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人故事》续(二)

陈建方

<p class="ql-block">难忘的1965年!</p><p class="ql-block">58年前,我们响应党和祖国的召唤,从上海到贵州,建设大西南三线建设,从当年的小青年,现变成了老爷子啦。时间过得太快了。想当年在永安厂奋斗的情景,似乎还在眼前。许多老同志已离我们而去,他们为三线建设贡献了一切,我们深切缅怀这些老同志。希望其他曾为三线建设的老同志生活幸福长寿,健康快乐每一天,在这里也祝永安厂的同事们快快乐乐每一天,全家幸福健康。</p><p class="ql-block">孙国章2023年疫情防控宅家于上海,2023年2月10有感。</p> <p class="ql-block">永安友大家早上好!</p><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3年2月11日,今天永安友的故事又通过微信群进行语音交流,不拘形式,在语音当中。大家可以互动,时间从八点半到九点钟,也就是从2月11日开始,每天固定时间,如果时间突破也可以,因为我只是值班,在这个半个小时内,我将与大家互动,希望本群永安友语音互动,我将语音互动用文字整理,《永安人的故事》续,从今天开始至2月28日,感谢你的参予!</p><p class="ql-block">陈建方2023年2月11日于贵阳。</p> <p class="ql-block">永安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是2月11日,我刚才发出这个界面,就是今天有参加语音交流的,可以先把这个界面调出来,再压住每一次一分钟,60秒钟,如果说没说完,它自动啪关闭,你再重新压,又继续说下一段话。</p><p class="ql-block">好,欢迎大家走入有网友语音交流。</p><p class="ql-block">因为今天是第一天语音在永安友群交流,我先把永安群有的由来与大家分享。那是在2016年,当时起初6~7个人,有最早由原机修车间的张桂娥建立,那时不叫永安友(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李思担任了群主,最后李思又离开这个群主岗位,由我再来担任这个群主,我将此群定名永安友(群)。我想我们既然在一起,也没必要让,就把这个群延伸至今,我们一起努力就群内气活跃。</p> <p class="ql-block">我看了一下群,今天是2月11日,目前有242人,在这242人当中,有许多我们三线前辈长辈,有我们以前的工友,以前的同事,以前的同学等等。我现在讲第一个故事,就是一辈子的爷叔称呼,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奇怪,称孙国章叫爷叔?对,因为这个话题要牵扯到1965年我来到贵州。到贵州我只有五岁,那时候他可能就十八九岁,那么后来厂上五栋,原上五栋的这个宿舍楼,我经常去玩,我姐夫那个时候和我姐在谈朋友,记得第三栋我经常去玩,所以说他们也很喜欢我。那时候,孙国章爷叔,金仙龙爷叔、王卫平爷叔等等,随着时代的推移我已退休3年多,当年被我称之爷叔的师兄们,祝大家身体健康!为什么说是一辈子的爷叔,因为他们是看着我长大成人。所以说我们从现在的身份,他是我们的师兄,儿时叫爷叔就是一辈子的,这个在爷叔故事告知别人不知道的,我和孙国璋爷叔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好,因为我从小,从小在永安厂长大,所以说有永安友情感。</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话题,巜永安人的故事》,2019年6月份开始,我们开始着手《永安人的故事》。当时组成编辑组,有10多人,主编李思,召集人陈建方,包括有侯真,陈建方,李思,吴志莲,王邦妮,胡建亨(已病故),郭凯,孙国章,吕蜀霄,王卫平,童桂红等等。用四个月时间,我们用美篇,视频将厂的选址,永安人的经历等等的相关宣传手段,做了108篇,这108篇目录还在,只是有些美篇故事可能现在找不到了。</p><p class="ql-block">其中,最精彩的《永安人的故事,》有孙国章《讨债记》,胡建亨的永安厂《建厂选址故事》和原周琪儒厂长的《砥砺前行》永安塔吊电记开发历程的故事,等几篇文章被现在贵州永安电机公司所采用,在永安电机公司产品宣传画中登载。</p><p class="ql-block">我们的胡建享先生,在人生的最后一年,为永安友奉献了多篇感人的永安人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激励永安儿女们、子孙们所留存的一个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严侬秀2月11日语音发言:大家好,老同志好,我很想念你们,身体健康,全是如意,我来到贵州已经58年了,很想念老同志,因为有着贵州58年工作生活经历,有着与永安友人的情谊,很想你们,我在贵阳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大家好好的生活。