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千年宝光寺

草科人

<p class="ql-block">真没想到,同在一块蓝天下,竟然消磨了四十多年的岁月才有缘与宝光寺相见。</p><p class="ql-block">宝光寺,位于成都市新都区,距市中心18公里。初冬的早晨,在稀稀疏疏的游人中抵达了宝光寺。由于疫情防控,游客稀少。进入禅门,走过天王殿,国内国外都闻名的宝光寺斜塔,就耸立在眼前,似乎在注视着世界的一切变化。</p> <p class="ql-block">宝光斜塔,全名"无垢净光舍利宝塔”,还是晚唐时期唐僖宗皇帝的命名。据史记载,唐僖宗为躲避黄巢大军逃到了四川的新都县,住进了隋朝建立的大石寺。夜晚,唐僖宗看见寺内的塔下有亮光,于是命人挖掘,挖出一个石制盒子,里边装有13颗舍利。于是颁令重修寺院,改造福塔,更改塔名寺名,并将13颗舍利藏于塔内,从此便有了舍利宝塔和宝光寺。</p><p class="ql-block">至于宝塔是什么时间倾斜的?没有史料记载。只是民间有一传说而已:有一次地震,宝塔摇摇晃晃,上天下来四个天神扶着宝塔,由于一个天神用力过猛导致宝塔倾斜了。从此宝光寺就有了斜塔。</p> <p class="ql-block">看着那望而生畏的四方形斜塔,酱黄色的塔檐,卡其色的塔墙,寬厚大气的基座,释迦牟尼佛故事图,释迦牟尼鎏金坐像。真是多么典雅和庄严,真让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在灰蒙蒙的天幕底下,从肃静的心灵中,我赶紧聚精会神往上仰视着三十米高的塔顶。层层翘起的十三层塔檐分别挂有四个铜铃,想必在风雨中会传出叮当叮当的铃儿声。十三层塔墙层层分別雕塑有三尊佛像,在隐隐约约地视觉中闪现出了工匠用双手塑出的图案。在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的风吹,佛像还是那么清晰,那么庄严。多么高超的技艺啊,真让人感叹!</p> <p class="ql-block">一千多年的岁月已经匆匆地消逝,倾斜的舍利宝塔还是那样颤巍巍的屹立在那里。见证了多少不同的浮云,经历了无数的风雨。而在折腾着苦难和欢乐的人间,目睹了血流如海的专制屠戮,耳闻了为推翻封建专制为争取解放的炮声,见证了为保护宝光寺文物斗智斗勇的有识之士。躲过了战争和地震的侵凌,每天都守望着黎明的到来和黑夜的送别。</p><p class="ql-block">不可捉摸的是十多前的汶川大地震,斜塔居然没有被摧毁,它依旧高深莫测地站立在那里,神秘地倾斜着。这真是滚滚长江东逝水,千年的舍利宝塔依旧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过了七佛殿,便是罗汉堂。</p><p class="ql-block">罗汉堂也是宝光寺的一绝。在罗汉堂数罗汉既有一种预测未来的玩趣,又有一种不甘愚笨的执着。建于清朝咸丰元年的正方形建筑罗汉堂,分布四个天井,内外四层,通道回环曲折。多少游人走进去却走不出来,转来转去,始终找不到出口,真有点像盘橐路似的迷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罗汉堂有577座塑像,但从没有人数清楚,也从没有人说自己数不清。塑像纵横交错,千姿百态,彩绘贴金,妙趣横生。我轻轻迈步走进罗汉堂,虔诚的以左脚开步数起,结果应对的是慈眉善目的老者。连数三次都如此。按规则而言未来的生活就是这模样?其实这就是游戏而已,也许到了约定的数段就是相同的塑像,只是我们没有弄清楚罢了。生活就是这样,越是没有科学的越神秘,越是让人神往趋之若鹜。</p> <p class="ql-block">环视着这些胖瘦,高矮,老幼的塑像。有的笑容可掬,有的愁眉苦脸;有的慈祥和蔼,有的凶狠狰狞;有的憨厚朴实,有的奷巧巨滑。这五百多尊塑像千姿百态没有一尊相同,凝结了那些无名艺术家构思的智慧。天真的情趣,大胆的夸张,看似反常,却透出一股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当我走出宝光寺山门时,那斜塔,依然在哪里守望着前方。那罗汉,却在暮鼓中享受着那南来北往的叩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