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江南(一)

哲人

<p class="ql-block">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忆江南》是我上初中时学的一首唐诗,从诗情画意里引起了我对江南美景的无限向往,埋下了长大一定要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江南去看看的梦想。正是:“我本无意入江南,奈何江南入我心”。</p> <p class="ql-block">和学习班的同学在玄武湖留影</p><p class="ql-block">1989年3月中旬,单位选派我去南京石油干校参加为期三个月的人事管理业务培训班。原本准备五一旅行结婚的我和爱人研究,决定在培训结业后她即到南京与我汇合,开启我们的蜜月(也是我的圆梦)之旅。浪漫的足迹踏遍了南京、扬州、镇江、宜兴、无锡、苏州、杭州、上海,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本想把江南美景游玩个遍,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还想去游玩的湖州古镇南浔,宁波奉化溪口镇的蒋介石故居和位于舟山群岛的普陀山没有去成,成了我心中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曾经无数次的在梦中惊现江南美景,梦醒时分,江南的香花烟雨,江南的风情陌巷,萦绕心头,经年不能释怀。我太爱江南的人文美景了,心中总想圆了把江南美景游个遍的梦。</p> <p class="ql-block">2010年6月在苏州拙政园留影</p><p class="ql-block">2010年6月我再次到南京,为了照顾同行的人,我又重游了南京和苏州的部分景点,重点是去周庄玩了一天(以前没去过周庄),但是因时间关系,还是没有完成追梦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2010年6月在苏州古镇周庄留影</p> <p class="ql-block">因为这次美篇编辑是以2016年1月追梦江南为主题,所以1989年和2010年游览的美景照片,我只做个简单的介绍,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p><p class="ql-block"> 追梦江南之南京篇</p> <p class="ql-block">2016年1月10日,我第三次有幸来到江南,再次开启了我的追梦江南之旅,终于圆了我27年前的梦。因为曾两次到过南京,几乎南京的景点我都参观过,所以这次只利用一天的时间,围绕总统府参观了煦园、瞻园。</p> <p class="ql-block">南京总统府是中国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馆,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遗址。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将此改为总统府。</p> <p class="ql-block">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就在大堂后的西暖阁举行。</p> <p class="ql-block">煦园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总统府内,又称西花园,与东花园(复园)相对称,现与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南京总统府连为一体,煦园是晚清江南园林保存完好的一处,也是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作。</p> <p class="ql-block">煦园是四朝胜迹,曾经作为明朝朱高煦府邸,清代两江总督署花园,太平天国御花园所用,由此可见这么多大人物厚爱的地方一定是个秀美的江南园林。</p> <p class="ql-block">煦园以小著称,面积只有1.4公顷,虚实相映,层次分明,园以水为主,整个水池周长约1866米,面积约占全园一半多。东阁西楼隔岸相望,南舫北阁遥相呼应。花间隐榭,水际安亭,精致自然和谐。</p> <p class="ql-block"> 在煦园内看演出</p> <p class="ql-block">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位于南京夫子庙西侧,是全国唯一的太平天国专史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一座馆园合璧的博物馆,馆址瞻园是南京地区仅存的一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其历史可追溯至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后赐予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素以假山著称。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瞻园,明代被称为“南都第一园”。