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年艰辛的抗疫之后我们迎来了全新的癸卯兔年。在这请大家接受我迟到的祝福:各位姐姐妹妹们,过年好!随着气温的回升,春姑娘也向我们徐徐走来,这也预示着全新的开始!诗意中国,源远流长。与时光作伴,品先贤思想。让我们一起大胆的迈开脚步走进中华经典,开启属于我们的2023读书之旅!</p><p class="ql-block"> 下边先进入第一个环节:领诵《弟子规》</p> <p class="ql-block"> 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p><p class="ql-block">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p><p class="ql-block">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p> <p class="ql-block"> 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p><p class="ql-block">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p><p class="ql-block">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p><p class="ql-block">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p><p class="ql-block">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p><p class="ql-block">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p><p class="ql-block">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p> <p class="ql-block">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p><p class="ql-block">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p><p class="ql-block">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p><p class="ql-block">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p><p class="ql-block">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p> <p class="ql-block">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p><p class="ql-block">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p><p class="ql-block">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要自己先尝一下,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父母亲病倒在床上,要日夜护理,不离开他们的身边。</p><p class="ql-block">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p><p class="ql-block">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p> <p class="ql-block">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p><p class="ql-block">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 ;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p> <p class="ql-block">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p><p class="ql-block">长辈呼叫人时,自己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p><p class="ql-block">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p><p class="ql-block">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p><p class="ql-block">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p> <p class="ql-block">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p><p class="ql-block">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p><p class="ql-block">觐见长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表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p><p class="ql-block">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p> <p class="ql-block">一切言行中 要谨慎</p> <p class="ql-block">为人子,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p><p class="ql-block">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濑口,解完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是讲究卫生的好孩子。</p><p class="ql-block">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 ,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p><p class="ql-block">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p><p class="ql-block">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份穿着 ,也要配合家庭的经济状况。</p><p class="ql-block">对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适当的份量,不要吃过量。</p><p class="ql-block">我们年纪还小尚未成年 ,更不该尝试喝酒,因为喝醉了丑态百出,最容易表现出不当的言行。</p><p class="ql-block">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注意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 ,跪拜时要恭敬尊重。</p><p class="ql-block">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脚展开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样子,也不要抖脚或摇臀,这样才能表现优雅怡人的姿态。</p><p class="ql-block">进门的时候慢慢的揭开帘子,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时与棱角要远一点 ,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到棱角伤了身体。</p><p class="ql-block">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满的一样小心,进到没人的屋子里,要像进到有人的屋子里一样。</p><p class="ql-block">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错,遇到该办的事情不要怕困难,而犹豫 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敷衍了事。</p><p class="ql-block">容易发生打斗的场所,我们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问。</p><p class="ql-block">将要入门之前先问一下:“有人在吗?”将要走进厅堂时,先放大音量要让厅堂里的人知道。</p><p class="ql-block">假使有人请问:“你是谁”,回答时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说“吾”或是“我”,对方就听不清楚到底是谁。</p><p class="ql-block">我们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p><p class="ql-block">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难。。</p> <p class="ql-block">讲信用</p> <p class="ql-block">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行得通吗?