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家堡人的美篇

牛家堡人

<p class="ql-block">漫话朔县马场 即《朔州红旗牧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 朔州经济开发区红旗牧场始建于1951年沁源县岭上村(原为闫锡山时军马场)1955年迁入朔县麻家梁村,改为山西朔县马场,隶属山西省农业厅主管。1967年因国家战略需要归属北京军区,改名为华北农垦建设兵团第七团。1970年兵团移师内蒙归属雁北行署,改名为雁北地区红旗牧场。1993年雁北地区与大同市合并,又归属朔州市,改名朔州红旗牧场。2007年正式归划朔州经济技术开发区。</p><p class="ql-block"> 朔州红旗牧场地处朔州与宁武之间,左雁门而右偏关南峙长房山,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探古溯源,从夏商游牧生活到两周的分邦建国(这里为晋国北部);从李牧守边到赵武灵王大破楼烦;从蒙恬筑马邑到班氏畜牧起家;从韩信置马场马邑叛汉到刘邦北征马邑屠城;从王昭君(青钟人)出塞到才女班婕妤(梵王寺人);再从刘武周马邑起义到尉迟恭玄武门之变,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演绎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而楊继业护 送云、应、寰、朔四州民众南徙率军与辽兵激战,即民间广为传说的金沙滩大战,也曾在朔城区南,山青梁之上。电影《杨家将》也曾在广武城拍摄。1963年,牧场职工在建设前寨大桥时(当时我在这里干计件,捣石子每方8角,斜坡取土每方1角5分,一天下来很难挣够一天的饭钱。)在深土中发现马蹬与箭头等马具,不知三国名将张辽(朔县人)曾否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林中鸣镝,朔风萧萧,杀声震天,灰飞烟灭,残阳如血……你可以在这里登高望远,发思古之幽情;你可以在这里临风洒泪,觉今是而昨非;在风飘飘以吹衣中探索这块土地的深度和广度,感受四季轮回,岁月苍桑……俱往矣,再看今朝,己是地覆天翻,旧貌换新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山西朔县马场迎来的第一批拓荒者是周边村庄的农民和沁源马场搬迁的职工。马场的职能是培育繁殖良种马。马的品种是苏联引进的古粗马。坐上火车去漠河接马往返一次需要二十多天。1959年山西农业展览会在太原迎泽公园举办,朔县马场的马也在此展出。马的形态高大粗重,英俊威武,力大出众,身高1.8米,体重1000多公斤。围观者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当时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异样艰苦,在沙地上挖一个坑,搭上草棚便是宿舍。后来又住土坯房(干打垒),1956年在二分场(场部)盖起了土木结构的排房(车厢房)、马厩,礼堂(含食堂)、库房也相继盖起来。</p><p class="ql-block"> 为了农垦拓荒的需要相继建立了机务队和与之配套的修配厂。没有驾驶室的拖拉机是从苏联,捷克,匈牙利进口的,只有东方红拖拉机是国产的。</p><p class="ql-block"> 职工的工作是牧马、种地、垦荒、植树、开渠。经营模式是向苏联集体农庄学习的。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时期马场的土地己拓展到太平窑、小寨、贾庄、化庄、青钟、大岱堡、保梁村、沙愣河、黄儿庄、南坪、石碣峪……占地8万多亩。这时己引进荷兰黑白花奶牛(在一分场和保梁村),拳头产品是马头牌炼乳,远销河北、上海等地。马场的建设代表了当时农村的发展方向。给农村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气候十分恶劣,艳阳高照时也会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那时的人们少有钟表计时,望见场里升起红旗才能下班。职工们戴着风镜、口罩,因看不清道路往往走偏了方向。回到宿舍先掏耳杂里的土,嘴里也是沙碜碜的。1963年5月1日因风沙遮天蔽日无法作业,在太平窑农队宿舍点着煤油灯(没有电)整整坐了一上午。五十年代未玉米还未大面积种植,多为糜黍和谷子,薅谷苗时有时北风卷来雪花还得穿棉袄。口粮以工种定量,蔬菜是茴子白,胡萝卜,蔓菁,中午只有一份水煮菜,早晚一点咸菜,山药蛋是要顶粮的。当时有句口头语叫一两二两半个菜,即一两面的糊糊二两面的窝窝,外加半勺头水煮菜。</p><p class="ql-block"> 历史记载,这里十年九旱,土地贫瘠,丰年,亩不满斗。现錄1明代歌谣于后: </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植桑榆不种麻。