</p> <p class="ql-block">瞻园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共有大小景点二十余处,布局典雅精致,有宏伟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陡峭挺拔的假山,文明遐迩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奇峰叠嶂。</p> <p class="ql-block"> 在晚晴楼品尝晚晴“八绝”</p><p class="ql-block">晚晴楼(风味轩),是一家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大石坝街的一家专营晚晴“八绝”风味小吃的民俗餐厅。端庄典雅的环境、错落有致的室内外装潢给人以朴实温馨之感。</p> <p class="ql-block">晚晴“八绝”小吃集众家秦淮风味小吃之长荟萃而成自家体系,色、香、味、形俱佳,其每道小吃都有一道动人的历史典故。客人一边品尝小吃,一边欣赏着富有秦淮民俗文化的江南歌舞,民族传统与现代氛围兼容并蓄,让客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追梦江南之灵山大佛篇</p><p class="ql-block">1989年在南京学习的时候来过无锡,到鼋头渚等景点参观过,当时还没有灵山大佛,灵山大佛是在1994年开始奠基,1997年落成开光,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大佛建成后我看过很多宣传片,也很令人心驰神往,因此这次来无锡后,在仅有一天参观时间的情况下,无暇顾及参观其它美景,直奔灵山大佛打卡。</p> <p class="ql-block">无锡灵山景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太湖之滨,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佳佛光普照景区,最美中国文化魅力旅游目的地景区,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p> <p class="ql-block">灵山五智门是一座具有深刻佛教文化内涵的大型石牌楼,其南北两面刻有佛教“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组大字。“六度”通俗的说就是学佛之人达到佛法大智慧的六种行为准则。五智门柱上都有一只威武的石狮子,狮子吼在佛教中是法音传播四方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灵山景区由小灵山、祥符禅寺、灵山大佛、天下第一掌、百子戏弥勒、佛教文化博览馆,万佛殿等景点组成。集湖光山色、园林广场、历史知识于一体,是中国最为完整,也是集中展示释迦牟尼成就的文化主题景区。</p> <p class="ql-block">作为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立像,灵山大佛通高88米(比“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尊山”的乐山大佛还要高出17米),佛体79米、莲花瓣9米。</p> <p class="ql-block">灵山大佛双目垂视, 两眼睿智慈祥。湛蓝的天空中白云悠悠,让人产生佛在“动”的感觉,灵山大佛身体各部位匀称适度,衣饰褶纹明快流畅,飘逸灵动,使远观近瞻都十分相宜。</p> <p class="ql-block">大佛右手指天称为“施无畏印”,寓意是为众生除去痛苦;左手指地,称为“与愿印”,意在保佑众生平安快乐。无论在那个方位,大佛的眼神总是跟随着参观者,这都得益于雕刻家的巧夺天工。</p> <p class="ql-block">通往灵山大佛脚下的长阶梯,称为“登云道”。登云大道一共216级共分7个平台,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寓意“救一生灵,胜造七级浮屠”。佛教认为人生共有108种烦恼和108种愿望,登上216级台阶寓意烦恼近消,心愿圆满。</p> <p class="ql-block">灵山大佛天下第一掌,为大佛右手复制件,它与灵山大佛右手形状、大小完全一样,以1:1的比例复制而成。手掌高达11.7米,相当于3层楼的高度,宽55.5米,手指直径就达1米,总重量达13吨。印相为“施无畏印”,寓意为驱除众生痛苦,令众生无畏无惧 。 </p> <p class="ql-block">在灵山,有“摸佛手有福气,摸佛脚有灵气”的说法。此景为“好运摸佛掌”,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找角度于佛掌重合合影留念,祈祷佛祖给自己带来好运,福气,保佑平安。</p> <p class="ql-block">大型青铜艺术珍品“百子戏弥勒”,斜倚而卧的弥勒神情和蔼,笑容可掬,在弥勒硕大的身体上塑有整整一百个正在嬉戏要闹的小顽童,各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相传这些小顽童是在考验弥勒的肚量,是否真如世人称道的,“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有的在叠罗汉,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树枝桶弥勒的肚脐,更有调皮的在弥勒身上撒尿,但弥勒一点不为所动,依旧乐呵呵,故为弥勒。</p> <p class="ql-block">降魔浮雕记载着佛祖降魔成道的故事,整壁由紫铜锻造而成,宽26米,高8米。相传释迦牟尼在长达六年苦行后,在菩提树下打禅静思,并发誓“若不能洞悉宇宙万物的道理,永远不离开此座”。