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立春之势,研“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索——实验小学英语组全体教师在线学习北京市小学英语教研活动

记录英语学习

<p class="ql-block">《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强调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中的协同功能。为更好地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改革,帮助教师围绕单元主题和目标更有效地设计并实施目标、活动和评价相统一的教学,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效的观察和评价确保英语学科育人目标有效落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外语室主办主题为“单元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探索”教学研讨活动。2023年2月11日下午,我校全体英语教师以线上学习方式,也参与教研学习。</p> 实践汇报 <p class="ql-block">首先是三个学校的老师分别对教——学——评一体化,进行了学校特色分析。杨朔老师的《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评价连续体设计》,闫景荣老师的《目标导向下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教学区域实践》等,都有理论有实践,非常精彩,我们用图片记录精彩瞬间。</p> 圆桌会议 <p class="ql-block">这一环节,请了程晓堂和龚亚夫两位专家,跟一线四位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把一线教师的困惑进行解答分析。</p><p class="ql-block">1.教学评一体化,更多注重评价,制作很多评价表格,占用教师更多时间,增加教师负担。是不是有些活动没必要制作评价表?</p><p class="ql-block">程晓堂教授指出要抓住教学评一致性和协调性,新教材没有出台,要多注重课标的理论学习。</p><p class="ql-block">2.什么样的设计能实现核心素养评价?</p><p class="ql-block">龚教授:要遵循语言习得规律,在长期的学习中养成行为习惯,行为决定态度。不是一节课就能实现素养。</p><p class="ql-block">程教授:用不同的方式评价不同的素养内容,评价是连续性的。多开展显性评价,不要忽视基本语言知识的获得,避免矫枉过正。</p><p class="ql-block">3.有些评价过细走形式,评价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是要有哪些基本要素?</p><p class="ql-block">程教授:不是每个活动都要有评价,先搞清楚评价本身,老师先搞清“教——学”。</p><p class="ql-block">4.如何让学生成为评价的设计者、参与者?</p><p class="ql-block">程教授:不是让学生自己设计评价标准,让学生参与了知识的掌握即可。</p><p class="ql-block">龚教授:一本教材不足以助成学生个性多样化发展。学生通过活动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获得相应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反思与学习 <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对课标“教——学——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要抓住教学评的一致性,协调性,遵循语言习得规律,在大概念目标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行为决定态度。多注意学生显性知识的习得,即基础语言知识的获得,不能过分强调评价。我们也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协商式教学,多让学生参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校教师积极参加,认真记录,迎春绿复苏,登课标新阶。</p>

评价

教学

学习

学生

教师

一体化

素养

习得

教授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