</p><p class="ql-block"> 百里并非梨枣树,三春哪得桃杏花。</p><p class="ql-block"> 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 </p><p class="ql-block"> 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袄午穿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昂首高歌“十五年内要超过英国赶上美国中国人民有信心”的时候,迎来了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农村处于饥荒,城市压缩人口。朔县马场收纳了山西工业学校师生,原平农校,太原,大同,朔县的初高中毕业生,还有大同福利院,省电力厅,省人民银行个别职工以及其他各种社会闭杂人员几百人,他们和当地职工汇合成一支庞大的生产大军,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思想的融合。焕发了牧场职工从来没有的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为了活跃职工文化生活还组建了晋剧团,评剧团,文工团。有时还到周边村庄演出,但后来在四清和文革中被批判为“封,资,修”的东西,戏装被焚毁和拍卖。</p><p class="ql-block"> 1961年9月15日全场秋收动员大会后,直至新年秋收才结束。在石碣峪南山坡上割谷子,早晨8点从东地头开始,中午在地中间吃窝头,下午五点才能割到西地头。霜降过后,不到一尺高的荞麦还在地里站着,枝叶‘结满了冰霜。广种薄收使得缺苗断垅十分严重。职工们爬在地里用双手拔荞麦,手冻得红肿。有时膝盖上绑着烂布块也被磨破。</p><p class="ql-block"> 我和省人民银行下放下的干部邬德芳、谭爱民,李承欧在一个生产小队,秋收结束后在二分场大礼堂召开了总结大会,我还被评为劳模发了个再生纸笔记本。任俊场长总结说:收获和支出相抵,亏损62万元。和农村一样依然解决不了吃饭问题。</p><p class="ql-block"> 1961年冬季,场里办起了拖拉机驾驶培训班,培训对象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授课教师是山西工业学校的教师,有个别教师是从日本学习回来的。讲课图文结合,声情并茂,从每个零件的作用到每个系统的原理都讲得头头是道,做到深动活泼,融汇贯通。最后考试合格进行了三个月的实习操作。</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政治思想工作简单粗暴,也从来没有什么学习教育。可能承袭了“反右”的遗风,动不动就抓辮子,打扛子,扣帽子,什么对党不满了,对社会主义不满了,对现实不满了等等。记得两个知青(一个叫范修福,一个叫李金栋)和领工人员(王寿福)因为量土方的多少发生了口角,又发生了肢体接触。结果把两个知青关在土澡堂里不吃不喝两天,大小便也在里边。又五花大绑送到县公安局,第二天放回来不了了之。更为严重的是,一个叫李贞的知青,去打水因锅炉房的门锁着就踢了几脚,破旧的门板掉了下来。结果就组织老职工对这个知青反复开批斗会,捆绑后又勒令写检查。结果该青年惊恐无助,偷跑至沙愣河水库投水自尽。后来省检查院多次来马场调查工作,在一次座谈会上检查组的领导说:“同学们,你们在这里看不见天安门的阳光。”最后不在现场的任俊场长和党委书记张守贞受到牵连,遭受了牢狱之灾。</p><p class="ql-block"> 1964年山西农业厅组建“四清工作队”进驻朔县马场。原马场领导都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遭到职工群众的揭发和批判。最后他们究竟犯了什么错误也没有一个总结。四清工作组组长是省农牧厅副厅长王福贵,他接到通知,说他已犯了严重错误,需要回去作检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 1966年2月北京军区在山西组建华北农垦兵团,朔县马场归属华北农垦兵团第七团。四清工作队撤离,就此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兵团编制为师,团,营,连,排,班。连级以上领导A均为现役军人。又从大同,北京接纳知青100多人,组成五连(在三分场农二队),工作生活实行军事化。所以没有出现社会上的夺权,武斗和派别斗争。我们学大庆,学大寨,学解放军,我们学习毛主席著作,背诵“老三篇”,我们学雷锋日记,学王杰,看《欧阳海之歌》,学南京路上好八连,……我们也早请示晚汇报,吃饭前站在毛主席像前,举起红宝书《毛主席语录》,高喊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晚上收工回来,在毛主席像前口诵自己的不足,比如说:敬爱的毛主席,今天我完成了全部工作任务,但是有的地没锄好,这是私字在作怪,我一定要狠斗私字一闪念,革命路上永向前!