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纪念苏东坡诞辰之际,带孙女去川博看了一次“回望东坡,高山仰止”苏轼主题文物特展。参展的274件珍贵文物来自全国39家博物馆。第一次亲眼目睹如此多的苏轼文物,既感到欣喜,又不停感慨!一个被改革派与保守派轮番折腾的流放干部混成金光四射的大文豪不说,还要在诗、词、文章,书、画、美食等众多领域自由跨界,随意称雄,硬生生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弄成个“行行是状元”方才罢休。全知全能到如此境界,连“千年一遇”,“高山仰止”这样的顶级赞词都嫌力度不够,直到后人们发明出一个“坡仙”的桂冠才把老爷子给罩住。名副其实的头衔。只要稍微理一理,脑袋中立马就会闪出一句名言:“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哦!不信你来看。</p> <p class="ql-block">一、写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与黄庭坚是北宋诗坛的双子星。评论家认为:“苏诗气象阔大,如长江大河,风起涛涌;黄诗气象森严,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似乎是各有千秋。但是从总体上来讲,苏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无论言情咏物,都能以超高的艺术手法极好地体现宋诗的理性特征,其北宋诗坛第一大腕的地位是确定无疑的。据说历史上有记载的苏诗有3458首之多,当代中华书局的《苏轼诗集》也收录了2824首,其中被列入中小学课本中的必背苏诗达几十首,非常赫人!我在此仅仅象征性地选择《题西林壁》、《水光潋滟晴方好》和《春宵》3首来说道说道。</p> <p class="ql-block"> 《题西林壁》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平调汝州途中的游山之诗,也是苏轼哲理诗中的压卷之作。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立场不同,观点自然不同。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阐述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婉转的告诫人们,看问题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否则会“灯下黑”。整首诗明写风景暗陈哲理,情景交融,以景喻理,艺术手法之高妙令人称奇!本人在上庐山之前一直认为李太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太富想象力,而待到实地一看,才发现还是东坡的哲理诗更接近事实,也更有思想深度。当然,《望庐山瀑布》与《题西林壁》一样都是脍炙人口的好作品,而且也是庐山迄今为止最好的两首诗之一,我等没资格对前辈挑肥拣瘦,尤其是两位大名鼎鼎的四川“老驴友”!仅仅是欣赏角度不同而已。</p> <p class="ql-block"> 《水光潋滟晴方好》是描写西湖的众多诗歌中流传最广,也最受人们喜爱的一首。此诗的精华所在主要是后面那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在前两句对西湖的特点做了极其精准的艺术概括之后,马上又运用恰当新颖的比喻手法,赋予了西湖古典美人的资质,使西湖成为了美的化身。而且犹如美女西施一样,“淡妆浓抹总相宜”,咋看咋好。这则超级广告创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期间。但与《题西林壁》不同的是,该诗属于“乌台诗案”之前的作品,诗人在初春时节冒雨泛舟西湖,眼看美景,心想美女,轻松愉悦的心情跃然纸上,青春阳光,想啥说啥,一点儿不存在心理负担。</p> <p class="ql-block"> 《春宵》一诗是描写春天夜晚的作品。该诗前两句写了清幽宜人的春夜美景,紧接着的“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则写富贵人家在春夜美景中轻吹低唱,尽情享乐的情景。诗句语言优美,婉转动听,明白如话又立意深沉,带给人极大的美感和享受。尤其是第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更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常被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对于如此唯美的惜时佳句,正在春天里虚度光阴的我等,应该把它奉为“赖床”的“颂词”天天念叨哈!</p> <p class="ql-block">二、写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的词与诗相比具有更加鲜明高超的艺术创造性。他突破前人离愁别绪,男女恋情的老套,将悼古、怀旧、游记、说理等诗材统统纳入词的表达范围,给词赋予更加深广的意境,一改晚唐五代词家的婉约之风,开创了词坛的豪放一派,与豪放词的另一代表人物辛弃疾并称“苏辛”。苏东坡一生写词300多首,其中公认的上乘佳作即有40余首,这里仅择几首代表性的看看。先来豪放词的奠基之作:《江城子.