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p><p class="ql-block">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和煦的春风吹响了新学期的号角,愉快的寒假生活已接近尾声,我们即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学期。为了保证孩子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提醒各位家长做好以下几点,家校携手,帮助孩子快速回归校园!</p> <p class="ql-block"> 一、调整孩子生物钟,回归正常作息</p><p class="ql-block"> 1.每天在比较固定的时间睡觉和起床。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小学生的睡眠时长要达到10小时。因此在晚上10点前就要上床休息,上床后不要看手机。</p><p class="ql-block"> 2.每天吃完午饭后要按照在学校的时间休息,午休时间不能太长,避免影响孩子晚上早睡。</p><p class="ql-block"> 3. 家长可和孩子共同商议,做好约定,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缩减学生上网、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一起建立有规律的学习和娱乐时间。</p> <p class="ql-block"> 二、读懂孩子情绪,做好心理准备。</p><p class="ql-block"> 开学在即,家长应留心观察孩子是否表现出紧张、低落、抗拒等情绪。如果有,首先要询问。询问时应抱以邀请、支持的态度,可以说“妈妈愿意听听你的真实想法。”“可以说出你的压力吗?爸爸和你一起面对。”等。其次,一旦孩子开始诉说,家长不要中途打断、不要随意评价,要完整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最后,应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减少来自家长的压力,要让孩子积极乐观,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学期。</p> <p class="ql-block"> 三、鼓励孩子锻炼,调整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 1.指定科学的锻炼计划,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动”起来,每天都要保证适量运动时间。(“阳康”后适量运动,避免剧烈运动)</p><p class="ql-block"> 2.调整饮食,缓解孩子的胃疲劳感。从现在开始,家长就应该调节孩子的饮食搭配,严格执行三餐时间,饮食多以清淡为主,少吃油炸食品,少喝碳酸饮料,减少脂肪摄入量。</p> <p class="ql-block"> 四、配合孩子制定计划,形成良好学习习惯。</p><p class="ql-block"> 新学期新气象,家长和孩子一起展望一下未来,提前做好规划和打算,例如新学期打算提高哪几门功课的成绩,在学校打算超越的目标是什么,新学期是不是要学习一门新技能等等。指定学习计划,树立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孩子明确方向,消除盲目感,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有了合理的学习计划,才能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p><p class="ql-block"> 1.预习习惯:预习是主动学习的过程,做好预习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p><p class="ql-block"> 2.复习习惯:复习不仅能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还能更好的衔接下个阶段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3.阅读习惯: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列个读书清单,合理安排阅读时间。</p><p class="ql-block"> 4.整理习惯:在开学到来之际,家长和孩子要提前把学习用品准备好。如:书包、笔、练习本、铅笔盒等,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开学氛围,让孩子动手整理书包,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及动手能力。</p> <p class="ql-block"> 五、提高孩子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思想。</p><p class="ql-block"> 开学前,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在上下学路上时刻注意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p><p class="ql-block"> 1.遵守交通安全,不闯红灯,不翻护栏,靠边行走,横穿马路时应走斑马线,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逗。</p><p class="ql-block"> 2.未满十二岁不骑自行车上路,不要在马路上骑滑板车、电动平衡车。</p><p class="ql-block"> 3.乘坐汽车时,要在车辆停稳后上下车,不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外,不向车外投掷物品。</p><p class="ql-block"> 4.告诉孩子上学放学途中尽可能结伴而行,途中如遇陌生人主动搭讪,应提高警惕,必要时可以向民警寻求帮助。</p><p class="ql-block"> 5. 若发生交通事故要及时拨打120求助。</p> <p class="ql-block"> 春暖花开启新程,新学期,新起点,小站三小全体教师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也请家长朋友们根据学校提供的温馨提示对孩子做好开学前的教育和引导,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孩子们新学期的快乐成长保驾护航!</p> <p class="ql-block">撰稿、制作:刘宝霞</p><p class="ql-block">初审:孙玉琴</p><p class="ql-block">终审:董铁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