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旧时代一群普通人的辛酸

时尚空间

<p class="ql-block">最近迷上了小说《呼兰河传》,一是需求,二是寻找。之所以需求,小孙女按学校要求读此书,但她读不懂,没了读书的兴致,只好我带着她读;之所以寻找,本应是读书的年纪,没得读,工作了,忙的没时间读。现在,有时间读,体味文章字里行间喜悦、忧伤、痛苦、麻木、无奈的普通人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小说《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为原型,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通小城“呼兰河城”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故事即描写了“我”在呼兰河城爷爷陪我度过的童年美好时光,同样写出了团圆媳妇、冯歪嘴子与王大姑娘等一系列的悲惨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呼兰河畔,人们对生活抱着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的态度,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萧红的童年似灰色,却又似彩色。在充满迷信的封建社会里,萧红用自己的天真描绘出“小时候”而“我”在爷爷的呵护下无忧无虑的成长的色彩。书中“我”的童年,趣味横生,在园子里玩出的花样,给祖父戴花,雨天顶着大酱缸的盖子……自由自在的快乐着,(现在的孩子永远体会不到);“我”在奶奶的小黑屋寻宝乐趣无穷,滋长了“我”无数个好奇心。</p> <p class="ql-block">呼兰河人过着卑琐平凡的生活,“煮一点盐豆下饭,就是一年”,多少人家买块豆腐都是一种奢侈,而在对鬼神的精神依附上他们却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呼兰小城有非常齐全的为神鬼服务的设施:扎彩铺、老爷庙、娘娘庙,龙王庙、祖师庙,相应的便是异彩纷呈的盛举: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呼兰河人就在这些风俗中麻痹他们生存的艰难与辛酸。他们的生存方式是简单的,“冬天来了就穿棉衣裳,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裳”,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生老病死一辈又一辈。</p> <p class="ql-block">呼兰河镇的人们,他们也勤劳、纯朴、忍耐、善良,但愚昧、迷信往往让他们变得麻木、保守,甚至是狠毒。胡家婆婆“为了她好”竟用愚昧的三步曲:毒打、跳大神、洗滚烫热水澡将健康活泼的小团圆媳妇虐杀了;王大姑娘自己作主嫁给了冯歪嘴子,违背了“媒妁之言”,羞辱了女德,于是一群又一群的乡里乡村的普通人用他们方式指责、唾骂、羞辱追求爱情的王大姑娘,最终,王大姑娘撇下刚刚生下的孩子撒手而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些乡里邻里的人们即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也是无意识中害人者,他们的所谓善心谋害了仅有12岁的小团圆媳妇,所谓的女德毁灭了王大姑的一家。</p> <p class="ql-block">呼兰河镇人迷信鬼神 ,因为他们的祖祖辈辈也是这样过来的。在缺医少药的年代,“跳大神”驱魔成了救赎生命的一种方式。他们愚昧麻木,是动荡不安的社会让他们“体无完肤”挣扎着,他们只能卑微或是悲惨的活着,或者死去。</p><p class="ql-block">《呼兰河传》,一个旧时代一群普通人的辛酸故事,至今离我们已经一个世纪。萧红小说以儿童视角的运用,让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呼兰河,而是那个旧时代中国一个缩影而已,展示的是“北方中国”乡民的生存状态,反映了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作品表现出对小人物命运悲惨的怜悯,也是对造就成这种命运的封建社会的一种揭露与批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