我们也跳忠字舞,遗憾的是,四连叫张志刚的农垦战士,在训练时喊错了口号,(听到向左转的口令同时喊保卫毛主席,他喊成了向右转的口号打倒刘少奇)因为他家庭出身好,是红五类,只写了检查,但连指导员张进军独断专行,又给予记大过处分。而张进军这个人依仗现役军人身份,想搞谁就搞谁,今天整赵剑平(跳井未遂),被发现追回来;明天整郭吉生(跳井自尽)被定性畏罪自杀,这是落井下石,不得翻案。张进军让我参加过一次批斗郭吉生的小会,在宿舍里,十几人坐在炕上,刘卫生等人把郭吉生推到地下问他交待不?郭不吭声,刘卫生把郭的外衣脱去,用直经5毫米的绳子从脖后分开绕紧胳膊,再把双手吊至脖后捆死,当下郭吉生满脸通红,汗水湿透了衬衣,头上的汗珠掉到地上,东倒西歪站不住了,刘卫生问交待不?郭吉生哼了一声,刘卫生一边拍打一边松绑,郭吉生要水喝,地上有水桶,喝了两大碗。刘卫生问,你参加了吗?郭说参加了。晚上郭吉生跑到连部推翻了供词,说没有的事,结果回到宿舍被皮带抽得伤㾗累累,第二天上午听说郭吉生跳大锅锥井里了,脚上绑着砖头,怕浮上来,井旁有抽烟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指导员张进军在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乘人之危,半夜跑到被隔离男方家中睡了人家老婆,结果被下夜人员逮了个正着。他到了内蒙生产建没兵团后仍旧狗改不了吃屎,因调戏女知青受到了应有的处分。</p><p class="ql-block"> 四连(三分场)有两个右派一个官科一个田德元。田德元是原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的小舅子,北京寄来清一色的擦屁股纸,张进军说这是资产阶级思想顽固不化。当时卫生纸还没有普及,报纸有最高指示。那是不敢的。1978年秋天,我参加了场部礼堂的平反大会,田德元被摘了帽子,会上说他档案里没有戴帽子的内容,只有戴帽子的决定。之后田德元被调到五七中学任教英语课,不计得失,认真工作。之后回到太原,终生未婚。</p><p class="ql-block"> 还有上厕所被指令跑步走,喊着一二一,指令在两分钟内完成大小便……故事太多,不去写它。</p><p class="ql-block"> 1968年8月15日在团部(现在的场部)召开了“清理阶级队伍”誓师大会,会后,部分群众职工就在图书馆前(后来改成会议室)把过去的场领导和有历史问题的人员围起来,让他们坐(Ⅴ型飞机),推来搡去,拳打脚踢,用柳条抽,绳索捆,姚明睿场长被打的哎呀呀,哎呀呀……打人的呐喊声和被打的哀哭声响彻场内。各连队在回去的路上带着被分配的批斗对象,(原场领导和各种问题人员)三分场(四连)被分配的对象是刘玉璇等人,给他们戴上圆锥形的纸帽,胸前挂着牌子,口里喊着打倒自己的口号,手里还拿着晋剧团时的大铜锣,喊一句口号敲一下锣,回三分场要走二十多里路呢,为了表示对阶级敌人的憎恨是绝对不准停下来的。田德元走一会儿敲几下锣,自己喊几声打倒右派分子田德元…打倒右派分子田德元……毛主席的指示:“要用文斗,不要武斗”己经完全抛弃了。</p><p class="ql-block"> 更为离奇的是,在兵团的组织领导下,经过两年的时间破获了一个几百人的反革命集因。组织成员绝大多数是场内外20多岁的在红旗下长大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兵团私设公堂,刑讯逼供,采用揪斗、捆绑、火烫、吊打、车轮战术、诱供、指供、串供、等各种残忍手段,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小学教师康作玉揪出七天后被拷打至死,(后来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另嫁)知青郭吉生跳井自杀。活下来的,毫不夸张地说,大多是自杀未遂的。兵团领导利用群众斗群众,从来不出现在群众当中。全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人过关,人人自危;有儿子诬陷老子的,妻子揭发丈夫的…每天听到的是喊打声一片。</p><p class="ql-block"> 兵団领导为了创造战果可以主观臆造,无中生有;移花接木,株连无辜;象盲人摸象,听三人言市虎;所编的材料神话般诡异,野义般传奇,象小说的创作,象聊斋的人鬼故事……团政委张子民对我说:“一个人说你不是,两个人说你还不是,三个人说你是,那肯定是。这是在三反五反中搞过的呀!”</p><p class="ql-block"> 1969年1月24日毛主席批示:“照办”,撒销华北农垦兵团正式组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兵团把全部工作移交雁北地委。