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海历史上有个出了名的青龙古镇,位于青浦区的重固镇北与白鹤镇东这一带,也不知多少年以前因紧靠原吴淞江汇入长江的入海口,优越的地理位置让青龙镇逐渐成了古上海地区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时过境迁,由于吴淞江改道向东南,原青龙古镇已不复存在,只留下青龙古塔、青龙寺、福泉山遗址、章堰古村等处,细心的人们如今管中窥豹,还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p><p class="ql-block"> 古青龙镇因占据了“控江而淮浙辐辏,连海而闽楚交通”成了古代沿海商船的聚集之地,鼎盛时期的青龙镇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活脱脱一个国际大都市。</p><p class="ql-block"> 今年春节期间,我与小弟、弟妹、女儿、侄女等深入聚焦到青龙古镇附近还重点游览了那个少有人知的章堰小村。</p><p class="ql-block"> 源于原青龙古镇南约二公里处的章堰古村,她的人文之美,恬静之魅,具有磁性般的吸引力,让人神之往。</p> <p class="ql-block"> 青龙镇是上海地区最早设立的市镇,正德松江府志曾记载:“青龙镇在青龙江上,天宝五年置。”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比华亭县设置还早五年。至北宋,青龙镇已成为沿海地区的重要市镇,上交的税收在两浙路各镇中居首,是华亭县的1.5倍、昆山县的2.13倍。至南宋盛极一时,镇上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百货云集,市容繁华,誉为“富商巨贾,豪宗又姓之所会也,人称小杭州。”堪比当时的泉州,好一座古代的“国际大都市”。</p><p class="ql-block"> 青龙镇遗址主要沿通波塘两岸分布,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1公里,2平方公里内考古勘探文化层堆积丰富,体现江南水乡市镇布局的特征。</p><p class="ql-block"> 青龙镇人杰地灵,曾吸引一大批文人墨客汇集于此,北宋书画家米芾曾任青龙镇镇监,北宋诗人梅尧臣多次前来游历,并著有青龙杂志,此外苏轼、秦观、张先、赵孟頫等也先后留下诗文佳作。</p><p class="ql-block"> 随着吴淞江的改道,古青龙镇繁华已去。</p><p class="ql-block"> 青龙镇遗址是上海城市历史的重要发现,上海博物馆等专业人士正在对青龙古镇遗址进行长期有计划的勘探和发掘工作,在此不一一细说……</p> <p class="ql-block"> 位于原青龙古镇北端的隆平塔遗址,出土了不少文物,隆平塔是古青龙镇遗址不可或缺的考古宝地。</p> <p class="ql-block"> 隆平塔地宫出土的北宋鎏金阿育王塔塔刹</p> <p class="ql-block">舍利</p> <p class="ql-block"> 在隆平塔遗址东南约数百米,经一大片稻田后,导航蜿蜒地指引我们驶向有一圈白色围墙及后面高高矗立的青龙古塔。</p><p class="ql-block"> 唐天宝年此地先后建起青龙寺和青龙塔,北宋庆历年重修青龙塔后至今未修,青龙塔原含塔刹有44米高,1956年的台风把塔刹吹落,现仅高30米。</p><p class="ql-block"> 青龙塔作为航海的标志,看到青龙塔那么青龙镇快到了,“远近知路,贾客知归。”</p> <p class="ql-block"> 青龙寺与青龙塔搭配,为祈祷出海的船只平安,求菩萨保佑。</p> <p class="ql-block"> 福泉山又名薛道山,福泉山遗址则在原青龙古镇南现重固镇西,其实福泉山本没有山,它是先人用土堆成的墓地,被考古学家誉为“中国的土建金字塔”,是古上海的历史年表。</p> <p class="ql-block"> 福泉山古文化遗址1962年被发现,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遗址完整保留了距今6000~7000年时期的文化叠压遗存,涵盖了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崧泽文化、马家浜文化及战国时期吴文化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 言归正传,本篇笔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章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章堰位于青龙古镇南2公里重固镇东北2.5公里处,原系镇编制,随着青龙古镇的衰败,章堰镇也逐渐从镇变村,大部分功能多年前已移至重固镇。</p><p class="ql-block"> 章堰据今已有千年以上历史,是福泉山遗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通波塘河从古村潺潺流过,经青龙古镇汇入原吴淞江到长江入海口,多年前的这条水路商道是其繁华所在。</p><p class="ql-block"> 宋时不仅苏轼,米芾、梅尧臣等均多次往返于青龙镇与章堰之间,并在诗文中多次提及。</p><p class="ql-block"> 章堰得名来自宋代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章楶,北宋时章楶曾任华亭镇监,因“爱斯风土”便在此落地生根,又因其疏浚了青龙江筑堰于此,故名章堰。