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马鞍山</b></p><p class="ql-block">马鞍山市,简称“马”,安徽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88],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东邻南京市,西接芜湖市,北连合肥市和滁州市,南接宣城市。马鞍山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p> <p class="ql-block">马鞍山地域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治所今当涂县丹阳镇)。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其间,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p><p class="ql-block">马鞍山市地处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是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城市,有采石矶、褒禅山、乌江景区等景点。</p><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马鞍山的九大著名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采石</b><b style="font-size: 18px;">矶</b><b>风景区</b></p><p class="ql-block">马鞍山采石矶古称牛渚矶与湖南岳阳的城陵矶,南京的燕子矶合称为“长江三矶”,又以其险峻的山势、绮丽的风光,众多的古迹居于三矶之首,有“千古一秀”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马鞍山采石矶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5公里处的长江东岸,景区总面积64.85平方公里,由采石矶、濮塘、青山、横山四大片区共同组成,景区以诗仙李白为灵魂,以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底蕴,以“翠螺浮大江”的山岳型景观为特色,是一个集文化欣赏、自然观光和休闲散步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b>采石矶</b></p><p class="ql-block">位于马鞍山市区西南大约5公里,其名称据说是因三国东吴时,此处曾产五彩石,又固其形状如蜗牛,又有“金牛出渚”的传说,故又名牛渚矶。 </p><p class="ql-block">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这里曾发生“宋金采石之战”。</p> <p class="ql-block"><b>林散之艺术馆</b></p><p class="ql-block">林散之艺术馆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而又新颖独特,由主馆、副馆、学术厅及墓园四个部分组成。 </p><p class="ql-block">林散之艺术馆以其丰富的陈列内容、独特的建筑风格、典雅的园林布局,不仅成为学习、研究林散之先生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成就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书画艺术家和爱好者研习中国传统诗书艺术渊源的实践基地。</p> <p class="ql-block"><b>三台阁</b></p><p class="ql-block">三台阁始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耸立在翠螺山至高点,现建筑为1999重修,新三台阁分六层,高31米,登上阁楼,可西眺大江奔流,南望天门中断,东揽新城风光,饱览如画江山。</p> <p class="ql-block"><b>三元洞</b></p><p class="ql-block">三元洞是采石风景区五座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座,亦名“中元水府”、“定江神祠”,习称“妙远阁”或“三官洞”。 </p><p class="ql-block">据《当涂县志》记载,康熙年间便有僧人在此洞修行并供奉天地水三元神,康熙二十二年在洞右侧空隙建“妙元阁”,并开凿山道。三元洞建筑风貌保持至今,洞中有洞,临江畔水,风景秀丽,为江南美景胜地。</p> <p class="ql-block"><b>太白楼</b></p><p class="ql-block">太白楼,位于翠螺山南麓,依山而临江,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原名“谪仙楼”,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的美誉,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长江著名的“三楼一阁”。 </p><p class="ql-block">太白楼高18米,三层两进,前楼后阁,左右回廊,楼东侧的一组清代建筑与其合璧构成了全国建楼最早、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文物藏品最多的李白纪念馆。 </p><p class="ql-block">馆内陈列着一尊楠木雕李白卧像和古代文物字画及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李白全集、当代名人书画、李白研究专著等。</p> <p class="ql-block"><b>延园</b></p><p class="ql-block">延园平行于李白纪念馆和林散之艺术馆,西倚翠螺山麓,意指李白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文化和林散之为代表的中国书画艺术之延伸。 </p><p class="ql-block">延园由主厅、副厅、艺术厅以及多功能厅组成,其建筑错落有致,简约淡雅,之间被回廊环绕,既继承了传统院落式风格,又不乏现代意识,体现了建筑与自然和谐一致的人文精神。</p> <p class="ql-block"><b>翠螺湾</b></p><p class="ql-block">翠螺湾,位于翠螺山东麓北侧,湾内溪水潺潺,芳草萋萋,放眼望去天光云影,屏峦叠嶂。</p> <p class="ql-block"><b>锁溪河</b></p><p class="ql-block">锁溪河,原名牛渚河、采石新河,开凿于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全长2400米,均宽60米,起到沟通长江、联系古镇的纽带作用。2005年的锁溪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使千年古河重现光彩,成为采石风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b>万竹坞</b></p><p class="ql-block">坞中万竿修竹,四时有景,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竹子约120种,可谓竹子的百科全书。</p> <p class="ql-block"><b>古栈道</b></p><p class="ql-block">古栈道凌空飞架于临江的悬崖峭壁之间,南起三元洞,北至蜗牛尾,全长约800余米,依山就势,起伏蜿蜒。沿途设有铁索桥、拱桥、穿山隧洞、观景台、休息广场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濮塘风景名胜区</b></p><p class="ql-block">濮塘风景名胜区被称为马鞍山市的“东方明珠”,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乾隆南巡篁林古道等古迹、遗址众多,是旅游度假的胜地。整个公园内乔灌参差,藤萝悬挂,古树参天,竹林似海,是集自然、生态、绿色为一体的“天然氧吧”。 </p><p class="ql-block">林深树密使得濮塘又是鸟类栖息的理想场所,尤以阔叶杂林藏鸟最盛,中有画眉、黄莺、布谷、百灵、山雀、斑鸠、白头翁、灰喜鹊等20余种。历史上这里又是佛道两家争相建庙设庵的好地方,昔昌曾出现过幽谷庵、考山庵、青云观等庵、堂、寺、庙27处,香火旺盛一时。不论感受自然,还是寻古探幽,都是不错的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濮塘森林公园位于马鞍山市东部的濮塘山区,总规划面积396公顷,有森林4000亩,竹林1800亩。公园分为黄庄、剑湖和陵园三大景区,古银杏、玉乳泉、龙泉、幽谷山庄、白母园、烈士塔、烈士墓、纪念馆都是主要的景点,种有波斯菊、什样锦、马鞭草等数十种花卉,形成壮观的花海景观。另外,园内还设有自行车、行人等步道,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处供市民和游客观景休闲的驿站,方便游客健身休闲。</p> <p class="ql-block"><b>黄庄</b></p><p class="ql-block">黄庄景区位于濮塘东北部,此区山高谷深,竹翠树密,环境幽雅。</p> <p class="ql-block"><b>幽谷山庄</b></p><p class="ql-block">幽谷山庄是在幽谷古庵的遗址上建造的,是一座供游人休闲、思古的山庄。</p> <p class="ql-block"><b>玉乳泉</b></p><p class="ql-block">玉乳泉高五尺七寸,宽二尺六寸,碑额题有“天马山幽谷庵玉乳泉”。碑文为南京礼部侍郎倪谦撰文,文中记述玉乳泉发现和开凿的经过。碑背面镌有诗文三首以及捐款者姓名。</p><p class="ql-block">玉乳泉因水色乳白而得名,泉水清洌可口,从发掘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b>怪坡</b></p><p class="ql-block">怪坡全长约150米,坡度约为35度,是国内最长的怪坡。路口立有一个白色石碑,正面写有“怪坡”两字,背面也有介绍:车倒爬,水倒流。在坡道下方马路中央有一金属点,在金属点往上至石碑处就是怪坡的主要坡段。