</p><p class="ql-block">我们已经退休了,贵阳有几个老同事,我王海金,吴瑞香等人都是九十来岁了,所以我们经常走动,聊聊天,聊聊我们的幸福生活,晚年幸福生活是很好的。现在身体是第一位的,健康的身体才能健康的迈步百岁人,对不对,对,身体健康是第一。</p> <p class="ql-block">孙国章2月11日:感恩我们在不同的屋檐下,相互祝福着,关心着,牵挂着。愿我们都彼此健康快乐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陈建方2月12日语音发言:今天我要讲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谁?讲徐庆鸿师父。师父今年已99岁,居住在上海,永安友都知道,他是我的师父。1977年的2月份到1980年的4月份,他带我三年学机床大修技术。这位八级上海八级钳工、技师,许多老同志都知道,他技术过硬,对工作认真的态度负责,而且他的徒弟有很多,包括李家祥(病故),徐培生,郑世毅,凌亚生(病故),杜京涛,张金荣,陈建方等人。</p><p class="ql-block">我现在就谈一下我是关门徒弟,在师父三年中的影响的感受。</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师傅,他有一个个性,在整个三年过程中,我是在他骂声中成长,这个骂是有道理的。当时我才17岁,许多事都不懂,难免有许多不懂,修理机床技术慢。师父他的教育的方式就是骂,这个骂,我想现在可能很多人不一定接受的了,我在这3年中,是在骂声中成长,我和师父在三年中处下了深厚的友情,在我的早年成长道路上挨“骂”,至使我快速进步,24岁就当上了贵州永安电机厂机修车间大修班班长,28岁当上机修车间主任。</p><p class="ql-block">也可以说,在这个当时的小年轻里边,我们大修班有何怀利(何三),忻卫海,王金忠,方凤林我们那一批的,我们那一批都是在1976年~1979年顶替父母工作的这一批人,有各自的师傅,包括后来,我还在老的一批师傅们先后离开大修班之后,我任大修班班长,我带着一帮20多年轻人,完成全厂机床大修工作。</p><p class="ql-block">所以,师父的“骂”,还有我的师兄郑世毅成长为贵州永安电机厂机修车间主任,设备科科长,党支部书记,厂办主任,厂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在此,祝师父身体健康,有机会在师父百岁时,到上海为师父祝寿!</p> <p class="ql-block">投稿:三线视点公众号</p><p class="ql-block">爱的呼唤!</p><p class="ql-block">贵州三线老同志严侬秀(94岁),2023年2月12日到原厂址看望三线二代高志忠(75岁,终身未娶)。来贵州58年,想念原上海跃进电机厂二车间同事班桂秀儿子,代他妈妈(病故)看看下一辈,互祝健康快乐!</p><p class="ql-block">高志忠先生三线二代,为照顾三线人母亲班桂秀(双目失明),失去了谈恋爱,成家的人间欢乐。班阿姨是贵州省贵阳市青岩高坡人,布依族。40年代高志忠父亲在贵阳与班阿姨相识,之后双双回到上海,进入上海跃进电机厂二车间工作。班阿姨与我母亲形同姐妹相处,1965年6月班阿姨与2个儿子、我们一家双双内迁,来到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贵州永安电机厂工作。高志忠兄长由于为照顾双目失眠的妈妈,而影响了个人婚姻。在近十年中,我母亲的心结,就是要每年到厂看望高志忠,希望他照顾好自己。岁月流失,当时的二毛、小高都已75岁了,生活简朴,看似一贪如洗的生活空间中,心酸…。让社会更多的人关心、关切像高志忠这样的人,舍不得吃,舍不得穿,3000多元退休金,我的预估可能500元开支都不会超,室内3瓦灯泡照明,可想而知。担心独一人老年需要请人照料…。</p><p class="ql-block">简陋的居室,老式的电视,昏暗的光线,沧桑的容颜,熟悉的方言——岁月似乎也停滞在了那个远去的年代,看后使人有一种心酸的感慨……</p><p class="ql-block">曾几何时,三线人挟青春活力,拼全力在山区奉献,然而时过境迁,岁月溜了,人也老了,剩下的只有一堆藏在银发间的无尽回忆,如今似乎也徘徊在了生活的边缘……</p><p class="ql-block">幸而那段过往的历史,亦有人研究探讨之——历史始终记得那群无私奉献的三线人,与及为之呐喊奔走的人们!</p><p class="ql-block">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尤其上了年纪无人照料艰难地活着,挺不容易。