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究竟有什么好?一一冷水江市山水蒙读书2023年会分享稿

陈卫平

<p class="ql-block">各位书友,大家晚上好!</p><p class="ql-block">我们是读书会,相信你周围很多朋友都会说,哎,读书是好事。那么读书究竟有什么好呢?</p> <p class="ql-block">首先读书是一种修为,它让你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世界。</p><p class="ql-block">一个叫秦子的学生,陪着一位教授在国家博物馆看展览。教授在原始人制造的石头的展柜前看了很久。</p><p class="ql-block">“教授,您有心事?”秦子小声地问。</p><p class="ql-block">教授说:“没有,为什么这么问?”</p><p class="ql-block">秦子站到教授身边,瞥了一眼展柜,说:“国家博物馆这么大,可您在这个展柜前站了5分钟。这个展柜里除了几块原始人用过的石头,啥都没有,我看您是在这儿假装看文物,其实就是心里有事。”</p><p class="ql-block">他依然盯着面前的几块石头,说:“这个展柜里除了石头,还有很多东西,只是你没看到。”</p><p class="ql-block">秦子听罢,弯下腰仔细观察了一番,又回头看教授,问:“展柜里除了石头还有什么?我什么都没看见。”</p> <p class="ql-block">“可我看见了,展柜里除了石头,还有史前人类的心智演化进程。”</p><p class="ql-block">“啊?您为什么这么说?”</p><p class="ql-block">“在旧石器时代,史前人类因为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不同,其打制的石器在结构上也不一样。最原始的一类叫奥杜威石器,这种石器几乎看不出结构设计,造型比较随意。而到了稍微晚近的直立人阶段,人类又打制出阿舍利石器,其中包括一种有着对称结构的手斧,这说明那个时期的古人类已经有了基本的规划能力,手眼协调性也发展到一个新层次。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直立人的脑部演化和语言发展可能存在间接联系,人类的精神世界就这样渐渐地走向成熟。这些都是我在观察展柜中的石器时想到的。”</p> <p class="ql-block">奥杜威砍砸器——人类告别动物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阿舍利手斧</p> <p class="ql-block">秦子听完,看了看展柜,又看了看教授,问道:“那您从这些石头上还看出其他东西了吗?”</p><p class="ql-block">教授推了一下眼镜,说:“当然。比如,一种石器工艺的扩散往往是因为其制作者的迁徙。你看这些文物展牌上写的出土信息,在脑海中绘制一幅地图后就不难发现,阿舍利手斧在非洲出现后又逐渐传播到地中海东部乃至欧洲。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石头身上隐藏的是原始人类走向世界的恢宏篇章,它们是人类走出非洲的证据。”</p><p class="ql-block">秦子听罢,沉默片刻,说:“那您还看出什么来了?”</p><p class="ql-block">“我还看到地球气候的变化。”教授皱起眉头,“你看,这些石器是不是有大有小,有的圆钝,有的尖锐?”</p><p class="ql-block">秦子观察了一下,点了点头,说:“是啊,但是这和气候有什么关系?”。</p><p class="ql-block">教授双手插兜,说:“工具的结构体现其目的。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地区的气候变得潮湿温暖,那么森林植被就会趋向繁密,原始人就乐于使用大而圆钝的石器,方便刨挖和捶打植物的根块、果实。而当干燥寒冷的气候袭来时,环境就会向草原过渡,原始人就会更多地处理一些动物,扒皮、挑筋、切肉时,细而尖利的石器自然更好使。所以,你仔细看展牌上这些石器的定年信息,在某个遗址中,大小、结构不同的石器在年代上的顺序也暗示着当地气候的变化,这和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又是相互印证的。”</p> <p class="ql-block">秦子几乎被教授说得愣住了:“几块石头而已,就能有这么多的学问?”</p><p class="ql-block">“不,谈不上多,因为我刚才只说了相关学科的一小部分。其实,展柜里的这些石头比我更适合做你的老师,因为它们告诉你一个道理:人们能从一个物件上看出什么,并不在于物件本身,而在于观察者自身的修为。”教授说。</p><p class="ql-block">你看,只要你学养足够丰富,几块石头上都能够读出恢宏的史诗,读出辽阔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其次,读书是一种认知升级,让你从黑白思维升级为系统思维,看到一个更加复杂立体的世界。</p><p class="ql-block">最近正在放《满江红》,提起岳飞,当他接到12道金牌,仰天长叹:“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只得违心地下令撤军。我们现代人的第一反应是:他手握重兵,为什么不反?其实如果你读过宋史就知道,赵构这个偏安皇帝,其他不咋地,但是有一点他把得死死的,那就是军队的军粮,他绝对不让自筹,而是朝廷供给。军队无粮自乱,你还怎么反?</p><p class="ql-block">还有的人说高宗赵构授意秦桧杀岳飞,是怕岳飞直捣黄龙,迎“二圣”还朝。你越读史书你就越觉得这个说法扯淡。因为迎“二圣”还朝这个说法不是别人提的,是高宗赵构自己提的。</p><p class="ql-block">岳飞也不是愣头青,真的想把“二圣”迎回来把高宗给替了,他没那么傻。岳飞在有一次出兵的时候,给高宗赵构上的奏表里面就特地写了这么一笔叫“迎天眷还朝”,什么意思啊?就是我只是把皇上的亲戚给接回来,原来都说迎“二圣”,他特地改了一个词叫“天眷”,这说明岳飞是有这个政治脑筋的。何况两位没有兵权落魄前皇帝回来,你以为真的能够替换赵构吗?