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早闻中华“三山五岳”,缘于中小学课本所见。所谓“三山五岳”,泛指华夏大地的各处名山。“三山”,在华夏远古神话传说中,是指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在道教传说中,又指蓬莱(蓬壶)、方丈山(方壶)、瀛洲(瀛壶);而在现在社会中,是指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和浙江的雁荡山。“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中岳嵩山(河南)和北岳恒山(山西),五岳之山分别以“雄险秀峻奇”闻名于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了解中华“三山五岳”,缘于我观赏过黄山、泰山、庐山、华山、嵩山等名山。壬辰之年,季秋时节。慕其名而走进浑源县,走近北岳恒山,观赏这座具有景观和文化双重意义之名山,颇感欣喜欣慰。恒山在五岳之中若论名气远不如其它四岳,但若论其在历史上之军事地位,恐怕就是四岳加在一起也无法比拟的了。恒山西衔雁门,东跨幽燕,南屏三晋,北瞰朔漠,内长城蜿蜒其上,烽火台星罗棋布,巍峨耸峙,气势雄伟,自古以来素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之美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 题 记</span></p> <p class="ql-block"> 北岳恒山,位于大同市浑源县城南,它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中华五岳”。恒山在五岳之中,若论名气远不如其它四岳,但论在历史上之军事地位,恐怕就是四岳加在一起也无法与之比拟的了。缘于北岳恒山西衔雁门,东跨幽燕,南屏三晋,北瞰朔漠,内长城蜿蜒其上,烽火台星罗棋布,横跨晋、冀两省,山势陡峭,沟谷深邃,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山高为五岳之冠,以“奇”著称,自古恒山素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之美誉。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塞外高原通向太原盆地、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有13位皇帝亲自带兵在此亲征打过战,蒙恬、李牧、卫青、霍去病、薛仁贵、杨家将、徐达、常遇春等著名的军事将领在恒山脚下驰骋沙场,留下了许多征战故事、美丽传说和文化遗存。春秋时期,赵简子在恒山埋玉的传说和战国名士张仪“恒山之险,必折天下脊,得恒山者得天下”之千古定论,可谓恒山被先哲们推崇备至。自明代,恒山被列为北岳,清代初,北岳国家祭祀也逐渐由河北曲阳移至浑源恒山,五岳文化从此融入恒山文化中。</p><p class="ql-block"> 恒山以道教闻名于世。恒山道教始于西汉,北魏始兴盛,成为主流全真派圣地。古往今来,为中国北方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和重要的道教发祥地之一,是中华锦绣山河的杰出代表,国家地理重要标志,承载着中化文明符号,孕育出深浓的地域文化和民俗,具有国山地位。1982年,北岳恒山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9年,被列入“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名录”“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p> <p class="ql-block"> 壬辰之年,季秋时节。慕名走进浑源县,走近北岳恒山。观瞻名山胜景,探访历史人文,触目感怀。正如贾岛诗言:“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恒山之雄浑、群峰之奔突,赏景悟道,遐思飞扬。</p><p class="ql-block"> 恒山,别名常山,位于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东西绵延150公里,人称北岳恒山。