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副本)

海的女兒

<p>曾经思考心中之“爱”缘何而生。想来想去,觉得应该是先有了付出,而后才有了爱。</p><p><br></p><p>你也许会没来由地喜欢,但绝不会没来由地爱上。喜欢不会让你心痛,爱却可以让人痛心彻骨。因为你为之付出了最宝贵的东西,你珍惜,你不舍,你牵肠挂肚,你悲喜欢忧。你在爱着。这是爱。</p><p><br></p><p>“喜欢”是不同的。</p><p><br></p><p>“喜欢”可以是没来由的,可以来自先天的兴趣和天赋,也可以来自后天的熏陶和引导,是先入为主的一种主观情感,可以拿得起,可以放得下,可以动情但未必刻骨铭心。“喜欢”给人带来的必然是欢愉的一种情绪,喜欢一个人,喜欢一个东西,喜欢任何一类动物,它带给你的是一种愉悦,一种快乐,绝不会带给你痛苦。</p><p><br></p><p>但是“爱”这种情感,较之“喜欢”要复杂得多,深刻得多。在喜欢的基础上你为之付出了心血,你的时间,你的精力,你的金钱,你的努力,你生命中一系列宝贵的东西,你为之付出了,因而难以割舍,将其看得和自己的生命同样重要,这时候产生的感情即为“爱”。“爱”会给你带来一系列的附带情绪,诸如担忧、焦虑、失望、怨恨、思念、愤怒、痛苦等等,但是“爱”带给人最多的是人生的极大的幸福感、成就感、价值感。如果说“喜欢”是一种快感的体验,那么而“爱”无疑是一种高潮的体验。</p><p><br></p><p>所以,我们才会愿意为了“爱”而心甘情愿地付出,不计得失,因为这种付出最终有可能换来极为珍贵而难得的幸福感。人活着,终其一生,假如不曾呕心沥血地真诚地付出过,便很难获得内心的“爱”的情感,你的人生体验就如那不曾沸腾过的温水,永远沏不出一杯沁香甘美的茗茶,也如那不曾怒放就枯萎的花蕾,永远结不出丰收的果实。</p><p><br></p><p>关于“父爱”和“母爱”的区别,也源自于付出。我们歌颂、赞美“母爱”的伟大,恰恰是因为母亲从开始孕育生命的那一瞬间起,就已经开始为新的生命在付出心血,在孕育生命的整个过程中,母亲心甘情愿地付出了诸多的努力,承受了诸多的苦痛,因而在新生命诞生的那一刻,母亲才会将它视为自己心血的结晶,因为付出而产生了所谓天性的母爱。但是父爱,在携带了它的遗传基因的新生命诞生时,尚不能够体现。这是因为它仅仅只是在愉悦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了一粒精子而已,不曾有任何的付出。一个父亲爱他刚出生的孩子,仅仅是出于伦理的、良知的、理性的因素去爱,这种爱和母亲因付出心血而产生的爱有深刻的差别。父爱只有在抚养后代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付出,才会得到升华。所以说假如一个父亲从来不曾抚养过他的孩子,没有为孩子做出过任何付出,仅凭血缘关系的维系是绝对没有爱的情感的。但母爱却是孩子一出生就有的非理性的情感。这是很大的区别。</p><p><br></p><p>当然,还有一种“爱”是产生于依赖。譬如子女对父母的爱,弱者对强者的爱,接受者对付出者的爱,这种爱更多有感恩的成分,是一种被动的爱,或者几乎不能称其为“爱”的情感。因为内心有依赖感,所以觉得离不开,难以割舍,但是一旦不再需要,不再依赖,这种依恋的爱的情感就会自动消失。记得有人有这么一个说法,说,帮助过你的人,还会再次帮助你,而你帮助过的人,几乎不会反过来帮你。我想他这个话的意思大概也是说付出过的人,有心血在其中,所以会不舍,会爱,会继续付出。而总是接受爱的人,倘若从来不曾付出过,那么他或许会感恩,但绝对不会产生爱的情感,那依赖和感恩,是会随着他的不再需要而消失的。因为付出而产生的爱却永远不会消失,因为那几乎成了你自己生命的一部分。</p><p><br></p><p>因为“爱”给人带来的极大的幸福感,我们会不断地付出,不断地积淀心中的爱的情感,使其愈发地深厚。但是有一种情感,那就是“痛苦”,却也源自于“爱”。世间的一切外界因素,无论多么的负面,也绝不会让我们产生“痛苦”的情感。它只会带来诸如烦恼、不幸、绝望、忧伤、恐惧等等的情绪,而痛苦只能是源自于“爱”。“爱”会让你幸福,“爱”也可能让你痛苦,这是很遗憾的一个现实。</p><p><br></p><p>“痛苦”是很深刻的一种情感体验,和“爱”一样,它来自于你的内心,几乎与外界事物无关。解除痛苦的唯一办法就是放下“爱”,因为痛苦源自于“爱”。而如何才能放下“爱”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停止付出,因为“爱”源自于付出。</p><p><br></p><p>而没有付出,没有爱,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何等样子的人生呢?我想,大概只能是遁入空门去修行了。</p><p><br></p><p>阿弥陀佛。</p><p><br></p><p>以上,于2020年7月14日,山南</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