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震动山城

竹影

<p class="ql-block">2023年2月10日,农历正月二十,星期五</p> <p class="ql-block">  诵读 竹 影 图片 网 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的故事.19</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沁园春·雪》震动山城</b></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刚刚投降,蒋介石一连给在延安的毛泽东发去三封电报,内容就是一项,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进行和平谈判。</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难道真有这样的诚意吗?实际上,他一直想一下子把共产党人吃掉。只是八年抗战胜利后,国内和平的呼声太高,举动失当会不利于自己的政权统治。于是他在调兵遣将的同时,亦发动所谓的和平攻势,目的在于尽一切可能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蒋介石那边的人暗自得意:你毛泽东无论怎样,也不敢来重庆,你若不来,打内战的罪责就在你们共产党身上了。</p><p class="ql-block"> 重庆谈判去还是不去?由谁去谈?面对抉择,毛泽东毅然决定:亲自到重庆和蒋介石面对面较量一番!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自延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不仅仅是政治的角逐,同时也是国共两党最高领袖个人魅力之间的较量。</p> <p class="ql-block">  谈判期间,毛泽东见过很多文化人,柳亚子就是其中之一。柳亚子跟毛泽东的关系很深,在这之前,柳亚子读过毛泽东一首诗,就是《七律·长征》,他希望毛泽东把这首诗书赠给他。老朋友盛情难却,毛泽东只得答应了,但却没有送出自己的长征旧作,而是另选了一首不为人知的作品。这首词,就是后来轰动一时的《沁园春·雪》:</p><p class="ql-block">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p><p class="ql-block">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p><p class="ql-block"> 得到毛泽东书写的词后,柳亚子惊喜异常,赞道:“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作。高如苏(轼)、辛(弃疾)犹未能抗耳,况余子乎……”并立即和词一首回赠毛泽东。</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书赠柳亚子后,很快在重庆传开,被许多爱好者传抄。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根据传抄件,发表了这首咏雪词。</p><p class="ql-block"> 而此时毛泽东已离开重庆。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蒋介石被迫于10月10日签订《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十协定”签订第二天,毛泽东飞返延安。</p> <p class="ql-block">  《沁园春·雪》首次发表后不久,重庆《大公报》又做了转载。毛泽东的咏雪词就像一枚重磅炸弹,震动了整个山城。国民党当局惊慌失措,对主管新闻的官员大加训斥,说他们是“为共党张目,向共党投降”。</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统治区的人们没有想到,这位有着“弥天大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还有如此难得的浪漫诗情!《沁园春·雪》中所体现出来的伟大胸襟、气魄、文采,令人们震惊和敬佩。当国统区的人们为毛泽东的诗词所倾倒,纷纷提笔唱和时,这种中国文人式的对话已经流露出文化人的价值取向或选择意向。这种心理上的倾向性,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为日后他们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奠定了文化和心理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据说当蒋介石从报纸上读到《沁园春·雪》时,他不相信这是毛泽东填的词。尽管他不会填词,但凭着直觉,他品味到这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好词,该词借古说今,意境不俗,感觉到了它给国民党统治所带来的潜在的危险。于是,一批御用文人对其“领袖”的苦衷心领神会,不自量力地跳出来鼓噪一番,“欲与毛泽东试比高”。据统计,在12月4日以后不长时间内,国民党控制的报刊连续发表了所谓“和词”近30首,文章10余篇,大肆“围剿”毛泽东的咏雪词。</p><p class="ql-block"> 对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这一文化“围剿”,郭沫若首先在12月11日《新民报》晚刊发表了一首和词,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内战卖国政策,严厉批判了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行径。在郭沫若的带动下,许多进步人士也奋起反击,在重庆一时出现了一场文化界的激烈斗争。</p><p class="ql-block"> 1945年重庆谈判后,在重庆乃至全国围绕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以《沁园春》的词牌为唱和形式展开的这一场斗争,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史上、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这场文化上的较量以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完胜而告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