密州出猎》。</p> <p class="ql-block">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东坡豪放词的开山之作。该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冬的一次围猎途中,时段上介于王安石两次罢相之间,国内政治摇摆不定,对夏战争效果不彰。38岁的苏轼时任密州(山东诸城)太守,位高权重,年富力强,意气风发,豪气冲天,与“乌台诗案”后的苏东坡形若两人。“老夫聊发少年狂!”起句即发“狂”,一“狂”罩全篇,非常的狂!左手牵黄狗,右手擎苍鹰,身着锦帽貂衣的庞大围猎队伍像疾风一样席卷山岗,誓要像孙权一样射猛虎,威猛霸气!词尾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千古名句,此处以北方天空的“天狼星”喻指西夏,表明自己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政治抱负。该词一反“诗庄词媚”传统,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在词风词格上别树一帜,另辟蹊径,以壮士顿足击鼓之态“叫板”柳七郎的靡靡之音,读之令人耳目一新。《江城子》一出立马使人明白:原来词这个东东是既可以唱,也可以不唱;既可以“婉约”,也可以“豪放”;既可以软绵绵,也可以硬梆梆的。太突破!太创新了!</p> <p class="ql-block">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苏东坡被贬黄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该词是苏东坡豪放词的巅峰之作,也是他完成人生转型的标志性作品。“乌台诗案”造成的心理刺激此时已逐渐平复,作为一名“免死罪官”、“拓荒农夫”、“闲散驴友”,苏东坡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黄州期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黄州之前叫苏轼,黄州之后变成了“苏东坡”。</p> <p class="ql-block"> 《念奴娇.赤壁怀古》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牛的英雄人物也架不住历史大潮的淘洗,开篇即是慨叹!眼前的景物“人道是”三国时期周瑜火烧连营,击败曹操的赤壁古战场。“人道是”是说古战场有争议,但从“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绝妙运用,不难看出这黄州赤壁的形势之险要,景象之壮丽。下阙着重写人,借着对周瑜功业的仰慕,抒发自己老大无成的郁闷情感。赤壁之战时周瑜才34岁,小乔初嫁,雄姿勃发,何等的英武儒雅!联想到落难中的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未就,怀才不遇早生华发,反差何其巨大!但是对比之后并没有怨天尤人,悲悲切切,而是以略带道家意味的“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为全词打了结。酒杯一端即可释怀,梦醒之后即可放下。雄浑苍凉的“千古绝唱”和旷达可爱的“国民老公”炼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的极品。南宋文学家胡仔曾经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论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俗话说“九寨归来不看水,东坡之后不写月!”苏东坡已经把月亮写绝了,假如我等再以月亮为题发微博、刷微信、编段子,那就无疑于不智犯傻了!《水调歌头》一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之夜的“超然台”上。因受干部制度和官场倾轧的影响,身为密州太守的苏轼与其弟苏辙七年间天各一方,一直未得相见,思念之极。每逢佳节倍思亲!高悬的明月、醉人的美酒、别离的愁绪,不但催生出了一篇咏月抒怀的千古绝唱,同时还给中国人的传统佳节注入了活的灵魂。如若抽掉苏东坡,剩下的中秋节恐怕就只有啃着饼子“虾球传”了!</p> <p class="ql-block"> 《水调歌头》是一首兼具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的哲理词。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望月,下片怀人。起句即连连发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问月亮源头,问天宫冷暖,从时间扯到空间,从天上写到人间,理性中透着浪漫,真实中频现虚幻,与屈夫子的《天问》有异曲同工之妙。下片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由月生情,以月明理,拿月亮的阴晴圆缺和人间的悲欢离合相比拟,并上升到“规律”的高度,认为天上和人间都是一样的,自古以来就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情。