</p> <p class="ql-block"><b>剑湖</b></p><p class="ql-block">剑湖景区位于濮塘西南面,空间开阔,山水相连,景观奇特。</p> <p class="ql-block"><b>古银杏</b></p><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不少古树,如古桂花、古茶花、古紫薇、古园柏、古榉树等,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b>玉泉寺</b></p><p class="ql-block">靠近怪坡的下坡道处有一新建造的寺庙——玉泉寺。</p> <p class="ql-block"><b>陵园</b></p><p class="ql-block">陵园景区是为纪念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主要有供人瞻仰凭吊的烈士塔、烈士墓和革命烈士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b>烈士塔</b></p> <p class="ql-block"><b>烈士墓</b></p> <p class="ql-block"><b>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展出了许多文物,同时与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每一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b>竹海</b></p><p class="ql-block">濮塘景区内大片的竹海给人以清凉感,加之清脆的鸟鸣,仿佛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b>龙泉</b></p><p class="ql-block">龙泉在龙谷之端,泉水酷似龙口垂涎而出,汇成涓涓细流,潺缓而下。流水之音在幽谷深处格外清脆悦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褒禅山</b></p><p class="ql-block">含山褒禅山,“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就是在游览此山后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散文名篇《游褒禅山记》。褒禅山山色翠霭,自然、文化景观丰富。登山极目远眺,四周青峰环绕,山野之趣,赏玩之乐,探幽之险,登临之兴,令人流连忘返。山间还有寺院,来此观赏、拜佛的游人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褒禅山位于含山县城以北10公里处,面积约20平方公里。景区以华阳洞为主,分前洞、后洞、夭洞、地洞,有10大景区、102个景点,可体验当年王安石的游览路线。除了华阳洞,褒禅山还有褒北桃源、褒禅寺、知情林场、度假村等,并且拥有丰富的珍贵动植物资源。</p> <p class="ql-block"><b>褒禅山</b></p><p class="ql-block">褒禅山古称华山,其东有灵芝山,山上树木参天,古以盛产灵芝得名;中有起云峰,高耸入云,“天欲雨,山则云遮雾障”,西有碗儿岭,相传一罗汉出生于此,饮食后投碗于岭上,至今仍见坐卧痕迹。</p> <p class="ql-block"><b>风景</b></p> <p class="ql-block"><b>王安石</b></p><p class="ql-block">著名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前往舒州任职途中,游历褒禅,举火探洞,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游褒禅山记》。</p> <p class="ql-block"><b>度假村</b></p><p class="ql-block">褒禅山度假村建筑面积为4800平方米,设有三星级宾馆,标准客房40多套,豪华套房2套,包厢8间,总餐位一次性可容纳500多位,有大小会议室、美容美发、多功能厅、棋牌室等。</p> <p class="ql-block"><b>慧褒和尚道场遗址</b></p><p class="ql-block">唐代高僧慧褒云游至此,感到赏心悦目,矢志“结庐其下”,并尽全力兴建褒禅寺。慧褒圆寂后其弟子为了纪念他,将华山改名为褒禅山。当地乡绅富户捐资重修此庙,并在寺庙200米处建造大、小宝塔,大塔高20米,小塔高15米。两塔俯视寺院,遥遥相对。遗憾的是,文革期间两塔一庙均被毁。</p> <p class="ql-block"><b>唐宋八大家</b></p> <p class="ql-block"><b>华阳洞</b></p><p class="ql-block">华阳洞是褒禅山主要景观,洞内自然景观琳琅满目,争奇斗姿,各显其妙。华阳洞现有天洞、碑洞、门洞、地洞4处溶洞,已探明的洞群长5000多米,有10大景区、102个景点。其中碑洞名弥四海,亦即王安石游记中所记"华阳洞"。</p> <p class="ql-block"><b>前洞</b></p><p class="ql-block">洞内游人题字甚多,尤以前洞的“华阳”和“万象皆空”两处题字最为醒目。