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除夕,于我而言,是一年之中最郑重的时刻。泰山,在我心中,是分量最重的一座山。相信,在遥远的时光彼岸,泰山也是芸芸众生道听途说中举足轻重的一座山,从不胜枚举的成语中俯拾即是,比如,泰山压顶、安如泰山、重于泰山、不识泰山、稳如泰山、一叶蔽目不见泰山等等,山入成语者,没有哪一座山可以与泰山相提并论。此番,只身前往泰山跨年,于我而言,可谓是重中之重的一次追寻。</p> <p class="ql-block"> 迄今为止,已是第四次身临泰山,红门万仙楼入口,是我始终如一的进山起点。在进入泰山怀抱之前,关帝庙,是必踏足之地。在我的认知中,无论庙或祠或殿,供奉的都是人性中的真善美,而让庙宇、祠堂香火绵延相传的必然是民心的念想所在。</p><p class="ql-block"> 关帝,是忠义的化身,是国人仰之弥高的武圣。</p><p class="ql-block"> 而我进入关帝庙的初心,是看望汉柏第一,相传该树由汉武帝手植,我不相信贵为皇帝的刘彻会亲手栽下柏树,当然,岁月无言,也无从考证。我只坚信该树根植于汉武帝时期。</p><p class="ql-block"> 来看望汉柏第一,是一种无法释怀的情愫。立于汉柏前,一眼跨越两千载,遥想当年汉武帝开疆拓土、痛击匈奴,以虽远必诛的气魄让民族挺胸昂首于环宇,从而有了汉族、汉字、汉语的词汇,天地悠悠,感念翩翩。</p> <p class="ql-block"> 一天门,映入眼帘,一股庄重古朴的气息不由分说地扑面而来。自古至今,上至皇帝,下及百姓,泰山都是一座圣山,而玉皇顶是天庭所在地,是与天最接近的地方,自秦始皇开始,便开启了皇帝封禅泰山的先河,借以近距离与天对话。而从红门到达玉皇顶,需经过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欲达天庭,必始一天门。</p> <p class="ql-block"> 孔子登临处牌坊,肃穆而庄严。在国人千秋连绵的传承里,关帝是武圣人,而孔子则是众口一词的文圣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抉择,让儒学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进每个人的魂魄。牌坊东侧的“登高必自”虽言简却意赅:若想登到高处必须从低的地方起步。</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一天门、孔子登临处,是泰山这本书的扉页,那么,穿过红门,便是书归正传。穿过红门,俨然穿过时光隧道,瞬间推开了沿今循古的两扇门,抚今追昔,不再是零零散散的窥见,而是尽收眼底的洞见。</p> <p class="ql-block"> 都说,泰山是座有灵性的山,灵性的呈现与泰山的石头密不可分。泰山的石头,每每与题刻相辅相成,就像最佳助攻与最佳进球的相互成全。渐入佳境,表达了游山乐的心境。正文为楷、落款为草,有亦庄亦谐之妙。且该石为自然石形状,字与石的组合,妙趣横生,灵性尽在浑然一体中。</p> <p class="ql-block"> 泰山气势之雄伟,泰山风光之壮丽,除了引帝王将相竟莅临,也引历代文人墨客竟折腰,在众多吟诵泰山的诗词歌赋中,杜甫的《望岳》诗,问鼎巅峰。《望岳》诗也令四位书法大家不约而同地在泰山或草或篆或楷或行,赋予《望岳》不一样的灵光,此处为清末金石专家吴大溦篆书。</p> <p class="ql-block"> 在泰山浩如烟海的刻石中,虫二,绝对是被提及频率最多的刻石之一,原因很简单,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此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没有猜灯谜的功底,绝对会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只是取了“風月”两个字芯组合在一起。意释为风月无边,可以明解为称赞此处山川秀美,又可以暗讽当年斗姥宫尼姑的不安分。</p> <p class="ql-block"> 前行不远处,斗母宫的牌坊,立于盘道中。</p> <p class="ql-block"> 牌坊回望,却见上书斗姥宫。