眼看着只有认命了,突然间又甩出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要人长久,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可以共赏明月,简直太富哲理,太会宽慰人了!在苏东坡的眼里,这世界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凡事想开点就好。</p> <p class="ql-block">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创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正月二十日夜,地点依然是密州。同一个年头,同一块地方,能用相同的《江城子》词牌创作出风格迥异的两首词来,而且首首都是独领风骚的名作,你不能不佩服苏东坡的牛劲才气!苏东坡是豪放词的代表没错,但是写起婉约词来也是个得心应手,佳作频出的高手。《出猎》的豪放前面已经领教过了,悼亡妻、写爱情的《记梦》属于纯粹的婉约词,若论它的婉约劲,我认为一点儿也不会输给柳永、李清照。甚至在当代国人中,它的名气和影响力还要大过他自己的《出猎》。毕竟夸原配在任何时代都属于绝对的“政治正确”,而且“谈情说爱”的主题与“杀敌报国”相比起来,也要更加的永恒,更加的讨人喜欢些。</p> <p class="ql-block">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说的是时间。1065年5月,苏东坡27岁的原配夫人王弗病逝于京都,距离写词之日已经9年8个月,东坡这里所说的“十年”只是个约数。“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说的是空间。因为王弗死后归葬于眉山苏家祖坟,千里迢迢,生死两隔,连祭奠倾诉一下的地方都没有。禁不住慨叹!年已不惑,两鬓斑白,纵使相逢都应该不相识了。下片前两句才进入真正的梦境:“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虽然梦中得相见,却是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实在是够悲催的!王弗是青神县大户人家的千金,16岁过门,是苏东坡30岁以前的生活伴侣,两人感情很好。在生死别离十年后,特别是在续娶王闰之七年之后,还能情真意切,无所顾忌地写情词悼念前任,足以证明感情的不一般。王闰之的25年没干过王弗的11年,说明在苏东坡的心里还是原配好啊!</p> <p class="ql-block"> 《蝶恋花.春景》的创作背景不太清楚,创作地点有密州、定州、惠州、路途几个版本,目前尚无定论。但是作品描写的是晚春景色,而且,苏东坡本人一直到晚年都最喜欢听,这个没争议。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是众多《蝶恋花》中最妍丽的三多《花》之一。面对恋人的走失,柳永感情真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面对女友的冷落,晏殊悲伤愁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面对少女的无情,东坡心生惆怅:“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解套的招数是自我宽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放下就了。</p> <p class="ql-block"> “花褪残红青杏小。”杏树上的花儿已经凋谢,随着残留的红色一点点地褪去,稚嫩幼小的青杏儿已经露出小脸。一派暮春景色。“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燕子绕村飞,绿水绕家流,小道绕墙过,一幅田园画卷。“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枝头上的柳絮被风吹的越来越少,春天马上要过去了。接着话锋一转:“天涯何处无芳草?”劝人们不必伤感。这是本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苏东坡被贬期间,时常会让小妾王朝云唱来听。而每每唱到这两句,朝云就泣不成声,伤感的唱不下去,东坡也是相对无言泪长流,触到两人的痛点了,最后索性不再听。下片写人。“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墙里欢快,墙外失落。“多情却被无情恼。”仕途的坎坷犹如春光易逝,佳人难得。“佳人”就是皇帝,热脸贴上冷屁股,有意报国,却无端受屈。真是让人郁闷哦!</p> <p class="ql-block"> 三、写文章—“唐宋八大家” 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p><p class="ql-block"> “唐宋八大家,苏家占三个。”唐宋两朝600年时间,散文创作领域公认的顶尖大腕一共才8位,苏家一下就占去了三个。另外五个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和宋朝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8个人里面,若按其成就排序,说苏东坡居首有争议,但进前三绝对没问题。苏东坡一生留下的文章有4800篇,若从21岁出道算起,平均每年有110篇,产量非常之高。