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四)鏖战青藏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 铁道兵《志在四方》,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那里需要那里去,那里修铁路那安家,吃饭睡觉,打眼放炮”等等。这不仅仅是个口号,更是铁道兵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安一次家,修一条铁路,多则7一8年,少则3一5年。铁路修通了,车站建好了,我们又要搬迁了。这就是铁道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修的这条万白〈万源市一白沙镇)专用线,历经三年的艰难奋战全线贯通,附属工程已全部完工。又到了说“拜拜,再见了!又要开赴新的战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年元月二十日来营部住勤三个多月己过,即回不了厡单位,更不能回家探亲,因我们很快就要搬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6年5月15日经过两天的紧张装车准备,我们在浮沙坪火车站(一连驻地附近)乘专列又要开辟新的战场一一2000公里外的青藏线。修建青藏铁路,是当年毛主席作出的庄严宣告,要求铁道兵用十年的时间,从青海省的西宁市途经德令哈一柴达木盆地一格尔木一昆仑山一唐古拉山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终点修到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年前的3月,已有不少先前部队已进入了青藏铁路两线,为第二年大部队迁入,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五月中旬的蜀地,天气炎热,小麦日渐成熟。军列(铁皮闷罐车)车箱内的两头装满了各种工作用具和生活用品。我们坐在车箱中间,白天两扇大铁门始终开着,即为了解暑,也为了欣赏沿途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当我们的军列由万白线驶入襄渝线,铁路两旁青山绿水到处呈现出生机盎然的大好景象,叫我们的心情格外舒畅。当我们不断看到铁路两旁出现的《烈士陵园》和有些随道的出口或进口,都有牺牲后战土的墓碑矗立在洞口时,使我们心情宁重,思念万千。是他们这些年轻的战士,为了祖国的铁路建设和早日实现大三线建设的宏伟蓝图,常眠于铁路两旁和崇山峻岭之中。我们也有开始的说声笑声和歌声不断,突然安静无声,战士们复杂的心情无以言表。襄渝铁路正线全长895.3公里,全线参战人员最多时达80余万人,并多为地方民工连和学生连(初中毕业生),民工连和学生连的连长和指导员均有部队军人担任,一律军事化管理。他们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就像北方修河类似,自己带粮带工具,生产大队记工分,年底根据本大队收支情况,和其他社员一样分红。据统计,修建襄渝铁路时平均每公里就牺牲一名战士。打隧道只要超过100米以上长的,就有一名战士倒下。祖国和我们的后代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怀念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献出了他们年轻而保贵的生命。作为同行这次的路遇,也可能是永别,请允许一个铁道兵战士向英雄的烈士们致敬!并请接受我的一份心意,愿天堂的战友们一切安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的军列快要接近秦岭山脉时,感觉天气有一丝丝的凉意,我们开始添加衣物。到了宝鸡就是龙海铁路了,军列一路向西北兰州方向驶去。兰州军区司令员韩宪楚,听说我们部队要途经兰州,早早在车站安排了欢迎和欢送仪式。韩司令的意思“听说兄弟部队要路经此地,哪有不迎接和欢送的道理”。我们的军列在兰州车站短暂停留后,一路继续向西北西宁方向挺进。并于5月21日到达本次军列行驶的终点站,即青海省哈尔盖(青海湖北岸)火车站。我们此次修建靑藏铁路的起点,就是从哈尔盖车站开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自从我们的军列由四川到达陕西宝鸡进入龙海铁路后,海拔越来越高,气温也越来越低,我们一路不断的增添衣物。在哈尔盖下车之前我们都穿上了(皮帽子,皮大衣,大头鞋,皮手套)高寒地区特有的四皮。五月下旬的青藏大地还没有返青的迹象,到处是冰天雪地。由于需要卸火车再装汽车,我们于23日上午从哈尔盖出发,25日下午2点到达我们的驻地泉吉峡。至此,本次搬迁历经10个昼夜,由四川万源市顺利平安到达我们部队的驻地泉吉峡无人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期间,我们乘坐自己营部的南京卡斯汽车,从哈尔盖出发一路西行。我们带的水早已用完了,靑海湖的水是半咸半淡又不能饮用,当地气候干燥,又找不到水源,即使找到点水源,也已冰冻三尺,无从下手。我们边走边想办法。当我们行驶在天峻境内时,突然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部队驻地。