</p> <p class="ql-block">雕塑中间佛祖端坐,一手触地,为“降魔印”,佛祖两面分别展示了魔王分别用权欲、财宝、美色来引诱佛祖,用诽谤诬蔑佛祖,用魔兵魔将恐吓佛祖的场景,佛祖威然不为所动,将魔王的攻击一一击溃,经过七天七夜终于克服了金钱、权利、女色、恐惧、诽谤等等障碍,终于大彻大悟,成为真正的大觉者,天地为之震动。</p> <p class="ql-block">九龙灌浴位于灵山大佛广场里,是国内最大的音乐动态青铜雕塑群,讲述了释迦牟尼出生的故事。这里是灵山胜境的一大景观,随着音乐的伴奏,莲花开合,太子佛从中徐徐升起,在九龙喷水形成的水幕中自转一圈。</p> <p class="ql-block">九龙灌浴每天有五次表演,表演完毕后,广场周围的龙口会喷出功德水,游客可以带走。</p> <p class="ql-block">根据佛教典籍《本行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一诞生就会走路,他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地上就开出了一朵莲花。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吾独尊”,这时候花园里忽然出现了两方池水,天空中出现九条巨龙,吐出水柱,为其沐浴净身。</p> <p class="ql-block"> 追梦江南之烟雨南浔</p><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与周庄和西塘相比,虽然没有这两个古镇的名气大,但是,我觉得周庄和西塘由于过度开发,商业味极为浓郁,而南浔古镇商业气息比较淡薄,很少有人山人海嘈杂纷繁的情况出现,因此在这里可以品味到江南水乡原汁原味的人文景观和老百姓生活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南浔古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地处江浙两省交界处。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南浔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和“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之说,可见此镇是个人才辈出,人杰地灵,富甲一方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蜿蜒交错的河流串起整个小镇,古朴的建筑依河而建,每一栋楼阁,每一面墙都饱经时间的沧桑,向游客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也展示出小镇曾经的繁荣与底蕴。</p> <p class="ql-block">从南大门进入古镇,首先游览了小莲庄。</p> <p class="ql-block">小莲庄位于镇西南万古桥西、鸬鹚湖畔。小莲庄的入口处有一条渔船,上面有几条鸬鹚,渔翁用竹篙打着河水,鱼鹰就在水中翻腾捕鱼,这是我头一次亲眼目睹鸬鹚捕鱼,顿时一派悠然自得的江南田园诗画呈现在我的眼前,于是我赶紧举起相机,留下这精彩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小莲庄,又称“刘园”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清末光禄大夫刘镛的私家花园及家庙所在。</p><p class="ql-block"> 南浔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之说,所谓“四象”就是当时南浔有资产五百万两白银以上的有四人,分别是刘镛、张颂贤、庞云鏳、顾福昌四家,他们拥有巨额的资产,而首富刘镛的资产就二千多万两;“八牛”是指资产百万两以上的八个人;而资产三十万两以上不足五十万两的被称为“黄金狗”共有七十二人。</p> <p class="ql-block">小莲庄的美是江南典型的诗情画意。十亩荷池,荷叶田田,绰约多姿,当夏季来临时,塘内荷花争相盛开,也是小莲庄最美之时,只是我们来到这里时已入冬,只能望见满湖的残荷。</p> <p class="ql-block">园林以荷花池为中心,依地形设山埋水,形成内外两园。内园是一座园中园,处于外园的东北角,以山为主体。仿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之意,凿池栽芰,叠石成山。山道弯弯,半山苍松、半山红枫,枫林松径,山路回转,小巧而又曲折,宛然一座大盆景。此园与外园以粉墙相隔,又以漏窗相通,似隔非隔,内外湖光山色,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外园以荷花池为中心,池广约十亩,沿池点缀亭台楼阁,步移景异,颇具匠心。</p> <p class="ql-block">围绕着长廊曲桥,亭台楼阁,整个庄园曲径通幽,园林设计也是匠心独特,是江南水榭建筑的精品,彰显了江南园林之美。</p> <p class="ql-block">荷花池西侧是小莲庄主要建筑物刘氏家庙。家庙南侧通道内有御赐牌坊,再往西是嘉业藏书楼,这几座建筑是小莲庄的主要景点。</p> <p class="ql-block">家庙建筑群始建于清末光绪年间1888年,于1897年落成。是当时四象之首刘镛祭祀祖先的地方,以丰富的宗祠文化而闻名。刘氏家庙为两府制共三进,第一二进为门厅、过厅,正厅内悬有宣统帝所赐“承先睦族”九龙金匾一块,大厅供奉着刘氏的祖先,记录了刘氏子弟的光辉业绩。</p> <p class="ql-block">家庙门前有两座东西相对呈门楼式的御赐牌坊,是嘉勉刘氏家族赈灾善举和女德节孝所建,牌坊上丰富且精美的雕刻,众多吉祥图案和人文故事活灵活现,非常精致,典雅古朴。