雁北地委书记李志远亲自率领工作人员三十多人,深入田间地头,向职工群众访问,和受害人员谈心,经过几年深入细致的工作,终于在1973年春天给所有蒙冤的青年全部平反,所有材料当众焚烧销毁。地委领导曾仗仪直言道: 是,请拿出是的证据;不是,有不是的理由嘛。</p><p class="ql-block"> 直至八O年前后,七十多岁的康作玉母亲从山阴县来场部多次要她的儿子,经常撞进会议室大哭大闹,使得会议无法进行。郭吉生母亲同样从太原到三分场哭要死因,后果以组织名誉承担,最后不了了之。只能裹尸而还。</p><p class="ql-block"> .半个世纪过后,整人者和被整者多已离世,值得我们庆幸和珍惜的是今天的法制建设在历史中不断前行。我们的前辈和我们所遭受的不幸好象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我作为身受其害的一员,但愿我们后辈不再遭此不幸。</p><p class="ql-block"> 然而让我至今不解的是,各届领导都听党中央的话,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一夜间都成了走资派,再次进行夺权。为何编造故事就可以害人,为何打死人不偿命。!</p>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粮食问题是和人类并存的问题。人类社会各领域的斗争无不和粮食有关。比如说茹毛饮血后又选择刀耕火种,因饥饿揭杆而起,于是又仓廪足而知礼节。又有皇粮,公粮,军粮,災粮,救济粮,……也和生灵涂炭,饿孚遍野相连,有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郭沫若的诗句(我们的食粮便是那无穷的慢性忧患)总是扎根我的脑海。一九六一年老师告诉十七岁的我,朔县有个马场专门养马,每月吃三十八斤粮食,场长叫任俊,住省农牧厅面向中学生招领工人,从小饿肚的我急匆匆找到任俊,告诉我迁上户口及粮食关系跟上他来朔县即可。</p><p class="ql-block"> 原来养马是少数人的工作,百分之九十的人是开荒,种地,植树,挖渠的。干活都是记件工: 锄一亩地一元,割一亩糜黍八角,挖一个树坑三分,开渠一方土一角……割田超过一亩可奖励半斤糜黍面窝窝。水煮茴子白菜可多领一个水煮茴子白把子。</p><p class="ql-block"> 按理说种地的人是不缺粮吃的,但种地的人是偏偏没粮吃的,饿得你肠子不转,饿得你头昏眼花,饿得你少气无力。……当时马场职工家属大部分在农村,吃得是农村粮。而深麻两村家属因无土地只能吃场里自产粮,这就是场供户的由来。后来四面八方吃农村粮的家属也迁到场里吃场供粮。在户口上有了市供户和场供户之分,后来又有场供户子女不能考技工学校而市供户子女不能接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按当时政策,国营农场的职工子弟年满十六岁,身体健康未能升学的由农场自行安排工作,但户在农村的职工子弟不在范围,为了就业,红旗牧场把场供户和市供户的就业青年组成知青队参加生产劳动,后来雁北地委因地制宜,全部转为红旗牧场职工,为职工子弟走出去创造了条件。</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出现了全国国营农场和所属自然村的剥离的工作,当时山西省革委会主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谢振华亲自到红旗牧场指挥工作,深井和麻家梁两个自然村己组成生产大队模形。雁北地委己下达文件,深麻两村隶属沙塄河公社,麻立国任大队长。于是引起深麻两村的不满,职工家属,老弱病残,成群结伙,坐上专列,去省城上访。市供户的职工怕受到影响也变成农村户,也去省城上访。几次轮番,引起省里重视。</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四年春天,文革尚未结束,群体坐火车上访不买票,接待方负责吃住休息,不解决问题不回去,于是省委常委,农林办主任刘开基在省招待所礼堂和大家见了面,雁北地委书记薛凤霄也在坐。会见最后刘开基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我说: 刘省长,为什么发出去的文件又不算数了,能作废吗?刘说,原则性还有个灵活性,具体问题要具体解决的。会后地委薛凤霄书记客气地说,有什么咱们回去说。当天晚上上访人员被安排在阳曲县招待所,小米粥随便吃,第二天一路顺风乘专列回朔。</p><p class="ql-block"> 事后得知,刘开基写便函给地委,粮食供应仍按过去办法解决,……职工们常常感叹地说,马场是个养穷人的地方。(刘开基放牛娃,长工出身,传奇人生,山西沁源人,1993年去逝。薛凤霄五台人,后任中纪委委员,2007年去逝,(长子薛荣哲曾任山西副省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太平窑的青春岁月。太平窑农场五八年大跃进前后建场,据说为劳教人员而建,场长张遂(太平窑村人)。