走近一看大门是两个土垛子矗立左右两旁,即无门也无拱。右边土垛子下斜躺着一老兵,身穿棉施工服,黑红黑红的脸庞,正在酣睡。待我们下车走到此人面前时,此人仍在打呼噜。经询问得知,此处为铁道兵汽车独立团的。听口音此人是河北的,问他河北什么县的?他说吳桥县的,什么公社的?韩庄公社的,什么村的?周庄的。哈哈,在远离家乡2000多公里外的荒漠高原,能偶遇到家乡邻村的老乡老兵,心情无比的激动和兴奋。虽然在家我们没见过面,但我知道周庄有一对亲兄弟,杨木头和杨铁头哥儿俩,父母早年病故,哥儿俩相依为命。1968年底铁道兵汽车独立团在吳桥县征兵时,杨木头应征入伍了,当了一名汽车修理工。随后和他说明来意,他领我们进院走进一顶账篷内。四个老兵正在打扑克,都是1968年入伍的吴桥兵,听说我也是吳桥的,特热情特高兴。待我们喝足了水,又装满了所有水壶。为了继续赶路,我们告别了老乡战友,这一别即成为永别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五月下旬 的青藏高原,到处还都是冰雪大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青藏高原,连队除了连部和伙房为临时房屋外,其他均住帐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先后两次来营部住勤了。第一次是在1974年底,在营部住勤三个多月。第二次就是这次1976年元月20日,至今天己四个多月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先后两次来营部住勤,时间虽说不短,但熟悉营部的同志们并不多。原因是在四川住的太分散,营部大小十来个单位,都住在山坡上。因很难找到一块能盖三间房以上的平地,多为一间或二间房在一块,平时工作上接触又不多。因此,除营长教导员和通信班的同志比较熟,其他单位的战士们并不熟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搬到青藏高原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青藏高原地皮有的是,随便修随便占。因此,我们营部这次自己盖了一个四合大院。一个大门,干部战士们出门都能看得到,相互之间说话打招呼很方便,很快就都熟悉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期间某日,营部管理员张祖毛(1963年3月入伍,湖北省襄樊市人)见到我问:小王啊你认识我吗?我说“管理员你好,现在认识了”。他又说:我先后三次去过你们吳桥县。第一次是1973年底,三连的一个战士是你们吳桥的病故了,是我去你们吴桥处理的。当时叫你一同陪我去,你不去对吧?“管理员你记性真好。我陪你去不合适,虽然我能回家住几天,但我们是一个公社的,一起入伍的,入伍一年就在部队病故了。我回去还要替部队做对方亲属的工作,从情感上我接受不了。所以,我未能陪你去”。这些我能理解。第二次是1974年的秋天,在你准备入党之前,你们大队给部队来了封举报信。信中说你爸爸有历史问题,你不符合入党条件等。一般在个人入党问题上,就是地方有举报的,对部队来说也影响不大。因每个战士应征入伍时,你个人的档案材料是齐全的。为了慎重起见,领导派我第二次去了你们吳桥县。“管理员如你不说我还真不清楚”。第三次去你们吴桥是去年(1975年)年底,当时你们大队又给部队来了一封举报信。说你爸爸有历史问题,因你爸爸当八路在前,后又当了二路。所以文化大革命时,大队给你爸爸定的罪名是叛徒,你是叛徒崽子。“当时我早已入党,部队就地提干也已冻结了,到年底还有四个多月我就退伍了。还写举报信有意义吗?部队为什么还要去外调呢”?这小王你就想错了,部队上就地提干是冻结了,你知道什么时间解封啊?部队对你是关心的,信任的,更是器重的。所以领导派我第三次也是只为你一个人,两次去了你们吳桥县。“感谢管理员你能告诉我这些”。没关系,地方上有些人嫉妒心强,看不得别人家好,就想利用矛盾或扩大其词的诬告他人。这些事咱们部队见的多了,你把部队当什么啦?当傻子啦吗?这种小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有。现在想想这些感觉挺好笑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初到靑藏高厡,叫年轻的战士们难以适从。“穷山恶水,方圆百里无炊烟,地上不长草,天上无飞鸟,刮风石头跑”,这就是对我们驻地环境最形象的比喻,就像到了外星球。二十几年的生活习惯都要接受颠覆性的改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首先是缺养。在内地水烧到100度才能烧开。而在高原80度的水就沸了,水就开了。因此,高厡部队的伙房都配有高压锅,一般的主食和肉类,必须先经过高压锅的闷制后才能烹饪和食用。过节包饺子,各小单位均有小高压锅,但高压锅煮饺子火口不好掌握。火口欠了饺子不熟,火口过了容易煮烂,就会变成一锅面片菜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喝水:因缺养喝水之前先坐好了休息会,尔后慢慢深呼吸三次,再喝一小口水慢慢咽下,马上换气深呼气。一次类推,不然就会憋气或呛着。喝一杯水没20分你是喝不完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吃饭:先张几次嘴深呼吸几次,再吃一小口饭慢嚼,鼻子不断呼吸,尔后把饭慢慢咽下。