</p> <p class="ql-block"><b>慧褒化身</b></p> <p class="ql-block"><b>钟乳</b></p><p class="ql-block">华阳洞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洞中有河,河中泛舟。顺着指路灯往前走,可以依次看到“莲花倒映”、“枯木逢春”、“荆公斗笔”、“织女晾纱”等自然形成的钟乳奇观。</p> <p class="ql-block"><b>莲台飞瀑</b></p><p class="ql-block">“莲台飞瀑”的钟乳景观格外震撼,泉水365天不间断的从上流下,飞瀑的水声让原本安静的华阳洞增添了许多生气。</p> <p class="ql-block"><b>五老听经</b></p> <p class="ql-block"><b>“三不足精神”</b></p><p class="ql-block">“三不足精神”是王安石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也是支撑他变法的精髓所在。</p> <p class="ql-block"><b>褒禅寺</b></p><p class="ql-block">褒禅寺现有寺宇180余间,殿堂巍峨,金碧辉煌。寺内塑成佛像200余尊,饰金绘彩,宝像庄严;更有那建成的九层慧褒和尚舍利石塔高耸入云,巍然耸立于褒禅山上。</p> <p class="ql-block"><b>山门</b></p> <p class="ql-block"><b>大雄宝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诗城人家</b></p><p class="ql-block">马鞍山诗城人家以盆景、根雕艺术文化为核心,独具中国古典园林特色。这里异巧盆景精美,建筑典雅大气,根雕巧夺天工,其无以伦比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也是江东诗城的一张新名片。 </p><p class="ql-block">诗城人家的徽派盆景园和徽派根雕佛国是徽风皖韵精典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品位、品质都颇高,而园林更是精美。景区内不仅可以欣赏艺术佳作,还集休闲、观光、娱乐、餐饮为一体,是理想的休闲度假之地。</p> <p class="ql-block">诗城人家景区位于市区以南20公里的当涂县现代农业园,占地面积近500亩,由20000平方米的盆景园、4000平方米的根雕馆和5000吨太湖石造型的水域观光区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盆景园有镇园之宝——连理迎客松和四大组合盆景;根雕馆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堂、回廊等秦唐时期建筑群,以及巨型根雕浮世绘、横三世佛和菩萨像、八百罗汉等艺术佳品;水域观光区有太湖石假山、环翠湖、百米文化长廊和珍稀濒危植物——红豆杉。此外,园区内还设有文化园酒店、旅游休闲接待、生态餐厅休闲等区域,满足游园需求。</p> <p class="ql-block"><b>诗城人家</b></p><p class="ql-block">诗城人家景区于2015年1月下旬对外开放,独具中国古典园林特色。这里异巧盆景精美,建筑典雅大气,根雕巧夺天工,其无以伦比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是江东诗城新名片。</p> <p class="ql-block"><b>砖雕</b></p><p class="ql-block">诗城人家景区集中了以盆景、根雕艺术文化为核心,以根雕、砖雕、石雕、竹雕展示馆、文化园酒店区、旅游休闲接待区、生态餐厅休闲区为重点的五大项目,占地面积近500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园林</b></p><p class="ql-block">景区选用徽派建筑风格,外围建筑徽派围墙,地面采用了徽州特有的大石板铺设,地方特色鲜明。</p> <p class="ql-block"><b>水域观光区</b></p><p class="ql-block">水域观光区以田原为畴,水石为画,立体的水墨中国画韵味十足,还有临水百米文化长廊及珍稀的植物红豆杉。</p> <p class="ql-block"><b>假山</b></p><p class="ql-block">约5000吨太湖石塑造成的假山美景,令人称道。</p> <p class="ql-block"><b>盆景园</b></p><p class="ql-block">盆景园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里面有镇园之宝——连理迎客松和四大组合盆景,以及其他大小近千盆各具特色的桩式盆景。</p> <p class="ql-block"><b>迎客松</b></p><p class="ql-block">徽派盆景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在国际国内盆景大赛上屡屡获奖。