</p> <p class="ql-block"> 斗母宫,也称斗姥宫,原供奉的是北斗众神之母,后又改为佛寺,曾供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在以道教为主旋律的泰山,并不排斥佛教的梵音缭绕,兼容儒家的无所不在,足见泰山之海纳百川。</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泰山刻石的精妙还需要人为的费思量。那么,斗母宫西侧的卧龙槐,则纯属匪夷所思的造化。槐树的侧干被风吹折,侧枝又生出根系,虽卧而依然枝繁叶茂,造型源于顺其自然,绝对是生命的传奇,当是天地精华荟萃对于泰山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 距斗母宫不远处,便是三官庙。据传,三官庙原为胡亥供奉秦始皇之处,奈何秦朝大厦历经区区十五年便轰然倒塌,不久就转型为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也就是尧舜禹。我想,即使秦朝不灭亡,秦始皇庙也只能凭强权存于一时而不能长久。百姓心中一杆秤,纵然秦始皇一统天下,车同轨、书同文,功不可没。只能在历史的夜空光彩夺目,而不能在庙祠中拥有一隅。皇权至高无上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杀戮,必不为民心所拥戴。</p> <p class="ql-block"> 经石峪,在斗母宫的东北方向,主盘道的岔路上,因需要往返才能回到主盘道上,若达到,必须专程前去。</p> <p class="ql-block"> 在2064平方米的缓坡石坪上,刻着没能完成的《金刚经》,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摩崖石刻,被认为是《西游记》中莫须有的晾经石。逢洪水季,逆流而上,现今云步桥以上的部分被称为通天河。</p> <p class="ql-block"> 回到主盘道,水帘洞牌坊赫然入目。牌坊依然在,可惜由于山体滑坡导致的地质变动,水帘遮洞的情形已不复存在。无论是经石峪还是水帘洞,都存在于吴承恩生年之先,吴承恩也曾到过泰山,是否泰山扣动了他的创作灵感扳机,目前也只能困于揣测的深渊之中。</p> <p class="ql-block"> 《心愿》</p><p class="ql-block">是谁敞开心扉吐露心愿</p><p class="ql-block">满满的载着缤纷的期盼</p><p class="ql-block">我相信那是不可阻挡的绽放</p><p class="ql-block">每一个实现都千金不换</p><p class="ql-block">我想那是触手可及的岸</p><p class="ql-block">是冬天里对春风的呼唤</p><p class="ql-block">我相信那是一帆风顺的抵达</p><p class="ql-block">每一个人都能得偿所愿</p><p class="ql-block">你的心愿也是我的祝愿</p><p class="ql-block">春天已不遥远必然打卡绚烂</p><p class="ql-block">你的心愿就是我的心愿</p><p class="ql-block">是不一样却各自美好的花瓣</p><p class="ql-block">——在碧霞灵应宫前,挂满了心愿牌,挂满了对于未来美好的渴望,挂满了文明又不适个性的“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 从一天门到玉皇顶,沿盘道拾级而上,需经过三座较大的桥(在初步登高处、虫二刻石南北侧还各有一座小桥):东西桥子、步天桥、云步桥。东西桥子,名符其实,是一座东西走向的桥,也很简易,若非驻足远观或者过后回望,极易被忽略,倘只顾匆忙赶路,只感觉脚下的盘路在此处拐了个弯。</p> <p class="ql-block"> 走在泰山的盘路上,如果你感到疲惫,不妨驻足,泰山的石头绝对不会辜负你的逗留,泰山的石头会说话,天衢相迎,想想自己正走在天上的道路中,刹那释然。