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宝光广场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舞朱雀流溪,把净俗两界分个清清楚楚。置墨墙如屏,映照万般人间恩恩怨怨。设镜台浅水,三五塔不多荷花写尽弥勒世界。布枯海白滩,一两绿洲无数卵石画够禅宗大意。宝光自塔来,不分高显低陋引导人间来来往往客。赤壁围而合,有虚有实藏景陋情了而未了。植香树翠竹,绿荫绿框分场分区不了了之。沉石床叠瀑,曼陀罗道出大千人事万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宝光寺位于新都县城北宝光街,占地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文物众多的佛教禅宗寺院。2001年6月25日,宝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宝光寺相传建于东汉,从1996年在寺内出土的唐碑表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已名宝光寺。唐广明元年十二月(881年1月),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唐僖宗李儇南逃入蜀,曾驻跸宝光寺,并迎请高僧知玄(悟达国师)住此,重修宝光寺、塔。宋大观三年(1109),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十一代祖师佛果克勤(圆悟国师)在此“修持说法,接众数千”。元代寺院残破。明代经内阁首辅大学士杨廷和、状元杨升庵父子捐修,殿宇宏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明末清初,宝光寺毁于兵燹。清康熙九年(1670),临济宗第三十五代祖师破山海明派弟子笑宗印密禅师重修宝光寺。经康熙到光绪两百多年间的不断扩建,宝光寺与文殊院、昭觉寺、草堂寺并列为成都“四大精蓝”;与成都文殊院、镇江金山寺、杨州高寺并列为长江流域“四大丛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宝光寺的建筑为木石结构,施用石柱600多根,其中主要由一塔、二景、三楼、禅宋寺院组成。中轴线上,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大雄殴、藏经楼、紫霞山依次而立;两旁有钟楼、鼓楼,客堂、云水堂,斋堂、戒堂,罗汉堂、禅堂,东方丈、西方丈相对称,展现了中国佛教禅院的整体风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宝光寺是我国唯一保存了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典型布局的寺院。寺中舍利塔建于唐代,迭经培修,是一座高30米的13级密檐式方形砖塔。罗汉堂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内塑佛、菩萨、祖师59尊,罗汉518尊,每尊高约2米,造型优美,彩绘贴金,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它是我国罗汉堂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宝光寺文物众多,著名的有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的千佛碑,唐开元二十九年(741)的《施衣功德碑》,唐僖宗行宫遗础,元代金银粉书《华严经》,明代“尊胜陀罗尼”石幢,清代《大藏经》、玉佛和石刻舍利塔,以及被称为“镇寺三宝”的佛舍利、贝叶经和铜优昙花等。各殿堂挂金匾l76块,嵌碑石24通,刻楹联76副,陈列古代工艺品和名人字画400余件,烘托了宝光寺的历史文化氛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宝光寺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寺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成都十景四川成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都祈福圣地四川省著名寺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成都宝光寺,中国唯一早期佛寺布局,供奉的舍利子也只有西安才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成都市新都宝光寺,名字是唐朝皇帝御赐,庙里有一个著名的斜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成都北郊有座千年的佛寺古刹“宝光寺新都,惊现塔坚强,歪歪斜斜,颤颤巍巍,屹立千年而不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国历史上代表性的寺庙-宝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历经千年风雨,寺中有着珍贵的舍利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宝光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宝光大道81号,为佛教禅宗丛林,始建于隋代,现为清代重建遗存,占地面积80000余平方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宝光寺由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经楼等建筑组成,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宝光寺是四川成都地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收藏文物丰富的佛教寺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1年6月25日,宝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2月23日,成都市新都区宝光寺历史文化街区被公布为四川省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隋代,宝光寺始建,初名“大石寺”。唐中和元年(881年),唐僖宗途经新都,驻跸大石寺,赐寺名“宝光寺”。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十一代祖师佛果克勤(宋高宗赐号圆悟国师)住持宝光寺,并拓展寺庙规模,请宋徽宗敕赐宝光寺名“大觉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元代,大觉寺一度残破。明初,石子美等人捐资培修,复名“宝光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心空和尚在宝光寺内建造尊胜陀罗尼咒石经幢,后来寺庙毁于火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明末清初,宝光寺在战乱中遭到毁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清康熙九年(1670年),重建宝光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宝光寺占地面积8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宝光寺呈不规则矩形,建筑为木石结构,施用石柱400多根,其主要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四面经墙环护,绿树萦绕;中轴线上,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经楼、紫霞山依次而立;两旁有钟楼、鼓楼,客堂、云水堂、斋堂、戒堂、罗汉堂、禅堂,东方丈、西方丈相对称,是一座“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的寺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文殊院,又名“空林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街66号,占地面积20余万余平方米。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文殊院是成都市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庙,坐北朝南,建筑为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风格,主要为木构建筑。殿宇六重,进山门往里走依次是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与东西两侧的钟楼、斋堂、廊房等建筑浑然一体,为典型的清代建筑。文殊院建筑以中轴线为主导,建筑风格主要为重檐歇山式、单檐悬山式等,皆呈内向型布局。建筑的布局按照严格的层次和等级区别,体现礼制的制约。文殊院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1974年,文殊院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文殊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昭觉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昭青路333号,素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在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改为佛刹,名建元寺,唐宣宗时赐名“昭觉”。昭觉寺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整体布局非常完善,中轴线由大山门、八角亭、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组成,两侧是观音阁、御书楼、石佛殿(涅槃堂)、大师殿(御书楼)、先觉堂、钟楼、鼓楼、普同塔院、圆悟禅师塔、禅堂、客堂、僧房、斋堂、放生池等等。