</p> <p class="ql-block"><b>盆景</b></p> <p class="ql-block"><b>根雕</b></p><p class="ql-block">根雕馆内千具造型各异、气势恢宏的佛国根雕在视觉上给予人们震撼的同时,也能让人感受到佛教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b>八百罗汉</b></p><p class="ql-block">徽州根雕艺术为具象派,也就是业内人士称之为南派;南方雨水较多,非常适合树木的生长,并且营养充分,树根多为圆木,便于雕琢,因而多能创作出飞禽走兽、人物形象等栩栩如生的根雕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b>秦唐时期建筑群</b></p><p class="ql-block">根雕馆以大气、庄重的隋唐风格为主基调的建筑群,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和罗汉堂组成,加上连廊,建筑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b>八百罗汉堂</b></p> <p class="ql-block"><b>环翠湖</b></p><p class="ql-block">湖水蓝蓝、碧波荡漾,令人心情舒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德化堂古床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马鞍山德化堂古床博物馆是一座全国最大的现代化古床专题博物馆,是马鞍山旅游和民俗文化游的新亮点。作为一家民营博物馆,德化堂共收集200多张古床、上千件其他家具和木雕,成为全国古床收藏界集大成者,藏品之丰在全国少有人能与其比肩。博物馆的建立不仅对所藏古床进行了更好地研究和保护,而且使其承载的古代文化、艺术、科技得到继承和发扬,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中国古床灿烂的文化内涵,让先人们宝贵的文化遗存世世代代薪火相传。</p> <p class="ql-block">古床博物馆坐落在九华路与平山路交叉口,展览面积达5500余平方米。博物馆内共设5个古床陈列区、12个主题馆,包括宁式床、徽派床、民俗床、文人床、武夫床等收藏品以及婚礼、会议等场景,其中清代晚期的刘文彩大漆描金架子床实用价值极高,让人不得不感叹古代工匠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b>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马鞍山市德化堂古床博物馆由德化堂主人刘维出资创建,是一家民营博物馆。馆内的展品都是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十几年间,刘维跑遍大半个中国,在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湖南、江西、四川、北京、内蒙古等地收集的,价值极高。</p> <p class="ql-block"><b>陈列区</b></p><p class="ql-block">5个古床陈列区内陈列着明清以来不同材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古床,令人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b>古床</b></p><p class="ql-block">简约大方的明代金丝楠木床、繁缛富丽的清代潮州床、简洁实用的民国片床,古床博物馆内共收集了两三百张床,如宁式床、徽派床、民俗床、文人床、武夫床等让人目不暇接,古朴的木料、繁复的雕工让人仿佛穿梭到另一个时代。</p> <p class="ql-block"><b>架子床</b></p> <p class="ql-block"><b>主题馆</b></p><p class="ql-block">二楼是主题展厅较集中的地方,除了一字排开的古床,更有人物蜡像融入其中,成为一个完整的场景,令藏品的背景也容易让人理解。</p> <p class="ql-block"><b>婚礼</b></p> <p class="ql-block"><b>家具</b></p><p class="ql-block">除了古床外,人们还可以看到不少桌椅、屏风等家具,工艺同样精湛。</p> <p class="ql-block"><b>木雕</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运漕古镇老街</b></p><p class="ql-block">安徽含山运漕古镇,一座被水宠爱着的江北重镇,一座裕溪河、牛屯河边的千年古镇,这里流淌出浓浓的历史韵味,滋养出古镇流光溢彩的繁华。运漕古镇是名副其实的水上明珠,曾有明初“江北十二圩盐引岸”的辉煌,也有36街、72巷、48道闸的繁华,商贾云集、市埠繁荣是其曾经的真实写照。古镇老街,最核心的历史街区,高高的马头墙,精美的雕刻,古老的当铺,还有那复建的码头和老字号,都将成为一江两岸沿线游客怀旧、禅修、休闲、写生的文化旅游重要场所,也是忧思怀古,感受人文历史的不二之选。</p> <p class="ql-block">运漕古镇位于含山以南,距离县城30多公里。古镇有两条“老街”旅游线路,可以看到天主教堂、神父楼、李鸿章当铺、佘氏宗祠、古井等建筑以及完好的木雕等。另外,还恢复了茶馆、酒楼、民俗客栈等百年老字号,再现漕川古渡、洪义泰码头、米市码头、盐仓码头、亭台楼阁等明清时期的沿河历史景观。