</p> <p class="ql-block"> 走到泰山的盘路上,如果不知前途有多远,台阶上时不时会有海拔告知,路旁还有温馨提醒,尽管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 这段路,古柏参天,夹道垂手而立,纵使烈日炎炎似火烧,浓荫足以蔽日,还有一个颇诗意的名字:柏洞,可谓生动传神。</p> <p class="ql-block"> 钻过柏洞,就来到了四槐树,这里曾经生长着四株古槐树,传说为当年鲁国公程咬金栽植,其中两株已于民国前死亡且不知所踪,其中一株于1987年不堪暴雨灌注而倾倒,得以经年轮测定来自大唐时期,为此盘路沉降下移,拦路槐得以虽死而不朽的方式迎送泰山客。迄今只剩一株槐树还在焕发着大唐雄风。</p> <p class="ql-block"> 壶天阁,跨盘路而立,两棵古柏钻壁而出,在门洞东西两侧分列,凝望一瞬,不由令人感叹生命力的顽强不屈。</p> <p class="ql-block"> 到达中天门,气温零度,时逾两载,再一次汗流浃背在泰山。</p> <p class="ql-block"> 中天门也是眺望泰安城的曼妙遂心地,除夕夜的泰安城灯火通明,隐隐有烟花腾空,置身中天门,俯看人间烟火,好一派烟火人间。</p> <p class="ql-block"> 世上事,无两全。夜爬泰山,沿路景观化为虚无,却可以心无旁骛一路埋心向前。商铺所在地,即光明之处,既可以小憩,同时又可解决食饮之忧。</p> <p class="ql-block"> 朝阳洞,是盘路上紧邻盘路的唯一天然洞穴,可容纳20人,因洞口向阳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攀爬泰山,无论何时,不用担心孑然一身,陌生或熟识,总会有人与你一路同行。</p> <p class="ql-block"> 走在紧十八盘上,举目南望,借着泰安城的夜色,一个人的侧脸形轮廓清晰可辨,惟妙惟肖,有人称为佛壁,有人称迎客佛。石壁本天成,也只有在特定的角度才能观察到,人心向善的初始,总情不自禁地把美的寓意寄托,亘古如此。</p> <p class="ql-block"> 时间的指针向零点靠近,其他庙宇都笼罩在夜的漆黑色里,唯有万代瞻仰的香炉前已是人头攒动,或祈福、或祈健康、或祈平安,那一刻,每一个人的祈愿溪流,汇聚成祈求国泰民安的汹涌澎湃。</p> <p class="ql-block"> 碧霞祠里,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穿梭的我,心底默念:仁心天生在,愿赐我妙手,为人除疾去患,守一方有缘人的康健。</p> <p class="ql-block"> 当零点的钟声响起,碧霞祠的天空中,有雪花悠然飘落。彼情彼景,让人联想飘浮:俱往矣!猛虎下山疫情去,玉兔降临祥瑞到。</p>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6时28分,大雾弥漫,天街上已是人影如织。这些人多是夜爬泰山客,目的纯粹且不谋而合:共看农历新年中的第一个日出,名闻遐迩的泰山日出。</p> <p class="ql-block"> 云升腾,雾来去。渴念瞬息万变的风云间隙里,有一轮壮丽不负众望,奈何泰山日出可遇不可求,但我笃信,那一刻的翘首以待,却永不磨灭,纵然遗憾,却在记忆的心海里恒久生辉。</p> <p class="ql-block"> 沦陷于云雾里的日出,让人难免生出些许失落,却阻挡不了留影瞬间的兴致盎然。毕竟,泰山日出,只是泰山华裳的裙带一角。</p> <p class="ql-block"> 瞻鲁台,是观日出的绝佳地点。名出《诗经》中:泰山岩岩鲁邦所瞻。瞻鲁台上的刻石比比皆是,唯“哀愚”刻石最引争议。此处为舍身崖,古时,父母病重,子女在此跳崖,以表孝心,以期换取父母痊愈。明朝官员方豪感而叹之,写下“哀愚思道”。被许多人解读为“哀舍身之愚思孝悌之道”,貌似合情也合理,实则方豪字思道,哀愚为刻石,思道是落款。</p> <p class="ql-block"> 从瞻鲁台西望,由玉皇顶、青帝庙、碧霞祠、孔子庙等组成的古建筑群一览无余,而烟生化云处,即碧霞祠前的万代瞻仰焚香处。</p> <p class="ql-block"> 历史无声,却有泰山见证。2500多年前的某天或者数天里,孔子登顶泰山,极目四望,思虑如风,感慨万千,发出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千古一叹。