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小一二年级

静泊堂

<p class="ql-block">大兴桥</p> <p class="ql-block">  今回老家,在镇上碰到我五十几年前一年级的同学,不敢认了。我七岁上学,小学离我家村口不远 ,名叫大兴桥小学,说是小学,其实只有一个一二年级的复合班,也许是因为几个村庄的学生少,一年级和二年级加起来才三十人左右,去镇上的学校又太远,所以设立一二年级的复式班,只有一位老师,是利用古庙而设的。</p><p class="ql-block"> 所谓大兴桥小学,是因为庙门口有一座横跨大运河浜的石条桥叫大兴桥,这桥应该有年头了,桥墩是石头砌的。桥面是两块巨大的石条铺成的。我到现在也没明白,这两块巨大的石条从哪弄来的,怎样把它架上去的。桥没有栏杆,我家在桥的这边,上学都要过桥去学校,那时每天过桥也没记得害怕过。</p><p class="ql-block">  小学原来是个古庙,教室也便是古庙堂。庙堂有前后两个大殿,非常气派,老师的办公室在南面的平房里,平房三开间,西面一间是老师的办公室,中间的一间是校门通后面教室的厅,校门上方是一个用石灰塑的五角星,上面涂着红漆,下面就是大兴桥小学几个大字。东边的一间是灶房,可能这平房原来并不是庙宇的,是后来建的。校门口到河边是一块三开间的空地,两边是两排冬青树,最后面是厕所,家乡人为盖庙堂是不惜财力物力的,庙堂柱子壮硕高耸,圆柱的外面是大红的油漆,那大梁足有20㎝粗,椽一律是切方铺排得整整齐齐的彬木。椽间是辅的“盲砖”(就是一种薄的的砖)。房檐瓦雕吉鸟,房顶砖镂瑞兽,房瓦间长满了瓦松和蒿草,庙堂门窗也一律是花格子木头做的。室内地面也铺的是“萝砖”(磨光的大青砖)。白灰墙老旧了,但依稀还辨得清彩绘的神话故事。靠近西边操场的白墙上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整个教室尽显了庄严肃穆,那时我们坐在高大空旷的教室里,就越发感到自己太渺小了。柱的两侧分别是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中间也没什么隔开的,老师这边一年级上完就到旁边二年级开课。孩子非常自觉,不吵不闹。这边讲课,那边做作业,我有时也打叉,一年级的我也听二年级的课,现在想来也叫预习吧,怪不得我那时成绩好,老师喜欢,我们的老师是个女的,只有一个人,既教算术也教语文,至于文艺体育课,那时叫唱歌体课也是一个老师带一二年的学生一起上,她叫毕金兰,但我们都叫她金老师,就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就像我们的母亲,既严肃,又可爱。记得我们还演过京剧红灯记片断,我演李玉和,我们村上另一个女孩演李铁梅,铁梅奶奶是大河头村上叫施琴的女孩演的,都是金老师一手教我们,我们“这个戏班子〞还到过村上演出几场。后来金老师儿子还是我的高中同学呢。</p><p class="ql-block">有几件事,目前还记得很清楚。</p><p class="ql-block">其中一件,我感到人从小就有坏脑筋。记得刚上一年级,我到小店里(村上的)买了一支铅笔和一把小刀(削铅笔用),很高兴给同学看(从小就会显摆),我说我买的刀锋利得很,说着就把铅笔削了一下,确实很锋利,这是证明刀锋利的最好办法,那同学说再削一下呢,到底快不快?我二话不说,得意地狠劲一刀,半截铅笔没了。等他又说再削一下呢?我明白过来,这小子太坏,原来是他嫉妒我,想把我的铅笔毁掉。</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件事,人从小就会拍马溜须。贿赂别人,操场有一张水泥乒乓球桌,平时谁能打有牛逼学生管的(我也不知道他牛逼啥。也许他爸是生产队队长)他说了算,有一个黄同学,家境不好,想打乒乓没门,为了想打乒乓,想贿赂那个牛逼同学,有一天早晨,黄同学从破棉袄的兜里取出一把煮熟的蚕豆,塞给那位牛逼同学,这下果然轮上打一会乒乓了,打完,我那个黄同学对牛逼同学说。昨天晚上我们家烧咸粥,我舍不得吃粥里的蚕豆,专门把它吸吮出来给你带来的(黄同学这样说,他没意识到从他嘴里拿出来的蚕豆给别人吃有什么不妥)哈哈!那个牛逼同学想吐来不及了。</p><p class="ql-block">我的初小一二年级的生活就这样在快乐而充实中度过,三年级就到走马塘小学去上了。如今我的启蒙老师金老师还在,我也每年去看她,她还是那样的亲切,思路清晰,精神很好。</p> <p class="ql-block">桥那边的庙早不存在了,听旁边的老乡说大兴桥小学三十几年前就拆掉了。</p>

老师

二年级

同学

小学

大兴

一年级

庙堂

村上

铅笔

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