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成长,在春天续航。在大家的期盼中,今天的主题我们聚焦“几何直观,让数学思维可视化”,从核心素养关键词、课标新变化入手,努力用案例打通课标理念和课堂实践之间的最后一公里。<br> 今天,有幸聆听自治区骨干教师张海欢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讲座《几何直观,让数学思维可视化》。</h3> <h3> 张老师从什么是几何直观说起,分析了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然后重点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结合多个教学案例分析了在小学阶段怎样利用几何直观理解数概念、数运算、数量关系、运算定律,怎样利用几何直观学习图形认识、理解测量、理清知识结构、理解统计与概率。明确画图可以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画图兴趣,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h3> <h3>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为了能让学生多角度理解,教学时应当将数学本身的性质、公式、概念与几何图形结合起来,如五年级《数一数、摆一摆》中,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了直观的演示,又有精美的教具辅助教学,学生从直观的看,到亲自数,最后升华为抽象的数学概括,由易到难,深入浅出,巧妙的将问题一一化解。</h3> <h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数学学习中,动手操作探寻真知也是十分重要的。看!经过张老师的耐心引导,学生们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方式动手操作,探究不同图形的重组,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很好地达到了思维可视化目的,从而加深了对图形的三维认识。让知识整体化、一致性。</h3> <h3> 张老师重点针对数形结合的相关概念以及几何直观的应用进行了全面解读,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课本中的实例,揭示利用“数”与“形”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及简易性,实操性极强,符合一线教师的需求。教师们沉浸其中认真聆听,并记录自己的所获所感。</h3> <h3> 组内研讨</h3> <h3> 在新教育人的生命叙事中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一串串行动的足迹,无不应证着,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br><br> “共读共写共研”是一场充满活力的研讨交流,是生命的另外一种旅行。各组教师用心聆听,用笔记录,积极研讨。或摘抄重点内容,或写下心得体会,一个个文字在听与写之间,瞬时变成了富有生命的语言,诉说着成长的故事,发出拔节的声音。</h3> <h3> 感悟篇</h3> <h3>感悟分享一 : <br> 今天张老师借助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案例,为大家分享了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策略和方法,张老师的分享细致而专业,让我受益匪浅。我们都知道,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受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的影响与限制,经常会遇到一些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的概念或性质,我们也苦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今天听了张老师的讲解和分析,不仅对几何直观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对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几何直观深化知识本质,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新的启发。<br><br> ——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二小学 马晓玲</h3> <h3>感悟分享二 <br> 今天听了张海欢老师的分享,作为一线老师,我知道她选取的这些案例,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典型课例,她能把所有与几何直观相关的案例分类整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她思路清晰,表达有据有理,是我们学习的楷模。<br><br> ——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二小学 马自萍</h3> <h3>感悟分享三:<br> 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张老师通过几个案例,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同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让学生喜欢数学并爱上数学。<br><br> ——盐池县第一小学 雷明荣</h3> <h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没有终点,只有在不断地思维碰撞中激发创新的火花,才能达成最优化的教学共识,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相信我们在每一次的学习中都会有满满的收获,我们坚信有春播秋种的人生意象,定会出现春华秋实的绚丽景象。</h3> <h3>图文编辑:第五小组<br>审 核:马长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