</p> <p class="ql-block"><b>运漕</b></p><p class="ql-block">千年古镇运漕位于含山县最南端,东临和县、南濒无为、西接巢湖,四周环水,上通巢湖,下达长江,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明清时期,运漕曾以集镇规模和繁华程度位居江北八大镇之首。</p> <p class="ql-block"><b>运漕老街</b></p><p class="ql-block">明初,朱元璋钦定运漕为“十二圩盐引岸”,即江北一带盐业专卖中心,徽商纷至;晚清时期,李鸿章将镇江米市迁往芜湖,运漕镇作为国家级米市的江北重要集散地,规模迅速膨胀,最终形成“商贾辐辏,为长江以北首镇”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b>老字号</b></p> <p class="ql-block">“美人靠”</p><p class="ql-block">讲究的大户人家往往在二进楼上沿天井做上一圈“美人靠”,是为了年轻姑娘在此读书、做针线,又能与不能上楼的男客交谈。</p> <p class="ql-block"><b>李鸿章当铺</b></p><p class="ql-block">李鸿章当铺坐落在运漕西大街,坐南朝北,前临老街,背靠裕溪河,为五进四开歇山式悬山顶砖木结构平房,是当时运漕镇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商号。当铺里面像蜂巢一样搭建了许多简易房,将空间切割开来,穿行其中,仿佛进入迷宫。当铺四面山墙墙粉大都剥落,露出细青砖砌成的墙体,每六块青砖一组,呈十字交错型排列,层层垒叠,一直砌到顶。用手敲一敲,宛如击铁,坚不可摧。由于山墙太高太厚,天井里渗进来的光线浮若游丝,一团古老的气息弥漫开来。</p> <p class="ql-block"><b>建筑</b></p> <p class="ql-block"><b>袁公馆</b></p><p class="ql-block">袁公馆是运漕民居中唯一一座拥有前后花园的深宅大院,前门从西街起,后门抵秦家塘,三进的布局,30余间房屋,气势恢宏。袁公馆的主人袁世坦是当年救过李鸿章的袁百顺的侄子,淮军出身,宣统二年(1910年)升任江西提督军门。李鸿章最后一次到运漕就曾在袁公馆休息。</p> <p class="ql-block"><b>雕刻</b></p> <p class="ql-block"><b>老街</b></p><p class="ql-block">运漕古民居的最大特色是把居所和商铺糅合在一起,老街两侧是清一色的青砖马头墙,两开间三开间的两层小楼鳞次栉比,前店后坊或前店后堂。楼上多为卧室,木雕的窗阁既通风又透亮,楼的前橼挑出,可遮阳避雨。每两进之间用天井相连,徽州人称之为“四水归堂”,意思集聚四方甘霖雨露,不外流,可致钱财滚滚,生意兴隆。</p> <p class="ql-block"><b>佘氏宗祠</b></p><p class="ql-block">清朝康熙十年(1671年),佘氏决定筹建宗祠,直至康熙四十一年(1701年),总长47米、宽10米的佘氏宗祠落成,祠屋共三进两个天井院。漫步其中,宗祠正大门上檐横梁柱刻有人物、松柏等图案的木雕,十分精美,两边横柱上雕刻有金龙抱柱,门头挂“佘氏宗祠”金字牌匾。在第二进的天井南边有一口古井,传说是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大军住运漕时所挖。如今,井水依然清澈,凉意沁人。</p> <p class="ql-block"><b>古镇</b></p><p class="ql-block">运漕镇作为千年古镇,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的古迹、故事众多。</p> <p class="ql-block"><b>码头</b></p><p class="ql-block">裕溪河又称漕河或运漕河,史书上称漕河就是运送漕粮的河道,古称漕运。全长76公里的运漕河上接巢湖,下通长江,是江南和江北、皖南和皖西人员交往货物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合肥由南淝河经巢湖入长江的唯一通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伍子胥古道</b></p><p class="ql-block">含山伍子胥古道可谓是“一人过关、几国兴亡”,是历史古道、生态古道、人文古道,更是连接伍子胥、慧褒禅师、王安石三位历史名人的时空古道。公元前522年,楚国大夫伍子胥为逃避楚平王的追杀,弃楚投吴,智过昭关,一路走过古道;十五年后,还是这条古道,伍子胥率领吴国军队攻下昭关杀向楚国,成就一番霸业。 </p><p class="ql-block">沿着明清时代的古民居的青石板小路向西,一条蜿蜒的小径伸向山谷深处,漫山遍野的原始森林,满目郁郁葱葱。春天里走来,赏阵阵花香;夏天里走来,享缕缕清凉;秋天里走来,踏片片落叶;冬天里走来,观皑皑白雪。每道弯都是一个风景,每棵树都是一个传说,每块石头都有着传奇的故事。或骑行,或徒步,或乘车,人们可以尽情领略伍子胥古道之美。</p> <p class="ql-block">伍子胥古道东起褒禅山华阳洞,西至古昭关伍相祠,全长7.5公里,可供游览的景点有10多个。核心景点大庙村内有罗汉洞、仙人洞、古庙遗址、古井、古树等景观,此外也可登临古昭关,看鳌鱼岭上仙人留下的大脚印,或是一览水库、奇石、怪石坡等。