</p><p class="ql-block">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 ,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p><p class="ql-block">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p><p class="ql-block">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 ,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p><p class="ql-block">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p><p class="ql-block">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p><p class="ql-block">遇到别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p><p class="ql-block">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 ,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p><p class="ql-block">看见他人犯了罪恶的时候 ,心里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p><p class="ql-block">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 ,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p><p class="ql-block">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p><p class="ql-block">听见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称赞我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p><p class="ql-block">如果听到别人称赞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 </p><p class="ql-block">,只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时,心里却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人就越喜欢和我们亲近。</p><p class="ql-block">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p><p class="ql-block">不小心犯了过错,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渐归于无过,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反而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过了。</p> <p class="ql-block">讨论后小读者们热情献礼!</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环节:个人分享《王阳明九十六字家训,为人处世的大智慧》</p> <p class="ql-block"> 说起中国的哲学发展史,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古代先贤,他就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王守仁。</p><p class="ql-block">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出生于明宪宗成化年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因此后人称他为阳明先生或王阳明。</p><p class="ql-block"> 王守仁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精通儒道佛三家经典,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与孔子、孟子、朱熹被后世学者并称为孔、孟、朱、王。</p> <p class="ql-block">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是,王守仁留下的作品中,并不太引人瞩目但蕴藏了为人处世的大智慧的《王阳明家训》,又称《示宪儿》三字诗。全文虽然只有96字,却无处不散发着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思想的光辉。</p><p class="ql-block">“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p><p class="ql-block">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p> <p class="ql-block">勤读书,要孝悌</p><p class="ql-block">王守仁在私塾读书的时候,曾对自己的老师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p><p class="ql-block"> 在王守仁看来,我们心中有良知,良知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所以读书不是为了获取知识,只是验证、呼唤我们良知所已有的知识。</p><p class="ql-block">有人曾问王守仁:“读书却记不住,如何是好?”他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就行,为什么非要记住?其实,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体光明。如果只是求记住,就不能理解;如果只是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了。”</p><p class="ql-block"> 而孝悌,《论语》中称“其为人之本与。”王守仁在家训中一开始就提到了人生的两件大事,孝悌和读书。</p><p class="ql-block"> 孝悌是人之根本,而读书则是发明本心,修身而成为圣贤的途径。</p> <p class="ql-block">谦恭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它不因学问博雅而骄傲自大,也不因地位显赫而处优独尊,相反,谦恭者学问愈深愈能虚心谨慎,地位愈高愈能以礼待人。</p><p class="ql-block">谦恭和礼仪,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内在的谦恭,化作外在的礼仪。假如只有外在的谦恭而没有内在的谦恭,这就是虚伪。</p><p class="ql-block">做人不但容貌举止要表现出谦虚恭谨,内心也必须保持恭敬、节制、礼让,要常常看到自己的不对,真正能够虚心接受他人意见。</p> <p class="ql-block">节饮食 ,戒游戏</p><p class="ql-block">《论语》中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黄帝内经》上也说“饮食有节”,这是古人对于饮食的态度。</p><p class="ql-block">至于戒游戏,则主要是立志。游戏一类令人玩物丧志。王守仁曾说,“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如果一个人沉迷于游戏嘻乐,日子长了,志气都消磨尽了,最终也难成事业。</p> <p class="ql-block">毋说谎,毋贪利</p><p class="ql-block">说谎则不诚实,就是自欺欺人。《大学》中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一个自欺欺人的人是无法真正做到慎独、无法正心诚意修身的。</p><p class="ql-block">而贪图小利,则容易昏了头脑,被人利用。崇祯十四年,王守仁六世孙王贻杰入朝为官,后统管江西都指挥使司,去世后,大家发现其竟然家无余财,最后靠官场挚友的资助才得以归乡安葬。一个朝廷的二品大员,清廉至此,着实让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毋任情,毋斗气</p><p class="ql-block">任情说的就是任情恣性,放任自己的性情,不受任何拘束。《增广贤文》中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这正是告诉我们,任情恣性的危害。</p><p class="ql-block">斗气,意气用事,赌气。只要赌起气来,人类常会慢慢脱离“理性”的范围,做出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人在气头上,什么不理性的事都做得出来。赌气,可能只是因为小小的事情,却因为一时气不过,做出你死我活的决定。</p> <p class="ql-block">毋责人,但自治</p><p class="ql-block">古人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说的就是遇到事不要责备他人,要从自身寻找问题,如果我们的自律能达到自治境界,还会担心自己德行有亏吗?</p> <p class="ql-block">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p><p class="ql-block">那些盛气凌人,看不起别人的人,都是没有修养的目光短浅者。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不会因为别人的地位低,或没有才干而看不起别人。</p><p class="ql-block">而那些看不起别人的人,他们看不起别人,无非是因为别人现在不如他,但是未必别人以后也不如他,所以说,这是目光短浅。</p><p class="ql-block">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有志向的君子,他知道自己的志向在高处、远处,即便处在比别人优胜的环境中,也会谦卑自牧,清静自守,绝不会盛气凌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