有人不熟悉章楶,但他的毕生挚友苏轼的到来,为其增添了不少浪漫色彩,苏轼客居章堰时还为章楶的新书房题写了《思堂居》匾。</p> <p class="ql-block"> 依靠崧泽塘和章堰泾,原村民泽水而居,河岸粮米、绸缎商铺林立,茶坊酒楼聚集,商埠码头载着各色南北货物的舟楫往返穿梭,一派繁华,“金章堰”的名声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 新生的章堰村是由中建八局、重固镇镇政府、章堰村村委共同打造,通过对原老旧村落实施重新规划,整体更新,内容注入的方式实现脱胎换骨,焕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 我们停车后穿过一片竹林,章堰村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一座大气新潮的章堰客厅进入游客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过兆昌桥见城隍庙</p> <p class="ql-block"> 这里从原先的家祠到千年道观(祖师张道陵),清嘉庆五年改建为城隍庙,2005年进行过修缮。</p> <p class="ql-block"> 城隍庙西侧是令人过目不忘的“章堰文化馆”建筑群,由著名设计师琚宾大师操刀完成。</p><p class="ql-block"> 文化馆的落成为章堰村的复兴锦上添花,2020年被世界著名的建筑杂志Dezeen入围世界最佳建筑之一,不止于此章堰文化馆还入选了2020年全球十大博物馆及文化中心,也是上海唯一的一家。</p> <p class="ql-block"> 各位看官,请跟随我的镜头,慢慢的看,妥妥的欣赏…</p> <p class="ql-block"> 混凝土新墙与外面的老墙有三十公分的距离,让人感觉新文化馆是从时光中生长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沧桑的废墟老墙,大片的白色混凝土,磨砂的氧化铝板,粉刷的白墙,保留的木框架结构,不同造型的石块,大面的竹钢表面,青砖铺成的地面,多重的复合材质,让人与建筑诗意对话。</p><p class="ql-block"> 如果苏轼再现,也会为之感叹赋诗。</p> <p class="ql-block"> 巧于因借,精于体宜,新老交融,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水面反射,斑驳光影,微波不兴,遐想连连。</p> <p class="ql-block"> 窗牖无拘,随宜合用,栏杆信画,因境而成。</p> <p class="ql-block"> “两岸人家尽枕河”,水系、小桥、䂚岸的串联,是章堰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汇福桥</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流逝,室外的墙面和屋面都会慢慢老化,若干年后,谁会分得清哪是新哪是老?</p> <p class="ql-block"> 制作新晋,裁除旧套。大观不足,小筑允宜。</p> <p class="ql-block">时尚的袁家桥</p> <p class="ql-block"> 堰集北是东坡居和东坡居酒店</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与章楶的交往,多有诗文酬唱,姑且选上一首:“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p><p class="ql-block"> 这便是苏章和唱的精彩处,东坡居则是对苏章情谊的纪念。</p><p class="ql-block"> 很想能有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友在东坡居酒店住上数天,在小桥流水边,赏景、品茗、饮酒、聊天,任由时间慢慢的流逝……</p> <p class="ql-block">堰集老宅西是时尚的中版书房</p> <p class="ql-block"> 中版.三到书房是中国出版集团旗下书店品牌中版书房的子品牌,三到出自理学家朱熹《训学戒规》中提到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p> <p class="ql-block">三到书房再往西是万亩春和众创空间</p> <p class="ql-block"> 万亩春有个生态园,每年五月从四川雅安引种的樱桃熟了,生态园刚采摘的樱桃红彤彤、水灵灵,让游客感悟“心源一种闲如水,同醉樱桃林下春。”</p> <p class="ql-block">过金泾桥,可从对岸往回走。</p> <p class="ql-block"> 古宅临水而筑,古桥津梁跨河。</p> <p class="ql-block"> 面对眼前的江南水乡,弟妹也情不自禁的多拍了几张。</p> <p class="ql-block"> 一座庙、一间屋、一架桥、一叶舟,连接的是章堰一代代人的乡愁,是她的过去和未来。</p> <p class="ql-block"> 快到村口了,这一带是迁移至此的章堰村村民新居。</p> <p class="ql-block"> 喜欢章堰,因为她传承了历史的遗脉,更为她体现了超凡脱俗的风雅。</p><p class="ql-block"> 新农村的建设正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如何“振兴”是篇大文章,而章堰古村为此提供了极好的样本。</p> <p class="ql-block">以上系春节期间现场所拍,部分摘自网络。 2023年正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