规模只有上千亩土地,三排土木结构的车厢房,南边有土坯结构的茅草房,西有羊圈东有马厩。一九六二年归属马场三分场,山西原平农校闫拴怀,赵捧和等十多位待分配毕业生安置在这里。春播,夏锄,秋收,冬藏……循环往复,他们怀揣着希望等待安排工作。历任生产队长有姚章生,张祥爵,李财喜,马年保,李明厚,兵团王同生,罗华……七五年成立场待业青年生产队,在这里留下每个青年的小故事小秘密,纯朴的感情是满满的善良。</p><p class="ql-block"> 我于六三年春天和十多位知青由二分场(场部)调到三分场农二队太平窑,这是张守贞书记签发的,我问他为何把我分配那么远,他说你不是还想考师范吗?那儿离的近。我知道这是搪塞我。</p><p class="ql-block"> 秋天,又来了太原十六中的十几位知青,寂静的小天地响起了歌声,我在这里下过夜,放过羊,有一次夜里狼进了羊圈,咬死几只羊,在惊叫声中赶走了豺狼。在太平窑村北有牧场的几十亩苜蓿地,夜暮降临,全村的猪放了进去,全村的人出来割苜蓿,在那青黄不接的日子里,苜蓿是最好的食品。秋收时全村人要到牧场地里拾荒或刁抢,你要驱赶他,他就撒泼就地洋装大小便。最难忘的是大同知青刘堡因初恋失意跳到太平窑水库自尽了。别看地方小,庙小神灵大,清理阶级队伍时,有人爬电扞差点儿电打死。有位老职工叫陈义(贾庄人)在早请示晚汇报时站在毛主席像前说: 毛主席,我也叫陈毅,我向您老人家汇报,这里都成反革命了,就剩下您老人家啦!您可得小心啊!</p><p class="ql-block"> 几个青年打朴克,开完笑称呼对方:老大出牌,老九出牌,清理阶级队伍时被认为这是反革命组织的暗号,和(智取威虎山)的座山雕一样叫老九。破获反革命分子象母猪下崽子,一会儿一个……一会儿一个……</p><p class="ql-block">. 我曾在这里数星星盼天亮,我曾在这里望明月思故乡。我们曾在这里听到第一颗人造卫星传来的东方红乐曲,也曾看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曙光……</p><p class="ql-block"> 八O年前后,神头电厂接收了太平窑农场,十几万补偿款在场部建设了红旗小学即场部小学。随即太平窑农场改名为《朔州市电办农场》。</p> <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朔县马场没有学校,少数职工子弟在周边村庄就学。1962年在二分场(原场部)办小学,一个代课教师,十几个学生。1963年场部搬到雁北畜牧学校后,才在一、二、三分场办起一至四年级复式班,代课教师各1人。场部小学设高级小学,教师数人。1970年在黄儿庄办起初中班,按毛主席"要学工,学农,学习解放军"的五七指示起名(五七中学)。1972年迁至三分场农二队,并办高中班。1973年又迁至场部。1977年在一,二,三分场办起小学带初中班。1979年初中班全部撤回到五七中学。创建于1964年的马场职业学校在文革中停办,教师分流,学生分配。校址改为职工子弟的青年队。</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是红旗牧场教育最兴旺的年代。全场教职员工达到60多人。这里曾汇集了省内外的优秀教师,他们宠辱皆忘,不忘初心,废寝忘室,呕心沥血,为牧场职工和周边村民解决了后顾之忧,为国家培育了成千上百的栋梁之材。有的留居国外,有的成为牧场的继承人,固守着那片厚重的热土,创造着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闫进和张瑶六三年山大物理系毕业,来朔县马场前寨任教于山西畜牧职业学校,后任教五七中学。夫妻两人无怨无悔,好学好教,和学生情同手足,耄耋难忘。许多学子或升学或就业,或远走或留场,红旗牧场的情结和此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 红旗牧场的教师是全场职工的优秀代表。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也是巨大的,所以,全体教师对红旗牧场的贡献远远超出了红旗牧场建场以来全部生产价值的总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是一个实事求是,发展经济的年代,是一个告别知识短缺,冲破禁区,追求真理的年代。也是一个青年人关注国家,关注社会以报效祖国报效社会为己任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朔州红旗牧场从建场开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打井开渠,平整土地,植树造林从来没有停止。特别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逐步形成了一个以畜牧业为基础,工业为指导,乳品加工为重点,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国有中型企业。