</p> <p class="ql-block">这座“乐善好施”的积善牌坊为光绪帝所赐。</p> <p class="ql-block">  这座“钦旌节孝”的贞节牌坊为宣统皇帝所赐。</p><p class="ql-block"> 从这里可见刘氏家族当时的地位。整座家庙气宇轩昂,陈设布局也颇为讲究,让人能感受到大户人家的威严。</p> <p class="ql-block">“净香诗窟”是辞官不做的刘锦藻(刘镛的儿子)在小莲庄修建的,东面窗临荷花池。此厅采用了“镂空”设计--四面开窗,四周为花纹木架玻璃隔窗,厅内轩敞明亮。炎炎夏日立于窗前,凉风阵阵荷香,与三五好友一起赏荷吟诗,或与家人小憩闲坐,这情景可以说是如诗如画,如痴如梦、如醉如狂啊……,所以刘锦藻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净香诗窟”。体现了主人的情志喜好以及文学素养。</p> <p class="ql-block">既然是诗窟,厅内必然有穹顶,也就是藻井。藻井,在古人看来具有一种“从人间通向天庭”的象征意义的建筑装饰,而且还造了两个,一为升厅,一为斗厅,故又名“升斗厅”。</p> <p class="ql-block">嘉业堂藏书楼隔溪与小莲庄毗邻,系刘镛孙子刘承幹于1920年所建,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嘉业堂藏书楼规模宏大,藏书丰富,以收藏古迹而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系国家重点保护文物。</p> <p class="ql-block">张石铭旧居,又称懿德堂,为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石铭所建。张石铭早年丧父,母亲桂太夫人独自一人将张石铭抚养成人,家中事物皆由母亲操持,以女子柔弱的肩膀操起了一整个家族的分支,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张石铭遵循古训“女子多德曰懿”,“懿”是古代对妇女的尊称,“德”是中国传统儒学的精髓,故取名“懿德堂”。张石铭还请来了状元好友张謇,亲自书写“懿德堂”匾额,把对母亲的尊敬挂在了正厅的最高处,孝心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张石铭旧居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整个大宅有四落五进和中西各式楼房150间,加上平房共计244间,可谓中西合璧的经典之作。规模之大,房屋之多,建造之精,号称“江南第一宅”名至实归。</p> <p class="ql-block">有学者为张石铭旧居归纳出了“四绝”:木雕、砖雕、石雕和法国进口的玻璃雕。</p> <p class="ql-block">这第一绝就是遍布全宅的东阳木雕,那可是当时皇家所用的工艺。在张石铭旧宅内,你随便走到哪都能看到这种雕刻精美,工艺复杂的木雕作品,房梁房门,小到门栓子,都做得极为精致,绝对是东阳木雕的上乘佳作。</p> <p class="ql-block">这第二和第三绝就是江南地区豪华建筑中常见的砖雕和石雕。一块看似普通的青砖,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寓意吉祥的故事,所以这里的每一块砖都是一件艺术品。徽州石雕因材料原因,加工难度更大,然而其雕刻工艺更为复杂,所以石雕更加体现了宅子主人的实力与大宅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以上三绝江南其它豪宅也能看到,那这第四绝就是独一无二的了,这就是“女厅”二楼装饰的这些法国进口的刻花兰晶彩色玻璃。每块玻璃都有不同的纹饰图案,当时请国内画师画后,送到法国定制,所以每一块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奇特的是这种玻璃上百年不积灰,从来不用擦试也始终保持清洁。</p> <p class="ql-block">花厅系主人日常生活和接待宾朋之处,厅内梁柱、斗拱、门窗裙板上都刻有精美的花卉、戏文和吉祥图案的木雕,花厅上悬挂着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康有为所书写的“以适其志”的匾额,下方系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所书写的“酒德颂”银杏雕刻字屏。</p> <p class="ql-block">整座宅院气势恢宏,富丽堂皇,工艺精湛,风格奇特,庭院深深,回廊曲折,无处不显示出大宅的风范。</p> <p class="ql-block">因张石铭曾在法国经商过,他的宅院巧妙地渗透和融合西方建筑风格,形成独特的中西合璧的江南宅第建筑艺术,系江南罕见的基本保持明清历史旧貌的豪门巨宅之一。</p> <p class="ql-block">走进南浔古镇 就像走进了一个活色生香的江南画卷。千年古桥,百年民居、豪门巨宅,经典园林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弹奏出引人入胜,特立独行的动人曲调;超越时代,兼容海派的建筑风格和风貌,使得中西文化在南浔古镇激情碰撞,构成了一幅幅赋有诗意的美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江南是水做的,温婉毓秀。水孕江南的灵气,水是江南的文明,水兴江南的经济。 