</p> <p class="ql-block"> 也许曾经有许多刻石与泰山相伴,只是被无情的风雨浸蚀而无从可觅,现存泰山刻石年代最久远的当属立于公元前219年的李斯碑,原立于泰山顶上,现保存于岱庙内,历经雨蚀火焚,虽仅存九个半字,却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 杜甫也曾数度问顶泰山,享受着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灵动美景,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绝唱。</p> <p class="ql-block"> 泰山最高海拔1545米(今修正数据为1532.7米),在各高山中位次居后,但得天独厚的是,泰山在平原上突兀而起,直观上高大无比,山势魁伟无比,有拔地通天的观感,且泰山是位于中国地理版图中心正东方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历代皇帝浩浩荡荡的拜谒、数不清的文人骚客或题刻或歌咏,群峰拱岱,使泰山成为中国文化山脉的第一山。</p> <p class="ql-block"> 泰山上的刻石,琳琅满目,也字字珠玑。其中,明星刻石当属由爱新觉罗玉构楷书的五岳独尊,一笔一画,严整规范,遒劲有力,入选五元人民币背景图案。来泰山的人,多登顶玉皇顶,路过时每每不会错过,多刻意携带面额五元的现钞打卡于此。</p> <p class="ql-block"> 位于玉皇顶下方的无字碑,有说系秦始皇封禅泰山时所留,有说系汉武帝公元前110年封禅泰山所立,有说武则天当年所立。在没有新的考古证据出现前,关于无字碑是由何人而立,注定会局限于争论,注定被入囊历史谜团。</p> <p class="ql-block"> 玉皇庙内,古登封台还在,泰山极顶石还在,只是封禅仪式已不在。立于极顶石旁,望着柴望遗风,我默默相告:三年的疫情炼狱磨难已告结束,人间又入岁月静好,又步繁荣盛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青帝宫的门洞上方有一匾额,上书:敕修青帝宫。敕修,意味着等级很高,系根据皇帝的诏令而修建。据载,青帝宫于明朝时期曾重修过。耐人寻味的是,正殿供奉着广生帝君,东西配殿分别是观音殿、财神殿,佛教与道教比邻相对,和睦共处,中华文明的博大胸襟由青帝宫处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大观峰,是正向南的峭壁,上面密密麻麻罗列着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石刻,尤以《纪泰山铭》淌金耀眼,唐玄宗一改之前帝王封禅内容秘而不宣的风格,不仅洋洋洒洒过千字、体伟幅巨,而且隶树遒逸,领一众石刻之风骚,此处俗称唐摩崖。</p> <p class="ql-block"> 云峰,为康熙大帝御题。其下方原为唐高宗封禅泰山时所题《唐登封纪号文》及时人李安期题刻《封禅朝觐颂坛》,奈何朝代更替,后来居上,已被彻底铲除。兴许是乾隆想紧挨着祖父的刻石,贵为皇帝的他,当然想做就能做,在“云峰”刻石正下方,刻石《夜宿岱顶作》。来泰山的皇帝不在少数,夜宿岱顶者必有行宫。新朝总掩旧朝事,年上久远难觅迹。作为最后一个上岱顶的皇帝,乾隆皇帝是唯一被保留入宿地的人,岱顶现只存有一处皇帝行宫:乾隆行宫。</p> <p class="ql-block"> 从大观峰向东,还有一处摩崖石刻,此处较偏僻,旁边还有枝树遮挡。也是一处由金粉填色的石刻,是宋真宗封禅泰山时所题《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之铭》,字数也超《纪泰山铭》,因此也被称为宋摩崖,只可惜已被损毁迨尽,说到损毁原因,有种说法是因为宋真宗的书法远逊唐玄宗。我想,更深的原因,应该是他签订了有辱国体的澶渊之盟,为时民及后世所不齿,而且谢天书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宋太祖、宋太宗的功德,而他的作为愧对列祖列宗,却还要封禅泰山,委实恬不知耻。唐高宗的刻石,被乾隆覆盖,终归是后朝帝王对前朝帝王的抹杀。而宋真宗的刻石,却被小小知县湮没,着实令人唏嘘。