其中的代表作有《留侯论》、《贾谊论》《刑赏忠厚之至论》、《记承天寺夜游》、《记游定惠院》,以及前后《赤壁赋》等。读过的实在不多,下面拿《前赤壁赋》来鉴赏一下。</p> <p class="ql-block"> 苏东坡在黄州期间创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经有知名学者说:苏子“一词两赋”既出,直接绝了后人的怀古之路。其中的《前赤壁赋》更是与《阿房宫赋》、《子虚赋》、《洛神赋》并列千古四大名赋榜。从时间顺序上讲,《前赤壁赋》作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日,略晚于《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是东坡与友人杨世昌的泛舟游记,文章采用了主客问答形式,内容蕴含了许多人生哲理。全文共五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月夜江景。宽阔的江面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在风景如画的赤壁之下泛舟夜游,“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文章。…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颂诗唱歌喝大酒,心情爽到赛神仙!</p><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借酒抒情。借着酒劲扣舷而歌,乐不自胜。忽有客人吹起洞箫伴奏,但是“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好像在诉说一段古老而又伤感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主问客答。苏东坡愕然曰:何以如此惆怅啊?客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英雄如曹孟德者都曾被周瑜困于此地,最后又消失于历史长河,何况你我渔樵之夫乎?人生苦短,真羡慕长江的绵绵不绝,无穷无尽啊!</p><p class="ql-block"> 第四部分:主答客问。世间万物此消彼长,生生不息。明月固然长存,却有阴晴圆缺,天地虽然永恒,也有四季轮回。曹操周瑜虽已古去,但他们的事迹万古流传也是一种永恒,咱们何必去羡慕那些山川神仙呢?“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人类高高在上,也有着无尽的烦恼。还不如尽情开怀,享受当下,好好消费这造物主的恩赐快活!</p><p class="ql-block"> 第五部分:开朗收尾。客人听后开怀大笑,重新倒满酒杯,并将盘中美食一扫而空后倒头即睡,直到东方鱼肚白还没有醒来。借物喻理,怀古伤今,身处困境中的东坡开始解脱了。</p> <p class="ql-block"> 除了大谈人生哲理,苏东坡还通过一系列华丽词句,极尽夸张地渲染了赤壁的夜色美景,人为地制造了一处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还有就是在一篇文章中创造性地运用了36个成语,着实让人叹为观止!受篇幅所限,不便贴上原文,仅把其中这些个成语单独提出来学习学习。</p> <p class="ql-block">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p><p class="ql-block"> 多才多艺的苏东坡不但诗词文章一流,而且在书法上也颇有成就,是大名鼎鼎的“宋四家”之首。苏东坡的书法以用墨丰腴,结字扁平,横轻竖重,笔画舒展,法度森严为特征。1082年创作于黄州的《寒食帖》是苏东坡存世最为精彩的墨迹之一,也是其书法生涯的代表性作品,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并称“天下三大行书”。“唐书尚法”、“宋书尚意”,“崇尚意趣”是苏东坡书法艺术的精髓所在。</p> <p class="ql-block">五、绘画—创立了“文人画派”。</p><p class="ql-block"> 在诗词文章之外,苏东坡对绘画也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开创了绘画艺术的新天地,是“文人画派”名副其实的奠基者。苏东坡是第一个全面阐明“文人画”理论的人。其理论要点是:“士人画”首先要轻工笔,重意境,表达画家思想感情;其次是强调诗画本一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第三,强调绘画的娱乐性;第四,强调有感而发;第五,强调神似;第六,表现方法因需而异;第七,强调画外意。在苏东坡这套“印象派”理论的指导和推动下,从唐朝王维发端的“诗人画”、“水墨画”有了巨大的发展,最终占据了中国画坛的主导地位。2018年,苏东坡的《枯木怪石图》在嘉士伯拍卖行创下了4.6亿港币的天价。可惜的是老爷子连一分钱也没有看到!</p> <p class="ql-block"> 苏东坡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竹子粉”,他写诗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认为竹子具有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是高雅的象征,所以把竹子搞成了住房的标配。