恒山山脉,祖于阴山,发脉于管涔山,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沿东北走向,奔腾起伏,蜿蜒塞上,至河北省境与太行山连接,横跨山西省的宁武、朔州、代县、应县、繁峙、山阴、浑源、灵丘等县,号称108峰,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8米,呈东北走向,叠嶂拔峙,横亘塞上,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辖有18处景色独特,功能各异的子景区,其中主景区面积122.38平方公里,拥有国保单位7处、省保单位6处和恒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恒山风景区以双峰并峙的天峰岭和翠屏峰为中心,包括天峰岭景区、翠屏峰景区、千佛岭景区、温泉景区和浑源城景点群。</p> <p class="ql-block"> 走近北岳恒山,探寻山名由来。原来,恒山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北岳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等,明末定名北岳恒山。广义上指恒山山脉,就是介于桑干河、滹沱河之间一系列山峰的总称,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约80公里,最高峰馒头山,海拔2426米。</p><p class="ql-block"> 据《风俗通》载,“恒、常也、万物伏在北方,有常也”。恒山位于北方,而北方之阴始于终阴,寓意永久、永恒,故名恒山。民间有说因恒山山势走向侧面,“横”与“恒”调和,古称恒山。自中华文明有信史以来,春秋战国至明代,北岳恒山一直在曲阳(后行政区划有所变更),直到如今曲阳县还保留有北岳庙,历朝也都在此祭祀北岳。五岳之中的北岳是明末时才被定为山西浑源天峰岭的,而古北岳恒山则从春秋战国到明代中期一直在河北阜平县的大茂山。从秦代到清初1700多年的历史中,历朝皇帝祭祀的恒山都在河北省的大茂山,这些都有史书记载。直到明朝后期才把北岳恒山“易地安置”于山西浑源,清代才开始在山西的恒山祭祀北岳。</p> <p class="ql-block"> 此行,我们从大同市区出发,在前往五台山的路上,有个浑源县,赫赫有名的恒上就在浑源县。</p><p class="ql-block"> 走近恒山风景区,登顶天峰岭爬山难度并不算大,大致徒步游览线路是:大字湾-虎风口-舍身崖-飞石窟-恒宗殿-天峰岭山顶,爬山大概3-4小时便可往返。进入天峰岭购票入景区大门后,有一段约5公里的盘山路,站在停车场向东仰望,可清晰地看见大字湾的峭壁上刻着刚健的“恒宗”二字,据说这是恒山上最有特色的石刻,被视为恒山之标志。然后沿着登山步道先到果老岭,这里有一个近90度的直弯,叫“虎风口”。恒山有很多古松,虎风口“悬根松”最为特别,因为根系全部裸露在外,又地处风口,风声树声交织在一起,如同猛虎咆哮。接续上行,就到达“人天北柱”木牌楼,这是恒山庙群区的大门。踏入方形院落,就看到有个玄井亭,亭内有两口井并排,美其名曰“苦甜井”,北井甜如甘露,南井却苦涩无比,非常之神奇。置身此处,还可看到马神庙、百虚观、接官亭等道教建筑。再向上攀登,便来到了布满历代墨客题刻的飞石窟和恒山主庙恒宗殿(又名北岳庙),规模宏大,殿内供奉北岳大帝。值得一提的是,山门前有103级陡峻的石台阶,倾斜约30-40度,手脚并用方能爬上去,在恒宗殿前的金鸡石俯瞰恒山景致,视野开阔,风景优美。恒宗大殿西边是会仙崖,半山腰的会仙府(集仙洞)有许多壁刻,以“天地大观”“壁立万仞”最为醒目。这是恒山的最高建筑,周边还有玉皇阁、御碑亭、琴棋台、通元谷等景观。最后爬上恒山主峰天峰岭山顶,尽可感受“山高人为峰,一览众山小”之壮美。在山顶拍照赏景,然后经纯阳宫、九天宫便下山返程。</p> <p class="ql-block"> 综观恒山风景,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色:</p><p class="ql-block"> <b>群峰奔突,气势磅礴。</b>恒山海拔高达2000米以上的山峰可谓比肩接踵,重重叠叠,博大雄浑。古诗曰:“岩峦叠万重,鬼恒浩难测”。</p><p class="ql-block"> <b>雄踞塞北,君临旷野。</b>恒山地处塞北高原之上,多天气晴朗之日,少云蒸雾缭之时,登高远眺,极目环视,赋予人一种雄旷崇高之美感。古诗曰:“危峰过雁来秋色,万里黄沙散夕阳。”</p><p class="ql-block"> <b>边关要塞,古城烽烟。