这就是吃第一口饭。比喝水还要费力一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路:刚到高原时因缺养走路特困难,走不几步就憋气,需要休息会再走几步。去厕所或去伙房打饭是没办法的事。每次去伙房打饭必须另带一张报纸,盖在饭菜上,不然不知何时沙尘暴来袭,饭菜就无法食用了。 如沙尘暴高空经过,即便地面风平浪静,沙子也会落入地面或你的饭菜里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解手:如拉稀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交通不便,部队青菜少之又少,人人发生便秘现象。这就比较麻烦,你蹲好后,深呼吸几次再憋着用力。一次次不断的重复,就好像给自行车打足了气一样,直到战斗结束为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手指甲变形:凹凸不平,残缺断裂,头疼且掉头发,嘴皮裂脱脸皮。一张脸好几个颜色,有时老熟人相见,也不一定很快就能认的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年四季睡觉盖被子。中午睡不醒,睡不踏实。晚上睡觉作恶梦,睡不深睡不实,早上该起床时又醒不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刚到高原三个月之内因缺养是不出早操的。三个月以后这些不适应的症状会慢慢得到改善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除此以外,驻地百公里之内无水源。一个团的人分散在百公里长的施工工地,生活用水和施工用水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始在泉吉峡出口即我们营部附近,挖一口长5米宽3米深6米的土井。打井成功,水清澈透明,开始食用。每个连队每天保证一罐(车)水(四个立方)。为了节约用水,早上每个战士发一盆洗脸水,洗完脸的水留着晚上洗脚再用。此水洗衣服凉干后在铁丝上拿不下来,象纸格板一样硬梆梆的无法折叠。后报国家科硏单位检测结果为:多种重金属严重超标,服用此水超半年之久,易引起肠粘连,危及人的性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停用此水后,立即在驻地方圆百公里之内寻找淡水资源。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在80公里外的小柴旦找到一处淡水湖。最近的部队距淡水湖也有80余公里,远的在160余公里以上。全团光拉生活用水的水罐车8辆,天天不停的拉水送水,以确保部队的生活用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住盐湖部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己动手,用盐壳盖房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打挤压砂桩,以此增强盐湖地质松软的密实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初到青藏高原,因百公里内没有人烟,更不可能有蔬菜,太远的蔬菜一时又拉不来。当时部队主要吃干菜(压缩菜)为主,如干白菜、干菠菜、干圆包菜、干蒜苔、干姜、干蒜台等等。我认为最难吃的是干芹菜,它是整棵压缩而成的,在大盆内泡发后就好像稻草一样,黄黄的一点绿的颜色也没有。切不动,剁不断,放到嘴里嚼很长时间才能咽下。但解大手时就麻烦了,拉不出,就是拉出来了,几个粪球沾连在一起,很是麻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储备越冬的蔬菜,每个单位都挖有三米宽五米长两米深的菜窖一个。即便如此,冬天储存的蔬菜以土豆、葱头为主。常时间吃葱头会胀肚子,容易产生气体,这种气体不是一般的难闻。特别是每次集体开会学习时,多人多次都在外排这种气体,可以想象到空气中的味道。都心知肚明,谁也不笑谁,真有点要窒息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部队也曾尝试过从山东进大白菜。大白菜季节性强,收获在秋季,内地的秋季,但高原早已进入冬季了。再经半个多月的长途运输,期间几次装车卸车,待运到连队后,大部分己烂掉或冻坏了,所剩无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也吃过酸菜罐头,蛋黄粉等。使我终生难忘的是二斤一个的猪肉罐头。那可是真材实料,物美价廉,当把猪肉罐头打开后,满室飘香,纯正的红烧猪肉味扑面而来,真叫你终生难忘。后来转业到地方,为了寻觅当年的味道,在各大超市商场寻找当年那种猪肉罐头。现在虽然包装都很漂亮,品牌各一,打开后不是那个味道。有的连一点猪肉也没有,都是一些符料和添加剂等,和以前在部队吃的猪肉罐头有天壤之别。三十多年来就没找到一罐当年在青藏高原吃过的猪肉罐头。看来当年那个物美价廉,真材实料的猪肉罐头早已失传了。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就连一个纯正的猪肉罐头也生产不出来了吗?