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图/汶水老儒</p> <p class="ql-block"> 阴历正月十四,民间择日的《通书》上说是四离四绝日,又是月忌,诸事不宜,尤不宜远行,当别人在家“躲春”的时候,我们七人却兴致勃勃,毫不忌讳,相约到安丘市西南山区,放松一下被疫情久久压抑的身心,给心灵放一次假。</p><p class="ql-block"> 汽车离市区,上省道,穿镇村,达“天路”,迤逦前行,车厢内欢声笑语,气氛热烈。天气很赶时令,太阳洒下暖融融的光,从车窗吹进和煦的风,已颇有春天的味道了。几番拐弯调圈,远远望见一座山峰耸立,峰顶隐约有数处古式建筑,同伴说这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摘药山。</p><p class="ql-block"> 据《安丘县地名志》记载:摘药山,在县城西南40公里,柘山乡与召忽乡交界处。《重修莒志》载:“高柘山一名摘月(方言药与月同音)山,俗名高望山,山巅有老子庙,西有老子庄。”其名来历相传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曾到此山采药炼丹,后人遂称此山为摘药山。因古时山上遍生柘树,故又称高柘山。</p><p class="ql-block"> 车行至山后,西北角有台阶斜通山顶。曾经来过的同伴说,这条路距离长,不如从山前上,而且山前半山腰有平地可以停车,于是我们又开车向东再向南,经过裴家官庄、崔家官庄,来到山阳。</p> <p class="ql-block"> 哦,这就是我久违了的摘药山吗? </p><p class="ql-block"> 让时间的播放键快退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其时我在县地名办公室编纂地名志,因许多地名须考证,故经常到乡镇出发。1986年暮春的一天,我来到柘山乡公干。那时县城到该乡每天只有一趟客车,且傍晚到达后在此过夜,次日一早返回,因而到此办事一般要住上几天。那日早上刚起床,乡文教助理老程说,今日天气不错,叫上马红军咱考察摘药山去,正好地名志里也需要录入。我很高兴,毕竟长到二十岁还从未爬过山。早饭后,我们到办公室约马红军,他是乡政府文书,个子不高,模样一般,稍微胖墩墩的。我们步行从乡政府驻地大老子一村向东,经过小老子、彭家沟,来到大架山北麓,这里有六、七个汉子在打石头,老远就朝我们喊:“喂,过来喝水啊!”老程将双手作喇叭状回喊:“不喝了,我们要上山!”山里人真热情啊!来到摘药山脚下,至此我们已走了八里路左右。老程是当地的程家车庄人,对山里的一草一木十分熟悉。他说:“咱从北坡往上爬,北坡缓,爬到山顶。南坡陡,如果怕不好下,就再从北坡返回。”我们都赞同。于是开始爬山,好走的地方躬身前行,难走的地方就拽着野草或小树往上爬,累了就坐下歇一会。途中,碰到一个青年左胳膊挎筐子,右手提着一张镢,问他干什么,他说是挖药材,山上有野生丹参、柴胡、远志、黄芪、桔梗等中药材近百种。终于到达山顶了。但十分令人遗憾,山顶的老子庙和玉皇庙早已破败、坍塌,只有残存的庙墙和断裂的难以辨识的碑碣。准备下山的时候老程问我从哪面下,我说,好不容易来一回,从南面下吧。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南面山势陡峭,树木又少,需小心翼翼,有的地方还得坐下往下溜。等到达山底的时候,裤子上已沾满泥土和野草了。老程老马说,过一个月你再来吧,那时山里的樱桃就熟了,来吃鲜樱桃。岂料,此后再没机会到柘山出发,并且我于1987年9月离开地名办,到乡镇的一个部门工作,从此失去了联系。</p> <p class="ql-block">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今天,我站在摘药山前,故地重游,自然想到以前的人的事,不禁感慨唏嘘。人生苦短,岁月悠长,我年近花甲,倘老程老马健在,该是耄耋老人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老子庙已重修,颇叫人欣慰。通往山顶已开辟了小路,铺设了台阶,最底的台阶是大理石的,一边蹲着一只石狮子。往上是用水泥和石子浇筑的,台阶设计不太合理,一步一磴嫌宽,两步一个又太窄。</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拾阶而上,走走停停,路程尚未过半,我已气喘吁吁,且两个腿肚子很痛,爬几步就得停停歇歇喘喘气,五年前我曾登临泰山,而且是在炎热的盛夏,过十八盘也没这么费劲,是因为前期“阳”了的缘故,还是岁月不饶人?</p> <p class="ql-block"> 同伴们喊我快点,我最后一个到达山顶。据有关资料介绍,整个山顶面积2000平方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子庙西门遗址,在这里,我们央一游山美女给大家拍了一张合影。 </p> <p class="ql-block"> 庙的西侧,树立着三通功德碑和捐款人名单石碑,由此可知,老子庙的重修当始于2014年,2020年还有人捐款,工程量可想而知。捐款者大都是摘药山周边的村庄和个人,也有诸城的善士。</p> <p class="ql-block"> 整个建筑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天仙圣母宫、千手观音庙、三官庙、仙家庙等,均就地取材,用青石砌成,所有建筑都是石墙、石门、石窗,拱顶结构,圆拱门,一门两窗,顶部为石头发券。</p> <p class="ql-block"> 第二层为玉皇殿,古时门上的石匾“金阙云宫”保留下来,实属不易,这次重修又镶嵌上去。殿门两侧石柱盘龙,甚是气派,殿内供奉玉帝金身。</p> <p class="ql-block"> 最上一层系太清宫,用仿古青砖砌成,两山画有太极图,庙顶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宫门两侧是体现道家基本思想的联句,左边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右边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殿内供奉太上老君塑身,背景墙上画有青牛和炼丹炉。上下所有殿内都香烟缭绕,气氛肃穆。</p> <p class="ql-block">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山峦叠嶂,梯田层层,雾霭氤氲。据庙内道士介绍,此山向西南延伸两峰,一曰李家顶,一曰虎崖;向西北伸出一条腿,名大架山;向北向南亦各延伸两个山峰,令人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奇妙布局。从庙里出来,迎面有一座山神庙,单独建立,这是必须的,有山必有神,有神必有庙。下山的路上,我们坐在台阶上合影,记录下此次春游。</p> <p class="ql-block"> 回到山腰平地,已是午时,我们在凉亭下席地而坐,摆下自带的酒饭,谈笑风生,开怀畅饮,结束了这次摘药山之旅。</p><p class="ql-block"> 次日早上起床的时候,我双腿又痛又硬,几乎下不了地,如是两天。由此我生出一段感慨,人不服老不行,五年前登泰山,第二天一早照样起来逛肥城龙山公园,一点感觉不到疲乏 。想不到五年后的今天爬了海拔只有495米的摘药山就累成这个样子。所以,人啊要趁着年龄和身体允许,把心里想做的事、想见的人、想看的景抓紧兑现,以免将来留下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