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戈的美篇

沙戈

<p class="ql-block">  又来新加坡(三、年味.古史略.组屋)</p> <p class="ql-block">  浓浓年味</p> <p class="ql-block">  前世今生:新加坡2014年发行的纪念邮票</p> <p class="ql-block">  李光耀:居者有其屋</p> <p class="ql-block">  近几百年来,华人融入全球各国,带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新加坡以华人为主体(占75%),自然传承着华人习俗。</p><p class="ql-block"> 华人过年,张灯结彩,舞龙戏狮、燃放爆竹,团聚欢宴…是过年的主要形式。</p><p class="ql-block"> 在新加坡油池地区,我看见了商店门前的锣鼓喧天双狮戏舞,看见了既喜形于色又十分安静的几十桌华人的自助欢宴。感受到华人怀祖情结和浓浓年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又来新加坡》一中,我将新加坡历史最粗略地归纳为淡马锡时代、莱佛士时代和李光耀时代,也可称之为古代、殖民时代、现代。</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谈新加坡历史总要与马来西亚相联系。古代(1819年之前,淡马锡时代)新加坡历史模糊,仅有各种文献中的只言片语,历史很大程度是传说,是推测。1862年的《马来纪年》被专家认为,相对可信有权威。</p><p class="ql-block"> 据此,中国元、明、清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葡萄牙、荷兰、爪哇、越南对这块地(马来半岛或马六甲地域)有零星记录。</p><p class="ql-block"> 1984年至2015年,新加坡本地学者曾考查“福康宁”公园,发现有14世纪的文化遗址。</p> <p class="ql-block">  鱼尾狮有5座。但只有鱼尾狮公园的鱼尾狮(8米多高)喷水。圣淘沙鱼尾狮(37米高)则是观景楼。</p> <p class="ql-block">  新加坡旧称谓有淡马锡、单马锡门、凌牙门、龙牙门、狮子城、新加坡拉、星加坡等等。国名来历和狮城称谓,现一致认同的是:</p><p class="ql-block"> 14世纪初,苏门答腊的王子圣尼拉鸟他玛乘船经过淡马锡岛屿看见一头野兽,被随从告知是狮子。王子觉得狮子雄姿英勇吉祥,很欣赏,于是取名singapurac(梵语狮城之意),即“新加坡拉”。(事实上凡被称为狮城的国家和城市没有一个有狮子。比如斯里兰卡国。)</p><p class="ql-block"> 顺便提一下:</p><p class="ql-block"> 明成祖派郑和7下西洋,有5次访问了马六甲(亦称“刺满加”)苏丹王朝。</p><p class="ql-block"> 明朝曾派人在这一带地域寻找狮子。</p><p class="ql-block"> 西方关于地域“东南亚”的概念形成于大概二战结束时。以前这地域分为陆地和群岛。陆地即中印半岛,群岛即指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半岛,等等国家地域,中国对之统称为“南洋”、“南海”、“东西洋”;西方则称为东印度或远东(一部分)等等。</p> <p class="ql-block">  组屋,即由政府组织建造的用于居住并售给人民的住屋。</p><p class="ql-block"> 执政的人民行动党政府1960年成立建屋局,着力解决90%以上人民无住屋或租住破破烂烂安全风险极高的木棚屋。李光耀认为:大规模建造组屋出售给人民,是基于要建立有产社会的理念,让住屋成为老百姓最大的有升值可能的财产;有了住屋的人民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捍卫这个国家。</p><p class="ql-block"> 1961年,河水山突发大火,将47英亩木棚区烧为废墟,16000人无家可归,更增强了政府建廉价组屋理念和行动力度。</p><p class="ql-block"> 政府紧锣密鼓推出与之配套的若干举措。主要政策有:</p><p class="ql-block"> 1、政府以合理价格大力度以接近市场价收购旧木棚区,引导人民购屋,鼓励购大面积屋。</p><p class="ql-block"> 2、购买房屋依本国国人、永久居民,外国人顺序,本国人优先。主要体现在:本国人购屋税费为3%、4%(对应屋价100万元以下、以上);永久居民在此基础上增加5%税费,即8%、9%。外国人不能购买组屋(只能购买私人公寓、圣淘沙湾等有地住宅)。外国人即便购买另外种类房屋,税费另增加30%,即38%、39%。</p><p class="ql-block"> 3、政府提供15年期专项购屋低息贷款。年利率在0.8%至2.5%之间,一般低于2%。(但最近一年利率有涨升。)</p><p class="ql-block"> 4、政府设想让类似工作2一3年的中专生能实现购买组屋,从1968年开始就推出,任何本国人可用中央公积金付还贷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0年左右,新加坡大体解决了严峻的住屋问题。</p><p class="ql-block"> 自1989年始,国家发展部开始用公款逐年翻修早期组屋,让其持有者组屋升值。</p><p class="ql-block"> 李光耀曾自豪地说过:新加坡工人将像香港、台北、首尔、东京人一样收入逐渐增加;却比这几座城市更优一些。不会像这几座城市工人工资虽高,却必须花大钱租住小屋住。</p> <p class="ql-block">  教会学校</p> <p class="ql-block">  车站与组屋间连接有“棚”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  新加坡房屋分别是99年、999年、永久产权。新加坡购房计算使用套内面积,一般以英尺计算,1平方米约等于10.764平方英尺。现在的新房一般是99年产权,精装房。新加坡房屋没有遗产税。</p> <p class="ql-block">  空旷的绿地</p> <p class="ql-block">  建组屋都要考虑交通出行,组屋附近一般都有公交车站,并且组屋与公交车站间的通道都有“棚”,便于遮阳档雨。上世纪组屋设计模板大同小异,方正“扎实”,功能设施齐全。比如,大多组屋底楼都空置待用。每两栋楼之间配置不仅有活动锻炼器材、休闲坐椅,绿化,而且有专门四五层的停车楼,停车不会拥挤…</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末开始,着力让推出的组屋外观更加耐看,功能更齐备更人性化(当然价格亦更高)。旧组屋也加大翻新力度。与旧组屋比较,新组屋最突出的是每房有阳台,附近有泳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组屋间的球场</p> <p class="ql-block">  公路天桥上有“棚”</p> <p class="ql-block">  两栋楼间有停车楼</p> <p class="ql-block">  两栋楼间的活动设施</p> <p class="ql-block">  底楼空置待用的房屋</p> <p class="ql-block">  公路旁有“棚”的人行通道</p> <p class="ql-block">  新加坡在2010年时,已建造超过100万间组屋,95%的人拥有自己的住屋,85%的人住在组屋(1959年只有8%的人有自已的住屋)。新加坡50年的建组屋计划的实施取得辉煌成就,获“联合国人居荣耀名册奖”全球最高荣誉。</p><p class="ql-block"> 据《新明日报》2月7日转引《联合早报》称,从2024年开始,每年再推出2000至3000个等候时间不超过三年的组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