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季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一些疾病也随之而来,主要是一些呼吸系统的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水痘、出血热等传染病。幼儿园是儿童密集的活动场所,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为确保我们幼儿园教职工和幼儿的身体健康,保证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老城欧伊幼儿园于2023年2月11日进行了手足口病防控的知识培训。 </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从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预防措施等做了详细的讲解和举例。王老师强调,手足口病的预防难度较大,传染源难以发现和控制,且儿童普遍易感,传播途径多,因此难以有效阻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关键,并对班级幼儿的晨检、消毒工作着重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求班级根据《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应急预案》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记录。发现病例后应及时报告、及时治疗,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手足口病?</p><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也多发于5岁以内儿童。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 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p><p class="ql-block">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等,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p> <p class="ql-block"> 临床表现</p><p class="ql-block"> 1.发病早期有点像感冒,急性起病,发热,一般为38°C左右。</p><p class="ql-block"> 2.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p><p class="ql-block"> 3.同时或1-2日后手掌或脚掌处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有时也会出现在臀部或膝盖处。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壁厚,疱内液体较少。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p> 传播途径 <p class="ql-block"> 1.密切接触传播: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过的毛巾、手绢。牙具、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p><p class="ql-block"> 2.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以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p><p class="ql-block"> 3.经水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传染。 </p> 预防措施 <p class="ql-block"> 1.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尤其是小孩子,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舔手、咬指甲。从公共场所回家后要洗手、洗脸、换衣服。饭前便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p><p class="ql-block"> 2.在疾病流行时,请大家尽量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减少感染机会。</p><p class="ql-block"> 3.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彻底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总之: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要挑食偏食,多吃蔬菜水果。勤洗手,多运动户外活动晒太阳。</p><p class="ql-block"> 4.早做健康教育。</p><p class="ql-block"> 预防手足口病必须注意个人卫生,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多饮 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它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了抵抗力。</p> <p class="ql-block"> 教师们认真做好笔记!</p>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培训,教师们对“手足口病”有了全面的了解。最后,我们强调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与蔓延,也会将手足口病的预防内容融入到日常保教工作中,切实抓好班级卫生保健工作,为幼儿营造健康、温馨、幸福的成长环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