同时他还喜欢画竹,擅长画竹。受苏东坡的影响,竹子被人们加入了“岁寒三友”松、竹、梅和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的团队,成了人格和人品的象征。而今还有不少文人雅士喜欢用竹子装点书房客厅,以显示清高脱俗,其源头无疑来自于苏东坡。下面的墨竹图作于绍圣元年(1094)三月,题款“东坡居士”,似乎是贬往惠州路上的作品。该竹图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人要想看真品还得办签证,不太容易哦。</p> <p class="ql-block"> 存世的东坡画,题材以墨竹和枯木怪石居多,下面的《潇湘竹石图》也是如此,区别在于它丰富的收藏故事,不愿去博物馆的同胞可以在手机上浏览一下《图》下的说明。</p> <p class="ql-block">六、美食—吃出一个“文化大神”。</p><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世上的“吃货”多到数不清楚,但是能像苏东坡这样吃出各种花样、吃出超级品味、吃出一流文化的却寥寥无几。受频繁贬官的影响,苏东坡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四处云游飘荡,客观上给了他接触各种食品,体验不同文化的机会。再加上本人酷爱美食,又自带四川男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文化基因,所以才能成就出如此的超级“吃货”。苏东坡不但好吃,而且会吃、会做。很多菜都是他亲自“发明创造”的,比如“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羹”等等。据统计,全国以“东坡”命名的菜品就有60多道,其中许多都是东坡的原创。要是放到现在,不干个“新东方教授”,起码也得在五星级酒店弄它个“高帽子”戴上才行。</p> <p class="ql-block"> 苏东坡除了会吃会做,还有一个拿手的本领就是会写。为了教别人做“东坡肉”,他特意写下了“《猪肉颂》,从买肉洗肉写到炖肉,交代非常详细。我在想,这个东东都快一千年了,是不是“菜谱”的老祖宗哦?还有什么《老饕赋》、《菜根赋》等等,不一而足。此外还有不少造酒的文章,如《东坡酒经》、《桂酒颂》、《饮酒说》等等。自酿的酒有好几种,我知道的品牌有“真一酒”和“松醪酒”,都没有传下来,也不知道好不好。但是据当时喝过的人说,酒醒后跑了好几天厕所。可见品质不太高,可能属于醪糟一类吧,不像是蒸馏酒。</p> <p class="ql-block"> 除了专门的“菜谱”类文章,在诗词里面夹带着写吃写喝那可就更加普遍了。据说苏东坡的诗词有80多首写到过吃,至于涉“酒”的那可就更多了,三百多首词作,有90多首说到酒,三分之一了。感觉到苏大仙的名诗名篇几乎都是在醉酒状态下写出来的。此处不得不疑惑地问一下,世上再无苏东坡到底是不是与节制喝酒,注重养生有关系呢?扯远了,还是回来品几首“吃货诗”吧。先上河豚:《惠崇春江晚景》。</p> <p class="ql-block">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苏东坡的和尚朋友惠崇画了一副《春江晚景》“戏鸭图”,苏东坡受请之下在画上题了这首诗。本来是写初春景色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嘛!可是,收尾却又收到了“河豚”上。画上只有几只鸭子,根本就没有河豚的影子,咋个扯上关系的?思维凭空跳跃的缘由在于:苏东坡见到鸭子突然想到了河豚的鲜美。诗写于1085年的京都,可头一年在常州任上吃河豚的情景已经印在了脑子里,真是太美味太难忘了!知道苏东坡喜欢河豚,常州一士人特意请来家中品尝,并希望得到一句品题以抬高声望。待河豚上桌,苏东坡一声不响,只顾大嚼。正在主人家焦急失落之时,老先生突然丢下筷子大叫一声:“值得一死哦!”呵呵!“冒死吃河豚”的“豪壮广告”由此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 《惠州一绝.食荔枝》创作于1096年。在头一年的四月十一日,苏东坡第一次吃荔枝就喜欢上了这款水果,曾写过一首《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这是第二首。中国人一吃荔枝立马会想起两个人。一个是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只要有荔枝吃,故乡都可以不认了。另外一个是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只要能让老婆高兴,政治就可以不讲了,影响也无须顾及了。看起来,不仅是“民以食为天”,在哄嘴巴这个事情上,宫中的妃子与贬官的苏轼也都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重心是舌头还是肚皮而已。</p> <p class="ql-block"> 北宋时期的惠州是绝对的蛮荒之地,上面将他贬到惠州明说了就是一种惩罚,就是让你不舒服。本来面对小人的折腾,以及生活的困顿,认个怂,装个蒙自然也就过去了。可是,换了地方的苏东坡偏偏不这样行事。悠然淡泊,乐观旷达的德行依然故我,甚至比黄州还要更胜一筹。