</b>恒山风景奇丽,兼擅关隘之胜,险峻的自然山势和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古代关隘、古城堡、烽火台等古代战场遗迹众多人文景观。山间河谷处的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等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太原盆地、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 <b>文物古迹,星罗棋布。</b>恒山自然与人文景观兼胜,林海松涛、古庙奇阁、道佛仙踪、怪石幽洞,构成了著名的古12景。早在明代,恒山就形成了“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五庙”之庞大的宗教建筑群。北岳大庙,气势恢宏,香火极盛,古碑题刻,比比皆是,是五岳中岳庙建于主峰之上的孤例。恒山悬空寺,是中国现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享有恒山“第一胜景”之美誉,彰显了1532年的悠久历史。如今,恒山拥有“国保”7处、“省保”6处和恒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这些珍贵文物古迹,在中国古建筑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p><p class="ql-block"> <b>恒山景色,随季变换。</b>春季桃花烂漫、姹紫嫣红;夏天松涛阵阵、云蒸霞蔚;秋季天高气爽、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分外妖娆。</p> <p class="ql-block"> 恒山风景区,以主峰天峰岭为核心,从山北麓的浑源古城至天峰岭顶,登峰路25华里。登山沿途,只见苍松翠柏,掩映着各式各样的庙观楼阁,奇花异草,装饰着传说纷纭的怪石幽洞,素有“18景”之称。</p><p class="ql-block"> <b>曲峡烟雨</b>(金龙峡),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叹曰“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拟也”;<b>云阁虹桥</b>(古栈道),谷东崖绝壁间,凿崖插木,飞架栈道。传说为鲁班的妹妹所建;<b>云路春晓</b>(步云路),旧时一里一亭,一步一松,亭亭不同,步步入云;<b>虎口悬松</b>,登临此处,疾风飕飕,松涛阵阵,犹如虎啸龙吟。一株参天古松,根茎盘露,紧抱岩石,虬枝迸发,宛如恒宗使者。相传,松根外悬是张果老拴在树上因神驴受惊而拔起的;<b>果老仙迹</b>(果老岭),是上下“恒宗”必经通道。据说,张果老在此修行时,倒骑仙驴上下山所留仙迹;<b>危峰夕照</b>(夕阳岭),是一段插入云天的万仞绝壁,面西峭钉,危崖欲倾,古松摩云,险峰怪石,诡奇万伏。夕照千山色,满峪入画中,逢烟岚细雨,故曰“虚堂香雾霏霏续,石洞流云袅袅垂”;<b>断崖啼鸟</b>(姑嫂崖),又称“舍身崖”,传说,因姑嫂投崖而得名。姑嫂投崖后,小姑化作百灵鸟,嫂子化作找姑鸟,在舍身崖上展示绵绵双飞之态;<b>幽窟飞石</b>,相传,4000多年前,舜帝北巡,至恒山脚下,忽有一石从恒山飞来,坠于帝前,帝随名曰“安王石”。五年后,帝又北巡,至曲阳被大雪阻路,仰望祀北岳,此灵石又东飞到曲阳。石窟内为北岳寝宫和后土夫人庙,为北魏遗存;<b>龙泉甘苦</b>(苦甜井),山中建有一小亭,并列双井,名玄武井。一井水如甘露,清凉爽口;一井水味苦湿,人不能饮,习称作苦甜井。唐明皇曾亲下诏书,赐匾“龙泉观”。历代游客到此,品尝龙泉圣水、恒山奇茶,以沾带仙气;<b>茅窟烟火</b>(三茅窟),位于白虚观北紫薇阁旁断崖上,传说是西汉三茅真君修仙得道处。据传三窟有怪象,一窟点火,另两窟冒烟。两窟点火,另一窟冒烟。三窟同时点火,则都不冒烟了,成为恒山难解之谜;<b>金鸡报晓</b>(金鸡石),有一状如古磬的青石,以石相击,声震幽谷,如金鸡鸣叫,情趣绝妙。传说,是恒山金鸡捡食了三茅真君失落的仙丹而变;<b>玉羊游云</b>,从朝殿暸望东峰峭崖翠顶上,白石累累,远望如群羊吃草,在云雾的推动下,别生情趣,碑曾载有“东岱大夫之松,西华仙人之掌,南衡龙书蛇篆,北恒金鸡玉羊”之佳话。恒山“金鸡玉羊”可作为与另四岳胜景媲美之代表;<b>紫峪云花</b>(紫芝峪),是一道草木丛生,曲折幽奇之沟峪。