><br></div><div>缆车是拉巴斯重要也是最独特的公交系统,共有4条线路,连通了山上密集的穷人区和氧含量较高的山谷富人区,是拉巴斯最经济、快捷的出行方式,就和在北京坐地铁出行差不多,永远不必担心堵车。<br></div> 从缆车上看拉巴斯密密麻麻的红砖民房。 有趣的是,很多房屋的窗户都是空着的!原来,拉巴斯的房产税是按装修完善的面积征收的! 高原上的中心球场!足球界的“魔鬼主场”。<div><br></div><div>玻利维亚是南美洲的一个高原内陆国,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拉巴斯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首都,亦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际机场所在地,更有闻名于世的“魔鬼主场”,马拉多纳率领拥有梅西、阿奎罗、特维斯、迪玛利亚等超级巨星的阿根廷队也曾1比6败走拉巴斯城。</div><div><br></div><div>记得97年美洲杯是在玻举行,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玻利维亚队凭借“魔鬼”高原主场的优势一路杀至决赛,并在与巴西的决赛中一直控制比赛节奏,要不是外星人罗纳尔多最后挺身而出,玻利维亚就拿下了金杯。</div> 缆车的一个终点站,有一个观景台。 观景台上的大三八门。<div><br></div><div>Killi Killi 观景台相传是以前印加人的祭坛。<br></div> 街上的涂鸦为建筑颜色单调的拉巴斯增加不少色彩。 古巴英雄格瓦拉的画像永远是涂鸦的主题之一!<div><br></div><div>悲哀的是,格瓦拉就是在玻利维亚被捕的。</div> 拉巴斯市场。 羊驼标本就这样悬挂出售! 拉巴斯街景_女巫市场。 圣弗朗西斯科教堂,教堂位于拉巴斯主干道上,这是一座巴洛克风格和安第斯文化混搭的建筑,始建于16世纪中叶,教堂只有一个钟楼,有别于多数教堂的双钟楼,这是它的特别之处。 广场上的球技表演。 拉巴斯城区,修宪公决NO派游行。稍后我们会讲其原因。 玻利维亚是拉美国家中少数以印第安人为主的国家。 首都中心地带。 总统府。 前往蒂瓦纳科_玛雅人遗址地。 拉巴斯高原上,当地人仍然沉浸在狂欢节的氛围中。 蒂瓦纳科。<div><br></div><div>蒂瓦纳科(Tiwanaku,旧写 Tiahuanaco 或 Tiahuanacu)文明被认为是印加文明的先驱。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蒂瓦纳科一直是安第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土著城市。这座古城的遗迹位于的的喀喀湖附近,在拉巴斯以西约 72 公里处。<br></div> 蒂瓦纳科城位于玻利维亚,但是蒂瓦纳科文化的影响则不仅限于玻利维亚。这是南美洲的古印第安文化,分布在玻利维亚和秘鲁,并扩及厄瓜多尔南部、智利和阿根廷北部。<div><br>在南美洲安第斯脉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横跨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边境的高山湖泊的的喀喀湖。湖面高度为海拔3900米。蒂瓦纳科城在湖东南20多千米的玻利维亚境内的高原荒野里。</div><div><br>这个高原上的景象,看起来不像是地球上的,倒像是别的星球上的。这里的气压很低,大约只有海平面气压的一半,空气中氧含量也挺少。体力劳动对于任何一个非本地人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但是,恰恰在这样的高原上,有一座神秘的古城遗址蒂亚瓦纳科。<br></div> 从残存的废墟石块中可以看出,蒂亚瓦纳科曾经是一座相当坚固的大方城,四面有着高不可攀的城墙,每座城门都用一整块重达几十吨甚至数百吨的大石雕凿而成。考古学家还在巨石的缝隙中发现了一些小金属钉,其作用是固定石头,据推测,这些金属钉是把金属熔化后再倒入凿出来石头模子中制成的。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整块岩石凿成的石门:“太阳门”,驰名世界,号称“世界考古最伟大发现之一”。 玛雅人的图腾,与中国良渚文化的图腾很像! 蒂瓦纳科,玛雅人遗址地文明编年史。 蒂瓦纳科玛雅人遗址地,大地母亲仿制品,真品在室内。 东太阳门。 西太阳门。 面积巨大的神殿。 祭坛石柱。 