它成了我终生的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为军人,施工再累,任务再重,军事训练不能忘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高原部队也有特殊照顾,这是其他部队望尘莫及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防蚊帽每人一顶。就像地方养蜂人戴的防蜂帽差不多。高原的蚊子大,一个比内地蚊子三个大。因气候厡因,高原上的蚊子每年只出现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平时听不到它的叫声,也不进室内。但咬人吸血特内行,一不小心被它咬一口先痒再痛,没半月20天是消不了肿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渡乐眼镜每人一付。高原光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假如战士们不戴这种眼镜户外待个小时,太阳就有可能灼伤你的眼睛或进屋后很长时间看不到东西。所以只要到室外活动就必须戴上这种眼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擦脸油。高原紫外线强,战士们的脸常年脱皮,为解决此问题,当时解放军总后勤部,专门为高原部队硏制了一种擦脸油。长期使用,脸脱皮又疼痛的疾病得到了很好的缓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多种维生素胶囊。该地区环境恶劣,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最后中国科硏单位经检测验证得出结论“此地待五年,人的寿命减一年”。为确保战士们的身体健康,缓解一些疾病的发生,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专门为高原部队研制了一种“多种维生素胶囊”。液体的,外表深红色,比一般胶囊大两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虽然青藏高原冬季寒冷(零下20、30度),持续时间又长,但我们室内是比较暖和的。每年的夏天部队就组织车辆拉回足够的煤,再脱成煤培,晒干后整齐排放在墙外,以备过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驻地没有一草一木,冬天生炉子没有劈柴,引火用柴生炉子成了难题。后来我们在沙滩上到处寻找能生火的用料,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在驻地30公里外的沙滩上发现数百上千的圆形大土堆。土堆高两米左右,土堆底直径有四米左右,上千上万个土堆一眼望不到边,好像一片无际的通天大墓场。个个土堆光秃秃的,土堆与士堆之间的距离约在10一20米之间。仔细一看每个土堆的顶部,均长着有十公分左右高的小干黄树枝,因小而细又干枯,分不清是什么植物,也看不出是死是活。待挖开土堆后,里面全是盘根错节、粗细不等、外表粗糙淡黄色的树根。一个土堆能挖出一车的树根,一个营部一年的劈柴问题解决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后经考证,这种植物叫红柳树(红荊条、红荊墩),耐旱耐碱适合高寒地域生长。经千百年的风沙侵蚀,沙子堆积己埋过它的枝干,天长日久,它的枝干形成了根系。因它有防沙固沙作用,后来国家有关部门发现以后,紧急禁止了乱挖红柳根的违法行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因为我们的宿舍每间房内都有一个大土炉子,每间房子都有一面火墙。即便在寒冷的冬季,室外零下20几度,但室内也能保持在20度以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红柳树。有的地方叫红荆墩,红荆条。青海人叫红柳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所谓的青藏铁路是指青海省西宁市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我们这次修建的青藏铁路是一期工程。一期工程是青海省西宁市一格尔木市,全线长814公里。而且己是“三进山城”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9年2月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第一次修建青藏铁路时,有一部分为民工,民工中也有犯人,犯人当中也有女犯人参与修建。这次我们在修建营房时,时常挖出女人的用品。据传说,当年在铁路修建中有一名女犯人意外死亡。她的尸体就埋在泉吉峡中部的一个急拐弯处的山洞内。后来因故而变成了女鬼,夜间常穿一身白色衣服在泉吉峡一带出没。见到有行人就会挡住你的去路,或在你的身后追赶,还时不时发出鬼的哭声叫声和笑声。因此,夜间不管人多人少,还是老兵新兵都不敢轻易路过此地,就是白天路过此地都感觉很恐怖,瘆得慌。这次修建青藏铁路时间并不太长。后因气候、环境等各种因素而下马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2年的春天青藏铁路第二次上马。