消化着荔枝不够,还要一写再写,广而告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言下之意是:日子过得美着呐,美到连家乡都可以不回去了。不体察上意,不配合改造也就算了,还要把惠州描绘成“老干部”修养所的样子,真正是岂有此理!“日啖荔枝三百颗”确实多了点。不过你要是担心老爷子上火可就多虑了,他的身体好着哩!反倒是千里之外的皇帝老儿和那几个小人“火了”。可以说是“火冒三丈”。“死不改悔”的家伙,看起来还得继续整啊!</p> <p class="ql-block"> 见啥吃啥,吃啥写啥是苏东坡的特性。在他那里,最普通的食材都能整成美味,再寻常的食物也能入诗入词。苏东坡一生吃过很多好东西,也写了许多吃货诗。但是,唯一的例外是海南吃生蚝没有写。不是写不了,而是特意留了一手。他在给儿子苏过的信中说发现了生蚝之美,并介绍了加工方法,但同时又千叮咛万嘱咐:不要把消息泄露出去,免得北方那些“君子”跑去求皇帝,也把自己贬到海南岛来抢食。你看看,为了“垄断美味”,连信息也“垄断”上了。这就是苏东坡的吃,故事多多,说不完的,还是打住吧。下面顺便贴几句“吃货诗”,有兴趣者可以浏览一下。</p> <p class="ql-block"> 七、为官~ 政绩卓著 </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出道40年一直是在政府打工。其中在地方33年,朝廷7年;在职28年,贬官12年。前面所说的诗词书画,海吃海喝属于艺术和生活范畴,再优秀也是业余爱好,他的主业始终还是当官,是正儿八经靠俸禄过日子的“公务员”,连事业编的“作协”都没有挂靠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把苏东坡的从政经历梳理概括为“八三四一”。即:八州太守,三部尚书,四次基干,一任皇秘。“八州”依次是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颖州、扬州、定州;“三部”指的是吏部、兵部、礼部;“四基”主要指初期的凤翔签判、京直史官,以及杭州通判和黄州团练副使等基层助理工作;“一秘”是指给皇帝起草诏书的翰林学士知制诰。</p> <p class="ql-block"> 为官生涯的三起三落,跌宕起伏,使人们产生了“苏东坡什么都行,就是当官不行”的错觉。实际上苏东坡是非常勤政,非常干练,非常亲民,且政绩非常突出又深得民心的好官。苏东坡既有官德,又肯实干,而且是个“基建狂魔”,特喜欢搞水利工程。他曾经在杭州、颖州、惠州三掏西湖,三修苏堤,还在徐州抗洪,杭州疏浚运河,修筑“三潭印月”,为此被人们送了一个“工程师”的雅号。苏东坡在民间口碑极好,曾经踏足过的黄州、惠州、儋州、常州、密州、开封等地都修有东坡专祠或纪念馆,游客络绎不绝。近年来,13个拥有东坡遗迹的城市为促进文物保护,交流管理经验,还会定期聚会眉山座谈协调。放眼四海,能享有如此“殊荣”的古代官员并不多见。苏翰林、苏太守在仕途上栽跟头的原因在性格不在政绩,他的本职工作和业余爱好一样的耀眼出色。</p> <p class="ql-block"> 在地方干的不错,到中央依然干的漂亮。苏东坡在元祐元年(1086)被提升为三级翰林,专为皇帝草拟诏书。这是苏东坡担任过的最高职务,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在任两年多时间草拟的800道诏书,无一不铿锵有声,妥帖工巧,简练明确,是名副其实的当朝“一支笔”。期间草拟过虢夺死对头李定官职和贬谪吕惠卿的圣旨。最有趣的是在为王安石死后草拟追赠荣衔的圣旨中,苏东坡说他“网络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秕百家之称述,作新欺人。”十分巧妙地寓贬于褒,故意让人看不懂是赞颂还是诽谤。如此给王安石“盖官定论”,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吧。</p> <p class="ql-block"> 官场要多说空话少说实话,要拉帮结派广交党友,要察言观色提防小人。这些个游戏规则苏东坡一概不在行,上书上朝直来直去,实话实说。既反王安石变法,又烦司马光复古。加之对李定、章惇之类小肖豪不提防,所以才会被搞得灰头土脸,灾害连连。按他的小妾王朝云的话说就是:“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极不适合玩政治。对于这样的评价他不仅表示认同:“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而且还在元丰六年(1083)朝云为他生下一个男孩后,借三天洗礼写诗自嘲:“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聪明反被聪明误,希望儿子愚且鲁!孩子起名叫“遁儿”,玩起道家来了。谦虚和逃遁实无必要。同为官场艺术家,相比前面几十年的“词帝”李煜和身后十多年的“书画皇帝”宋徽宗,知进退的大文豪苏东坡运气和能力都强太多了。</p> <p class="ql-block"> 苏东坡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二十八日病逝常州,终年64岁。在去世前两个月游览“金山寺”时,看到好友李公麟为自己画的一幅像后,提笔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一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最后一次对自己的一生功业作了概括性评价。