门是用一整块巨大的安山岩雕凿而成,门框的上下左右均布满了轮廓清晰、刀法雄健的石雕神像和各种花纹图案。太阳门上端正中部分有一个维拉科查太阳神像的浮雕。太阳门上的雕饰最集中地反映了蒂瓦纳科文化的艺术特色。 祭坛石柱墙。 周边野花盛开! 当时建筑工具的模拟。 狂欢节仍在继续。 地道的拉巴斯高原! 和西藏高原一样迷人。 伊宜马尼峰! 一阵雨后彩虹突显。 暮色中的伊宜马尼峰。 暮色中,城市灯光璀璨。<div><br></div><div>游客有一句对拉巴斯城的形容“白天像砖厂,夜里像香港”。</div> 伊宜马尼雪峰还静静地守护在那里。 前往高原湖泊——的的喀咯湖。 过河。 渡船上。 我们的印第安人司机。 码头上的印第安人首领的塑像。 美丽的曼陀罗花。 印第安妇女。 远远看见的的喀咯湖。 越近湖水越蓝。 科帕卡瓦纳的节庆,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乐队! 蒂瓦纳科古城是公元400年玻利维亚人在的的喀喀湖边建造的。很快居民聚居中心就繁荣发展起来,成为一座繁忙的城市。在这片土地上,修建了许多梯形金字塔、法庭和城市中心建筑。<br>今天的艾马拉印第安人聚居的小村落就很靠近西班牙征服前的蒂瓦纳科遗址。<br> 科帕卡瓦纳白色教堂。 当时的印第安人总统,为了继续当总统,开始了公投。因此就有了“YES”和“NO”派。 的的喀咯湖码头。 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是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之一,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可通航的湖泊,是南美洲第三大湖(仅次于马拉开波湖和帕图斯潟湖)。<div><br>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西班牙语作Lago Titicaca,湖上的浮岛的的喀喀湖的名称来源与于地的印第安人语言,可能是“美洲豹的山崖”或者是“酋长的山崖”的意思。有“美洲狮岩”(Rock of the Puma)或“铅崖”(Crag of Lead)等不同译名。</div><div><br>湖中有52个岛屿,大部分有人居住,最大的岛屿的的喀喀岛上有印加时代的神庙遗址,也是印第安人的圣湖。<br></div> 湖水清且涟漪! 船尾剪出梨花万朵。 船头的吉祥物。 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被称为“高原明珠”,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的的喀喀湖海拔高而不冻,处于内陆而不咸。<div><br>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的安第斯山脉的普纳高原北部,具体坐标为南纬15°47′,西经69°23′。<br></div> 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湖光山色,风景十分秀丽,为旅游地。的的喀喀湖沿西北-东南方向延 伸,长190公里(120哩)。最宽处80公里(50哩)。 狭窄的蒂基纳(Tiquina)水道将湖体分为两个部分。<div><br>湖水源于安第斯山脉的积雪融水,湖水从小湖流入德萨瓜德罗河流出注入波波湖。东南的部分较小,在玻利维亚称维尼亚伊马卡湖(Lake Huinaymarca),在秘鲁称佩克尼亚湖(Lake Pequeno)。西北的部分较大,在玻利维亚称丘奎托湖(Lake Chucuito),在秘鲁称格兰德湖(Lake Grande)。<br></div> 孤独一棵树。 湖中有最大的岛屿的的喀喀岛有印加时代的神庙遗址在印加时代被视为圣地,仍保存有昔日的寺庙、宫殿残迹。的的喀喀湖区域是印第安人培植马铃薯的原产地,印第安人一向把的的喀喀湖奉为“圣湖”。 羊驼。 与印第安小姑娘合影。 赶羊。 民宿。 印第安草船。 喝上一杯本酿的啤酒,静静地欣赏着山湖海色。 吃岛上印第安大餐,乐得合不上嘴! 马铃薯开花亦很漂亮。 印第安装饰品。 岛上的神庙遗址。 码头上的外国游客。 <p class="ql-block">印第安人婚礼。</p> 傍晚回到拉巴斯,拉巴斯日落的红色英雄像。 第二天,坐小飞机前往乌尤尼大盐沼。 航拍离开拉巴斯。 高原地貌。 进入大盐沼边缘。 荒原,难怪是世界上的穷国。 飞临乌尤尼镇。 请留意下一集《南美南极见闻》(二):天空之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