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有的桥墩光挖了个坑,有的隧道炸了个洞口。青藏高原因天气寒冷,混凝土施工的时间全年也就3个月左右,即每年的7一9月间。后来因气候、环境、技术、经济等原因而被迫下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虽然两次修建青藏铁路都以下马而告终,但在长达十七年的时间里,有关科研单位一直坚守在青藏高原,为解决铁路如何从盐湖之上通过,和如何攻克铁路穿越冷土层的技术难点问题,夜以继日的奋斗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5年 的 春天,铁道兵第七师开始进驻青藏高原参与一期青藏铁路的建设。第二年即1976年的春天,全师所有部队全部进驻青藏铁路两线,并和1974年3月进驻青藏高原的铁道兵第十师一起,共同承建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至此,正式拉响了鏖战青藏线第一期工程的大会战。</span></p><p class="ql-block"> 泉吉峡隧道群是一工期工程的重点。三十四团辖区内7座隧道,一营三座,一、三、四连各一座。二连在盐湖配合科研单位,共同攻克铁路如何穿越盐湖的难题。五连配属各施工连作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青藏高原除了缺养外,天气寒冷。在四川全年均能施工,而在高原一年的混凝土施工就在7、8、9三个月。零度以下混凝土作业是会影响工程质量的。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打通隧道,唯一的办法就是延长施工时间。因此,战士们把营房的棉门帘用在隧道口上,把洞口封住,隧道内再生上炉子以提高洞内温度,以此每年可延长3个多月的施工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施工时间是延长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高原本就缺养,洞口用棉门帘封住,洞内又生炉子,洞内更加缺养了。战士们有的出现头晕或轻微意识不清等现象。最后又从五连调来鼓风机,加大空气的流动性,才解决这一缺养问题。此举也为高寒地区延长混凝土施工积累了经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打隧道不仅辛苦更加危险。高原的山石多为风化石,松软、易踏方。三连风枪手蔡青会,(河北省迁安市人,1978年3月入伍)。小伙子长的帅气、英俊,1米78的大个。不胖不瘦,脸蛋白里透红,红里透白,是一位标准的美男子。在隧道内施工中,不慎被滚落的一块200多斤重的石头死死压在左脚上,一块小石头砸在蔡的人中穴位上,血流满面。待战士们准备撬动石头抢救他时,小蔡大声喊道“不要管我,抢救风枪要紧。”后经抢救、治疗养伤,虽保住了生命,但终身残疾了。再后来提前退伍回到了原籍。在哪个火红的人人讲奉献的年代,为了祖国和国家的建设,冲锋在前,享受在后,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在此,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向我的战友,我的好兄弟蔡青会同志致敬!祖国和人民不应该忘记,你为了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奉献了自己的青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打隧道,风枪手正在作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打隧道架桥梁需要大量的水泥、沙子和石子。施工工地不分昼夜天天都需要卸车。在工地作业的战士抽不出时间卸货,在家倒班休息的同志们,都会自发的去工地卸车。党员和骨干带头,自告奋勇,常年累月,无任何报酬。虽然每个月战士只有6、7元的金贴,但为了早日建成青藏铁路,都无怨无悔的在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驻地海拔在3000公尺以上。环境恶劣、缺养、寒冷、干燥,常年风沙不断。高原所谓的春天是在7月中旬一8月下旬,一个多月的时间,没有夏天。当地所有的山都是光秃秃的,没有一草一木。方圆几百里公里的沙滩之上,偶尔能看到几棵骆驼草(青海人的叫法)。它有点像北方的扫帚菜,高半米左右,光茎无叶。全年10个多月冬眠干黄,就像一棵死了的干草。而在每年的7月上中旬一8月下旬,它的茎开始发绿,只是慢慢的变成了绿色。没有其他任何变化,代表着这种草每年两个来月的春天的到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骆驼草的坚韧精神是我们每个战士学习的榜样。全年12个月,有10个多月处在冬眠壮态。它的根部即是老鼠的洞穴,也是老鼠的食物。常年干燥、寒冷,任凭狂风、沙尘日夜侵蚀。但每年的7、8月仍然以绿的颜色向人们示意,我还活着,欢迎你们的到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驻地方圆百公里之内即无花草的鲜艳,也无树木的绿色。要说绿色就是部队了,一个颜色绿军装。