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图像:周建中</p> <p class="ql-block"> 这里呈现的老照片已经是一些历史资料了。</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几十年前</span>茅桥头、新桥头,一直以来是硖石街上的商业中心,是最闹猛的地方。这里有电影院、邮电局、银行、百货商场以及书店和点心店等等。就是在文革中,这里也是贴大字报、游行最闹猛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扩展,渐渐的小年青们都以车代步了,这里因为没有停车场所成了商家的致命死结,没了人气,电影院关了,银行搬了,连中心菜市场也换了地方,当初的闹猛已不复存在,坚守阵地的小店小摊已门前冷落车马稀了。</p><p class="ql-block"> 干河街原先照相馆的斜对面,有一座中西合壁的小楼别墅,即徐志摩旧居。街坊一直说是徐申如为他儿子徐志摩所造,事实恐非如此,我听我徐氏家族的一位朋友说过:老头子造来是要自介蹲的。煙消云散上百年,也难于查证了,恐怕也无需再查证了。然而因为志摩旧居在此,于是做起了文章,以此为中心,划了一大区块,仓基新埭街,牛臥弄北关桥,横头街东山连西山,别出心裁造一条白式的长长的棧道串连起来。效果怎样,应了一篇文章的题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三四年过后,每年的维修费用不菲,好在海宁经济发达财政有钱,这点点小苗头啦。</p><p class="ql-block"> 老太婆笑我最近很喜欢买东西:店购、团购、网购,我知道,购物有一种购物的快乐。的确,用钞票是一件开心的事情,钞票是用到硖里好到硖里:新埭街仓基街牛卧弄里在拆建之前我去拍了些照片,四个字形容一下:破旧不堪。北京的一位长期客居他乡的亲戚,外出读书工作几十年,思念硖石,问我要他小时候读书的一小的照片,我特地去拍了些发给他,他在回复中感叹:"啊!这是我小时候读过书的母校么?"</p><p class="ql-block"> 砸了多少钱之后,新埭仓基街江南水乡的味道又回来了。应地制宜掺入了一些时尚的元素,还能让人接受,能让老硖石们耳目一新。牛卧弄里已找不到当年浴室里大火烧的遗址,一些民国时期的建筑不因为曾是谁的住宅而废弃,也一并修旧如旧。牛卧弄里,可以远眺东山上的智标塔,而眼前,古建筑与现代建筑错落有致,真的不错。至于这些建筑以后派计么用场,能不能收回投资,那不是我关心的事了。</p><p class="ql-block"> 这次整理老照片,找出了许多这些地方过去的图像。记得牛臥弄、新埭仓基街拆建之初,特地还赶去拍摄了一次。我在选片时想,新造好的都在那儿了,估计几十年总不会大变,而拆掉了的,再也不会有了,所以这美篇还是老照片多几张。</p><p class="ql-block"> 因为想将这些新旧照片做成美篇保存,进一步了解这些老地方的历史变迁,才知道了新埭街是从河西街的向院桥北堍始、到唐家弄口止,从唐家弄口起往西就是硖西街了,仓基河的南岸就是仓基街,从向院桥南堍到南寺街的紫薇桥为止。还知道了牛臥弄的官名叫菜市弄,这是从拍的门牌上发现的。找到了一張北菜市场四层楼房的照片,这幢楼房就是在老北菜市场的地块上,80年代初拆建而成。这幢楼房西边的底楼是肉禽商店的七门,二楼西边是肉禽商店的办公室,我在那里工作过好一段时间。记得每年的台风之夜,防台值班,一条草席铺在水泥楼板上,很硬很硬。扳扳手指头,三、四十年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干河街的整修,好象在大动干戈,溜进去拍了一次,被凶了出来。没办法,只有以后再整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