</p> <p class="ql-block"><b>伍子胥古道</b></p><p class="ql-block">伍子胥古道从2014年9月开始施工,2015年对外开放。古道历史悠久,公元前522年,楚国大夫伍子胥为逃避楚平王的追杀,弃楚投吴,智过昭关后所走的就是这条古道,十五年后,伍子胥率领吴国军队攻下昭关杀向楚国,走的还是这条古道,真正是“一人过关、几国兴亡”。唐朝高僧慧褒禅师结庐褒禅山时走的是这条道,他潜心修隐,传播佛法,建成了气势恢宏的大唐佛教圣地褒禅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游玩褒禅山时走的也是这条道,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游记《游褒禅山记》,启迪并鼓舞了无数后来人。</p> <p class="ql-block"><b>古道</b></p><p class="ql-block">古道顺山势而建,弯道多,起伏大,美景佳。两边遍布山林、怪石,湖泊,构成了一道绝佳的风景线。沿途有鳌鱼岭、大峡谷、等多处特色风景。</p> <p class="ql-block"><b>大庙村</b></p><p class="ql-block">伍子胥古道的核心景点是大庙村,整个村庄掩映在绿树丛花中,每一个乡音俚语都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浸润着一段非凡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b>怪石坡</b></p> <p class="ql-block"><b>水库</b></p><p class="ql-block">古道之美,美就美在碧水。在古道曲折蜿蜒起伏仿佛疑无路中,有一处豁然开朗。这清水潭神似微缩版的台湾日月潭,宛如无暇的美玉,深藏在群山之中,不受一丝尘世的袭扰,纯净神秘。每当夕阳西下,潭水波光潋滟,偶尔几只白鹭从水面掠过。伫立水边,湖光山色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b>原始森林</b></p><p class="ql-block">古道之美,美就美在山林。漫山遍野的原始森林,满目郁郁葱葱,或挺拔,或遒劲,或婉约。有柳树、杨树、松树等50多种树种,一些大树已在百岁甚至千年以上。</p> <p class="ql-block"><b>伍相祠</b></p><p class="ql-block">伍子胥古道蜿蜒缠绵7.5公里,终点就是伍相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太湖山景区</b></p><p class="ql-block">太湖山景区素以峰奇、石怪、洞幽、水美闻名大江南北,是合肥通往江南的第一道绿色屏障。这里山峦起伏,林海茫茫,翠竹青青,鹿鸣呦呦,梵音声声,景色怡人。太湖山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春日百花争艳,蜂飞蝶舞;夏日枝繁叶茂,鸟语蝉鸣;秋日霜染丛林,红叶点缀;冬日云雾缭绕,苍松傲雪,令前来的游客流连忘返,也是亲近自然、祈福礼佛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太湖山位于马鞍山含山县南部,东近长江,西邻巢湖,总面积1809公顷。景区最高峰海拔442米,森林覆盖率92%,主要景点包括波光潋滟的月亮湖,妙趣天成的奇石异洞,香火兴盛的太湖禅寺、二圣殿、天台禅寺以及太湖山鹿苑等。同时,景区的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既有遮天蔽日的百年古树,也有许多极具观赏价值和保护价值的珍贵树种以及特种经济林树种,还有药用植物500余种,野生兽类鸟类50多种。</p> <p class="ql-block"><b>太湖禅寺</b></p><p class="ql-block">太湖禅寺又名太湖寺、普明禅寺,位于含山县南太湖山合裕公路旁,因山得名。该寺于宋元丰二年(1079年),由高僧无用贤宽禅师创建。寺院采取对称均衡的布局,保留千年古刹的传统建筑风格,在中轴线上依次建停车场、牌坊、放生池、寮房、钟鼓楼等。扩建后的太湖禅寺集休闲、佛教文化观赏、佛事活动为一体的徽派园林式建筑,十方善信和八方宾客将来此礼佛问道,探幽访胜,凭吊古今。</p> <p class="ql-block"><b>森林</b></p><p class="ql-block">太湖山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古人称之为“有风松涛吼,无雨水长流。”这里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公园内仅木本植物就有70余科、350多种,既有遮天蔽日的百年古树,也有许多极具观赏价值和保护价值的珍贵树种以及特种经济林树种,还有药用植物500余种,野生兽类鸟类50多种。还有钟山、鼓山、木鱼山,寺内有屋内塔、锅边井等奇景。</p> <p class="ql-block"><b>太湖山鹿苑</b></p><p class="ql-block">太湖山鹿苑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人工养鹿场,除建有观鹿台外,还有洗心涧、文化谷等景点,尤其是百年树龄的“相思树”堪称一绝。