日本和东南亚一带的许多佛教寺庙仍把昭觉寺视为祖庭,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1983年,昭觉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宝光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宝光大道81号,为佛教禅宗丛林,始建于隋代,现为清代重建遗存,占地面积80000余平方米。宝光寺由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经楼等建筑组成,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宝光寺是四川成都地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收藏文物丰富的佛教寺庙。2001年6月25日,宝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2月23日,成都市新都区宝光寺历史文化街区被公布为四川省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查看更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成都祈福圣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共11个词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万阅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殊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殊院,又名“空林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街66号,占地面积20余万余平方米。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文殊院是成都市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庙,坐北朝南,建筑为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风格,主要为木构建筑。殿宇六重,进山门往里走依次是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与东西两侧的钟楼、斋堂、廊房等建筑浑然一体,为典型的清代建筑。文殊院建筑以中轴线为主导,建筑风格主要为重檐歇山式、单檐悬山式等,皆呈内向型布局。建筑的布局按照严格的层次和等级区别,体现礼制的制约。文殊院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1974年,文殊院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文殊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昭觉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昭觉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昭青路333号,素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在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改为佛刹,名建元寺,唐宣宗时赐名“昭觉”。昭觉寺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整体布局非常完善,中轴线由大山门、八角亭、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组成,两侧是观音阁、御书楼、石佛殿(涅槃堂)、大师殿(御书楼)、先觉堂、钟楼、鼓楼、普同塔院、圆悟禅师塔、禅堂、客堂、僧房、斋堂、放生池等等。日本和东南亚一带的许多佛教寺庙仍把昭觉寺视为祖庭,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1983年,昭觉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宝光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宝光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宝光大道81号,为佛教禅宗丛林,始建于隋代,现为清代重建遗存,占地面积80000余平方米。宝光寺由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经楼等建筑组成,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宝光寺是四川成都地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收藏文物丰富的佛教寺庙。2001年6月25日,宝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2月23日,成都市新都区宝光寺历史文化街区被公布为四川省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宝光寺:成都的千年古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建筑格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宝光寺占地面积8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宝光寺呈不规则矩形,建筑为木石结构,施用石柱400多根,其主要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四面经墙环护,绿树萦绕;中轴线上,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经楼、紫霞山依次而立;两旁有钟楼、鼓楼,客堂、云水堂、斋堂、戒堂、罗汉堂、禅堂,东方丈、西方丈相对称,是一座“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的寺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宝光寺照壁,长方体状影壁,长约10米,高约4~5米,上有南无阿弥陀佛大字,顶为瓦片覆盖,上有龙形雕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宝光寺山门殿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抬梁式木石构架的正方形建筑,堂高6米,宽6楹。殿内两侧各塑一尊密球金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雄宝殿,宝光寺大雄宝殿,木质结构,全殿用四十二根石柱支撑,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雄宝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七佛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宝光寺七佛殿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宽五间,深四间,单檐歇山式,殿前檐柱下有两个浮雕盘龙石础。佛龛前供1.36米汉白玉卧佛。[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七佛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天王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宝光寺天王殿,抬梁式木石构架的正方形建筑,堂高10米,宽九楹,呈六方宫殿式,中供弥勒佛,两侧供四大天王,殿檐悬“一代禅宗”匾额。[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天王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罗汉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宝光寺罗汉堂为抬梁式木石构架的正方形建筑,九进九楹,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罗汉堂内有四个天井,平面呈“田”字形。罗汉堂中央,屋面作穹窿状升起。[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罗汉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舍利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宝光寺舍利塔为密檐式十三级四面塔,高约20米,每级四面各嵌佛像三座。木石结构,塔底护以石,底层正面龛内塑释迦牟尼座像。[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舍利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藏经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宝光寺藏经楼为寺内最大重檐歇山式建筑,整个建筑由石柱与石磴互为连接,以木枋、木穿逗匀称串连以支撑屋面。基础以石开槽与石门坎紧锁,面层木板以阴阳相挂。殿内两壁,均以厚木板企口缝拼镶而成,黑色涂面,高约6米。殿内梁柱装饰华丽,雕刻精细,卷棚屋顶,涂黄红色。[6]</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藏经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伽蓝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宝光寺伽蓝殿,堂高6米,宽6楹,瓦片房顶,顶上有雕饰,木质结构。殿内塑护持寺院的三位菩萨:中为波斯匿王,左为祗陀太子,右为给孤独长者。[7]</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