曾经走向辉煌。 1998年在企业破产职工下岗的大环境下,由市农委蔚文元任场长。其间,家庭农场自负盈亏,乳制产品卖不出去,职工工资发给奶粉自己销售。之后有一个插曲就是平鲁煤老板赵尚海出资300万元获得红旗牧场经营权,但终因经营无方,老问题积重难返,资不抵债,亏损严重,于2000年退出红旗牧场。在全场职工的强烈要求下,红旗牧场恢复了国有性质,由蔚文元,吴宏壁出任场长,之后于2007年由市开发区接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八)</p><p class="ql-block"> 回忆是时间送给我们的礼物,回忆过去使我们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使我们继往开来。</p><p class="ql-block"> 时空是历史的坐标,也是记忆的起点。就在那时,就在那处。</p><p class="ql-block"> 今天,不管你来自何处,不管你去向何方,我们走过的任何一个地方,可能是来处,也可能是归途。在生你养你的地方,请记住乡愁。我们祖祖辈辈的牧场人有一个共同的牧场情结,牧场精神。</p><p class="ql-block"> 空间越近使我们看得越清,而时间越远也使我们看得更清,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你可以发现在父亲和爷爷的泪水里流淌着一个又一个故事和事故,发现脸上的皱纹里凝聚着雨狂风骤,时而感受到来自灵魂深处的那缕缕寒意。你会发现沙土里的每一个脚印清楚了又模糊,模糊了又清楚。是的,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p><p class="ql-block"> 历史不会重覆,但会押韵。</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朔州红旗牧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地下宝藏,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将成为一个惠及全场职工的自然、生态、现代、宜居的幸福牧场,我们要深情地活着,我们要有尊严地活着。大梦想,像太阳,小梦想,星星光。我们怀着梦想,像朔州喷泉广场的马踏飞燕,日月陪伴走向新征程。 </p><p class="ql-block"> 历史在使然和必然中前行,但更多的是偶然给了我们机遇, 请抓住你的机遇吧!</p><p class="ql-block">张仲贵于2020年7月3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作词 : 王健</p><p class="ql-block">作曲 : 谷建芬</p><p class="ql-block">暗淡了刀光剑影</p><p class="ql-block">远去了鼓角铮鸣</p><p class="ql-block">眼前飞扬着一个个</p><p class="ql-block">鲜活的面容</p><p class="ql-block">湮没了黄尘古道</p><p class="ql-block">荒芜了烽火边城</p><p class="ql-block">岁月啊你带不走</p><p class="ql-block">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p><p class="ql-block">兴亡谁人定啊</p><p class="ql-block">盛衰岂无凭啊</p><p class="ql-block">一页风云散啊</p><p class="ql-block">变幻了时空</p><p class="ql-block">聚散皆是缘哪</p><p class="ql-block">离合总关情啊</p><p class="ql-block">担当生前事啊</p><p class="ql-block">何计身后评</p><p class="ql-block">黄河有意化作泪</p><p class="ql-block">长江有情起歌声</p><p class="ql-block">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p><p class="ql-block">人间一股英雄气</p><p class="ql-block">在驰骋纵横……</p> <p class="ql-block">张仲贵于2020年7月3日</p><p class="ql-block"> 当我看到有人因失忆误把老公喊成儿子,不知今夕是何年时,庆幸自己还能记述过往的点点滴滴。你的过往自己写吧。2023年2月10日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