</p> <p class="ql-block"> 是非成败转头空,功过荣辱任凭说。宋真宗也并非一无是处,在他封禅泰山的次年,便大兴土木,斥巨资修建昭真观(碧霞祠的前身),成就了一方香火盛事。</p> <p class="ql-block"> 青帝,过于玄虚。孔子,过于圣人。唯有碧霞元君,被人尊称为泰山老奶奶,就像邻里和蔼可亲的长者,有接地气的灵应,就像化仙远去的长辈,依然保持着可亲近的有求必应,值得信赖并借香烟袅袅把所求托付,所以,香气薪传历久仍然。</p> <p class="ql-block"> 相较于碧霞祠里的熙熙攘攘,孔子庙里的场景则大同,前往者相对稀疏。</p> <p class="ql-block"> 过蓬元牌坊东行,也有一片摩崖石刻,基本上均为当代题写,我称之为今摩崖。崖壁无声,我却有言:希望泰山上从此不再增加当代刻石,保护好历史遗迹就是对泰山无上的敬重。今天的人们完全可以凭借全新的载体对泰山纵情抒怀,比如,作家李健吾便写下传世佳作《雨中登泰山》,并入选语文教材,是新时期并驾齐驱的《望岳》。</p> <p class="ql-block"> 南天门建筑为元代修建,站在南天门前南望,飞龙岩、翔风岭左右分列,颇有此山为我开的意境。在唐代此处没有建筑物的羁绊,应该风行无阻,无怪乎诗仙李白发出了“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豪迈胸臆 。</p> <p class="ql-block"> 紧十八盘,是泰山盘路上最陡峭的路段。上攀艰难,需奋力而上,否则,难登高处。下行谨慎,需小心翼翼,否则,有失足之虑。</p> <p class="ql-block"> 明代文人,也不吝把对泰山的溢美之词,凿痕于翔凤岭的崖壁上。首出万山,万山之首。</p> <p class="ql-block"> 登泰山,看刻石,不仅考验人的繁体字功底,同时也督促人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短短十二个字,有抒情有感慨,也加油也提气。译成白话文,就是:登上了南天门,驻足回望,视野空旷无边,来时路多么险峻啊!可回头想想,那么艰难的路不也挺过来了嘛!仰望长天心中无愧此行值得。</p> <p class="ql-block"> 天地交泰,楷书赏心。阴阳和谐,万物通泰。满满的对生活的赞美或期许。一路走来俯仰观察,泰山刻石,还是以明清民国时期居多。一则年代较近,容易被保存。二则,自明朝开始,在天坛祭祀,还山于民间,凡有雅兴者,题写完毕,向石匠交付银两即可。</p> <p class="ql-block"> 不紧不慢十八盘,坡度已经缓和了许多。这条盘路,始修于光武帝时期,便于刘秀封禅泰山。之后,各朝代及建国后又历经多次整修,才有了现在的路况。试想,在古代,只有皇权力量的加持,才能修饬登山路。除了泰山,又有何处能享此殊荣?细品,脚下的每一段路,其实都是堆叠的历史音讯。</p> <p class="ql-block"> 下行经过了问心朝山刻石,便结束了慢十八盘。问心朝山,四个楷书大字,雄浑劲道,匹配十八盘路段的雄奇山势,也禅意独具。到了山中,便踏入了宁静天地,心也归于初始,尽管放飞思绪,尽管感悟人生。刚刚见到这四个字的一瞬间,我不假思索地读成了开心朝山,想想也不无道理,走进了泰山,有美景相伴,有历史的律韵同行,怎能不开心?只要开心了,山中的每一步,都是愉快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 十八盘向下的路段,盘路平缓了许多,地势使然,此处风云变幻,松树渐多,给人充足的赏景闲情。刻石:至此又奇风涛云壑,颇为应景。</p> <p class="ql-block"> 刻石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巨字联袂,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若评选谁最爱出风头,非乾隆莫属,他总共写了四万多首诗,论数量,诗坛独占鳌头,论质量,无一首可市井传诵。他盯上了对松山旁的一片绝壁,写下《朝阳洞》,字径一米见方,称为万丈碑。乾隆一生酷爱在书画作品上加盖印章,妥妥的御览“已阅”,万丈碑因此也被坊间戏称为他给泰山加盖的最大一枚印章。</p> <p class="ql-block"> 朝阳洞,是攀登十八盘前最近的饮食补给点,店铺林立,在此歇息的人也很多。