诗中不仅只字未提“通判”、“太守”,“翰林”、“尚书”,“诗人”、“画家”这些耀眼头衔和丰功伟绩,反而罗列了“黄州、惠州、儋州”三处遭罪之地说事情。倒霉都算“功业”?真是奇了怪了!两方面理解吧。一是从仕途政治角度看:“黄州、惠州、儋州”就是“一贬、再贬、狠贬”的意思,一生毫无成就可言;二是“居庙堂之高,不及处江湖之远”,正是“黄州、惠州、儋州”的折腾遭遇,促使自己完成了人生的转变和艺术的升华。“失去个小官僚,得一个大文豪。”因祸得福,这都得归功于那些迫害狂啊!</p> <p class="ql-block">八、态度—旷达乐观,宠辱不惊。</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是四川眉州人(眉山市),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腊月十九日。他在北宋最好的皇帝(仁宗)当政时出名,在一个心地善良却野心勃勃的皇帝(神宗)在位时坐牢,在一个18岁的呆子(哲宗)荣登皇位时遭受贬谪,在一个书画皇帝(徽宗)被俘前获得赦免并死于北归路上。面对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剧烈颠簸,反复折腾的坎坷命运,苏东坡进退自如,宠辱不惊,以乐观旷达,坚韧不拔的精神走完了波澜壮阔的一生。东坡的人生态度、处世哲学犹如一部充满了智慧的教科书,是逆境重生的榜样,是芸芸众生的偶像,“人生如有不快活,不如读读苏东坡。” </p> <p class="ql-block"> 苏东坡是高开低走的典型。二十岁参加科考,即与兄弟苏辙同中进士,一炮走红,一鸣惊人,一时间父子三人轰动京城。在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四月十四日的春季殿试中,苏东坡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赢得主考官欧阳修的激赏,差点给个第一名。激动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对儿子说:“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宋仁宗也欣喜若狂地告诉皇后:“朕今日为子孙找到两个宰相之才哦!”但是乐极生悲,还没有来得及高兴,苏东坡的妈死了,按规定必须回家守孝。机遇稍纵即逝,几年后一上岗,政治形势大变,欣赏自己的仁宗、英宗已相继死亡,神宗拉着王安石搞变法了。</p> <p class="ql-block"> 王安石变法始于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变法的目标是消除“三冗”,充实国库,以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状况,本质是国家资本主义。想法不错,但存在急功近利,方法粗糙的毛病,短时间内推出“青苗法”等一系列政策,落实配套又不到位,因而引得百姓怨声载道。变法开始时东坡刚刚从凤翔调到史馆不久,没有和王安石叫板的资格和条件。父丧归来后在奏院当了监官,有了发表意见的平台,既说话,又上书,不赞成王安石的“疾风扫落叶”,主张“润物细无声”,矛盾遂公开化了。为了化解矛盾,息事宁人,苏东坡主动请求外放,宋神宗让他去杭州当了个通判。这一走就是八年时间,从杭州、密州、徐州到湖州,从通判、太守到囚犯,最终走到了监狱头。</p> <p class="ql-block"> “乌台诗案”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知名的“文字狱”,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北宋的这桩“诗词案”和南宋的那个“莫须有”,两大冤案折射出赵宋王朝的不堪。折磨死苏东坡不到25年金人就灭掉了北宋,而且还把宋徽宗等一干皇室成员抓到了北大荒。说不是报应都没人信啊!人在地方,心系中央。外放的8年,不在其位的苏东坡一刻也没有放弃参政议政,参与的方式是写诗写词写文章。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六月,气急败坏的变法派打手御史李定,在苏东坡上任湖州太守后的“谢表”中挑出几句话,过几天又有一小肖舒䕊在诗词中找出几首议论“青苗法”的句子,诬陷苏东坡“蔑视朝廷”,并企图以此为由弹劾斩首。宋神宗半推半就同意调查。于是在七月二十八日,由几个酷吏将堂堂湖州太守,千古难遇文豪像小鸡一样提溜到开封过堂。所谓的“乌台诗案”爆发了。</p> <p class="ql-block"> “乌台”就是“御史台”,御史台是北宋的皇家监狱,是专门关押审判犯罪官员的场所。因御史台院内的柏树上常常落满乌鸦,所以也称作“乌台”。苏东坡因“诗词案”被关乌台103天,所以后人戏称为“乌台诗案”。审判过程惊心动魄,捉人的必欲治死罪,救人的意在保性命,双方较劲的结果是免除死罪,带职发配黄州,监视居住遭活罪。之所以没有被砍了头,既是神宗无杀心,也是朝野多方营救的结果。期间苏辙曾四处求人,还提出以自己的职位抵罪;变法派领袖,退休在金陵的王安石则给神宗写信说“安有盛世杀才仕乎?”最关键的是皇太后都出面求情了,神宗只好从轻发落了事。</p> <p class="ql-block"> 皇太后是神宗的祖母,仁宗的皇后,当时正卧病在床。神宗去探望时提出大赦天下祈福。“不须赦天下凶恶,放了苏轼就够了。”说完又叮嘱神宗道:“我记得东坡兄弟中进士时,先帝很高兴,曾给家人说,他为子孙物色到两个宰相之才。