南浔的水清澈如镜,纳入了粉墙黛瓦,轻舟烟柳,吴侬软语,还流淌着无数光阴如画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建筑群沿河而建,顺河行走,原汁原味的民味宅院,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一派江南风光就呈现在你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的老墙,布满斑驳的岁月,尽管老旧,反而比刷得亮白的新墙更好看,充满了沧桑感。</p> <p class="ql-block">南浔自古以来就有“十步一桥”的说法,具史料记载,在清朝同治年间,南浔镇上的桥竟然有107座,到如今南浔保留下来的桥梁也有几十座之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通津、洪济、广惠三座桥。</p> <p class="ql-block">通津桥是南浔众桥之首,是十字形水系的交叉点,从北区进来的时候你就可以一眼看到通津桥,它映衬着一个水影变成一个圆形,有着典型江南水乡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洪济桥精致娟美,如弦月顾影,如飞虹凌波。站在古桥上眺望,四周风景一览无余,高低错落的民居,整齐的浜岸,狭长的弄堂,伸沿于水中的桥埠,清清河水东流,舟楫桨声如歌,为古桥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广惠桥横跨南市河,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广惠桥有个显著特点就是桥头有两个石狮子,这对石狮是南浔丝商请著名青田石匠一家三代用了三年时间雕琢而成的。雌狮怀抱幼崽憨态可掬,雄狮口中有镂空绣球,雕刻手法独特,线条流畅,形态逼真,为古桥添了几分阳刚之气。广惠桥之美不仅在于秀气,它与周围景观十分融洽,河岸垂柳飘拂,水中桥影如环,浔溪舟楫穿梭……</p> <p class="ql-block">张静江故居又名尊德堂。系张静江祖父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所建,张静江是张石铭的堂弟。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曾代理浙江省国民政府主席,担任过孙中山的财政部长。张静江与蔡元培、吴稚晖、李石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p> <p class="ql-block">故居保持清代传统三进五间式古建筑风格,一进有一厅五室,每进之间各有天井,每进一堂便递高一级,俗称步步高升。故居显露一种豪华、古朴、幽深的遗风。室内栋如鳞次,宛如宫殿;雕刻十分精湛,以戏文、民俗图案为主,崇尚一种古朴、自然美,可谓江南一绝。</p> <p class="ql-block">故居内这尊张静江塑像上有孙中山落款的题词“丹青侠骨”,同时,孙中山还称张静江为“中华第一奇人”,“革命圣人”等。为什么孙中山如此看重张静江,因为张静江为国民革命立下汗马功劳,曾担任过孙中山的财政部长,为革命筹款筹物,张静江最大贡献就是支持孙中山革命。</p> <p class="ql-block">百间楼位于南浔古镇东百间楼河两岸。百间楼沿河蜿蜒而建,长约400米,为明代万历年中(1753-1620)礼部尚书南浔人董份所建。</p> <p class="ql-block">相传百间楼的主人董份是明朝吏部左侍郎。董份有个儿子叫董道醇,他请人托媒想娶当地的显赫茅坤之女。茅坤同意后通过媒人传话给董份说:我家小女从小娇生惯养,常有百名丫鬟、侍女服侍,如果一起陪嫁到董家,这么多丫鬟侍女不知道能否住下。</p> <p class="ql-block">董份知道后,二话不说,就带领属下大兴土木,在浙江南浔建造一百间小楼,供丫鬟侍女居住。</p> <p class="ql-block">百间楼因两岸傍河而建百间,又架长板石桥连接两岸故为“百间楼”。</p> <p class="ql-block">傍河而建的百间楼,有的充分利用空间筑骑楼;有的楼前连披檐,故街道行人方便,雨季可避雨,夏季可遮阳。</p> <p class="ql-block">百间楼的封火山墙,有三叠式马头墙;也有琵琶式山墙,高低错落,极富情趣。</p> <p class="ql-block">各楼之间又有券门相隔,把人们的视线引向纵深。</p> <p class="ql-block">沿河护栏整齐,且有河埠,方便百姓、船家搬运货物或出行,又便于百姓汲水和洗涤。</p> <p class="ql-block">百间楼建筑风格即保持着明代的风格,又有清代建筑风韵;既有江苏水乡风味的民居楼群建筑,又有浙江独特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嘉靖年间著名诗人张镇写下了赞美百间楼的诗句:《浔溪渔唱》。百间楼上依婵娟,百间楼下水清莲,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描绘出一幅形象生动如诗如画的秀丽景色和水乡风光。</p> <p class="ql-block">  南浔被誉为“中国江南的封面”,大概是它满足了世人对江南水乡的全部幻想--烟雨江南,小桥流水,烟火人家,白墙黛瓦,曲径回廊,豪门大宅……在这里都能呈现。</p><p class="ql-block"> 匆匆的一天走马观花,实在是不能尽兴,多想再呆上两天,慢慢游、细细品南浔多样的人文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无奈根据旅游行程,我们将要奔赴下一个更重要的景点海天佛国普陀山和奉化溪口蒋介石故居参观,只能恋恋不舍的离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