</p> <p class="ql-block"> 由朝阳洞下行,不远处的陡壁上,有一棵长姿秀美的古松树,根植裸岩,亭亭玉立,树龄已逾500年,树冠下方有一长枝斜向下伸展,仿佛在向盘路上南来北往的登山客热情地招手致意,因此被称为望人松,又称迎客松。</p> <p class="ql-block"> 秦始皇在登封泰山途中,在今五松亭处突遇暴雨,幸亏搂住了一棵大松树,才得以避雨及没被洪水冲走,因护驾有功,这棵松树被秦始皇加封为五大夫松。后来,五大夫松被雷电击毁。雍正期间在此处又补种了五棵松树,现今存两株。</p><p class="ql-block"> 五松亭下,有一块巨石危如累卵,现在石下方还有碎石支垫,此石为飞来石。距飞来石东南方十几米处,有一片平缓的石坪,被称为御帐坪,坪上柱穴仍在,这是宋真宗在此扎帐的痕迹,行到此处,见四周松涛溪流美不胜收,便停留并歌舞升平,碰巧遇见巨石滚落,虽然巨石最终戛然而止,但他早已被吓得魂飞魄散、心有余悸,于是赶紧起驾离开。</p><p class="ql-block"> 据载,飞来石为明朝期间坠落于此,竟然让宋真宗虚惊一场,着实让人唏嘘民意之向背。</p> <p class="ql-block"> 御帐坪下,是一片绝壁,现在正逢冬季枯水期,从上游而来的通天河在处戛然而止。站在云步桥上,可以想见,洪水季飞流直下的极致壮美。峭壁上四个大字分外醒目:河山元脉。细心品味,四字浓缩,力抵千钧。华夏大地,九州方圆,自春秋迄今,唯有泰山,独得宠爱,一脉流长。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发源地,文化之树从未干折枝败,而是生生不息,文明号角在抑扬顿挫中持久嘹亮。河山元脉,中华泰山。</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泰山的盘路上,不必有眼前有景道不得的窘急,刻石随时无处不给你递上默契达意的词汇。只要你肯放眼望去,只要你肯止步咀嚼,自有佳肴美文萦心怀。</p> <p class="ql-block"> 从云步桥下行不远,豁然坦途,全然没有了台阶,此路段名为快活三,行走其上,悠然自得,快活自如,尽管闲庭信步随心所欲地赏景听风、浏览刻石。</p> <p class="ql-block"> 雄冠五岳,四个楷书大字,大气磅礴,对泰山的称颂与书法,和谐完美地融合。</p> <p class="ql-block"> 逍遥游,语出《庄子》第一篇,是一种物我两忘的洒脱境界,草书飘逸轻灵,是由伟人的毛体字组合而成,也是意、形情景交融的上乘之作。</p> <p class="ql-block"> 在泰山林林总总的刻石中,被人称为“鼠碑”的刻石,堪称最吸睛的石刻之一,关于内容,可以说,绝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说是“如意”两字的草书连笔,有说是如意实物的象形画,有的干脆说是一只小松鼠的简笔画……总之,众说纷纭,并非书法家的李和谦的刻石,因其标新立异的风格,在泰山的刻石殿堂里特立独行。</p> <p class="ql-block"> 与李和谦鼠碑的休闲俏皮相比,若登天然四个楷字,俨然正装得体,内容也不苟言笑,说登上泰山就像走进了人间天上。</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若登天然的刻石,还有着比喻的委婉,人间天上的刻石,四个楷书大字则是将泰山的视觉盛宴,来了个直接点题。</p>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名山的刻石,毫无掩饰把对泰山的赞美,来了个开门见山。</p> <p class="ql-block"> 曲径通霄,则把自然与对泰山的仰望,压缩在方寸之间。意思也不费解,沿着曲折的盘路向上,即可抵达高耸云霄的岱顶。</p> <p class="ql-block"> 山辉川媚,出自《薛子论道》中的“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辉”,对于泰山的评价,不留余地的赞颂,十足的推崇。</p> <p class="ql-block"> 从善如登,出自《国语.周语下》。这是一个励志的刻石,教导人们做好事必须像登山一样坚持不懈、锲而不舍。