峪西北是天峰岭,东南是舍身崖。据恒山旧志载,峪内长有灵芝仙草,为镇山宝草,状如云锦,有起死回生、益寿延年之功效。《孙子兵法》讲恒山灵芝旁有称作“率然”的双头蛇日夜守护。后被明朝世宗皇帝采取十二本(株);<b>石洞流云</b>,洞口旁刻有“白云灵穴”,又称白云洞,亦名白龙洞。传说此洞深不可测,下通地海龙宫,民间流传恒山爷的女婿白龙公子掌管北国云雨,每逢降雨时,洞内吐出团团白雾,漫山云雾缭绕,烟岚飘渺,霖雨霏霏;仙府醉月(会仙府),为恒山最高庙观,传说是仙人聚会之所。置身仙府,脚下云岚飘渺,头顶云崖万状,顿有疑登仙台之感;<b>奕台弄琴</b>(琴棋台),有巨石迸裂,西南有一仅可容人的崖隙。沿石缝攀援而上,高处有一风蚀岩台,台崖上是双勾法书“琴棋台”三字,传说是仙人对弈弄琴之处,也是诸景中最为旷世脱俗之所在;<b>脂图文锦</b>(石脂图),由五色卵石天然结成约四尺见方。时值中午,松荫翠柏蒙图上,远望状如剥落之古碑,中有料料文字又似锦绣画图,实为奇景一绝;<b>岳顶松风</b>(天峰岭),登上恒山极顶,极知千里远,举头唯见万山低,烟岚飘渺,松涛贯耳,北国万山宗主之雄浑气象览无遗,恒山18景尽收眼底,北岳名山魅力令人依恋难舍。 </p><p class="ql-block"> 此外,在恒山景区内还有永安寺元代壁画、圆觉寺金代砖塔、栗毓美陵墓、汉白玉石雕、号称“华北第一泉”的汤头温泉、被誉为“塞外小黄山”的千佛岭、神溪湿地公园以及县城内具有典型明清建筑风格特征的麻家大院、文庙、古州衙等,都具有很高的资源品位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永安寺传法正宗殿的巨幅元代壁画,是山西省和中国古代壁画的珍品代表,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巡展。栗毓美陵墓为皇家敕建陵园,其汉白玉石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墓主人是清道光年间的河东河道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追赠太子太保衔,他发明的抛砖筑坝法在中国水利建筑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建国前夕仍在沿用。圆觉寺砖塔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是晋北金代密檐式砖塔的孤品,为砖砌仿木结构,塔刹上造型精美的翔凤,可随风旋转,既是方向仪,又可避雷,是我国古代罕见的侯风仪实物,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探访北岳恒山,聆听传说故事。令人赏心悦目,遐思飞扬。在此,仅选几则传说故事,以飨读者。</p><p class="ql-block"> <b>传说故事之一:张果恒山隐居修行。</b>相传,古代道教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曾在恒山隐居潜修,留下了仙踪遗迹和神话传说。据《太平广记》记载,张果老“常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则重叠之,其厚如纸,置於巾箱中,乘则以水巽之,还成驴矣”。玄宗召见时,曾演示仙家变幻之术,不可穷纪。被玄宗赞誉为“迹先高尚,心入妙冥”,并赐号“通玄先生”,后归,终老于恒山。在恒山果老岭有处光滑的陡石坡上,就遗存了几个非常明显的酷似驴之蹄印。传说,这是张果老骑毛驴由此登天时留下的痕迹。而在果老岭东侧,有一座万仞险峰面西而立,直插云端的“舍身崖”。每当日落之时,瑰丽之晚霞辉映着诡奇万状之险峰怪石,奇光异景,色彩缤纷,玄妙绝伦,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 <b>传说故事之二:舍身崖来历。</b>相传,古时浑源城里有一个貌美如花的姑娘。某年夏日,因为年迈的母亲卧病在床,她和嫂子相伴上恒山为母亲采药。不料,刚刚走进深山老林,就撞见一只恶狼,张开血盆大口,正朝着她们扑来,二人大喊救命、救命呀!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有一位青年男子听见“救命”之声,大步流星地从她们的后面跑来,只见青年男子挥舞木棒,几经搏斗,赶跑了恶狼。姑嫂二人得救,甚是感激,连忙向青年男子叩谢。言谈一番,得知青年男子是在恒山修庙的画匠。姑娘见男子身材魁梧,英俊潇洒,见义勇为,稳重干练,心生爱慕之情。细心的嫂嫂早已看透了小姑的心思,急忙从中牵线搭桥。