二十左右的壮小伙子,常年生活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文艺生活又少,那个年代即无手机,又无广播,就是有收音机在高厡也接收不到信号。除了报纸和家书,偶尔能看场电影。连个异性也见不到。只有团卫生队有三名女兵,她们常年没特殊情况不会离开卫生队,你想看看也见不着啊。除非有病或装病住院,谁又好意思这样做呢?枯燥乏味是对每个青轻人的考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假如有家属来部队探亲,是战士们一饱眼福的唯一机会。有的战士不好意思直视,就跑到宿舍透过玻璃窗户偷偷瞅一眼。如果全连正在出操,此时有家属从傍边经过,这个队伍一定会转错方向,步伐迈乱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除此之外,因地广人稀,我们驻地通讯条件落后。百公里外的大柴旦镇,虽然在我们团部设立了一个邮政点,但邮政车三天来一次,放下信件和报纸等,再带走需寄出的信件等。大柴旦镇的邮政车跑两天才能到达西宁市,来回不出意外的话需要四天。当时我们和老家通信,接到信第二天就回信,一般也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有急事发电报也需要十天左右才能收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青藏高原《烈士陵园》内的墓碑,也有藏文化的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青藏铁路青海省西宁市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当年建成青藏铁路分一、二两期工程修建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期工程,始于1959年2月开工建设,青海省西宁市一格尔木市,全线长814公里。期间虽经历两次下马,建设时间均比较短暂。1974年3月铁道兵第十师三次上高厡。975年3月铁道兵第七师参战青藏线一期工程建设。从此,正式打响塵战青藏线一一期工程的歼灭战。并于1979年9月正式接轨通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始于2001年6月29日。青海省格尔木市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由铁道兵兵改后的铁建总公司修建而成。并于2006年7月1日正式接轨通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青藏铁路全线桥梁675座,近16万延长米;涵洞2050座,37662延长米;隧道7座,9074延长米。青藏铁路是“雪域高原一根轨”的“天路”,它对青藏人民与内地人民的沟通联系和经济繁荣,它对青藏旅游业的发展和巩固国防建设意义重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九五O年,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就明确指出“一面进军,一面修路”。一九五四年,川藏公路南北两条公路通车。没有铁路物流不畅,影响经济发展,边疆不安宁。一九七三年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国修建青藏铁路。百年伟业再次上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察尔汗盐湖,两万平方公里,是国內乃至世界最大盐湖,青藏铁路必经之地。湖面一层二三十厘米厚的盐盖,盐盖之下八种不同地质结构。许多地段之下隐藏着大小各异的溶洞。其中五公里距离地面十米以内,全是粉未壮细沙粒,结构松软,受震成泥。现场设计,一举成功。以沙治盐,采用打挤密砂桩的办法,打进沙桩5.7万根,总延长13.5万米;灌砾砂5万立方米。增强地质密实度,以提高地层的承载力。在盐湖上筑起一座牢固的晶体“路堤”,被称为不见桥墩的万丈“盐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青藏铁路在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海拔最高;在世界高原铁路中它线路最长;铁路最长冻土隧道;海拔最高冻土隧道;海拔最高铺架基地;海拔最高铁路车站;在世界穿冻铁路中它线路最长;大桥最长;时速最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祝福雪域高原兴旺繁荣!祝福西藏人民扎西德勒!祝福祖国太平盛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青藏铁路:是一条血肉铸造之路!是一件铁路历史之奇迹!是一座刺破青天之丰碑!是一篇卓绝壮美之史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青藏铁路修建中,铁道兵两位司令员吳克华、陈再道,先后前往青藏铁路视察和指导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请您继续欣赏《激情燃烧的岁月》(五)大兵的初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