</p> <p class="ql-block"> 斩云剑,是快活三路段的一处天然景观,山石受风化影响形成剑状,该处上面高山下临深壑,特殊的地理地貌使这里屡屡兴云化雨,因而被形象地称为斩云剑。</p> <p class="ql-block"> 中天门附近,是泰山上服务游客的枢纽站。乘大巴车上山、下山,或上、下索道,都在此中转。选择乘索道上山的游客水泄不通,队伍已排成了长龙。冬季,原本是登泰山的淡季,此刻却人潮涌动。闯过新冠疫情阴霾的人们,带给泰山的热情,不禁让人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山河无恙。</p> <p class="ql-block"> 中天门,位于登山东、西两路的交汇点,此处为登顶半程,上山下山必经处,也是游客汇集处,到中天门牌坊前留影纪念,是来泰山的游客心心念念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从中天门下行,便到达了俗称小十八盘的盘路上,路比较陡急,而且盘旋升降,上行还是很耗体能,下行还需屏心静气。</p> <p class="ql-block"> 步天桥,是小十八盘风高浪急的航程中,很难得的风平浪静之处。</p> <p class="ql-block"> 峰回路转,是对小十八盘行程最精炼的描述,贴切而得当。</p> <p class="ql-block"> 勒马回看岱岭云,则是题刻者对回马岭沉浸式的入戏解读。</p> <p class="ql-block"> 关于回马岭的由来,有三种说法,即宋真宗、唐玄宗、光武帝之说,我更倾向于后者。首先,宋真宗“轻舆”而来,并非骑马上山。其次,唐玄宗来泰山之前,这条御道至少已经过了光武帝、唐高宗两轮整理,不至于让马望而却步。这条登山御道,始修于刘秀封禅泰山之前,万事开头难,路况肯定不会太好。再者,光武帝是打江山的马上皇帝,必具骑术。最合乎情理的就是,刘秀骑马至此,见山路难行,不得已调转马头,因此得名回马岭。</p> <p class="ql-block"> 昨日到达壶天阁时,天色已暗。如今,再过壶天阁,却是朗朗乾坤。想昨思今,万千气象,阴阳两重天。</p> <p class="ql-block"> 又到拦路槐,再添新感想。昨还人迹寥寥,不经意间,已是去年。今却门庭若市,恍若隔世,今已新岁。</p> <p class="ql-block"> 再过柏洞,恍惚间,仿佛从尾至头又渐次掀开书的每一页。不同的是,昨天是人间天上,今天却是天上人间。</p> <p class="ql-block"> 去年右盼处,今年变左顾。</p> <p class="ql-block"> 去年匆匆处,今年细细瞧。</p> <p class="ql-block"> 去年门紧闭,今年扉大开。</p> <p class="ql-block"> 泰山,是一座有长度有高度的山,世世代代迫近云霄。</p> <p class="ql-block"> 泰山,是一座内功深厚的山,在极小的空间内便能迸发出兴云化雨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 泰山,是一座有灵魂有意境的山,走在泰山的盘路上就像走在仙境里一般。</p> <p class="ql-block"> 泰山,是一座让精神升华的山,步步升高,让人视野拓展、眼界大开。</p> <p class="ql-block"> 登泰山,人心所向。读泰山,永无止境。</p> <p class="ql-block"> 品泰山,时时茗香缭绕。读泰山,处处深藏玄机。在“第一山”碑刻的背面,还镌刻着四个字,如果走马观花,必然处于视野的盲区,如果蜻蜓点水,必然不解此中含深意。乍看,入云有路。细品,首字象形“犬”,次字象形“人”,第三字像形“蛇”,末字象形“钱”,四字谐音加变通,顿时有了“劝人舍财”的深刻寓意。</p> <p class="ql-block"> 如果,世界指定我只能爬一座山,我会当仁不让地选择泰山。因为,泰山深厚的文化底蕴,足够让人废寝忘食地去翻阅。如果,时光只派发给我一个远方的名额,我会不假思索地填上泰山。因为,泰山醇香的历史气息,值得让人如痴如醉地去品味。顶天立地,冠盖华夏,名副其实第一山!昆仑巍峨,大江东去,满目山河不及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