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近日来,我时不时地发怔凝思。人过六十岁以后,见证的亡者好象愈益比过去多了起来,尤其是亲人中的长者,更是如同催着谢幕似的,一个个匆匆离我而去。更有甚者,此次新冠疫情放开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全中国仿佛一夜之间十多亿人都患上了同一种病。然后,许多的长者在这波劫难中,未能逃过此劫,纷纷命丧黄泉。我身边亦有许多熟悉的身影,时不时被传闻说,某某某因年老体衰的原因未能扛过此劫,从此阴阳两隔了。前几日与随子女现居南京的几位原单位同僚聚谈时,也聊到过此事,心情不免感到悲伤。生离死别,虽然让人悲情。但这也似乎是种自然的规律,印证了生命的真谛。因为人过六十以后,身边的长辈也逾七、八十,甚至九十以上了,按照生命规律,这似乎就是谢幕的年龄。当然,少数的高寿者,不在其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为此唏嘘一番,想起《论语》中的一句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光如梭,人生短则数十年,长则不过百年而已。经历的人和事,可谓跌宕起伏,曲曲折折。有的轰轰烈烈,创下不朽业绩;有的平平庸庸,甘当凡夫走卒;有的沉溺花前月下,体验种种风流快活;有的趋身官场仕途,感受人间世态炎凉……。凡此种种,虽然如走马灯似的连绵不断,但最终都难逃一个消亡的命运。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几十年的时光,也不过草木的一枯一荣。人生如戏,你方唱罢我登场。生命如竹老笋生,总是新竹催旧竹,繁衍生息,连绵不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如此短暂,常常使我们因此而惆怅,彷徨。人生苦短,或虚度,或珍惜,或迷离,或奋争。毛泽东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欲与天公试比高”那是一种伟人的自信。荆轲刺秦,图穷匕见,那是一种义士的壮举。卧薪尝胆,悬梁刺股,那是一种市侩的抱负。在芸芸众生之中,我还是更欣赏郑板桥先生的“难得糊涂”。我认为这是一种聪明人的操守。试想一下,伟人、义土、市侩我们都做不了。作为普通人,在其一生中,更多的是和生活中的烦事纠缠在一起。难免要和众多的人,包括自己的亲人,兄弟姐妹,姑嫂妯娌发生磕磕碰碰,缠缠绵绵。人吃五谷杂粮,必有忧愁烦恼。工作上的芥蒂,家事上的纷争,交往中的计较,口舌上的互斗。如果处置不当,往往都会酿成人生中的悲剧。同事不睦,兄弟不和,姐妹不语,夫妻反目。如此种种,如果都能在矛盾的临界点时“难得糊涂”一下。紧急刹车,退避三舍,握手言和,是否就能“一笑泯恩仇”,“杯酒释大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有时对鲁迅先生笔下阿Q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有不同的理解。在人际的纠纷中,如果没有原则上的矛盾,未尝不可借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一下,这样不就会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效果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时光荏苒,人生短暂。我们虽不能放言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下如何骄人的业绩,但总不能在有生之年为自己留下无法抹去的遗憾。珍惜生命,珍惜友情,珍惜亲情,多与亲朋好友相聚,多与他们交流、交往、交情。在交往中赤诚相见,肝胆相照,与大事者不含糊,与小事者装糊涂,心平气和,融洽相处。我想这就是我们安身立命,过好晚年所要奉行的守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