就算赵构自己想,手下的这一帮大臣也不答应啊,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p><p class="ql-block">岳飞之死,是南宋确立“绍兴十二年体制”的必然。南宋的国策是与金国议和并存,做一个偏安东南的割椐型政权,岳飞作为手握重兵的主战派,妨碍了南宋朝统治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所以必杀之才能行国策。</p> <p class="ql-block">电影里吟诵《满江红》时,万千将士慷慨激昂,都在为岳将军鸣不屈。但历史真相是,岳飞是个业务骨干,工作风格是猛打猛冲,但经常直言犯上,出言无忌,缺乏分寸,领导不满,同事不和。甚至在秦桧等人密谋害他的时候,岳飞仍在豪气冲天地说:“其余大将坐延岁月,我必欲胜之!”别的大将光吃饭不干活儿,误了收复中原的大事,我一定胜过他们!——还在想自己工作的事儿呢。</p><p class="ql-block">岳飞最终被害时,其余大将要么坐视不理,要么落井下石,只有韩世忠一个人替他鸣冤。</p><p class="ql-block">岳飞冤死,家产被抄,他在杭州有一处宅子,也被朝廷收回,赏给太学做寝室,太学生欢呼雀跃。</p><p class="ql-block">后代史书都说岳飞受冤,天地变色,杭州百姓莫不悲愤,那其实是一种想象和夸张。根据陆游和米芾之子米友仁的说法,直到宋孝宗为岳飞彻底平反并大力宣传之前,很多老百姓是不知道岳飞是谁的,更不知道那桩冤案的发生。</p><p class="ql-block">群众的眼睛不总是雪亮的,领袖杀功臣,群众要么不知道,要么一起义愤填膺地批判功臣为工贼。</p><p class="ql-block">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批评张艺谋导演,没有还原历史真相。不是的,正因为岳飞是被冤屈致死,在生死抉择来临之际,他依旧选择忠于自己的信念与原则,从容赴死,这种殉道一样的超人行为,从而让岳飞超越了时代,变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和共同记忆的一部分。所以这种镜头反而反映了一种艺术真实,让我们引发共鸣,热血沸腾。</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人所能接受的真理,往往不是逻辑的真理,而是生命情感的真理。我们古代白话小说,为什么动不动就说“有诗为证”,诗能证明什么事实呢?但是诗能说明一种感觉的存在,那是一种心理上的事实。</p> <p class="ql-block">你说,怎么说不对的是你,说对的也是你。</p><p class="ql-block">菲兹杰拉德说的:“同时持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p><p class="ql-block">培养这种智慧,你需要多读书,读好书。</p><p class="ql-block">读书多了,你就不会变成一根筋。林语堂说,"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p><p class="ql-block">一个人读书,就是要从非黑即白的思维升级到系统思维。不再以简单的是非对错去解释发生的一切,接受这个世界是复杂而不确定的,但是又能理解一切的复杂,又源于固有的简单。</p><p class="ql-block">比如,历史事件再复杂,也符合“欲望与秩序”这历史的第一性原则。</p><p class="ql-block">岳飞和秦桧,一个是出生在北方,满心都是恢复北宋原有领土的农家子弟武将。一个是出生在南方精英官僚家庭的士大夫,决定维护南宋朝廷的东南偏安局面,他们代表的,是南宋初期两种不同的建国理念,欲望不同,势必互不相容。更何况,秦桧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阴谋家。</p><p class="ql-block">哲学家陈嘉映说得好,在真实复杂的世界上,“没有两套真理,但有层层叠叠的真理”。</p><p class="ql-block">完成这种认知的升级,你对世界才能获得更深刻、更立体的理解,你才能真正意义上拥有掌控人生的钥匙。</p> <p class="ql-block">最后,读书是一个人的狂欢,任何时候都能让你保持对这个世界的掌控感和好奇心。</p><p class="ql-block">美国著名摄影师普拉东讲过一个动人的故事。普拉东去给霍金拍照的时候,霍金的状态并不好,眼皮一直处于睁不开的状态。他每天都需要注射许多针剂,以维持眼睛下面仅有的一小块活跃肌肉的活跃度。</p><p class="ql-block">普拉东快要离开的时候,问霍金:“您能不能用一个词,表达一下您想对这个世界说的话?”</p><p class="ql-block">他的护士说:“对不起,摄影师先生,霍金先生已经很累了,他恐怕完成不了了。”</p><p class="ql-block">普拉东刚要离开,突然听见屏幕上光标移动的声音,他和护士都停下来看,看到霍金靠眼睛下面那一小块肌肉指挥着光标在移动,最后停留在w上面。</p><p class="ql-block">普拉东正在犹豫,光标又动了。第二次,停留在o上面。过了一会儿,光标又动了。最后,停留在w上面。</p><p class="ql-block">Wow!霍金对这个世界发出的是惊叹。普拉东说,这样一个无法行动的人,但他的心是自由的。</p> <p class="ql-block">人们把霍金比作果壳里的君王,缘于霍金在《果壳中的宇宙》中引用《哈姆雷特》的一句话,“即使把我关在一个果壳里,我也会把自己当作一个拥有无限空间的君王。”霍金接着说,“哈姆雷特也许是想说,虽然人类的身体受到许多限制,但是我们的精神却能自由地探索整个宇宙。”这话用来形容霍金,再合适不过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总想要追寻着诗和远方。什么叫诗和远方?就是让自己更辽阔。而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一个过程。在书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p> <p class="ql-block">祝大家在读书会变得人生辽阔,写就更华美的生命诗篇。</p>