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父母高堂携手迈入了91岁高寿老人之列。</p><p class="ql-block"> 自从感染新冠阳康之后,二老有些嗜睡乏力,家父尚能生活自理,慈母的穿衣起居、吃药吃饭都需他人照顾,语言沟通能力几乎丧失。凝视高堂日渐衰老、步履蹒跚的身形,脑海里不由地浮现出年富力强的父母亲辛苦忙缘、谆谆教诲的情景,将怜悯思绪引向尘封已久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我的祖籍在河南。父亲兄妹七人,排行老大。母亲也是河南人,姐妹两人,排行老大。如今全家已四世同堂,共计二十余囗,分布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 家父十二三岁时,跟随爷爷来陕西眉县当学徒。因常遭训罚,爷爷心痛就让家父结束了两年学徒生涯转读小学。大概是1950年,闻听歧山县招聘小学老师,家父前去应聘,后因招聘推后实施,被临时分配到凤翔中学校总务科上班。在此后的三年中,家父刻苦自学了初中的全部课程,又以同等学历考取了西安商业学校,由于没有初中毕业文凭,又加试了物理、化学两门课程考试,结果以优异成绩顺利录取。1958年,商校毕业时全部课程均达5分(当时实行5级分制),被留校任教。</p><p class="ql-block"> 为了提高专业能力,家父被商校送到上海财经学院带工资进修两年,主攻商品技术学,其时还兼任助教。结业后回到商业学校任教,其间曾到无线电修理部实习劳动一年,一直工作到1972年商校停办。</p><p class="ql-block"> 在商校任教时,父亲的教学领域是无线电专业课,那年头半导体收音机开始在社会普及,但产品质量还未完全过关,因而周末家父回家休假时,经常义务帮助邻里修理收音机,不但耽搁时间,如需更换零件还得自已贴钱,对此父亲从未有过半句怨言。这种助人为乐的善行义举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1978年我国恢复高考后,父亲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助力儿子参加高考上,大力改善饮食营养,创造复习环境,购买高考用书,联系补习学校,忙得不一乐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1978年三弟高中应届考入西安机械学院,我于1980年考入陕西财经学院,此后二弟、四弟也分别就读于电视大学和大专院校,四子登科一时成为街坊佳话。</p><p class="ql-block"> “四子登科”,这在河南老家也是村里孙辈考上大学最多的。这一切全都仰赖于父亲的引路督导,由此改变了儿孙几代人的命运,也算是践行耕读传家的硕果吧。</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李氏家族回忆录》的序言里指出,“在技术经济初具雏形的今天,若不刻苦学习,孜孜不求,掌握一定的文化技术,必将被社会所淘汰。若能在某个领域获得较高的造诣,必须不忘报效祖国,服务于人民。”这段家训,反映出他老人家对技术文化立身的深刻认知和推崇,也鼓舞着李家孙辈在专业立身的路上走得更远,为进入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侄女获得了美国大学的博士学位,女儿获得日本京都大学的硕士学位,小侄子获得了西安科技大学中外联合培养的硕士双学位,大侄子取得了高级技师职称。</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父亲在打理西安一家人生活的同时,始终不忘在农村生活的爷爷奶奶,按月给老家寄钱补贴家用,坚持了几十年,百事孝为先,村人无人不夸其为大孝子。上小学时,父亲也要求我们利用假期轮流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这样既满足了长辈惦念孙子的愿望,经常吃红薯杂粮,农村生活为强身健体打下了底色,又为西安家中节约了口粮,实乃一举两得。</p> <p class="ql-block"> 家父总是谆谆告诫我们,血浓于水,手足情深,勿因琐事而隔阂,一人有难,众人应鼎力协助,让咱这个大家庭永远和睦团结而兴旺。</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当我们与邻居小朋友发生争执时,无论对错父亲总是首先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也曾为此感到委曲。然而长大后才发现,那些总是被父母护短的孩子,长大后有出息的并不多,这时才悟出了其中的哲理,温良㳟俭让是立身之本,家和方能万事兴。</p> <p class="ql-block"> 上小学时,逢周日父亲才能从商校回家团聚。父亲的生活非常有规律,且从不睡懒觉,我们也就从小养成了这个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周日父亲做饭时,要求我们在小二楼上背诵《毛泽东诗词》,背不会不能吃饭。在父亲的严苛要求下,我可以背诵数十篇毛泽东诗词,至今有些篇章还可以脱口而出,真是“少年学的,石上刻的”。这些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文化瑰宝,已经溶入我的血液之中,也由此激发了我对文学写作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闲暇之余,家父教我唱《打靶归来》、《看见你们格外亲》等红色歌曲,至今还能模糊回忆起父亲那可亲可近、声色俱佳的朝气生动形象。这几首歌,至今也成了我不得不在某些特殊场合勉强出手的“保留节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