</p> <p class="ql-block"><b>天台禅寺</b></p><p class="ql-block">天台禅寺位于太湖山主峰的半山坡上,四面环山,前有溪水淙淙有声,后有山林郁郁葱葱,由天龙关、龙王殿、大雄宝殿组成。这曾是无用贤宽禅师修炼休息处,整座山上的灵气都集中在这里,故有“不到天台就等于没来”的说法。龙王殿内有一股清泉终年从石龙嘴中涌出,清澈甘甜,故称龙泉。大雄宝殿内由巨大的天然倒心石组成,更为奇观的是倒心石右侧有一株碗口大的灵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马鞍山市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马鞍山市博物馆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太白大道2006-1号,坐落于马鞍山市政公园文化中心。博物馆成立于1989年,是一个集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新馆于2006年开工建设,2008年10月1日开馆运营。</p> <p class="ql-block">该馆分为文明曙光,六朝京畿,人杰地灵,山水诗城,现代文明等5个展馆。</p> <p class="ql-block"><b>第一单元:文明曙光</b></p><p class="ql-block">远古时期的马鞍山,地跨长江两岸,境内由平原和丘陵组成,地势起伏,水网很多。气候较好、水源多、土地空旷和有较多的自然资源,孕育出的古人类文化。考古发掘证实,早在距今约30万年前,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开启了人文之旅。</p> <p class="ql-block"><b>第二单元:六朝京畿</b></p><p class="ql-block">公元三世纪初到六世纪末的近四百年间,先后有三国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王朝定都南京,史称六朝。马鞍山地区作为当时的京畿之地,历代皆有重兵戍守,成为拱卫京师的军事重镇。随着政治中心南迁,北方士族南下,马鞍山地区经济日益繁荣,有很多世家大族,成就了一派京畿繁盛景象。</p> <p class="ql-block"><b>第三单元:人杰地灵</b></p><p class="ql-block">山川,历史,文化,使得马鞍山地区成为人文之地,历史上名人很多。他们或以文治武功而出名,或以博闻强识而闻名,或以高风亮节而传世。这些英雄豪杰和文人墨客,或生长此乡,或立世此处,或留连此土,或长眠此地,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b>第四单元:山水诗城</b></p><p class="ql-block">马鞍山地区山水秀美,酷爱自然的山水诗人谢朓以“山水都”赞誉这里的山山水水。李白、刘禹锡、苏轼、王安石、李之仪等600多位诗词人在此留下了1100多首诗词、130多副楹联以及各类散文数百篇。当代的“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中国诗歌节”、“李白诗歌节”等诗歌庆典活动已连续举办二十多年,诗歌理论研究与创作成果很多。诗歌文化氛围成为马鞍山地区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b>第五单元:现代文明</b></p><p class="ql-block">当代马鞍山人在发展以钢铁为主的现代工业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了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的发展势头,经济发展跃居全省领先地位,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马鞍山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打造和谐之城,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进步,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1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你好,马鞍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挺进大别山·采石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歌曲:马鞍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歌曲:诗的城</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京剧:《马鞍山》选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大型音乐舞蹈史诗</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灿烂阳光下—马鞍山之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