</p><p class="ql-block">​曾经奋斗青春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一员的永安老人高志忠虽有生活来源,虽有三千来元退休养老金,却还在简朴生活,挣扎在生命之中,期昐黄莺来歌唱……。</p><p class="ql-block">投稿人:</p><p class="ql-block">贵州三线二代陈建方</p><p class="ql-block">2023年2月14日。</p> <p class="ql-block">“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著名歌手韦唯演唱的一首传递正能量的《爱的奉献》,歌声委婉动听,温暖人心,唱出了人间最美的温情,感人肺腑。人与人之间需要关爱,关爱是最真诚的交流和沟通。贵州三线建设研究联谊会会长、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陈建方写下这篇文章,让人看到了一个三线二代的生存状态。赠人玫瑰,手有余香。94岁高龄的三线一代严侬秀关心着75岁的三线二代高志忠的生活,送去了关爱,让许多人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关爱,是一盏灯;关爱,是黎明的太阳,带给人温暖。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p><p class="ql-block">《爱的奉献》三线视点编辑:</p><p class="ql-block">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宣传部副部长秦邦佑评语</p><p class="ql-block">2023年2月16日于重庆。</p> <p class="ql-block">永远的怀念!</p><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惊悉好友发小兄俞静毅不幸去世,深表沉重哀悼。</p><p class="ql-block">俞静毅是一位三线二代,1965年6月从上海,随父母支援三线建设来到贵州。</p><p class="ql-block">在工厂子校读书,初中毕业生后,1972年进到当时的贵州永安电机厂家属工厂,从事车工学习。1975年下乡,在厂办知青农场至1976年12月顶替母亲工作进入贵州永安电机厂,分配到金工车间机壳组从事车工工作。10多年工作中多次被工厂评优秀工作者,厂级标兵,我们俩都是顶替母亲工作。……</p><p class="ql-block">2013年7月,我到宁波出差,俞家兄弟俩在宁波市请我吃饭,一起回忆儿时在下五栋宿舍区的生活情景,难忘的十年,静毅兄过早的离开了大家。怀念你一一俞静毅</p><p class="ql-block">今天他的去世,我们永安友失去了一位好友,同事,同学,深表痛心,俞静毅兄好友一路走好,家人节哀顺变!</p><p class="ql-block">发小兄弟:陈建方</p><p class="ql-block">2023年2月14日于贵阳。</p> <p class="ql-block">袁玲老师50年代在贵阳第二幼儿园工作,主要从事教育小朋友玩开心,教学数学、画画等。60年代工作在贵阳工具厂子校工作(最早毕业的小学生后期在贵州永安电机厂变压器车间的屈国龙),之后工作调到到扎佐林场依然从亊教育工作。1965年12月由贵州省机械厅安排,随丈夫陈弓长来到内迁企业:贵州永安电机厂子弟学校小学部工作至60岁退休。袁玲老师教过的学生约500名永安子弟,现在年龄最长的已约70岁,无数的学生,至今惦记袁老师的教诲,一生从事教育工作。</p><p class="ql-block">由于当时的年代,袁玲老师教数学,教语文,教画画,教唱歌,真可畏全才老师。在重阳节将到来之际,永安学子在全国各地,致敬爱的袁玲老师,你辛苦了!</p><p class="ql-block">许多学子都步入退休年龄,可是袁老师的耐心传授启蒙知识,至今许多学子历历在目,深切感谢袁玲老师,让我们三线建设者的父母辈安心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p><p class="ql-block">袁玲老师91岁仍然潜心写教育心德,将自已一生奉献教育事业的经验传授年轻教师。</p><p class="ql-block">今年是我的小学启蒙老师,袁玲老师今年94岁,祝老师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学生:陈建方</p><p class="ql-block">2023年2月16日晨于贵阳。</p> <p class="ql-block">永安友相关语言发言,待文字整理逐步登录,特此说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