现在听说苏轼因写诗受审,这都是小人跟他作对,在政绩上找不到毛病,就想拿诗词入罪。这不是太无谓了吗?冤枉好人,老天爷是不容的。”遇到一个好太后已经是万幸,神奇的是,苏东坡的“太后缘”并没有到此为止。曹太后救命之后接着是高太后提拔重用,八个月时间从七品芝麻官提成三品大员,连升四级,比坐“火箭”还快。高太后是英宗的皇后,神宗的母亲,因哲宗继位时只有10岁,所以由她听政。最后一位是向太后,神宗的皇后。17岁的徽宗继位后由她听政,她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赦免苏轼,摆平神宗留下的烂事。祖孙三代媳妇,乱世三位太后前赴后继地拨乱反正,尽其所能地护佑东坡,为保全那颗智慧的头脑做出了宝贵的贡献,谁说女子不如男了?当然,慈禧太后要除外哦。</p> <p class="ql-block"> 在多方努力下,元丰三年除夕前苏东坡终于获得释放。一出监狱大门,才刚刚用鼻子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就立马诗兴大发了。“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用典故影射那几个整人的小丑是混饭吃的“少年鸡”。若让御史们知道,又要追究“大不敬”之罪了。写完了还笑着自言自语道:“我真是不可救药。”手痒脑子活,实在忍不住哦!</p> <p class="ql-block"> 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死里逃生的苏东坡在长子苏过陪同下从开封前往黄州,抄近道赶路一个月,于二月一日到达自己的贬谪地。初到黄州时日子过得颇为艰难。据客人讲,他把每月的生活费分成30份挂在屋梁上,每天取一份,若有结余则存入一罐以备请客。元丰四年,有朋友给了一块荒地让他耕种,面积大概10亩,位置在黄州城东约200米的地方,地处一个小山坡上。第二年的冬天在坡顶建了个小亭,又在下方搭了几间茅草房,自命“东坡雪堂”。开荒造屋,酿酒种树,上山采药,下田种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朋友圈也从政府官员、社会名流迅速向下端延展,和尚道士,农民渔夫,落难朋友,穷游方士,三教九流什么都有。自元丰五年初(1082)开始,作品题款“东坡居士”,原来的苏轼摇身一变成了潇洒自如,乐观旷达的“苏东坡”,蜕变开始了。反映苏东坡旷达心态的作品有很多,下面贴几首黄州期间的诗词以供欣赏。</p> <p class="ql-block"> 《卜算子》写于1080年春夏之交。苏东坡初到黄州曾经寄住“定慧院”4个月,小寺院坐落于林木茂密的山坡上,离江边尚有一段距离。饭后的东坡常与和尚们在山楂树下散步聊天,论诗谈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借月夜孤鸿描述艰难处境,并抒发自己不随流俗的清高心景。</p> <p class="ql-block"> 《定风波》创作于1082年,记述春游道上突然遇雨,朋友皆感狼狈,我则处之泰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草鞋胜过马,啥子心态?旷达脱俗,无畏无惧到极点了。</p> <p class="ql-block"> 《临江仙》创作于1082年9月。该词借外出饮酒夜不能归的窘态,抒发自己面对困境的超然心态。进入不了家门就呆在外头,改变不了事实就改变方向。这是何等豁达的心态啊?要是我们家里的,“狮子吼”那都是最轻的。</p> <p class="ql-block"> 旷达乐观的“坡仙”潇洒地走了。可往日的政治对头依然死缠烂打,不肯放手。就在他去世的次年,以丞相蔡京为首的一帮小人又搞了一个恶心人的大动作。他们刻了一块“元祐党籍”碑,将苏轼等哲宗元祐年间当过政的309人列入黑名单,并以宋徽宗圣旨为凭,规定上碑人等及其子孙永世不得为官,皇家子女也不得与其通婚,已有婚约的必须取消。此碑须复制立于全国各县,意在赶尽杀绝,另加通报羞辱,太过分了!4年后的正月间,立于京都文德殿前的石碑突遭雷击而一破两半。天怒人怨,徽宗大惧,于是连夜派人将石碑毁之。与朝廷相反,苏东坡的字画早就抢手,而今更变成了超级“文物”,引起各方搜购收藏,就连金人打下开封后,都要将东坡字画手稿作为战利品特别索取,并与徽宗一起拉走。王安石的“变法”有争议,但确凿的事实证明:变法派里面鱼龙混杂,一些小人手段恶劣,行为下作是不争的事实。</p> <p class="ql-block"> 文章写成绝唱, 诗词书画顶尖。心态脱俗达观, 为官造福一方,全才全牛又全面,东坡的话题永远也说不完。作为国民老公,文人偶像,在宋代以来的千年历史上,苏东坡的故事,苏东坡的命运对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官场上的知识分子有着强大的警示震慑作用。面对这样聪明的人,这样可爱的人,这样伟大的人,这样接地气的人,有的这样想,有的那样看,尽管文章汗牛充栋,评论不计其数,依然是说不尽道不清,“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人有各人的想象。一千个人有一千个苏东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闲来无事,转转祠、观观展、看完《坡传》写几段,理思路,存资料,打着手电观全豹,自娱自乐之余,顺便配合一下孙女的阅读作业,乐在其中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