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红砖的自由之城

葵花向日

<p class="ql-block">  二月二日,女儿陪我再出发!</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2023年的第一次旅行,也是我第5次飞云南,女儿的第2次。或许,西部城市的魅力就是,让拥抱过她的人,总想再去一趟。这一次,我们是为一家酒店,赴一座城——弥勒。</p><p class="ql-block"> 昨天收拾行李的时候,女儿突然问我:“妈妈,为什么你那么舍得花钱旅行啊!”。我认真地回答:因为妈妈是个精神需求远远大于物质需求的人,人和心,必须要有一个在路上。她似懂非懂的说,我觉得你是个让人幸福的妈妈,以后我不嫁人了,跟着你一直旅行。我哭笑不得地对她说,我只负责你十八岁之前二分之一的快乐,其余的,只能你自己负责。</p> <p class="ql-block">  女儿的一番话,瞬间把我点醒,我似乎就是这样的,买一个包包,会犹豫很久很久,或者根本不舍得买。但每一段旅行,都是突发奇想的结果,念头一出,机票已订。人在山涧走,身归自然;人在世上活,心归凡尘。</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想,才明白当初为什么那么坚定地离开阿里,原来我骨子里是个热爱生活和追求自由的女子,接受不了那种高强度的束缚。即使当时已是团队里数一数二,我的boss还是不满意,希望我加班再加班,出色更出色,所以最后,我遵循内心的选择,做真正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热爱旅行,应该是因为热爱自由的原因吧!总觉得在陌生的地方,能让人积蓄能量,整理好自己,重新出发。2022年,虽然已经过去,但想起这一年的坎坷,心底未免也有些失落,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至暗时刻,不如意常有八九,生活只能治愈那些愿意好起来的人,面对困难,面对疲惫不定,能治愈我们的,终究还是我们自己。旅行、书本和音乐,就是我的疗效药,倦了,就收拾行囊去远方,累了,就躺下听听歌,迷茫了,就停下脚步看看书。</p> <p class="ql-block">  弥勒,我喜欢这个名字,温柔而有内涵。弥勒是个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城市。当我们拖着行李走进东风韵酒店的刹那,被建筑师的奇思妙想和情怀征服了,一片片红砖堆砌起来的建筑,犹如童话的艺术品,让人惊叹,让人着迷。靠近它,想一探究竟,却发现,它很普通,不过是红砖和泥土。但就是因为没有水泥钢筋和石材板木,建筑师罗旭模仿蚁穴结构,完美利用空间力学和结构学堆砌出来的万花筒、半朵云、盖章等建筑物,外形流畅,构造奇特,远观更生动,更自然,真正做到了返璞归真,还自然以自然。</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弥勒呆了三天,不紧不慢,夜晚,吹着微风,在泳池边听虫鸣鸟叫。清晨,伸个长长的懒腰,享受阳光落在床上的温暖。午后,女儿在粉色沙堆里玩耍,我若无其事地从铁轨的这头,顺着一个个不同语言书写“我爱你”的木板,走到铁轨的那头。日头慢慢落下,我牵着女儿的手,穿过熏衣草花田,回酒店。晚上,在酒店大堂倚着柔软的沙发,听歌者弹奏吉他。沉淀在这样的时光里,恍惚觉得疫情似乎从没来过。</p> <p class="ql-block">  三年疫情已然结束,但留给很多人的“心病”应该还在,或者说,很多人的心病,在这三年里,被暴露了。在这一场马拉松赛事中,我像个特立独行的人,走在赛道外,拒绝核酸,拒绝口罩,拒绝居家,拒绝屯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工作,去生活,去旅行。朋友们说,我是个长大的叛逆者。这让我想起以前在阿里工作时,直属领导对我说的一句话“团队不需要黑马”。也是在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并不差。因为从小到大,在父母眼中,我都是一个没有闪光点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递员罢了。人生不过是一场时间的旅行,随着时光流转,我们以为长大了,但细细想来,其实仍然还是个孩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