后来,姑娘与画匠情定终身。然而,好事多磨,祸从天降。话说,浑源知县家有一个富少,久慕姑娘美貌,强行要娶姑娘为妻。而姑娘嫌贫爱富父亲,贪图知县家的钱财,每日对姑娘不是打,就是骂,非要逼姑娘嫁给富少。忍无可忍之时,姑娘只好深夜离家,到恒山上去找画匠。此时,嫂嫂唯恐小姑发生意外,急忙跟随其后,暗中保护。令姑娘失望的是,她跑遍恒山山岭,始终不见画匠的身影。知县家富少闻讯,亦率家丁奔赴恒山。眼看着富少丁们步步逼近,姑娘被逼无奈,情急之下,纵身从恒山万刃峰跳崖。当嫂嫂赶到崖顶时,不见小姑踪影,四处寻觅,一不小心也坠入崖下。北岳山神闻讯姑嫂二人之事,深为感动,随即施展法术,最终姑娘化为百灵鸟,嫂嫂化为找姑鸟,日夜相伴,形影不离,飞绕恒山,凄凉叫声不绝于耳。</p> <p class="ql-block"> <b>传说故事之三:翠屏山恒山爷来历。</b>相传,很久以前,有位货郎叫崔翠屏,一日,他从外地卖货到浑源恒山脚下,发现路旁有一条受伤的蛇。转身将要离开时,看见小蛇点了三下头,又摇了三下尾巴,觉得其可怜,随手就放进货担里。走村串乡,精心喂养。某年夏天,太阳炙烤,他又来到了恒山脚下,靠树小息,就对大蛇道:“我,实在担不动你了,你就自寻去处吧!”话毕,就离开。</p><p class="ql-block"> 10年后,发达后的崔货郎,当了商行的大老板。一日,他领着伙计,赶着大车,再次来到浑源贩卖布匹。途中,巧遇一女人躺在路旁。近前扶起,掏出银针一扎,女人慢慢地苏醒过来。崔老板就问:“大嫂,何故如此?”女人便道:“咳,我家男人上恒山砍柴,不幸被大蟒咬死,无钱掩埋,俺也不想活了。”说着一边往石头上碰,一边嚎啕大哭,崔老板心生怜悯之心,就让小伙计给了女人100两纹银,女人连忙叩谢后,转身便走了。</p><p class="ql-block"> 天黑时分,崔老板到了下盘铺村,入店后,听店掌柜说:“恒山上有一条大蟒,经常出没,吃得路断人稀。”崔老板猜想,这是不是自己曾救过的那条蛇。翌日,崔老板拿了一条扁担,登上恒山,想要探个虚实。当他走到一座山谷里,突然刮来一股阴风,接着从山洞里窜出一条大蟒,向他猛扑过来。崔老板一眼就认出是自己救过的那条蛇,便大声呵斥道:“畜生,怎么连俺也忘了,你作恶多端,今天一定要打死你不可!”话完,举起扁担正要打时,那条大蟒也认出了救命恩人,不忍心伤害恩人,扭头就窜。崔老板紧追其后,一直追到一个山洞口,只听“哧溜”一声,就见大蟒逃进洞里。崔老板怕蟒蛇再出来祸害百姓,就一直死守在洞口。</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店掌柜和伙计们提着饭菜,上到山上,结果发现崔老板手握扁担,伫立洞口,坐化成神。从此,大蟒再未伤人,为了纪念崔翠屏老板,人们就将坐化之山命名为“翠屏山”,并在建了一座庙,塑了一尊金身,供奉为恒山爷。每年庙会日,十里八乡的老百姓,纷纷上山焚香祭拜,祷愿恒山爷保佑百姓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 一座恒山巍峨耸峙,几代帝王亲自征战,诸多名将征战沙场,几多名人赋诗题字,犹如五线谱中绝妙无比之音符,传承着中华民族古老而又动听之乐章,身临其境仿佛还可以听到远古帝王巡狩方岳之脚步,历代君臣祭祀月神之心曲,名人学士激昂澎湃之吟咏,还有金戈铁马之铮鸣,吟风弄月之唱和,仙府佛寺之暮鼓晨钟,黎民百姓之虔诚祈祷,在北岳恒山留下了许多征战故事、美丽传说和文化遗存,与相映成趣之宗教氛围,共同构筑了北岳恒山独特之文化景观和不朽之历史篇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本文参阅资料】《大同地区志》《浑源县志》以及散见于网络中有关北岳恒山的一些图文资料,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5px;">【作者简介】</b><span style="font-size: 15px;">解德辉,1962年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人。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之“三个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被收藏于《吕梁市图书馆》《晋绥兵民博物馆》;《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330余篇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